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战国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战国
  • 策论
  • 政治
  • 军事
  • 文化
  • 典籍
  • 古文
  • 中国历史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文史名着,是从战国到秦、汉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战国策》全书共有460章,本书选取十分之一文字加以註译和评析,希望能对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扩大知识领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裨益。

  1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文史名着,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必读经典。
  2 精选45篇文章,均为《战国策》中具有代表性、广为后世传颂的名篇。
  3 古文部分附註释、译文,方便读者领会文章要义,并附相关“扩展阅读”。
  4 在充分尊重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当代人的视角出发,对文段精髓加以讨论解读,以唤起读者更多的思索和体悟。
浩瀚星河中的孤光:一部关于古代天文观测与宇宙哲思的史诗 书籍名称: 《观象集说》 作者: 佚名(据考证为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的一位隐士) 出版社: 稷下学宫秘藏本(现代整理版) 页数: 约七百页,配有大量手绘星图与仪器图示 定价: 待定(珍稀文物级别) --- 图书简介: 《观象集说》并非一部帝王权谋或纵横捭阖的策论之作,它是一卷在漫长历史的尘埃中,仅存的、对古人仰望星空时所产生的敬畏与理性思辨的结晶。它深入探讨了自上古以来,特定人群如何通过肉眼观察、精密记录,试图破解那覆盖着神祇面纱的宇宙秩序的尝试。全书洋溢着一种与人间纷争截然不同的、近乎宗教般的沉静与求索。 本书的核心内容,完全聚焦于古代中国对天象的记录、解释体系的构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哲学思辨,与任何涉及各国政治游说、合纵连横、军事谋略或人物外交的记载毫无关联。 第一部:浑天之鉴——观测仪器的复原与精度探究 本书开篇,即以极其详尽的笔墨,描述了当时社会中用于观星测时的各种实体工具。这部分内容是对古代精密机械美学的致敬。 “璿玑玉衡,穷理穷微”:作者花费了近一百五十页的篇幅,详细描绘了地平仪、浑天仪(包括水运浑天仪的早期雏形)的结构、制作材料和校准方法。书中不仅有对这些仪器的文字描述,更有大量精确到尺寸的图样,展示了古人如何利用金属铸造和木工技艺,试图将宏大的宇宙模型浓缩于方寸之间。例如,对“象尺”的记载,详述了如何根据特定纬度设置晷针的角度,以确保对冬至夏至的精确捕捉。 其中对“刻漏”的描述尤为引人入胜。作者认为,衡量时间是理解天体运行规律的第一步。书中详细记载了如何通过调整滴水速率,来精确计量一个“辰”或一个“更”的长度,并着重对比了不同材质的容器(如陶土、青铜、玉石)对计时准确性的影响,体现出一种近乎工匠精神的执着。 第二部:星辰的轨迹与异象的记录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本书最核心的实证部分,它汇集了作者及其师承群体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天文观测记录,其严谨程度远超同期其他零散记载。 星占的“去神性化”尝试:与当时盛行的将星象视为君主吉凶预兆的学说不同,《观象集说》试图剥离政治解读,回归现象本身。它详细记录了恒星、流星、行星(五曜)的相对位置变化。例如,对木星(岁星)每年在黄道上移动的度数进行了详尽的逐年记录,试图找出其运行的周期性规律。 书中用大量篇幅讨论了“五行”与“五曜”的对应关系,但其目的并非为了预言国事,而是探讨不同天体运行速度与古代阴阳五行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探究天体运动是否遵循某种可以被抽象概念概括的规律。 异象的客观化描述:书中对“客星”(即彗星或新出现的流星雨)的描述,遵循了严格的观测标准:出现时间、在哪个星座附近、持续时长,以及其光芒的颜色和亮度等级。作者明确指出,许多被普通民众视为“不祥之兆”的现象,实则是可以预期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事件,强调了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例如,书中详述了对“孛”的跟踪记录,指出其回归周期与特定天文现象的吻合。 第三部:天圆地方的思辨与宇宙的边界 在详实的观测数据之后,《观象集说》转向了哲学思辨。这部分是其思想深度所在,探讨的是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地中有水,水上生汽,汽凝为天”:作者详细梳理了当时流行的几种宇宙模型(如盖天说、浑天说),并提出了自己基于观测数据的修正性观点。他倾向于一个结构化而非扁平化的宇宙模型,认为天地之间存在一种可测量的间距和结构层次。书中描绘了一个三界结构:“凡、象、极”。凡界为人所居,象界为星辰运行之所,而“极”则是不可观测的、宇宙的最终驱动力。 书中对“太虚”概念的探讨,尤为超前。作者认为,在可见的星体之外,必然存在广袤的、无法用现有工具测量的空间。他用“气之虚耗”来比喻这种无限性,并探讨了光线传播的性质,虽然理论粗糙,但已触及了对“空”与“远”的哲学界限的思考。这部分内容完全是形而上的探索,与人间世俗的权势斗争毫无牵连。 结语:寂静中的回响 《观象集说》是一部关于人类认知边界的史书。它记录了一群人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观察,将混沌的夜空整理成可理解的数学模型,试图在变幻无常的尘世之外,寻找永恒不变的真理。全书的基调是沉静、克制且充满理性光辉的,它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合纵连横”视角的古代中国——一个专注于探究自身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知识群体留下的珍贵遗篇。 本书对那些对古代科学史、古代哲学思维结构以及早期工程学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珍本。它清晰地展示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仍有智者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更永恒的领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导言……i
苏秦以连横说秦……1
张仪司马错论伐韩蜀……8
范雎以远交近攻说秦王……15
或说秦王毋恃强而骄……21
甘罗说张唐相燕……27
齐人谏靖郭君城薛……33
段干纶说齐王救赵……37
邹忌讽齐王纳谏……41
陈轸为齐说昭阳……46
苏秦谏止孟尝君入秦……51
鲁仲连谏孟尝君逐客……55
冯谖客孟尝君……59
赵威后问齐使……66
齐人讥田骈不仕……71
鲁仲连论田单攻狄不下……74
齐君王后之贤……78
江乙论北方畏昭奚恤……83
江乙论楚俗……86
莫敖子华论忧社稷之臣……89
苏子论进贤……95
郑袖谗魏美人……99
庄辛论幸臣亡国……103
不死之药……109
魏加论临武君不可将……112
汗明见春申君……116
李园进女弟于春申君……121
赵韩魏三家灭知伯……127
冯亭嫁祸于赵……1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37
乐毅为赵画易地之策……143
虞卿阻割六城与秦……147
鲁仲连义不帝秦……153
触龙说赵太后……159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166
吴起与魏武侯论河山之险……169
公叔痤荐公孙鞅……174
惠施劝魏王朝齐……177
秦楚攻魏围皮氏……181
孙臣谏魏王割地……185
季梁谏魏攻邯郸……189
唐且说信陵君……192
唐且不辱使命……195
史疾为韩使楚……200
段干越人说新城君……203
燕昭王复国求贤……206

