辞职,去旅行!:拿出勇气疯狂一次,你会看见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辞职,去旅行!:拿出勇气疯狂一次,你会看见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
  • 辞职
  • 自由
  • 勇气
  • 冒险
  • 人生
  • 成长
  • 风景
  • 自我发现
  • 梦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辞职,去旅行?
  20岁、30岁的你,如果想的只有「辞职之后怎么办」,
  而完全没有一点点冲劲或冲动,
  那么,你 要 青 春 干 嘛?

  蔻蔻梁,努力工作8年后,有了一点点存款,一点点成就,以及一点点的被肯定。
  但在一次出差途中晕倒住院2个月后,
  她毅然决然地辞职,然后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没有要另谋高就,
  没有被高薪挖角,
  也没有对未来的打算。

  她只是突然想起来,自己当初拼命工作的最初梦想,
  就是有一天要环游世界,看见最美的风景。

  当你下定决心踏上旅程,你会发现,旅途中,实在有太多要紧事。
  但绝对不是你要买哪家航空的飞机票、旅费到底要准备多少、旅行箱要买粉红色的还是无嘴猫的这诸如此类。
  也不会是今晚到底要在哪里睡、明天有没有车搭、下一站要去哪里等等的枝微末节。
  而是,你把旅游指南塞到棉被里去没?

  蔻蔻梁,在职场工作8年后,出差时晕倒在工作中,住院休养两个月。出院后立马提了辞呈,转身到欧洲痛快地玩他80天。之后,她又去了美国西部、去了墨西哥、去了印尼、去了马来西亚,又去了不属于欧洲的伦敦,还有土耳其。

  走遍这么多地方,蔻蔻梁要说,大部分人执着的机票、旅费、旅行箱、旅游指南……通通都是浮云!在出发旅行时,你应该要注意的是这些:

  ◎旅伴很不优?别忍,快甩了他!

  当旅伴不优,旅行中自然会有各种茶包。大部分的人多半选择隐忍之,然后在旅途中留下遗憾。你甚至得提出怀疑:坏旅伴就是被你开除的老板派来的!他们负责败坏你对旅行的兴趣,让你回到老板身边。

  基于这个原则,蔻蔻梁建议大家:碰到坏旅伴?别忍!快甩了他。

  但要是你已经买了张双人的铁路通票--阿弥陀佛,你就还是忍忍吧。

  ◎列车时刻表?等你看懂,你又误掉一班车啦!

  行经葡萄牙,蔻蔻梁遇见了世界上最难懂的列车时刻表(没有之一)。为了读懂这张列车时刻表,他不但误掉三班车,还误掉最后一班前往目的地的车!所以……为了读懂列车时刻表而误掉这几班车,那么列车时刻表的意义在哪里呢?

  (后来那张列车时刻表还因为太难懂而被当作废纸丢掉,嗯……)

  ◎旅游指南?那得塞在棉被里才行!

  旅游指南诚好物。有了它,你会知道这个地方非吃不可的美食、非看不可的景点、非知道不可的文化。但是--你非得按照旅游指南来玩一个地方吗?

  蔻蔻梁要告诉你:旅行时,其实最好要把旅行指南放塞到棉被里。非吃不可的美食、非看不可的景点、非知道不可的文化,这都很重要。但为什么就不能把头从书里抬起来,看看眼前的风景?

  从繁忙的职场到每一个陌生的所在。从天天朝夕相处的同事到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走过全世界,蔻蔻梁说,他看见的、遇见的,除了风景,还与自己相处的点点滴滴。

