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多后书诠释:神丛115(附研经指南)

格林多后书诠释:神丛115(附研经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格林多后书
  • 圣经注释
  • 研经指南
  • 神丛系列
  • 基督教
  • 新约
  • 保罗书信
  • 圣经研究
  • 神学
  • 注释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保禄致格林多人书信,就像一扇文学视窗,使读者得以透过「保禄的眼光」看到这充满活力的基督徒团体--它的生活及其发展。按保禄所说,格林多团体中有着竞争与敌对的现象:有人因地位及智慧较高而态度傲慢、对灵修不够精深或天赋不高的人缺乏关怀之情、对经济拮据及行为淫邪的不屑一顾,却极重视个人权利;并随着时间演进,开始对保禄採取怀疑藐视的态度。保禄面对这个现实,在本书信中以命令、训诫、强力说服等威胁的语气,竭尽所能,想要重新以福音聚焦,强化这个团体、转变这个团体,要他们过福音带来的新生活。而在考量如何处理这些价值观对团体所引起的负面影响上,他更顾虑的,是如何在教会中建立起新社会的模式,因而反覆灌输扎根于福音的观点,强调合乎福音的价值及行为。

  本书根据保禄宗徒的神学观点,逐章逐节诠释《格林多前书》经文,最后并附有「小盘石圣经研读课程」,无论对个人或团体查经,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读经指南。
好的,这里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格林多后书诠释:神丛115(附研经指南)》完全无关。 --- 《深空观测手册:星图绘制与天体物理基础》 作者: 亚瑟·雷诺兹 (Arthur Reynolds) 出版社: 银河系科学出版社 (Galactic Science Press) 页数: 850页 版次: 2023年第三版 --- 图书简介: 《深空观测手册:星图绘制与天体物理基础》是一部为资深天文爱好者、专业天文学学生以及业余天文学家量身定制的综合性参考指南。本书旨在提供一套严谨且实用的框架,覆盖从基础的夜空识别到复杂的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广泛领域。本书的第三版在原有扎实理论基础上,融入了近年来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最新观测数据与技术进步,尤其侧重于系外行星探测与暗物质研究的前沿进展。 第一部分:观测基础与仪器操作 本书的第一部分奠定了观测实践的基石。它详尽阐述了光学望远镜的选型、维护与校准。章节中不仅深入解析了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复合式望远镜的优缺点,还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如视场、分辨率与焦比)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对于高级观测者,本部分专门辟出章节讨论自适应光学系统(Adaptive Optic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面观测中的应用,并对比了前沿的波前传感器技术。 在环境控制方面,手册详细讨论了光污染对观测质量的影响,并提供了在城市环境中进行有效观测的策略。同时,对于摄影天文学,本书提供了从CCD到CMOS传感器的详细技术规格对比,以及长时间曝光降噪、星点锐化等后期处理技术的流程指南。 第二部分:现代星图绘制与坐标系统 精准的定位是深空观测成功的关键。本书用近二百页的篇幅构建了现代天文学的坐标体系。读者将学习到如何熟练运用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银心坐标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我们详细解析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最新修订的恒星命名规范和星表标准,例如Gaia DR3数据的应用。 一个核心章节致力于现代星图的制作技术。这包括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如Stellarium Pro和Cartes du Ciel的定制插件)来生成高精度的区域星图。本书提供了大量实例,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特定的观测目标(例如疏散星团、球状星团、分子云)来优化星图的显示参数,确保在不同观测条件下都能实现高效的导航。 第三部分:天体物理学导论与数据解析 本书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观测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内容涵盖了恒星演化理论的最新模型,从主序星到白矮星、中子星乃至黑洞的完整生命周期。重点分析了赫-罗图(H-R Diagram)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研究星团年龄和化学丰度中的作用。 光谱分析是现代天文学的支柱。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吸收线和发射线来确定天体的化学成分、温度和运动速度。读者将学习如何解读普照的观测光谱,识别巴尔末系、多普勒频移等关键特征,并掌握如何利用星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部分:特定深空目标深度研究 本手册专门为追踪难以捉摸的天体提供了专题指导: 1. 系外行星: 详细介绍了凌日法(Transit Method)和视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的原理,并提供了使用业余设备进行初步系外行星光变曲线测量的实操步骤。探讨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在系外行星大气光谱分析中的突破性成果。 2. 星系形态学与演化: 根据哈勃分类系统,对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并介绍了诸如“摩尔夫参数”(Morphological Parameters)等量化指标。探讨了星系合并与暗物质晕对星系形态的影响。 3. 高能天体物理: 概述了脉冲星、活动星系核(AGN)以及伽马射线暴(GRB)的物理机制,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地面射电望远镜对快速射电暴(FRB)进行初步监测。 附录:专业资源索引与软件工具包 本书的附录部分是其价值的体现。它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专业数据库索引,包括SIMBAD、NED、ADS等核心资源的使用指南,并附带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开源数据处理脚本(Python语言),方便读者将原始观测数据转化为可分析的物理量。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具有至少一年观测经验,渴望从“拍摄美丽照片”迈向“科学数据分析”的天文爱好者;也适用于大学物理或天文学专业低年级学生作为辅助教材,以强化实验与观测的结合能力。它不仅是一本手册,更是一张通往宇宙深层理解的路线图。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v     辅大神学丛书「活水专辑系列」序
vii     初译者感言(郑至丽)
ix     编者的话(胡国桢)
xii     圣经新旧约各卷名称及其简称对照表
     
