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成就,来自基本功的累积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圣经)
我在当管理学院院长时,请教了一位台积电的朋友,问他希望我们在学校多教些什么?朋友告诉我:「甚么都不要多教,把态度教好一点,其他的进台积电再来学。」什么是态度?什么要进台积电再来学?这本书提倡的四十八项基本功,就是态度、就是进台积电再来学的能力素质。
我在大一教管理学,提到管理者若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应该培养技术能力、人际能力,与概念化的能力。台科大的学生通常技术能力很好,所以能够胜任第一份基层工作。但是未来若想要升迁,我们的人际能力就要加强,如果要升到高阶主管,同学们还需要国际观与趋势观,这是一种概念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基本功。
户冢隆将的《为什么世界顶尖人士都重视这样的基本功?》一书,让我豁然开朗。学校,除了教授技术能力之外,更要教授这些基本功。但是,基本功不只是用教的,还需要常常操练。这本书将基本功分成「人际关系」、「淬鍊自我」、「展现每天的成果」、「放眼世界」四大类,共计四十八项。
举例来说,这本书提到「记名字」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功。我上个月参加一场会议,正好坐在吴敦义副总统旁边,当时他马上就叫出我的名字,并说出过去我们互动的一些细节。如果没有基本功,在这么多的教授中,他怎么会记得我。 过去四年,因为担任阿里巴巴网商大会十佳网商的评委,每一年都有与马云面对面开会的机会。评委只有九个人上下,马云每一年都会花一整个下午参与讨论,遇到每一项议题,他都能即席很有逻辑的发表他的看法。在网商大会的演讲上,他的独特犀利观点,也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最近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更能用流利的英语接受美国记者的访问。沟通、观点、国际观、流利的英文,每一样都是一种基本功。
还有一次,我在机场贵宾室巧遇鸿海的郭台铭先生,闲聊之间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要去杭州参加一个电子商务千人大会,并做主题演讲。他当场问我,要讲甚么?当下我把五十分钟的演讲内容,萃取了一分钟,很精简的做了一个说明。后来他起身,牵着我的手,跟他的幕僚说:「卢教授讲得比较值钱,我跟你们讲的你们都不信,现在教授也这么说,你们信了吗?」郭台铭的快速学习,主动牵着晚辈的手,随时与幕僚沟通,也是一种基本功。我平常在学校要学生做电梯测试(也就是三十分钟的论文报告,要在没有PowerPoint的辅助下,以一分钟讲完,因为你可能在电梯中遇到你要报告的对象),这也是一种基本功。
我愈来愈同意本书作者的看法,如果你要成为顶尖人士,没有捷径,好好练习这些基本功吧。
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特聘教授 卢希鹏
前言
向位居就业市场排行榜前两名的热门企业取经 高盛(Goldman Sachs)、麦肯钖(McKinsey & Company)、哈佛商学院,听到这些名字,各位首先想到了什么?
全世界有许多媒体都赞誉他们是各领域的第一把交椅,例如,高盛=「全球最强的投资银行」、麦肯钖=「全球最佳企管顾问公司」、哈佛商学院=「全球最顶尖的商学院」。
反之,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利益挂帅的贪婪金融秃鹰」、「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却索取巨额手续费的企管顾问公司」、「专门制造自视甚高、令人作呕经营者的商学院」。
部分十分熟悉他们的人,则是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由少数菁英主导的高收益体系投资银行」、「勇于解决各种难题的智囊团」、「全球领袖辈出的高等教育机构」。
关于上述看法,我认为他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对。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不然。无风不起浪,各种评价的背后必定有其根据。
●●带动全球产业、金融、政治的「毕业生」 请容我介绍自己。
我从日本庆应大学应届毕业后,即进入高盛就职,从零开始,学习当一名社会人及投资银行家(Investment Banker)。后来,因为自费前往哈佛留学而离职,在波士顿校区念了两年后,取得MBA学位。自哈佛毕业后,旋即进入麦肯钖,学到了企管顾问的知识基础。目前,经营一家专事开发跨国事业及协助培育国际人才的公司。
一般来说,美国商学院(企管学院硕士课程)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都会先踏入社会、累积工作经验,经过三至五年的实务磨练后,再花两年时间进商学院深造,毕业时取得的学位便是MBA。
