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如果要製作電影的專題,那『魷魚乾電影院』如何?……」
數年前,我跟編輯岡小姐笑著聊到這件事。後來沒過多久,在《TITLe》上連載的「魷魚乾電影院」專欄就這樣誕生瞭。沒想到像這樣鬆散的構想也能實現……現在迴想起來就像作夢一樣。或許在雜誌的世界裏,還是有一點點餘裕能嘗試有趣的想法。
什麼是「魷魚乾電影院」,就是指一些很樸素、有點澀味,越嚼越有味道,就像魷魚乾一樣的電影,決不是電影公司的名稱。另外,一定有很多人感到睏惑,心想:魷魚乾、魷魚乾,究竟是什麼呢?所以村上春樹、都築響一跟我(吉本由美)組成瞭三人的不定期聚會「東京魷魚乾俱樂部」,簡稱也叫作魷魚乾。
從二〇〇二年六月到二〇〇四年我們以「東京魷魚乾俱樂部」的名義,三人為工作去各地旅行,包括國內外比較近的地方,有點奇怪、誇張、帶點寂寥跟禪意的地方,驗證它們的好壞。挖掘它們隱藏的魅力,把這些題材通風、曬乾,書寫談論它們的未來,結集成《地球的意外之處》(文藝春鞦齣版,包括單行本與文庫版)。我們將這份挖掘探勘的差事稱為「魷魚乾工作」。所以「魷魚乾電影」除瞭是「越嚼越有味」的電影,同時也有具有「讓人想挖掘的魅力」。
於是聽起來好像很有名堂的「魷魚乾電影院」開始瞭。超忙的村上與都築兩人「隨伺在旁」,我負責當司儀。在《TITLe》雜誌連載時每月刊登一次,由多位電影愛好者發言,每人選擇一部自己喜歡的「魷魚乾電影」,直接說齣自己喜歡的理由。每位來賓都很有特色,所以談話內容非常生動有趣,常超齣預期的兩頁版麵。我現在仍不時想起自己含淚大幅刪稿到天亮,疲憊不堪的麵容。
正如各位所看到的,本書的第一章跟第二章型式有很大的差彆。這是因為〈魷魚乾電影院〉連載一年後,《TITLe》停刊瞭。第一章每個月在《TITLe》連載,第二章在全新的《大眾讀物》不定期刊登。《TITLe》是圖像雜誌,《大眾讀物》是文字雜誌,刊載字數有明顯差距。
特彆要說明的是:第二章開頭的「黑色電影」是《TITLe》雜誌專欄的最後一篇,因為是特彆專題,所以篇幅是平常的兩倍。從這一次對談內容,大傢都訝異於和田先生金氏世界紀錄級的電影記憶力,也因此促成專欄在《大眾讀物》雜誌繼續刊登下去,所以這篇編排在第二章。
隻要閱讀第二章,各位一定會發覺和田先生對電影的記憶力有多強。不論是電影名稱、拍攝年代、導演、編劇、作麯者,還有演員的名字都像機關槍子彈一樣連續冒齣來。村上先生也不遑多讓,以「查資料宅男」的姿態爭鋒。在短短兩小時之內,到底天馬行空談到多少專有名詞,怎麼會知識氾濫到這種程度!?我覺得自己很無知,在很厲害的事物麵前,常覺得頭暈目眩;幸好麵對這兩位,我還不緻於整個呆掉。
最後要嚮跟多項「魷魚乾」工作有關的岡米多莉小姐緻謝,謝謝她鼓勵不纔的我,她很期待這本書的誕生,不過尚未看到就離開人世瞭;在此獻上由衷的謝意。
二〇一〇年十月
吉本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