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流感:工作超时、压力破表、勐划手机、不买会焦虑,21世纪最恐怖的社会传染病

富流感:工作超时、压力破表、勐划手机、不买会焦虑,21世纪最恐怖的社会传染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de Graaf, David Wann, Thomas H Naylor
图书标签:
  • 内卷
  • 焦虑
  • 压力
  • 健康
  • 社会问题
  • 数字时代
  • 消费主义
  • 自我救赎
  • 职场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可能已染上「富流感」,赶快投医!
本书教你不受广告诱惑、购物不失控、对奢侈品免疫,
富足人生由自己定义。

  富流感(affluenza),名词。
  一种社会传染病,病因是人们慾望过多、不断追求物质,
  导致出现负荷过度、负债累累、焦虑不安与虚耗浪费等状态,
  因此让人痛苦万分,而且具有传染力。

  传染力强大的无形病毒已经蔓延到全球各大洲了,
  正侵袭我们的荷包、友谊、家庭、社群,以及人类所居住的地球。

  本书提供「富流感自我诊断检测表」,帮你判定自己是否已感染。

  □ 你曾经为了想要血拚而去度假吗?
  □ 你的话题经常转向你想买什么?
  □ 你没有能力指认出至少三种你家附近生长的本地野花?
  □ 你曾经利用购物来「疗伤止痛」?
  □ 工作了一整天后,你感觉体力已经「耗尽」?
  □ 你几乎每天都要吃肉?

  如果你符合以上题目所描述的任何症状,那就表示你可能已感染了富流感!
  请仔细研读这本书,绝对不能拖延!

  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被认为是个过度消费的社会,人们迫切追求物质利益,已经达到病态地步。获奖无数的美国节目制作人约翰.葛拉夫和两位永续经济先驱大卫.汪、汤玛士.奈勒,他们发现──

  现代人的生活面貌:已经拥有很多东西,工作也不错,家人也很好,
  可是不知为何,感觉就是欠缺什么,就是不快乐。
  这真是病态。但大家好像都是这样,一种集体的病态,
  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家庭、社会,甚至对环境造成损害。

  .过度从消费寻求刺激。总是追求各种新奇的东西,有了这部车还想要更好的车,有了这个东西,开心一下下,又要忙着追求其他更新奇的东西。外界一直发明新东西来满足我们,可是我们永远不满足,永远追逐不完。

  .过度专注在物质得追求,忽略了人的温度。

  .以前我们会问:你好吗?然后回答:我很好,你呢?现在我们回答:「很忙,你呢?」「我也很忙。」忙什么?不知道,快乐吗?肯定不快乐。

  .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

  其实,我们有能力对抗富流感,还能建立免疫系统,
  因此作者提出了治疗方法与策略,
  以帮助我们重新建立家庭与社群并恢复对地球的尊重。

  本书不是要阻止人们消费,而是告诉我们如何能做到减少慾望、减少需求,
  并谨慎且清醒地消费,认清一生中最美好的事物并非对物质的无穷追求。
  最后,作者教你养成新的幸福财富观,用更少的钱,就能对抗富流感。

防疫推荐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萧新煌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院士 郑天佐
  经济学者 杨家彦
  趋势作家 游常山
  资深财经作家 王志钧
  生活理财作家 刘忆如
  敦南生活部落客 Zen大
  网路趋势大师 许景泰

  富流感是一种严正指控,社会中的过度消费与严重浪费越来越明显。如果我们能认真阅读本书,并鼓励亲戚、朋友与邻居阅读,就有希望带动有益的公众对话,讨论如何消灭这种已成为美国国病的富流感。──《第三次工业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作者杰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富流感已经轻松通过时代的考验,成为经典;本书拉高过度消费危机的层级,让所有人民都能知晓。──《大自然的终结》(The End of Nature)作者比尔.麦奇本(Bill McKibben)

  此时此刻就有一个购物的好理由!这本替消费主义议题定位的绝妙好书《富流感》,现在要推出全新改版的第三版了。光是读一读书里讲到的有钱人消费(一向都能都让人兴起「有为者亦若是」的心情),你付的书价就值回票价了,请好好享受这本经典,这可是全新的升级版。──《美国的可能性》(America the Possible)作者兼耶鲁大学森林环境研究学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Studies)前院长詹姆士.古斯塔夫.史贝斯(James Gustave Speth)

  如果要说有哪一本书的出现正是时候,那就是这本《富流感》了。现代所有人就需要这本书。──地球政策研究所主席(Earth Policy Institute)兼《B计画四.〇版》(Plan B 4.0)与《满的地球,空的盘子》(Full Planet, Empty Plates)作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

  《富流感》一书让我们正视带动过度消费的力量为个人、社会与环境带来哪些大患,并带领我们踏上一条让人兴奋的道路,追求更深刻的幸福与满足。对于任何努力营造更健康、公益 与安稳社区的人来说,都是必读书。──麻州环保局(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前局长兼美国大专院校校长致力因应气候变迁行动(American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idents’ Climate Commitment)的创办人安东尼.克帝斯(Anthony D. Cortese)

  葛拉夫、瓦恩与奈勒透过写作《富流感》一书完成了特殊的成就。他们坚定正视消费主义文化这列火车出轨,并提出打造健全社会的实用政策与做得到的行动方针,解救车上所有人。《富流感》也是一本绝佳的读物,书里各种充满希望的想法,正是我们创造充满生气的未来所需要的。──《够了就够》(Enough is Enough)作者罗布.迪兹(Rob Dietz)

  本书末提出的各项方案,在许多层面都可发挥效果,小至做出个人选择,大到改变赛局规则,以及奖励所有让我们能创建繁荣、正义与永续未来的各种行动。请好好享受本书!这是一本阐述难以面对问题的好书。──《要钱还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作者之一薇琪.鲁宾(Vicki Robin)

  作者们在书中提供惊人的事实与犀利的见解,更指出一条前进的道路。──《快速成长企业》(Fast Company)杂志

  清晰、机智且诚心。──《寄居者》(Sojourners)杂志

  这本书的用意并非否定、指责辛勤工作的人民想要多一点舒适、优雅和享受……本书创造出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用新方法计算人生中真正的幸福。──美国公共电台《週末版》(Weekend Edition)主持人史考特.赛门(Scott Simon)