名人推荐

  欧阳应霁 专文推荐
  吴蚊蚊 功德推荐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辞职,去旅行!:拿出勇气疯狂一次,你会看见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的图书的详细介绍,但内容将完全围绕该书的主题概念、情感基调、潜在读者群体、以及它所倡导的生活哲学展开,而不直接提及书中的具体章节或故事细节。 --- 书籍主题概念深度解析:《辞职,去旅行!》——一场对固有模式的温柔反叛 导言:生活的围城与远方的呼唤 在这个时代,我们似乎被无形的契约束缚在日复一日的轨道上:清晨的闹钟,通勤的拥堵,无休止的会议,以及对“稳定”的无条件崇拜。我们习惯了用“忙碌”来定义自我价值,用“责任”来合理化对梦想的搁置。然而,在每一个深夜独处或周末空闲时,心中总会响起一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就这样吗?这就是我想要的全部吗?” 《辞职,去旅行!:拿出勇气疯狂一次,你会看见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旅行攻略或简单的“心灵鸡汤”。它是一次对这种集体性焦虑的深度剖析,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按下暂停键,选择一次彻底的、带有仪式感的“出走”。 第一部分:勇气与恐惧的辩证法——为何我们停滞不前 本书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探讨“行动的阻力”。辞职去旅行,对许多人来说,听起来像是一个浪漫的童话,但执行起来却如同攀登一座冰冷的悬崖。 1. 身份的重塑与焦虑的根源: 作者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中“职业身份”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强大绑架作用。当一个人不再拥有头衔、不再被固定在格子间时,强烈的“失重感”和“无用感”便会袭来。这本书细腻地描绘了这种恐惧——害怕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抛弃,害怕无法重新融入,害怕“浪费”了过去的努力。它不回避这种恐惧的真实性,而是将其视为通往自由的第一道关卡。 2. “理性”的陷阱: 我们被教导要精打细算、长远规划。但这种过度理性的规划,往往成为扼杀冲动的帮凶。书中探讨了那种“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再去”的心态,是如何将旅行的美好愿景推迟到遥远的、永不出现的“未来”。本书倡导的“疯狂一次”,正是对这种过度理性规划的必要挑战,它引导读者思考:如果永远等“最佳时机”,那么最佳时机是否从未存在? 第二部分:旅行的本质——从消费景观到生命体验 本书的旅行观超越了打卡拍照、收集景点徽章的表层行为。它将“去旅行”提升到一种“生命重置”的哲学高度。 1. 慢下来,重新校准感官: 当日常生活的节奏被打破,我们才能重新感知世界。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如何在一个陌生的时区、陌生的气味、陌生的语言环境中,重新激活被麻木的感官。这是一种对日常琐碎的“排毒”过程。当不再需要赶地铁、不用回复邮件时,大脑终于有空间去注意清晨阳光穿过树叶的方式,或者当地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声音。 2. 与“不确定性”和解: 旅行的魅力往往诞生于计划外的插曲:迷路、错过班车、语言不通带来的尴尬。这些原本被视为失败的“意外”,在书中被重新定义为“成长的催化剂”。通过直面这些突发状况,读者将学习到快速应变、寻求帮助的本能,并最终建立起对“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不确定旅程”的深刻信任。 3. 经济账与价值账的平衡: 关于“辞职去旅行”最常见的质疑是财务问题。本书不提供一套死板的预算模板,而是鼓励读者重新评估“金钱的真正用途”。它引导读者区分“必须的开销”和“装饰性的消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够产生最深远精神回报的体验上。这不是鼓励挥霍,而是鼓励对自我价值投资的重新分配。 第三部分:归来后的新生——风景内化与持续的勇气 旅行的终点并非机场的到达大厅,而是重返日常后的持续影响。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如何“走出去”,更在于如何“带回来”。 1. 破碎的棱镜:看世界的不同角度: 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作为一名“局外人”生活一段时间后,他对故土的看法会发生微妙的转变。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规范、职场潜规则,在参照系被拉伸后,变得可笑或可修改。这种“文化冲击的反向作用”,是帮助读者在归家后,敢于挑战固有模式的最有力武器。 2. 将“冒险精神”融入日常: 真正的收获在于,你学会了“选择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会因为登机手续的完成而消失,而是被镌刻在骨子里。它意味着在面对下一份工作、下一个项目、甚至下一段人际关系时,不再默认接受平庸的选项,而是敢于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敢于为自己的幸福“重新谈判”。 3. 重新定义成功: 最终,本书构建了一个新的成功模型:成功不再仅仅是职级的提升,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的掌控度”。辞职去旅行,是夺回时间主权的一次实践。它证明了,人有能力设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这种内心的笃定,是任何高薪职位都无法替代的风景。 目标读者画像 这本书为那些在“三十而立”或“不惑之年”感到困顿的职场人士、长期被工作压榨而渴望逃离的个体、以及所有对“人生下半场”充满疑问和渴望突破的人们而写。它献给所有准备好在舒适区外,寻找那个更真实、更自由的自己的探索者。它呼唤的,是一场关于“生命自主权”的温柔革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蔻蔻梁


  从小就是个乖乖牌,乖乖念好书、乖乖上好大学、乖乖存钱、乖乖买房。进入中国着名报业南方都市报,三年内当上首席编辑。眼看着接下来就只剩下更出人头地与结婚生子,过完美满的一生--她却在这个时候下定决心,辞职,然后去旅行。她试着走遍世界各地,几乎抛开所有的旅行常规。她要的,只是看见生命的奇蹟,与她想看见的,最美的风景。