图书序言

导言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文史名着,是从战国到秦、汉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剧烈变化。由春秋时期的小国林立变为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争雄。于是有人专门研究外交策略,讲究如何揣摩人主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盟国,孤立和打击敌国,时人称为纵横家。纵横家对游说之术非常重视,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他们不断地收集材料,储以备用,有的亲自拟作,以资练习,《战国策》中的许多篇章就是这样产生的。

  纵横家们所写的权变故事和游说之辞,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属于早期作品,写作时间距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时代不远,虽然文采较逊,但内容大致符合历史事实,《战国策》中的许多中短篇说辞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晚出的摹拟之作,写作时间距所拟託的时代已远,拟作者对史实已感到茫然,其中许多都是託喻之言、虚构之事,目的只是在于练习雄辩,不能当作史实看待。《战国策》中的许多长篇说辞,如有名的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游说各国之辞,大都属于这类。

  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皇家图书馆中许多记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内容庞杂,编排体例不一,文字也错乱难读。他所见到的有六种本子,有《国策》、《国争》、《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几种不同的名称。刘向认为这些都是战国时游士辅佐任用他们的国家提出的策谋,应称为《战国策》。他按照国别,略以时间编次,定为三十三篇。《战国策》在流传过程中,经过许多次传抄和翻刻,今天所见到的通行本《战国策》,为南宋人姚宏搜集整理的版本,通称「姚本」。它的构成情况是:东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齐策六卷,楚策四卷,赵策四卷,魏策四卷,韩策三卷,燕策三卷,宋、卫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十二个国别,三十三卷。

  《战国策》的价值,从史学方面看,战国时期,波翻云诡,策士纵横,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错综复杂。但我们在研习这段历史时,却感到材料异常缺乏,其原因一是当时各国对文献的销毁,更为严重的是秦始皇焚书,六国的史籍是焚烧的重点,竹帛烟消,典籍散亡,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战国二百数十年间的历史,全靠《战国策》保存了一个梗概,这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今天去古已远,尤其应该珍视。

  在文学方面,《战国策》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着,历代许多知名的文学家都受其影响,从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本书创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各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语言方面,《战国策》的文风别具一格,铺张扬厉,雄浑恣肆,行文波澜起伏,笔势纵放,绝无平铺直叙之笔;《战国策》中还运用了许多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等,如今它们已经变成成语,广为人们使用。

  《战国策》全书共有四百六十章,这里选取十分之一文字加以註译和评析,希望能对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扩大知识领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裨益。

  此外,还需附带说明的有两点:
  一、各章的标题都是编选者加上的。
  二、据文义校订增入的字加「[ ]」、删去的字加「[ ]」。

缪文远

图书试读

苏秦以连横説秦
 
苏秦始将连横説秦惠王曰1:「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2,北有胡貉、代马之用3,南有巫山、黔中之限4,东有肴、函之固5。田肥美,民殷富6,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9,兵法之教10,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11,不可以诛罚12;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13,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14,愿以异日。」……
 