  本书处处机锋又发聋振聩,提出种种证据说明现代社会的问题乃是因为人民执着于要在『物质面』有所获得,也提出解决方案,教大家如何过着更符合永续理念的生活。大力推荐本书。──《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富流感》以互动对话及刺激思考的角度来检视美国梦在什么地方走上了岔路。虽然这类书本质都在传播理念,要世人改变行为,但《富流感》一书提出了很多可支持论述的证据,也有深度的解决方案,大可说动尚未被说服的人们。──《底特律自由报》(Detroit Free Press)
《数字游民的生存法则:在云端构建你的自由王国》 这是一部深度剖析当代工作模式变迁、探讨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实践指南。 在信息爆炸、连接无界的今天,“朝九晚五”的概念正逐渐被“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所取代。本书并非探讨那些令人透支的社会现象,而是聚焦于那些选择打破地理限制、掌握自我时间分配的先驱者——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s)。 本书深入挖掘了数字游民群体崛起的深层社会经济动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如高速互联网、云计算、SaaS工具的普及)如何为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我们不再仅仅讨论“效率低下”或“过度连接”的负面效应,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主动设计自己的工作环境与节奏,实现高效率产出与高品质生活的统一。 第一部分:重塑你的“办公室”——地理自由的基石 本章首先拆解了建立数字游民生活所需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不谈精神压力,而着眼于物质基础。 1. 远程工作栈的搭建: 详细介绍了高效的云端协作工具集,从项目管理(如Asana、Notion的深度应用)、版本控制到实时沟通(Slack/Zoom的优化设置)。重点阐述了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工作连续性,无论你身处巴厘岛的海滩小屋还是里斯本的老城区咖啡馆。 2. 全球税务与法律指南: 这是一个实操性极强的板块。我们邀请了跨境税务专家,提供了关于“税收居民身份认定”、“虚拟公司设立”的入门级指导。内容涵盖了如何合法合规地处理多国收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这部分完全聚焦于合规操作的流程设计,而非对复杂法律条文的抱怨。 3. “锚点”城市的选择逻辑: 我们分析了全球热门数字游民目的地的成本效益模型。这不仅仅是生活成本的比较,还包括了基础设施质量(网速、电力稳定性)、社区活力、签证政策友好度以及生活便利性。提供了一套多维度的评估矩阵,帮助读者根据自身职业和生活偏好进行理性选择。 第二部分:高效产出与深度工作的艺术 既然地点不再是限制,那么如何保证工作质量不打折扣?本书提供了超越传统时间管理的策略。 1. 时区管理的精妙艺术: 如何利用不同时区的优势来最大化产出?例如,在亚洲的清晨处理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利用欧洲的午后进行高强度会议。书中详细阐述了“异步沟通”的 SOP(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团队协作无缝衔接,减少对实时会议的依赖。 2. “专注力容器”的构建: 聚焦于如何主动隔离干扰,而不是被动地忍受干扰。内容包括环境心理学在远程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生物节律(Chronotype)来安排一天中最具认知负荷的工作。 3. 技能的“可迁移性”评估: 哪些职业技能最适合远程化?我们对市场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供了一套针对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员工的“技能升级路径图”,侧重于自动化、AI辅助工具的应用,从而提升单位时间的价值产出。 第三部分:构建可持续的游牧生活 长期的远程工作对个人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致力于提供维持这种生活方式的“润滑剂”。 1. 建立虚拟与真实的社群联系: 数字游民常被误解为是孤立的个体。本章重点介绍如何利用Co-living空间、专业聚会和本地化兴趣小组,建立起有意义的社交网络。我们提供了“快速融入当地”的文化适应工具箱,帮助读者真正融入工作地点的生活肌理。 2. 财务的弹性与安全网构建: 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波动是现实挑战。本书提供了收入多样化的策略,包括构建被动收入流(如数字产品销售、知识付费)和建立多层次的紧急储备金模型,以应对市场变化或突发的健康需求。 3. 长期健康维护的“移动医疗”方案: 涵盖了国际健康保险的选择、远程医疗资源的使用指南,以及如何在外出频繁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运动和饮食习惯。强调的是主动的预防性健康管理,而非被动地应对疾病。 《数字游民的生存法则》不是一本逃离现实的幻想文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积极、理性地设计和掌控自己人生的实操手册。它将带领你从被动的适应者,转变为主动的构建者,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建立属于你的自由王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约翰.葛拉夫(John de Graaf)


  一位独立纪录片制片人,迄今已囊括三次艾美奖在内等逾100个电影制作奖项。他现在正投身于「Happy Counts」活动(www.happycounts.org),他也是不丹王国首相的顾问。

大卫.汪(David Wann)

  是一位作家,大部份着作皆以持续生活方式做为题材。他也是25部纪录片的策划人暨制片人,当中有不少部已荣获奖项肯定。

汤玛士.奈勒(Thomas H Naylor)

  杜克大学经济学的名誉教授,着有超过30本非文学书。

译者简介

吴书榆


  台大经济系、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所毕业,曾任职于公家机关、软体业担任研究、企画与行销相关工作,目前为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老板!我死都不愿意告诉你这些事》、《金色团队》、《岀社会就该了的五角法则》、《黑道商学院》、《下班后的黄金八小时》、《怪咖时代:小众势力崛起,愈怪愈有商机》、《上班8小时练习只做重要的事》、《晚退休时代》等书(以上皆由三采文化出版)。

  译文赐教:sywu7998@hotmail.com。

图书目录

各界防疫推荐
推荐序 台湾已染上「富流感」,得赶快投医/萧新煌
推荐序 人类集体感染世纪病毒,宛如希腊悲剧/游常山
推荐序 富流感肆虐,正在摧毁人类的未来/ZEN大
推荐序 这个病毒会突变,请小心应付/郑天佐
推荐序 多买东西,真的会让人更幸福吗?/王志钧
推荐序 原来,富裕也是一种病/刘忆如
推荐序 个人、企业、政府得全面防疫/杨家彦
推荐序 活在过度消费的年代,你我急需疗癒解方/安妮.李奥娜德

序言 无形的突变病毒,侵袭我们的社会、经济与心灵

Part 1 病征
第1章 狂热物质的感染现象
第2章 塞爆了!你是储物人吗?
第3章 超时工作、过度消费,压力大到能杀人
第4章 啃蚀家庭关系,婚姻破裂、亲子疏离
第5章 勐划手机,人与人最遥远的距离
第6章 用物质满足生命,心灵就越失落
第7章 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伤痕
第8章 资源耗尽、污染严重、天灾变多
第9章 全世界变成化工厂的实验室
第10章 食衣住行育乐、宗教,都成为商品

Part 2 病因
第11章 人类的贪婪,就是一种原罪
第12章 工业革命后,工时不减反而倍增
第13章 要更多时间,还是更多金钱?
第14章 企业与政府鼓励消费,散播新兴传染病
第15章 广告无所不在,富流感时代来了!
第16章 专家是解决问题的高手,还是帮凶?