图书目录

序言:我只想见到生命的奇迹—11

NO.1 Dump_
如何甩掉你的坏旅伴:理论篇—15

NO.2 Dump_
如何甩掉你的坏旅伴:技术篇—18

NO.3 Lonely_
孤单的气质被一滴眼泪沖跑—23

NO.4 Timetable_    
列车时刻表的用处是令你误车—27

NO.5 Plan_
旅游指南都见鬼去吧—32

NO.6 High-tech_
以后请叫我高科技旅游者—38

NO.7 Thief_
贼不知道此地有银三百两—41

NO.8 Perfect_
一个完美的城市就该有些「坏人」—    44

NO.9 Ambiguous_
公车和广场总有暧昧的关系—48

NO.10 Language_
语言不通又不会死人—54

NO.11 Poker_
旅行又不是打牌—56

NO.12 Computer_
脑子进水了不要紧,电脑不能进水—59

NO.13 Photographer_
成为摄影师必须不畏惧斜坡—64

NO.14 Friend_
如何证明你俩是朋友?—67

NO.15 Boyfriend_
不要跟别人的男朋友一起旅行—70

NO.16 Stories_
你被游记骗得很惨吧?—74

NO.17 Tours_
惩罚我吧,让我跟团吧—76

NO.18 Flight_
子在川上曰:搞什么飞机?—79

NO.19 Removability_
「可脱」是最高旅行穿衣原则—82

NO.20 Inn_
客栈主人总是很难讨好的—87

NO.21 Toilet_
怎样上厕所才物超所值—92

NO.22 Map_
地图就是用来消耗青春的—96

NO.23 Romance_
别带脑子去法国—102

NO.24 Gift_
打赢一场手信拉锯战—104

NO.25 Value_
一出门就要挑战购物观吗?—108

NO.26 Health_
不生病的旅行者—111

NO.27 Modern_
现代旅行者一投身都是高科技产品?—114

NO.28 Destroy_
如何毁掉一个着名景点—118

NO.29 Handsome_
把旅行都搞成看帅哥之旅—124

NO.30 Girlfriend_    
看帅哥之旅一定不能跟好友去—128

NO.31 Know_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精神祖籍—132

NO.32 Camera_
要树立正确的相机观可真不容易—134

NO.33 Lift_
便车可不是人人都可以搭的—137

NO.34 Clothing_
出门7天要带多少衣服—142

NO.35 Buy_
买东西就可以保持「贞洁」—146

NO.36 Penalty_
再罚,不也就两亿吗—149

NO.37 Airplane_
搭长途飞机赚钱畅想—152

NO.38 Walk_
铁腿旅行法的好处—156

NO.39 Arrangement_
行李箱之纸包鸡包纸包纸包鸡包纸—160

NO.40 Begging_
卖萌讨饭就是要靠一身好演技—165

NO.41 Delicious_
舌头固执的人怎么走天下—167

NO.42 Poor_
人在旅途没钱时—174

NO.43 God_
旅游大神会保佑你遇到好人—178

NO.44 Language_
有时候会英语有个鬼用—181

NO.45 Crowd_
外国人连什么叫做人山人海都不懂—186

NO.46 Trunk_
永远缺一个完美旅行箱—189

NO.47 Mountain_
我们都是不爬山的好孩子—194

NO.48 Underground_
智商100以下不要坐莫斯科地铁—198

NO.49 Caviar_
有鱼子酱可买就赶紧买吧—201

NO.50 Moscow_
在莫斯科偷回一个偶像—204

NO.51 Interesting_
我唯一不懂的是「有什么好玩」—210

NO.52 Magazine_    
现在就办一本给穷游族看的旅行杂志—213

NO.53 Guide_
常在路上走,岂能不落到导游手?—218

NO.54 Lost_
GPS是旅游魔鬼制造出来谋害旅行者的—228

NO.55 Saving_
花掉毕生积蓄来旅行—236

后记:比旅行更美好的事—24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旅游指南都见鬼去吧

让所有的指南都见鬼去吧!

写下这句话之前,得先把旅游宝典──《孤独星球》系列丛书埋到棉被里,抽成真空,以免它听到我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所以,亲爱的《孤独星球》:你是我人生旅途的明灯,你是我的真理,你是我永远不会背叛的圣经。你不是指南书,正如孔子不是人而是圣贤。

我极其痛恨旅游指南,正因为我是个爱煞了旅游指南的人。这句话充满了和自己过不去的哲理和玄机。就像《理发师的情人》里面那个女人那样:我死是因为我太爱你,我怕自己以后不那么爱你了,所以只好在最爱你的时候死掉。

我就是那种人,会捧着指南,从里斯本的最东边一直走到最西边,就为了找「传说中全欧洲最美味的蛋塔」。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绝对不吃任何一个其他的蛋塔,不吃任何食物,甚至不喝任何水,就是为了怕任何到达舌头上的东西会毁坏「全欧洲最好吃的蛋塔」的美味。