説秦王书十上而説不行15,黑貂之裘弊16,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硚17,负书担橐18,形容枯藁19,面目犁黑20,状有归色21。归至家,妻不下纴22,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23,陈箧数十24,得太公《阴符》之谋25,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26。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27,血流至(足)〔踵〕28。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29,见説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30。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31,锦绣千纯32,白璧百双33,黄金万溢34,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秦策一》)
 
【説文解字】
 
1苏秦(?—前284):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连横:秦国联合东方的某一国,攻打其他的国家。 説(○粤seoi3○普shuì):游説。战国时策士们用谈话説动国君採纳自己的主张。 秦惠王:名驷,前337—前311年在位。
 
2巴、蜀:地名,巴指今重庆一带,蜀指今四川西部。 汉中:地名,今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 利:富饶。
 
3胡貉(○粤hok6○普hé):北方游牧民族,分佈在今内蒙古南部。代马:地名,代郡、马邑,在今山西东北部。 用:资财。
 
4巫山:山名,今重庆巫山东。 黔中:郡名,今湖南西部常德地区一带及贵州东北部。 限:险阻。
 
5肴(○粤ngaau4○普xiáo):或作「崤」「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北。 函:关名,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第一次翻開這本《戰國策》,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太過枯燥。畢竟是歷史類的書籍,難免會擔心會不會充斥著我聽不懂的古文和冗長的記事。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作者的文筆非常有感染力,即使是描寫一些嚴肅的政治事件,也充滿了故事性。那些著名的典故,像是「圍魏救趙」、「完璧歸趙」,在書中被講述得栩栩如生,彷彿身臨其境。我發現自己常常會不自覺地跟著書中的情節走,為人物的命運而揪心,為他們的智慧而讚嘆。而且,書中的一些對話非常精彩,充滿了辯論的藝術和說服的技巧,讀起來讓人受益匪淺。這本書就像一個充滿智慧的導遊,帶我穿越時空,領略了戰國時代的風貌。它不僅讓我獲得了知識,更讓我感受到了歷史的魅力,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

评分

這本《戰國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呈現出的各種政治謀略和外交手腕。讀起來就像在看一齣大型的權謀劇,每一場對話、每一個計策,都充滿了智慧與算計。作者並沒有以單純的史實堆砌,而是將那些複雜的權力鬥爭、利益交換,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呈現出來,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即使是歷史人物,通過文字的描繪,也變得有血有肉,他們的憂慮、他們的雄心、他們的無奈,都彷彿呈現在眼前。有時候讀到一個精妙的計策,會忍不住拍案叫絕;有時候讀到一個君王的糊塗之舉,又會為他的臣子們感到扼腕嘆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戰國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只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和戲劇性的變遷。這本書不愧為經典,它不僅傳達了歷史知識,更展現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智慧與選擇,非常值得反覆品味。

评分

這本《戰國策》最大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巧妙地將厚重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在敘事上極具技巧,能夠在眾多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到最能打動人心的那個點。書中不乏許多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像是君臣之間的爾虞我詐,國家之間的明爭暗鬥,都寫得非常生動。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即使是歷史上記載不多的人物,在書中也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讀著讀著,我會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歷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歷史,更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悟。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歷史讀物,更是一部關於智慧、權力、以及人生選擇的百科全書,讓我受益良多。

评分

第一次拿到這本《戰國策》的精裝本,就覺得很有份量。封面設計典雅,銅版紙印刷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裡就知道是市面上少見的用心之作。我平時就對歷史很有興趣,特別是那個群雄逐鹿、謀士輩出的時代,總覺得充滿了戲劇張力。這次選購這本書,主要是被它豐富的內容和不少學者推薦所吸引,聽說它不僅是了解戰國時期政治、軍事、外交的入門磚,更能從中窺見古人智慧的閃光點。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行雲流水般的筆觸給吸引了,字裡行間充滿了那個時代的氣息,彷彿能看到縱橫家們舌燦蓮花,君王們運籌帷幄的場景。而且,編輯團隊在書中的一些關鍵詞和人名旁加上了注釋,這對我這種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不用頻繁查字典或百科,就能順暢地閱讀,大大提升了閱讀的樂趣和效率。尤其是一些較為古老的詞彙,在注釋的幫助下,立刻就變得清晰易懂。這本書不單單是歷史的陳述,更像是歷史的再現,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真實面貌。

评分

從一個比較學術的角度來看,《戰國策》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深度都做得相當到位。它並非只是簡單的歷史故事集,而是深入探討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社會結構,以及各種思想流派的碰撞。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論證,使得每一個觀點都有據可循,讓人信服。我特別喜歡它對於不同學派思想的比較和分析,像是縱橫家、法家、儒家等,在戰國時期是如何發揮影響力,又是如何相互作用,這些都解釋得很清楚。對於我這樣希望深入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可以鳥瞰整個戰國時期的發展軌跡,並理解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其實隱藏著深刻的歷史必然性。書中的論述嚴謹,結構清晰,對於理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演變,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