Part 3 疗法
第17章 你得了富流感吗?快来检测!
第18章 立刻停下手边的事,让自己休息一下
第19章 参加富流感匿名戒断会,社群是解药
第20章 放下手机、抬起头,到大自然唿吸新鲜空气
第21章 大家各其所职,回归在地生活
第22章 建立免疫系统,预防胜于治疗
第23章 政策处方,创建简约生活的世界
第24章 走上康复之路,得年年定期检查
第25章 不必多花钱,就能养成新幸福财富观

关于作者

图书序言

序言

无形的突变病毒,侵袭我们的社会、经济与心灵


  富流感(affluenza),名词。

  一种社会传染病,病因是人们慾望过多、不断追求物质,导致出现负荷过度、负债累累、焦虑不安与虚耗浪费等状态,因此让人痛苦万分,而且具有传染力。

  在诊疗室里,有一位深富魅力、打扮奢华的女病患,医师正向她说明诊断报告。

  他说:「从体检数值看起来,妳完全没问题。」

  病患一脸不可置信。「那为什么我觉得很不舒服?」她问:「我觉得整个人浮浮的,完全提不起劲。虽然我已经有了一栋新豪宅、一辆全新名车、一整组全新的衣柜,而且老板也帮我大幅加薪,为什么我还是这么惨?医生,你可以开点什么药给我?」

  医生摇了摇头。「恐怕我无能为力,」他回:「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妳的毛病。」

  她起了戒心问:「我有什么问题?」

  「是富流感。」他哀伤地回答:「这是一种新的流行病,传染力很强。这种病可以治癒,但不容易。」

  当然,这只是一个纯属虚构的场景,但这种流行病却活生生存在着。这种情况好比美国社会出现一种威力无穷的病毒,威胁着大众的荷包、友谊、家庭、社群和环境。我们将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症状称为「富流感」。由于美国几乎是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模范,这种病现在也在各大洲蔓延开来。

  富流感带来的成本与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但通常隐而不见。若放任不管,长期下来这种病会导致人心严重不满。就我们来看,富流感最主要的病因,就是人们全新追求经济成长,彷彿信仰宗教一般虔诚,而这也正是美国梦的核心原则。有一件事可证明前述观点:我们用来衡量国家进步最重要的指标名为国内生产毛额(domestic gross production,GDP),白话说法就是各个收银机里结算时发出的声响。富流感的根源在于一个想法,那就是每一代在物质上都要比上一代更富裕,而且,某种程度上,每一个人都可以一心一意追求这个目标,无须担心会伤害其他数不尽我们也珍视的事物。

  但事情并非如此。本书主张,如果我们不开始抗拒「先享受」的诱惑力,等到「后付款」的帐单到期,人们要付出难以想像的代价。以最极端的情况来说,富流感可能会迫使地球上的生物灭绝。美国企业评论人杰若米.瑞夫金(Jeremy Rifkin)几年前曾说:「我们人类生产与消费的速度,远远超过地球吸收污染或重新补充资源的能力。」

  科学家说,如果地球上每个人忽然间都採用美国的生活水准,那我们得需要好几个地球才够用。

  一部纪录片,挑起大众的焦虑神经

  很多影片都是原着改编,但本书反其道而行,灵感源头是一部影片。本书作者之一葛拉夫和另一位制作人薇薇雅.玻伊(Vivia Boe)一九九六年时一起制作一部纪录片,所谈的主题是美国社会的过度消费,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不太妙的后果。研究结果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从许多方面来说,对于美国人生活造成的影响远高于其他的社会或环境议题。但要如何让社会大众对这个问题有感?要如何呈现才能让观众看出热中消费已经引发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彼此间环环相扣?

  就算纪录片的拍摄进度已超过三分之二,葛拉夫和玻伊两人仍在苦苦思索,想着要如何编排、呈现他们收集到的广泛资料。当时,葛拉夫为了拍片从西雅图飞往华府,航程中他读到一篇文章里有人用了「富流感」一词。这时,他灵光乍现(如果用卡通画面表现,会看到某个人的脑袋里有灯泡突然亮起来),没错,就是它了:富流感,拿这个词来当片名不仅可以抓住世人目光,也暗示一种过度消费的毛病。

  用病毒引起病征来象征过度消费所带来的冲击,更能让众人意会,而且,至少在美国,病毒的扩散程度已达到流行的门槛了。人们可以用检视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待富流感的发展史,理解这种病如何传开、为何散播、病毒的带原体是什么,以及高危险区在哪里,还有这种病该如何治疗。

  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用富流感一词,并四处询问受访者是否能理解这个概念。而确实,许多医师告诉葛拉夫和玻伊,他们在很多病患身上看到富流感的病征,这些症状常常转化成生理问题。一位心理学家提出他的观察,说他有很多客户都染上了富流感,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

  《富流感》这部纪录片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五日在美国公共电视(PBS)首播,播出后大受欢迎,来自全美各地观众的电话与信件如潮水一般涌来。显然,这部纪录片深深挑动了人们的担忧神经,有位高龄九十三岁的观众写信表达他们对下下一代的忧心,也有二十岁的年轻人从卡债的深渊里发声,说起让人难过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週日杂志曾有一篇封面报导,提到人们试着应用纪录片中介绍的方法来过简约生活。一位住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郊区的老师,就让她班上的六年级学生看这部影片,并提到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学生们都很想分享观后心得。一般来说,这些孩子大多认为自己拥有的「物品」比实际需要的多了三倍。有个女孩说,她的衣柜的门已经关不起来了。「我的衣服太多了,很多我连穿都没穿过。」她解释:「但我又舍不得丢掉。」