那一天很适合行走。温度正好,阳光明媚,鞋子合脚,食欲旺盛。我从早上10点一直找到下午4点,在路过了124个蛋塔店之后,发胀的小腿和扁平的胃部一起对手上的指南发出怒吼:

「现在就去吃点东西!管它是蛋塔还是烧饼,现在就先去吃点东西垫肚子!」身体向我发出命令。我几乎是挣扎着走向街边的一个热闹的西点店。它看起来很不错呀,明亮的橱窗,香味从店里一直飘到外面,里面每个人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但是被印刷成铅字之后的指南简直变成某种咒语或者蛊。它咬牙切齿地散发出巨大能量,让人相信如果不找到这个蛋塔,葡萄牙就白来了;不爬上圣母峰,你这辈子就是孬种了;不住到广州香山县翠亨村,你简直就是民族的罪人了。

所以我牙一咬,脚一跺,理智战胜了肉体。信指南,得永生。

所有写指南的人大抵都是没有考虑过看指南的人的智商的。他们认为只要写上地址,人们就一定能找到这个地点。而事实上如果加上「这是一栋又矮又破的小楼,与当地的光鲜亮丽极不相称」的描述字样,对于寻找者能有更大帮助。

这些人没想过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看到这些字眼就会晕厥过去,丧失方向。他们没有想过有些人为了寻找「华莱士大街4号」,会在华莱士大街3号和华莱士大街5号之间寻找30遍,搜索了那方圆一公里的道路,甚至还充满想像力地爬到华莱士大街27号楼顶的那个小阁楼上,并且即便这样都找不到该死的4号到底在哪里。是的,我就是这种人。

用户评价

评分

“你会看见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这句话简直击中了每一个渴望探索世界的心。我一直在思考,这里的“风景”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美景,更可能包含了人生中的一些顿悟,一些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在旅途中,究竟看到了哪些“最美的风景”?是壮丽的山川湖海,还是异域的风土人情?更深层次的,是在旅途中,他/她是否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否看到了生活不一样的可能性?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在台湾生活的平凡上班族,我时常觉得被生活的条条框框所限制,渴望能有机会跳脱出这个框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旅行的记录,更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涤荡,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追寻。我期待在字里行间,找到那种能点燃我内心火焰的“风景”。

评分

这本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那股蠢蠢欲动的冒险因子。在台湾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压力也不小的环境里,“辞职”这个词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去旅行”三个字却像是一束光,照亮了许多人被日常琐事压抑的梦想。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打破固有思维,最终付诸行动的。这绝对不是一本告诉你“诗和远方”有多么不切实际的书,反之,它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一种对生活可能性的探索。我想知道,作者在做出这个重大决定时,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犹豫,以及最终的决心是从何而来?是遭遇了什么契机?是看到了什么现象?亦或是内心累积了太多的不满?这些心理历程,对我来说比具体的行程安排更具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告诉我,勇敢做出选择,即便是在别人看来“疯狂”的决定,也可能引领我们走向意想不到的精彩。它不一定是要教我们如何辞职,但一定能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如何去争取。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充满活力和正能量。在台湾,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地生活,而“辞职,去旅行!”则是一种对这种观念的挑战。我很好奇,作者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身边的人是什么反应?是否有不理解,甚至反对的声音?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作者如何处理这些外部压力,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我常常觉得,我们最容易被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外界的担忧所束缚,而这本书名恰恰传递了一种突破束缚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克服恐惧、如何拥抱不确定性的方法。也许,这本书能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疯狂”,有时恰恰是通往内心平静和自我实现的最佳途径。

评分

“拿出勇气疯狂一次”,这句话真的太有力量了,尤其是对于每天都重复着相似生活轨迹的我们。在台湾,生活固然安逸,但也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舒适区”,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更别说“疯狂”了。我非常好奇,作者所说的“疯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旅行的方式,还是旅行的目的,亦或是旅行的态度?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平衡现实与梦想的思考?我总觉得,我们常常在现实的考量下,不得不放弃一些遥远的梦想,而这本书名似乎在鼓励我们,偶尔也要为梦想放手一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即便知道前方有困难,也愿意去尝试”的勇气,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看看是否有什么是被我遗忘或放弃的“风景”。

评分

读到“拿出勇气疯狂一次”这句话,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的午后,以及挤在捷运里人贴人的早晨。这种“疯狂”,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奢侈的解脱。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所说的“疯狂”,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是裸辞?是倾其所有?还是有某种周密的计划?更重要的是,这种“疯狂”背后,是否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作者又是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的?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财务准备、旅行目的地选择、甚至是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实用建议。因为我知道,一个看似简单的“说走就走”,背后往往需要大量的心理建设和实际准备。我想从这本书里找到共鸣,也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启发,也许我无法立即辞职去旅行,但我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一点点地将心中的“疯狂”转化为现实的脚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