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被遗忘的台籍青年

一九四六‧被遗忘的台籍青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段被动乱抹去的悲恸历史,一群被历史遗忘的台湾青年。

  在那个动乱时代,许多人从中国来到台湾,
  但是,却有另一群人是从台湾出发前往中国,
  从此与亲人故土别离一甲子……

  他们是一九四六年台湾最优秀的一群青年,满怀着理想与使命,
  肩负着建设新台湾的美好愿景,前往神州大地的名校就读。
  原本想要衣锦还乡,然而,等在他们眼前的,
  却是和他们一心所系的亲人与故乡,从此别离……
  而这些,都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永远无法体会的流亡,与漂泊。

  一九四六年,即台湾光复隔年,为了促进台湾本地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尽快与分裂五十年的祖国重新融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举办了一场考试,录取一百名台湾青年,以公费方式派遣至大陆各大名校就读。他们是台湾史上首批由政府特意栽培的知识份子,而这也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官方交流活动。

  然而,这群公费生「登陆」后,迎接他们的,却是日益激烈的国共内战,以及一连串社会事件与学运思潮:沈崇案所掀起的「反美帝运动」、因五四运动二十八週年而兴起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潮」,以及远在家乡发生的「二二八事件」。这些事件造成公费生对国民党政府越来越不满,思想越来越左倾,不少人因此转而认同甚至加入共产党。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溃败至台湾,许多公费生在家书急召下返回台湾,但依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公费生选择留在大陆,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他们大多认为,以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势如破竹的态势,拿下台湾是迟早的事。然而,没有人预料得到,这却是分隔一甲子的开始,许多人甚至一辈子无法回到台湾故土。同时,如同惊弓之鸟的国民党政府,也刻意淹没这段历史;而他们的亲人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他们的踪影,白发人与黑发人自此永别。

  六十年过去了,多数公费生皆已离世,绝大多数台湾人都不知道这段历史。然而,本书作者的高中同学恰好是其中一名公费生的独子,因而意外得知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于是,他耗费多年抽丝剥茧,亲自前往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城市,逐一找到这些滞留在中国的老人家。透过多次访谈与拍摄,终于以最完整的纪录写下这群这群公费生的曲折一生。

  他们是大时代悲剧的见证者,本书将为您娓娓道来这些见证者的传奇人生。

本书特色

  ◎台湾出版史上第一本专书,记载两岸交流史上第一批正式到中国大陆留学的台湾人,诉说台湾光复初期公费生的时代悲剧和沧桑离合。

  ◎作者亲自走访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城市,拜访硕果仅存的十多名公费生,并且翻找台湾光复初期至今超过半世纪的政府公告、新闻报导,为这段历史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字记载与影像纪录。

名人推荐

  吴叡人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专任研究员
  洪培翔  东森《台湾启示录》制作人
  薛化元  政大历史系专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钟明宏


  一九八○年生于新北市,台大政治系政治理论组毕业,目前为专业文史工作者。

  大学期间即赴中国自助旅行,毕业后曾赴广东东莞工作。十余年来,足迹遍及齐齐哈尔、哈尔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成都、南宁、东莞、厦门等城市,熟悉中国各地方乡土风情。

  他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熟悉中国人民对台湾的认知与想法,常年与中国友人交流两岸关系与政治,非常熟稔这方面的议题。二○一○年起,积极投入研究滞留中国的台胞历史,特别精通一九四六年台湾公费生的相关事蹟。

图书目录

楔子:被动乱抹去的历史

第一篇:一九四六
一九四六年的考试公告
光复前后的台湾高等教育
思慕祖国,热爱台湾
录取名单与分发名单
临别前的热情唿喊
动摇认同的三大事件
在那之后的故事

第二篇:那些曲折离奇的漂泊身影
陈  弘:半世纪的死别与重聚
郑  坚:分隔两岸的传奇一家人
陈天章:急公好义的知识青年
洪瑶楹:永保初衷的坚毅台湾人
杨威理:书堆背后的思乡之情
尤宽仁:漂泊一生的语言天才

第三篇:那些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
白色恐怖受难者
【档案一】如彗星般陨落的刘碧堂
【档案二】嫉恶如仇的张璧坤
【档案三】递补李登辉入地下党的蔡瑞钦
学生运动活跃者
【档案四】公费生巡回演讲领导人江浓
【档案五】反饥饿学潮中瓦解国民党骑兵队的白明
【档案六】亲身参与二二八事件的曾重郎
投笔从戎起义者
【档案七】加入第四野战军千里南征的方木
【档案八】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张克辉
其他难以访查者

尾声:盼不到那条回家的路
跋:撰写公费生故事的因缘

图书序言

楔子:被动乱抹去的历史
 
一九四六年,即台湾光复的隔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举办一场考试,录取了一百名台湾青年,公费派遣到北大、厦大、复旦等校升学。这一百人被称为「公费生」。一九四八年,教育处又录取了五十名自费生,再次派遣到大陆的大学去。这五十名自费生和一百名公费生统称为「公派生」。本文不细分公费生与自费生,因撰文方便,一律统称为公费生。
 
这是一段被动乱时代抹去的历史,他们是一群被历史遗忘的台湾人。
 
两岸历史上,第一批正式到大陆念书的台湾人

 
日治时期,就有台湾人透过正式与非正式管道到大陆念书。例如透过国民政府驻台北总领事馆的窗口,或是绕道日本本岛去大陆念书,但那些都不是政府有计划的安排。
 
一九四六年这批公费生,是台湾历史上首次由政府有计划培养的知识份子,同时也是两岸关系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官方交流活动。
 
所谓有计划培养,是指公费生学成后要返台进入政府服务一定年限。若表现卓越,就可以继续在政府部门工作,将来成为台湾政府里本土出身的骨干。这是公费生的任务之一。
 
而所谓有组织的交流活动,是指公费生还肩负有学习祖国文化的责任。甲午战争后,台湾割日五十年,这五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天摇地动的大变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割据、北伐一统、对日抗战。种种动乱加以两岸隔离,使得台湾对祖国非常陌生,方方面面都不了解。公费生的任务之二,就是要去学习并了解祖国文化,促成两岸知识份子互相了解与交流,然后再传播到社会其他阶层。
 
所以说,不论在台湾历史或是两岸关系史上,这批公费生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两岸交流,不但在清朝以前没有,在两岸改革开放后亦没有,可说是两岸关系空前绝后的一段记载。
 
若一切顺利,待公费生返台后投入新台湾的建设中,必然是政府各部门的青年菁英。他们带回来的祖国文化与思想,又能促成两岸分裂五十年之后重新融合。横看竖看,他们在当时都是站在两岸历史浪头上的台湾年轻人,重要性与历史定位不言可喻。
 
被遗落的档案,被抹去的身分
 

不过,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最终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仓皇逃到台湾,公费生也就被卷入崎岖的命运。内战结束后,有数十位公费生滞留在大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