  跨越政治的界线,左派右派都认同

  虽然过去对于消费主义的抨击大多出于政治倾向中偏左自由派这一方(译註:在美国,自由派〔liberal〕一般偏向左派,支持大政府主义,倾向对市场设限;反之,保守派[conservative]则偏向右派,认为政府理当保守,不干预市场的运作),但《富流感》纪录片打动了所有美国人,不分政治理念。

  有一个全州性的右派保守家庭组织领袖曾经写道:「这个议题对家庭而言非常重要。」在几个保守的城市,例如盐湖城和休士顿,收视率和观众回响都很热烈,一如自由风气盛行的地方如旧金山或明尼亚波利斯市(Minneapolis)。在大专院校圈,这个节目在保守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比在自由奔放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还流行。

  北卡罗莱纳州布恩市(Boone, North Carolina)的阿帕拉契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学生和教职员把这部电影播放给贫穷山区社区与上流社会教会里的观众观赏,纪录下观众的意见,自制成另一部名为《逃脱入山的富流感》(Escaping Affluenza in the Mountains)的影片。

  不只富裕国家,全世界都关注

  我们越来越深信,这是一个困扰全世界人们的议题。我们听到从很多国家传来的意见,难以想像在那些地方居然会有人关心富流感,例如泰国、爱沙尼亚、俄罗斯和奈及利亚;但,这些地方的人民确实想要汲取美式生活的优点,并避免造成伤害的部分。
斯里兰卡有一份伊斯兰教义商业杂志,请我们撰写短文谈一谈富流感。缅甸北部乡下的运动人士将这个节目翻译成当地的克钦方言(Kachi)。有一名十六岁的以色列女孩希望获得许可,在台拉维夫市(Tel Avi)一处购物中心的外墙上放映这部影片。他们说,将过度消费视为一种疾病,有助于他们更了解这个问题,也更能清楚地向他人说明。

  一种社会传染病,贫富不拘

  通常,写作的人会从不同的重点面向来谈「富流感」。有些人主要用这个词来指称超级富豪之家被宠坏的小孩。在这样的定义之下,就拿掉了我们要加入的社会政治讯息,变成纯粹的个人行为问题。然而,就我们来看,这种病并不限于上流阶级;它在整个社会里都有路可钻,会染上病征的人贫富不拘,在我们这个二层式的系统里(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对穷人施以双重惩罚:他们受到制约,想要过着美好的人生,但有少有机会能够实现。富流感影响每一个人,惟方式不同。

  像流感一样,有病征可循

  我们将本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几种富流感的病征,每一种都拿来和真正的流感症状互做比较(其中有一半戏谑的意味)。回想一下,当你染上流感病毒时觉得如何。你很可能会发烧,你会鼻塞,你会身体酸痛。你可能会畏寒,你的胃不舒服,你四肢软弱无力。你的某些腺体可能肿胀,你甚至会起疹子。

  在富流感的时代,美国社会出现了以上各种病征,至少从比喻上来说是如此。我们会各用一章来说明每一种病征。一开始我们会先从个人的症状开始说起,然后谈到整个社会的状态,最后才提富流感造成的环境面冲击。

  某些章节可能会让你幡然自省,读起来心惊胆战──「天啊,这说的就是我!」你可能会注意到,书中讨论的情况套在你朋友身上也适用。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比较严重,让你替下一代心烦起来,无暇顾及大地之母。你可能物质上很富裕,但觉得压力很大或很空虚,彷彿人生没有方向,没有意义。或者,你可能一贫如洗,对于自己无能给孩子们行销人员说小朋友「一定要有」的东西,你暗自恼怒。或者,你看过一辆辆的推土机毁了你家社区附近唯一的一片空地,整地准备兴建一排又一排一模一样的屋子,附带可以停三辆车的车库。如果你的年纪大一点,你或许注意过自己的孩子无法维持收支平衡的局面,你更替他们的孩子担心。

  如果你年纪尚轻,你可能为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

  无论你来自何方,我们很确定你很清楚自己身上也出现了某些富流感的病征。那么,随着你往下读,你也会从这个制高点位置上看清全局,看出这些病征彼此之间不那么明显可见的关连。

  为什么会有这种病?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要穿透表面的病征,搜寻病因。富流感就像某些人所说的,单纯是人性的问题吗?这种强大的病毒源出何处?富流感在整部人类历史中如何变异,最早又在何时开始扩散到成为流行病的程度?人类做了哪些选择(比方说,空闲时间与物质之间的取舍),才让一个社会如此病入膏肓?我们仔细检视来自不同世代与文化的警示,并察看可以有哪些及早作为,透过控制与隔离连根拔除这种毛病。

  接下来我们要探究的是,人类社会如何不仅容许这种毛病不断散播,科技文明甚至还利用强大电子传播管道鼓动,让富流感的病毒越来越精明刁钻。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富流感承诺会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但,要达成目的,得透过无效率且会造成毁灭的方式。我们也主张社会上有一个由各种江湖郎中组成的产业(从传播富流感中大捞一票的既得利益者,给了这群人丰厚报酬),合谋不让大众知道社会已经被诊断出罹患富流感,而且病况严重程度。

  别担心,富流感有得治

  但我们的用意不是要让大家陷入永无休止的沮丧。富流感有得治,而且几百万美国老百姓都已经往这个方向跨出脚步。新美国梦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Dream)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网址为www.newdream.org),二〇〇四年时做了一项民意调查,发现有四九%的美国人宣称他们已经削减支出。

  同一项调查也显示,八五%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社会的优先要务是要走出谷底;九三%的人认为美国人太注重工作和赚钱;九一%的人相信美国人购买、消费的物品远远超过所需;八一%的人认为美国人需要大力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保护环境;八七%的人觉得在美国当今的消费文化之下,更难灌输儿童正面的价值观。

  有几个文化指标都显示美国人正在培养对抗富流感的免疫力。举例来说,打高尔夫球(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运动,但成本也很高昂)的人数已经减少,但从事家庭园艺的人增加了,有些高尔夫球场也转型为公园与其他休闲用地。小型油电混合车的销售量在美国三级跳,大型休旅车的销售量则往下滑,美国开车的人数维持在二〇〇五年时的水准,并且已经开始减少。来自如西雅图等城市的报告指出,许多年轻的千禧世代宁愿向汽车共享服务公司如利波卡(Zipcar)与一起坐(Car2Go)等租车,或者靠步行、骑单车与利用大众交通系统。他们取得驾照的时间也延后,一直等到大学或之后才去考。

