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生命的夭亡
开启了通往远古诅咒之门
但解谜的代价,是否生死两字了得?
一切都起因于一笔语焉不详的文字记载。一对来自东台湾的阿美族姊妹,一个来自高山的布农族与邹族混血青年,以及一个赛夏族的都市原住民,四个年轻人在科学昌明的二十一世纪,共同追查一起向天湖畔的离奇死亡事件,却在不知不觉间接近远古诅咒的核心,曝露在无情的死亡阴影之下。诅咒彷彿携手前来,牢牢绑缚着四颗青春之心,直到十二年后,那些关于远古与当代的传说,依旧是道近乎无解的人生难题……
各界推荐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孙大川(卑南族)
考试院委员浦忠成(邹族): 这是试图运用原住民族神话传说、仪式、禁忌、记忆素材重构/再创叙事情境的作品。族群图像、记忆与文化内涵,毫无滞碍的跟现在的时空连结,似真却假/如假又真。由使用的题材、叙事的结构、行文运辞与思考的脉络以观,作者已然超轶现阶段原住民作家惯常说故事或描述情状的手法。
国立东华大学台湾系教授康培德: 《绝岛之咒》是虚构的小说,背后有着对现实的反映,也有历史文化的结构包袱。作者取材台湾原住民数族的口传故事,改写成整个故事诅咒的框架,之后四个原住民族青年,就在这个诅咒的结构内发展他们的人生故事,反映着1970年代出生的作者对自己身负的原住民族文化的思考。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童元昭: 书中主角骑着单车,或搭飞机跨越既定的领域,书中人物或传说故事直接、间接包括了多数的原住民族,非原住民的人物仅有少数几人。里美与海树儿在信中以日文通心意,与Key则以英文沟通。小说建构了一个以原住民为主体的世界,带来类似于当年台语摇滚的新颖眼光,原住民与世界直接接轨,不需要经过其他语言、人群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