实际上,高盛、麦肯钖、哈佛之间的渊源极深。不仅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多来自麦肯钖与高盛这两家公司(分占前两名),学生毕业之后,最热门的就职企业前两名也是这两家。
来自这两家企业的人才广泛分布于美国、欧洲等全球产业界、金融界,甚至政界,形成横向连结,彼此互相牵动。若说高盛、麦肯钖、哈佛的常识及规矩,无形中成了全球产业界、金融界的中心思想,是一点也不为过。
许多亚洲、中东、中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的地方大财主,都把儿子送去念哈佛商学院,并让他们在投资银行、企管顾问业界接受磨练,之后再回到母国。因为他们大多来自业界第一把交椅的高盛与麦肯钖,其影响力自然不会局限于欧美。
下列即是来自高盛、麦肯钖、哈佛的名人,供各位参考。
美国前总统小布希(George W. Bush)执政时期的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Merritt Paulson)自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即在高盛银行累积职涯经历,一路晋升至总裁兼执行长一职,再转战政界。
沃达丰(Vodafone)现任执行长、义大利实业家柯拉欧(Vittorio Colao),自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即服务于麦肯钖,现在则负责管理全球最大的手机通讯公司。
波音公司执行长麦纳尼(James McNerney)同样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其后服务于麦肯钖,现在成了航空业界的领导人物。
「Africa. Com」执行长、非洲裔女性创业家克拉克(Tresor Clark),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在高盛担任常务董事一职,随后成立了「Africa. Com」。
前纽约证券交易所执行长沈约翰(John Thain),也是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即担任高盛的总裁兼执行长,最后转任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执行长,并接掌纽约证券交易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哈佛毕业生自高盛转战产业界及政界,或者离开麦肯钖后活跃于产业界。
接着将焦点转向日本。近年来,高踞东京大学学生热门就职企业排行榜前两名的便是高盛和麦肯钖。由此可知,高盛、麦肯钖、哈佛所建构的人际网络及影响力,在日本可说是愈来愈强大。
●●顶尖菁英身体力行的四项「基本功」 我在本书中回顾了自己在高盛、麦肯钖、哈佛的种种经历,借此省思三者共通的基本概念、价值观,以及工作态度。
我之所以要写这本书,乃是因为在近年高唿「全球化」的主流意识下,我很想知道,这群来自顶尖跨国企业的职员,以及活跃于全球各地的一流商学院毕业生,是否具备某种「常识」、「价值观」或「规则」?
后来,有幸获得出版的机会。在与编辑反覆讨论的过程中,我重新整理了过去在高盛、麦肯钖、哈佛所学到的一切,了解其中可能存在一套广泛的价值共识。于是我再次回顾了自己的职涯经历。
结果,我发现自己在高盛与麦肯钖时期的上司、同事,以及哈佛的同学,都有明显的共通点。我也深刻感受到,每一个共通点都与个人能力或经验无关,只要悉心掌握箇中诀窍,即可加以模仿。其中精髓,一言以蔽之,就是「落实基本功」。
此外,我也注意到这项精髓并不是欧美特有的,它同时也是日本商界人士过去极为重视的常识。换句话说,世上或许存在万国通用的工作态度。 当我试着探究本书标题所说的「全球菁英」日积月累磨出来的「基本功」,发觉立志成为国际人才的商务人士必备的技术与思想,实际上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高盛、麦肯钖与哈佛共通的「基本功」,可大致汇整为下列四项:
1.着重「人际关系」
2.终生学习,「淬鍊自我」
3.坚持「展现每天的成果」
4.随时随地「放眼世界」
本书基于上述四项要点,具体延伸出四十八项「基本功」,并穿插多则轶事,借以为各位说明。与其传达新式见解或发现,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列出大家已经知道的要点及工作实务的「基本」,借此帮助各位读者重新省思,而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最终目的。
诚心希望本书能够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进公司一至三年的社会新鲜人、有意提升职涯的二十世代后半到三十世代商务人士,以及负责年轻员工教育训练的管理阶层,有所助益。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十八项基本功吧。
户冢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