  多年来,农场的数目第一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代表有许多小农(通常都从事有机耕作)参与农业,年轻人也再度对于完整、未经过加工的食物深感兴趣。本书的第三部分会报导这类趋势,以及许多用来对抗富流感的自然面、科技面以及社会面的疗法。面对病症,我们努力寻找疗法,先以个人为起点,然后推到社会层面与政治层面。我们提出的疗法也大量使用医疗术语做比喻。

  我们鼓励人们重新找回对新鲜空气的喜爱与对大自然的热情,因为大自然蕴藏着惊人的疗癒力量。我们认同未来学家兼《千禧年狂潮》(Trends 2000)的作者吉拉得.克来蒙特(Gerald Celente)的说法。「有一则广告是这样的,」他说,「影片里有位中年男子一边走过树林一边练手臂,忽然之间转到下一幕,他已经回到自家后廊,树林变成模煳的背景,现在这位仁兄正在想必贵得吓人的跑步机上快走。后面这种行为完全没道理;林间散步多美好,而且不花一毛钱。」

  我们提出了一些策略,可用于重建家庭与社区,并尊重、回归大地与生物法则。我们提出了「政策处方」,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立法有助于创造友善的社会环境,抑制富流感的滋生,也让每一个人能更轻松就过得好,而且一直过得好。

  我们也提出了预防措施,包括各种用以强化个人与社会免疫系统的疫苗和维生素。我们认为每年都应该做一次生命征象查核。我们的方法从三阶段切入:

  一、 你可以稍做检测,看看你个人是否维持在良好状态(见第十七章)。

  二、 我们找到一个很有用的替代指标,用来取代国内生产毛额(GDP)这个早已不合时宜的国家发展状态指标。我们推荐的指数名为真实发展指标(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目前美国有好几个州都在微调后加以运用。真实发展指数是包含多个不同面向指标的综合指数,借此衡量整个社会的表现,勾画出完全不同的社会成就。美国的国内生产毛额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持续稳定成长,但真实进步指标却从一九七三年以来不断滑落;全球的真实发展指标也自一九七八年以来开始下跌,主要理由是这个指数里有「坏因素」倒扣项(例如污染),而不是只有加项。

  三、 最后,利用源自喜马拉雅小国不丹的「国民幸福毛额」概念,我们可以开始细数自己对于人生到底有多满足,以及我们可以做点什么,用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大的满足。

  抱持开放的态度,才能完全掌握

  自我们写出第一版以来,便收到很多读者的回馈意见,成千上百的人写了书评,也有出色的相关报导评鑑。很多回馈意见彼此互相抵触,因此我们必须从中撷取对我们而言最有意义的部分。书评主要有两条主要路线。我们可亲、有时候不太认真的写作风格大受好评,甚至被拿到大学英文课里当成写作教材,但有些读者会认为本书有点流于表面:「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电视节目」是某些人对本书的感想。

  我们试着维持本书的轻松特质,同时也回应了前述的批评,筛掉一些最愚昧的内容,并用更深入的分析取代部分的纯说故事。我们认为,这样一来能让新版本更严肃,更希望读者也能用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当然我们知道这些改变无法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本书前两版遭受的第二项批评,是我们的「政治意味太浓厚」。很多读者说他们同意我们批判费主义与过度花费,但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问题,我们应该严守分际,为人们提供简约过生活的祕诀,不要涉入可怕的政治。本书在剖析历史时纳入了一些卡尔.马克斯(Karl Marx)的想法(也包含了几位伟大保守派经济学家的概念),这等于是挑动某些读者敏感神经的警示标志。但我们并不认为广泛检视多种思维有何不妥。最近有一个俄罗斯的笑话正好可以切中要旨。这个笑话说:「马克斯对于共产主义的一切说法都不成立。但不幸的是,他对于资本主义的讲法全部都是对的。」如果我们要掌握富流感,就得对所有的想法抱持开放的态度,不能只专注于「美式」概念。

  此外,我们相信,第一版以及为本书提供灵感的纪录片都低估了政策的重要性,太过聚焦在个人的行为上。许多引发富流感的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就像运动人士麦可.贾柯布森(Michael Jacobson)所言,美国经济体对简约很不友善,而且「结构上就反对简单过生活」。我们可以从金融危机当中看出这一点,风暴的部分起因是个人的花费超出能力范围,鼓励贪婪与投资的公共政策又让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我们无法撇过头去不管政治;确实,在新版书中,我们更大力唿吁要更关注社会对于好政策的需求。

  我们希望从一开始就把话说清楚,美国人爱花钱多半并非因为美国人特别贪婪,而是出于合理的恐惧以及想要追求基本财务稳定的渴望。我们之后会讨论,引发富流感病毒的,是美式生活核心中的不安稳与不平等,这股力量比单纯想要消费的渴望更强烈。

  生命中美好的事物都和物质无关

  本书少有真正全新的讯息,但在这个「资讯时代」,有没有更多资讯也并不重要。重点是要如何通盘理解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以及如何善用资讯价值以重获健全人生,不要只光会收集资讯。我们提供了一套我们认为合情合理的方法,让读者去理解看来彼此无关的个人面、社会面与环境问题;这些都是危险的富流感流行病病征,这种病会威胁到我们以及后代子孙的未来。我们打算鼓动全国性的对话,谈一谈美国的消费梦,导引每一个人都能在更明确理解可能后果的前提下做决定,无论是什么样的消费选择(以及整个社会透过政策变革所做出的选择)。

  本书要传达的基本讯息,并非不要购物;而是要谨慎购物,并特意用全心去体察消费购物的真实成本与效益,并且永远谨记,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和物质无关。

  祝各位阅读愉快!