1     保禄致格林多人书信总导言《格林多后书》
12     导言
21     引言(格后一1~11)
22     致候及颂谢(格后一1~11)
27     保禄的至诚及特质(格后一12~二16)
28     保禄真诚可靠(格后一12~二4)
32     保禄得到支持(格后二5~16)
37     保禄为自己的职务辩护(格后二17~七16)
39     新约的仆役(格后二17~四6)
45     靠天主的力量宣讲(格后四7~五10)
50     天主在基督内与人和好(格后五11~六10)
56     保禄的唿吁(格后六11~七4)
61     保禄完全信任格林多信徒团体(格后七5~16)
67     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捐款(格后八1~九15)
68     马其顿信徒团体的榜样(格后八1~15)
72     向格林多信徒团体募款(格后八16~九15)
77     保禄反击入侵者(格后十1~十三10)
79     保禄反驳对手的责难(格后十1~18)
83     狂妄者的讲词(格后十一1~21a)
87     保禄自夸的言论(格后十一21b~十二10)
92     保禄的自我辩护(格后十二11~21)
97     结语(格后十三1~13)
98     最后的警告(格后十三1~10)
101     致候并祝福(格后十三11~13)
     
103     学术性研经讨论课题
     
109     小磐石圣经研读课程─格林多后书研经指南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格林多后书诠释:神丛115(附研经指南)”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闪过无数关于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圣经的念头。特别是“格林多后书”,这卷书对我来说一直像一座宝藏,里面蕴含着使徒保罗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神学思考,但有时又显得相当复杂,需要细致的解读。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带领我穿越文本迷雾,揭示其深层含义的书籍。而“诠释”二字,正是我所期望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权威且富有洞察力的解读,帮助我理解保罗在那个特定历史和属灵背景下的思考,以及这些思考如何跨越时空,对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清晰、有逻辑的方式,将格林多后书的经文一层一层地剥开,展现其内在的精妙之处。至于“神丛115”,这个代号让我感到非常好奇,它似乎是一个作者为理解格林多后书而独创的体系或方法,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套新的理解框架,让我在研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把握这卷书。

评分

我对这本《格林多后书诠释:神丛115(附研经指南)》的购买欲望,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于“研经指南”这一附加部分的强烈需求。在学习神学的道路上,我常常会遇到一些书籍,它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洞见和丰富的神学思想,但却在如何实际地去“研读”圣经方面显得较为笼统。很多时候,我读完一本精彩的诠释,内心虽然受到极大的鼓舞,却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将这种精神和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圣经研读当中。因此,一本真正能够指导我如何动手的“研经指南”,对我来说价值连城。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步骤,比如如何开始一段经文的研读,如何分析句子结构,如何运用希腊文原文(如果可行的话),以及如何将经文与教会历史、神学发展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完全依赖作者的观点。关于“格林多后书”的诠释,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既展现文本的复杂性,又能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其核心信息。而“神丛115”这个概念,无疑为这份期待增添了更多探索的空间,我非常好奇它会为我揭示出怎样独特的解经视角,让我在研读格林多后书时,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性理解。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研经指南”所吸引。在我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很多神学书籍虽然内容精深,但往往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导致我学完后依然不知道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研读中。而一本包含“研经指南”的书,则意味着作者已经预见到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供了相应的帮助。我非常好奇,这个“研经指南”会包含哪些内容?它会提供一套完整的研经步骤吗?还是会针对格林多后书的特点,给出一些特别的练习方法?我希望它能够指导我如何进行原文分析,如何辨别不同译本的细微差异,甚至是如何运用圣经词典、注释书等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研经能力,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对于“格林多后书”这样一卷内容丰富的书信,没有一个好的研经方法,很容易迷失在细节中,或是对宏观的论证把握不清。而“神丛115”这个神秘的数字,或许正是作者为我们梳理格林多后书而设计的某种结构性工具,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这卷书的整体脉络和核心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光是标题就足够吸引眼球了。“格林多后书诠释:神丛115”,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神学书籍。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细微之处,并从中提炼出深刻见解的作品抱有极大的兴趣。而且,“神丛115”这个数字,虽然我暂时不知道它具体代表什么,但它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隐藏着某种特别的编码或体系。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格林多后书”这样一部相对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经文,与“神丛115”这样一个似乎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框架联系起来的。我的期待是,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方式来理解和学习神学,特别是关于“格林多后书”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前人未曾触及的视角,或许会挑战我一些既有的理解,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和启发。这本书的“附研经指南”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表明作者不仅仅满足于理论性的阐述,更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实际地去研读和应用。我一直觉得,学习神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信仰生活结合起来,而一个好的研经指南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工具。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实用的方法,甚至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引导我在阅读中更深入地与经文对话。

评分

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所承诺的“诠释”二字。在阅读经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段落,或是意义模糊的词句。而一本好的诠释,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能够带领我们在文字的迷宫中找到清晰的道路。我之所以对“格林多后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这卷书充满了保罗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教导以及在复杂教会环境中与人交往的智慧。我总觉得,在这卷书中,我能够看到一位使徒如何真实地经历挑战、如何依靠神得胜,以及如何用爱来牧养教会。因此,我特别希望这本“格林多后书诠释”能够提供一种既尊重原文,又富有启发性的解读。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挖掘出经文在当代仍然具有的深刻意义。我尤其期待它能够解答一些我长期以来在阅读格林多后书时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保罗在信中某些看似矛盾的表述,或是他对自身软弱的坦诚。而“神丛115”的存在,无疑增加了这份期待的层次感,它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分类系统,也可能是一种解经的独特框架。我期待它能让我的理解更加系统化,不至于零散,而是能够串联起格林多后书的整体信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