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痛苦转化为希望,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转化生命的疗癒之作
比曼德拉早十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达赖喇嘛、翁山苏姬、欧巴马一致推崇!
每个人都有需要宽恕他人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需要获得宽恕的时候。无论是讲话刺伤我们的朋友、背叛了我们的配偶、没给我们升迁的老板,甚至是通勤途中挡我们路的驾驶,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原谅,或者报复。
尽管有无数研究列举出宽恕在社会、精神、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益处,然而,宽恕的实际过程却往往是个未解的谜。没错,放下仇恨是很好、很有帮助,但我们在受到伤害时,要怎么做才能放下仇恨?当我们被剥夺的东西无法还原时,要怎么断了报复的念头?或者,有没有可能既宽恕又讨回公道?为了达到宽恕,必须依循什么样的步骤?受了伤的脆弱心灵,又该如何缝补所有的破洞?
图图大主教身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主席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见证过各种穷凶恶极的罪行,常有人问他,在看遍世上的冲突与苦难后,关于宽恕,他学到了什么。本书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回应,也是对于另一个问题的解答:我们该如何宽恕?
本书将探索宽恕的真义,以及走上宽恕之路的四段进程:把事情说出来、正视内心的感受、予以宽恕、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书中提供了冥想、练习、仪式和祷词,一路带领我们学习宽恕的语言,让每个受伤而破碎的生命都能归于完整。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天赐的能力,可以从苦难中创造喜悦、在绝境中找到希望、修复每一段需要修复的关系。在图图大主教的引领下,一起踏上疗伤与复原之旅吧!
本书特色 ★提供明确可行的方法步骤,并附有冥想、练习、仪式和祷词,一路带领我们学习宽恕的语言,修复受伤破碎的生命。
名人推荐 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 吴若权
资深精神科医师 郭约瑟
中正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管中祥
台湾圣公会主教 赖荣信
身心灵成长导师 赖佩霞
──感动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列)
重量级好评 戴斯蒙.图图向每个人展示:如何将痛苦与悲伤,转化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曼德拉(Nelson Mandela),前南非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我对我所信赖的好朋友图图大主教怀有最崇高的敬意。我赞赏他这个美好、温暖的人,更赞赏他所坚守的人道原则。──达赖喇嘛尊者(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图图不只是反种族隔离政策的使者,也是一个深思精神价值并将之付诸实践的人,在某些方面让我想到甘地。──翁山苏姬(Daw Aung San Suu Kyi),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数十年来,图图都是一位道德巨人。他在全球各国为自由与公理坦率发言,坚定地为同性恋、双性及跨性别人士辩护。──欧巴马(Barack Obama),现任美国总统
这是一本入门启蒙书,不只带领你为自己及世界找到疗伤止痛之道,也为身、心、灵重新找回平衡。──狄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全球着名的心灵导师,《时代週刊》誉为心灵之王
戴斯蒙.图图终其一生言行一致地身体力行。我们要感激他和他的爱女默福一起,分享了他何以如此充满希望与喜悦的祕密。──玛丽.罗宾逊(Mary Robinson),前爱尔兰总统
我从图图身上学到的一件事……他坚持不懈地相信事情能够好转,以及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我们不应找借口不採取行动或不开口发言。──科菲.安南(Kofi Annan),前联合国祕书长、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图图大主教能够在每一个他所遇见的人身上看到人类共通的人性,并且让我们也效法他这么做。──比尔.柯林顿(Bill Clinton),前美国总统
图图大主教为我们提供了爱与希望的光辉愿景。以他伟大的温暖与慈悲,图图大主教传递了一则神圣的讯息,若能留心谛听,人生与历史都将获得改变。──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前美国总统
图图的人生,以及这位体型娇小但笑声洪亮的南非牧师如何成为全球守护者的故事,将是他留给世界的智慧遗产。──《时代杂志》(TIME)
内容涵盖如何宽恕的指南,乃至于要这么做在科学与伦理上的原因。每一座床头、书柜以及圣坛都该有这本书。──《出版人週刊》星级评论(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图图大主教和他的女儿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阐述如何认识并化解终生的痛苦与煎熬,建立起一个转化疗癒的新范本。──安妮.蓝妮克丝(Annie Lennox),葛莱美奖歌手
我对本书的赞赏无以言喻。两位作者以无比的勇气回顾他们与其他人所历经的伤痛,证明在骇人恶行的面前,宽恕能真正地疗伤止痛。──泰瑞.魏特(Terry Wait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得主
借由本书,图图大主教和女儿一起拨开宽恕的神祕面纱,揭露人类这项最令人振奋也最能带来自由的能力,以及宽恕的真貌与让人蜕变的力量。──克莉丝塔.提佩特(Krista Tippett),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
仍是个小男孩时,有许多夜晚,我必须无助地看着爸爸在言语上和肢体上对妈妈动粗。至今我还记得那股酒精的气味,还看得见妈妈眼里的恐惧,也还能感受到目睹自己所爱之人以不堪设想的方式彼此伤害时那种深深的绝望。
我不会希望别人也有一样的经历,尤其是孩子。如果我沉浸在那些回忆里,就能感觉到自己想要把我父亲伤害回去,以他伤害我母亲的方式,以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所办不到的方式。我看见妈妈的脸,我看见我这么爱的这个温和的人什么也没做,却必须蒙受加诸在她身上的痛苦。
回顾往事时,我明白到宽恕的过程有多么困难。理智上,我知道爸爸带给别人痛苦是因为他自己很痛苦。精神上,我知道我的信仰告诉我爸爸值得被原谅,因为神宽恕我们所有人。但还是很难。我们所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创伤总是活在记忆里,即使事隔多年,每次回想起来,还是又引发新的痛楚。
你觉得很受伤、很痛苦吗? 这道伤口是新的,还是没有癒合的旧伤? 要知道,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是错误、不公的,而且你不是活该如此。你会气愤是对的,在你受伤时想把对方伤回去是完全正常的,但把对方伤回去也很难令你满意。我们以为自己会满意,但其实不会。如果我在你打我巴掌之后也打你巴掌,我脸上的痛不会减少,你打了我而让我心里感到的难过也不会消散。报复的行为顶多只能短暂缓和我们的疼痛。唯一能让我们平复过来、找到平安的办法是宽恕。在能够宽恕之前,我们都被锁在痛苦里,锁在复原与自由的可能之外,也锁在和解的可能之外。
若是无法宽恕,我们就还是拴在伤害我们的人身上。我们被苦涩的链条缠住、绑在一起、困在里面。在宽恕那个伤害了我们的人之前,我们的幸福快乐之钥都捏在他手里。那人会成为囚禁我们的狱卒。一旦宽恕了,我们就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感受。我们成为自己的解救者。我们不是为了帮助另一个人而去宽恕,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去宽恕,我们是为自己而去宽恕。换句话说,宽恕其实是利己主对的最佳形式。就精神上和科学上而言,这个说法都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