推荐序

台湾已染上「富流感」,得赶快投医


  本书将追求富裕背后的过多物质慾望、后果的负荷过度、负债累累,以及过程中的焦虑不安和虚耗浪费,比喻成另一种真正的流感,而且用十章来诊断每一种病征,真是传神又惊人。每读一病症,就不难在今天的台湾社会找到实证,换言之,台湾已经染上「富流感」。

  面对这种社会经济甚至文化的传染病,当然要投医,但要投对医才行。本书又开了数帖药方,每一药方其实都不神奇,有的是靠个人力量就可以自我治疗,如自己订个不花钱日、从生活找到幸福、不要只为赚钱而工作、可以不花钱地欣赏大自然,开始过简约生活。有的就要靠公共政策,如弹性降低工时、引进累进奢侈消费税、绿税、消耗税等。最后作者也提倡「平等、永续、幸福指标」和推动「社会文明新典范」的转移,做为「好社会」的测量,以及「好政府」的自我要求。

  台湾的人民和政府要治这种富裕文明病,这数帖药方都不妨试试。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萧新煌

推荐序

人类集体感染世纪病毒,宛如希腊悲剧


  一直以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让我们相信:科技不断革命,人类不断进步!

  然而《富流感》竟然逆写这样的论述!这样甘冒大不韪的一本趋势新书,其震慑我的程度,引起我内心最深刻的「哀怜与恐惧」情绪,竟不逊于一部古典希腊悲剧!读完本书你会被说服:人类此刻真的感染到集体的「不治之症」!这个绝症叫做:过度富裕。

  是的,「富流感」迫在眉睫,而且会让地球毁灭、人类灭绝,你相信吗?这是一本二十一世纪美国篇的「盛事危言」,其提出的警告为人类未来勾勒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末日图」,一路读来竟觉得不逊于一个布局精彩的侦探小说,只是末日来临的「根本因」:非核战,也非世纪天灾,而是肇始于人谋不臧的「撑死病」,正如美国社会现在进行式、不断流行传染的「富流感」。

  乍读本书,我内心的预设是想探究:美国经验真的是普世经验吗?因为我自己是身为土生土长、家族移民来台九代的台湾人,只觉得三位作者夸夸其谈的北美洲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文明病」,未必能跨过太平洋、感染到亚洲,所以「富流感」不见得就是能反映台湾现状的时代病;然而继续读下去,发现他们旁征博引,描写深刻,的确这个扭曲的消费主义挂帅的世界已经变成他们说的那样子了,于是我开始正襟危坐,继而惊叹,终于冒冷汗:原来台湾也同步和美国一样感染了这个「世纪病毒」,这个蔓延全球进步国家的「富流感」也逐渐腐蚀台湾人,让我们的社会集体精神麻痺、痴肥。

  「富流感」的病兆是什么?工作超时、压力破表、勐划手机、不购物就会焦虑,……影响所及,整个人无法身心安顿,活在不快乐中,而事实上物质上又不欠缺什么,反而到处都是丰盈满溢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塞爆了家,霸占你所有的「注意力眼球数目」(网路上流量的计算方式),让你累趴,身心俱疲,心灵空虚。

  而这正是二十一世纪最恐怖的社会传染病。台湾也步上美国的后尘,开始被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这些已开发富国家的国民「交互传染」。

  或许行家会说,过度拜物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有那么严重吗?我认为有,因为常见的集体社会流行病,看似只是个人层次的问题,不至于动摇国本,但是累计起来,却是意外强大破坏力:轻则断送自己的生活乐趣,成为物质的奴隶,既不快乐也不健康;重则集体歇斯迭里,不消费不爽,社会变态失衡,人们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本惊心动魄的趋势书,其警世作用不逊于可怕的「旧约圣经」,读后在在提醒我:若不截断这个「富流感」,让全球化慢下来,则地球能源匮乏,就像本书揭橥的:要过美国式的富裕生活,要五个地球才够,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已!

  我非常同意三位作者的结论:「一个人不需要家财万贯,也能吃得好、睡得稳或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目标。」

  作者最后揭橥的着述要旨是:这个世界当务之急就是设计出一个「负担得起的经济」。

  若世界真的能走向这样的「新经济」,我愿意为这样有深刻人生智慧的趋势书籍背书:这实在是一本值得细读、讨论,放到读书会让更多人知道的当代「醒世恆言」。

  用我们优美的华文来说,二十个字:「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六尺。」

  在这个地球人口已经突破七十亿的年代,当现代人类已经走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不是我们该勐然觉醒,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才是我们真正的「永续发展」之路?

趋势作家 游常山

推荐序

富流感肆虐,正在摧毁人类的未来


  或许你会疑惑,「富流感」跟台湾或自己有什么关系?

  十多年来,台湾薪资停滞,低所得者日多,不得温饱者日众,富裕又怎么可能会是一种于人有害的流行病?如果富裕是种流行病,应该快快在台湾传染开!

  富流感,并非财富能像流行感冒一样普及,而是一种社会传染病,让人渴望拥有的远多于必须的,想要的远多于需要的,永远想要更多,无法停止追逐财富和物质享乐。被传染的人,落入过度消费,超额劳动的恶性循环,感觉空虚、压力缠身。

  贫富两极化,正是富流感造成的恶果。

  富人以拥有能够挥霍的巨额财富为傲,为此不惜四处剥削与掠夺。穷人羡慕拥有巨额财富的富豪,不择手段地想成为富豪,以能够累积更多的财富,满足内心的慾望为荣。

  富流感,让人变得更加自私、善妒、好比较,不惜一切代价,只要能比其他人更富有。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疏离,家庭与社群崩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则因为过度消费而耗尽资源、生态失衡。这一切,只为了满足人们的存款多几个根本用不到零,能阔气的买入根本不需要的衣服或鞋子,向他人夸耀。

  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的现象描述,阐述富流感的病征与成因,供世人自我诊察,确认病因之余,还提出了一套解方,倡议一种更爱护自然环境与尊重人性尊严的社会制度,预防富流感再度蔓延。人类若不能及时治癒富流感,恐将在不久的将来于地球资源耗尽后,亲手断送自己的未来。

幸福疗伤系专栏作家、敦南生活部落客 ZEN大

推荐序

这个病毒会突变,请小心应付


  追求富裕舒适的生活是人类本能,每个人无不希望天天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衣裳,住宽敞豪宅,开法拉利跑车。只是支持人类没有节制的慾望所需自然资源的消费,小则直接破坏你我生活周遭的环境与生态,大则制造地球表面暖化,对人类的永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无节制的追求物质生活,也滋生贪婪的商人和官商的勾结,不但造成社会的不公与不义,以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台湾的食品安全恐慌也由此而生。食用有毒食品使台湾成为世界的洗肾和消化器官癌症的王国,更加可怕的是有毒食品可能产生人体的DNA突变,祸害及于后代子孙。

  人的无限贪婪有如流感病毒很容易传染,且因病毒会突变而需要时时小心应付,这正是「富流感」一书作者所要强调的主题。在书中作者精辟分析,过度追求富裕生活产生的个人与社会疾病,并指出如何以放轻松的心灵生活来抒解病情。本书的论调所根据数值更加周延完整,分析也更加严谨可靠,是所有关心人类永续发展的人和年轻学子必读的一本好书,本人在此强烈推荐。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院士 郑天佐

推荐序

多买东西,真的会让人更幸福吗?


  有一年冬天,我到南台湾某国立大学经济系演讲,讲题跟职场竞争力有关。但在等待上场时间,恰好看到前一位讲者在说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三支箭改革政策。

  轮我上台时,我说:「印钞票引发通货膨胀,再迫使民众提早消费以刺激经济成长率,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年轻学生们面面相看,不知哪来冒出一位批评者。但我接着说:「年轻人如果没有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将来如何改变社会?首先,请回到问题源头来思考,日本是个高龄化社会,如果你存了一辈子钱,该享受也享受过了,晚年只想安安静静过简单生活,干嘛还要上街去买东西?」

  我接着再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对个人消费者来说,物价变贵了有啥好处?」

  「多买东西,又真的会让人更幸福吗?」

  如果这三个问题都是否定的,请问,政府刺激经济与鼓励民众消费,真的会让民众生活更幸福美满吗?

  如果你认同我的疑问,再来看看这本书,就会明白,全世界的政府机器几乎都成了传播富流感病毒的最大帮凶!在民主国家,这部机器都是选民选出来的,所以,这社会生病的人还真多哪!

资深财经作家 王志钧
 
推荐序

原来,富裕也是一种病


  记得一次请朋友吃饭,席间他眉头紧锁,好菜依然入口,但却愁容满面,原来,他仍记挂职场上的人事竞争。

  朋友一向工作顺利,在台北东区坐拥豪宅,房贷不到十年全数缴清,还有三间套房收租,在北京也有一栋房子,太太工作稳定,银行的卓越理财帐户内金额稳定持续上升。

  但是,朋友全家三餐全部外食,假日经常性加班应酬,除了几次过年出国旅游之外,他几乎从不曾带小孩到观光工厂或乡野间踏青,孩子最常出入的地方,就是安亲班,补习班及大型商场,但该有的3C,绝不会让小孩有任何遗漏。

  他的言谈间,除了工作上的专业知识外,一向找不到其他的话题,他常跟我说:「只要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个问题。」

  但最近,他告诉我,他得了糖尿病,有些事情开始力不从心,我认真的跟他说:「钱不能解决的事,才真是个问题。」

  社会的一些既定的价值观,左右了很多人的物质生活,炫富式的消费生活让人随心所欲地为一些东西一掷千金,不论是食品、饮料、迷幻药、房屋、服务、饰品、衣服都是如此,就算透支「未来」,「亲情」,与「自然环境」都无以为憾。

  三采文化的「富流感」这本书点出了二十一世纪最恐怖的社会传染病,如果您想远离这令人焦虑的传染病,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提供您绝佳良方。

生活理财作家 刘忆如

推荐序

个人、企业、政府得全面防疫


  《富流感》一书最早于二○○一年问世,核心精神在强调消费增长不是提升人们生活幸福的唯一途径;反之,过度追求物质消费的满足将衍生许多社会弊端。因此,作者唿吁个人应追求更多元平衡的生活价值,企业则应重视永续社会责任,而政府应从劳动规范、环保法规、儿童福祉、租税设计等方面协助消弭富流感之病。

  十三年后的今天,经济、社会与环境已有显着变化,本书亦增修内容发行第三版。此时再读此书会发现,一方面我们社会的旧病征尚未完全消除,但新病态已然出现。有趣的是,当初本书所提供的抗病对策仍是重要的解方成分。

  个人相信,要促使个人追求更均衡的生活与价值,除了从价值观念的型塑着手之外,更要提升教育、医疗、资讯等资源的「机会平权」,才能增进社会阶级流动性和均衡价值。

  再者,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如今已进一步发展出追求多方价值均衡的社会企业思潮,亦被先进国家视为「社会资本累积」的创新模式。最后,政府亦须在数位网路时代的快速变迁之下,有效调整过时法令,以确保创新、绿色、机会均等的社会发展。

经济学者 杨家彦

推荐序

活在过度消费的年代,你我急需疗癒解方


  《富流感》最初于二〇〇一年问世,书中对消费文化弊病的针砭与提出的疗癒方法,和美国普遍的乐观主义行成强烈对比。当时的美国经济处在二次大战后的高峰期,之前的十年股市涨了三倍,达到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一万点。高涨的房价让拥有房子的老百姓富了起来(至少帐面上如此)。第一次的网路热潮,创造出高科技企业家阶级的新兴年轻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接下来的纽约世贸大楼遭攻击事件让美股惨跌,引发衰退并暴露出了美国系统中的空洞,而领导者告诉我们,要对抗恐怖主义,最爱国的行动就是去消费。之后几年,网路热潮破灭,行为不检的金融机构几乎倒闭,使得几百万屋主不是债台高筑,就是房子被迫法拍。如今,即便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这股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已经过去,但实质失业率(包括没有工作、需要更多工作以及不再找工作的人)仍高到离谱。占领行动让世人更清楚体会到美国经济固有的不平等,在这里,最富有的人越来越富有,其他的人则工时更长,工作更没有保障,医疗保险与退休福利也更少,只勉强够我们度日。

  但与其因此说《富流感》超前了时代,不如说现在更是这本书的时代。

  从读书会、各种集会到课堂教室,《富流感》都是历久不衰的经典,不仅因为本书能透视持续消费导向经济体系当中的空洞和无法持续,更因为它大胆指出了一条出路。书中最终充满希望的讯息(即,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社会,不追求更多但要求更好,不强调自私但注重分享,不凸显竞争但讲究社区社群),启发了千百万人重新省思自己的生活并质疑现况。

  本书的书名变成了人们的常用词,也是用来描述社会弊病不可或缺的工具;借用个人财务规划大师戴夫.伦西(Dave Ramsey)的话来说,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卖命工作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努力赚钱好让我们根本不认识的人刮目相看。本书我拍摄《东西的故事》系列影片时扮演重要角色,为我提供了许多资讯;本书的三位作者很慷慨地在第二十二章中介绍了这些影片。

  第三版的《富流感》从多方面来看都是一本全新的书。第一版的出发点是美国公共电视一部同名的纪录片,第三版的修订版更深入分析,针对议题提出更严肃的讨论。本文与註解中的数据与参考资料大量更新,以反映过去十三年撼动全球的诸多巨变。三位作者希望这本书有助于丰富且激励人心的讨论遍地开花,鼓励世人多多探索社群、公民以及自求简约等议题。如果我们把本书提供的教训谨记在心,也许,未来的新版写的将会是人们找到方法治癒富流感的历史。

《东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系列影片制作人 安妮.李奥娜德(Annie Leonard)

图书试读

第1章 狂热物质的感染现象

已故的大卫.布罗尔(David Brower)是一位美国的伟大环保人士,他把加州的小型健行社团山峦俱乐部(Sierra Club)转型成为美国最强大的保育组织,当他发表演说时,常常提到所谓的「大自然的启示」。他把地球的年龄(科学家预估约为四十六亿年)压缩成七天;如果你想要的话,也可以想成圣经里的七天创世纪。这么一来,每一天就代表了约六亿五千年,一小时则是二千七百万年,一分钟约为四十五万年,一秒钟则为七千五百年。

星期天凌晨,宇宙尘埃气体凝结成宇宙。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大型陆地板块与海洋逐渐成形,到了星期二下午之前,第一批的小型「原细胞」生物就出现了;牠们很可能来自于滚烫的海底原始喷发口。在接下来几天,生物的形态越来越大型、复杂,也越来越让人惊奇。在最后一天(星期六)即将日出之前,数以百万计的三叶虫和其他奇形怪状生物,便在寒武纪的海洋里优游。如以实际的时间计算,五亿年之后,这些生物的化石将分布在全球各处,让人们惊叹不已。

本週的最后一天约过了一半之时,大型生物、大型爬虫类大摇大摆在地上到处爬,或者飞满了天空。恐龙长期独霸了这个地球舞台,时间超过四个小时以上,一直到一颗庞大陨石坠落在墨西哥湾,让气候变得十分酷寒,终结了恐龙的统治时代。在週六下午、傍晚之前,有毛发、温体且能抵挡寒冬的哺乳类,开始生生不息,并继续演化,一直到这个星期最后一晚午夜前的最后几分钟,人类出现了,用两条腿站立,挺身体走路,学习说话,会用火,还创造了越来越复杂的组织形式。

以实际时间来算,仅在约一万年前(在我们的比喻当中,则是最后一晚午夜之前不到两秒之时)人类才发展出农业,并开始建造城市。在午夜前的三分之一秒时,佛陀诞生;在四分之一秒时,基督诞生。在午夜前的三十分之一秒时,人类启动了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算起来是在我们创世纪週午夜前的百分之一秒时(同样的,这里说的也是最后一夜),消费时代展开了,这就是物质的时代,富流感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看到「勐划手机」这几个字,我真的忍不住笑了一下,但同时又觉得心酸。因为这简直就是我现在的写照!明明知道这样不好,浪费时间,还会让自己越来越浮躁,但就是控制不住。每天睡前、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手机,通勤时、午休时、甚至吃饭时,只要有一点点空隙,手机就立刻出场。感觉自己好像被手机绑架了,离开了它就会浑身不自在。然后,身边又流行各种「比你还努力」的故事,看到别人又升职又加薪,或者买房买车,真的会忍不住想,我是不是该更拼一点?这种无形的压力,加上手机带来的信息轰炸,让人真的喘不过气。这本书名真的很到位,把这种社会现象形容成一种“流感”,很生动也很贴切。

评分

买东西的焦虑感,最近也越来越明显。以前可能只是看到喜欢的东西会想买,现在则是觉得,好像不买点什么,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或者别人都在用的东西,自己没有,就好像少了什么一样。尤其是看到网路上那些琳瑯满目的商品,加上各种限时优惠、买一送一的广告,真的很容易冲动消费。买回来之后,可能当下开心一下,但很快又会面临收纳空间不足、或者东西用不上等问题,反而增添了新的烦恼。这种「不买会焦虑」的心态,感觉已经被社会悄悄植入了。这本书的标题《富流感》很有意思,我很好奇它会对这种消费主义的狂热,以及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做出怎样的分析和探讨。

评分

这阵子真的超有感!每天下班回家,明明累到不行,但手机就是停不下来,滑来滑去,看看IG、FB、PTT,有时候连自己在看什么都不知道,就只是机械性的动作。然后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跑掉一大半,明天还有一堆事情等着,更焦虑了。而且,好像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忙,都在加班,好像不这么做就会被淘汰一样。感觉自己就像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停不下来,也看不到尽头。这种「富流感」听起来真的太贴切了,不是身体上的病毒,而是心灵上的枷锁,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喘不过气。书名就很有力量,直接点出问题核心,让我很想知道作者到底是怎么看透这股暗流的。

评分

工作压力大到真的让人快要爆炸,常常加班到半夜,回家累得像条狗,但脑子里还是想着公司的事情,根本没办法好好休息。而且,好像大家都在比谁加班更晚,谁更拼命,好像不这样就对不起公司、对不起自己一样。这种紧绷的氛围,真的让人喘不过气。然后,下班后的时间,又忍不住用手机来麻痺自己,看看影片、刷刷社群,想要逃避现实的压力。但结果却是,反而让自己更焦虑,因为总觉得自己没有进步,没有成就感,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本书的标题《富流感》听起来就很有共鸣,它似乎点出了一个我们都身处其中的、但又难以摆脱的困境。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们揭示这种“流感”的根源,以及如何才能摆脱它的侵扰。

评分

最近真的快被生活压垮了,每天从早忙到晚,工作上的KPI、突发状况、同事间的沟通,回到家还得处理家庭琐事,根本没自己的时间。最可怕的是,好像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感觉不到真正的成就感,反而压力越来越大,晚上也睡不好。然后就是疯狂打开手机,希望从虚拟世界里找到一点慰藉,结果却越陷越深,越看越觉得自己不行,更焦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却失去了生活原本该有的温度和乐趣。这本书名《富流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准确地捕捉到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境,那种无声无息但又极具破坏力的“流行病”。我很好奇它会提供怎样的视角和解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