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武装青年和他们的朋友

农村武装青年和他们的朋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农村
  • 武装
  • 青年
  • 历史
  • 社会
  • 文化
  • 战争
  • 回忆录
  • 地方志
  • 红色故事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正宗台湾出品的独立乐团 _★ 农村武装青年 ★_
带你发现那些你还没看见,
但正在改变台湾未来的日常革命

  巴奈X达卡闹X吴志宁X拷秋勤X马跃‧比吼
  X陈永淘X管中祥X蔡培慧X谢铭佑
  ——全是好朋友 推荐

  在街头搞运动,easy! 回到生活的常轨,难!

  这一回,「只要能弹吉他的地方就去唱」的农村武装青年,要带着我们环岛去,拜访十七组绝无仅有的「疯子」好朋友。

  「重要的是这些人、这些意念、实践、行动所产生的力量会不断成就下一个力量的产生。」──阿达

  董事长、客语歌手、背包客、咖啡店和独立书店老板、建筑业老板、NGO研究员、演唱会主办、返乡小农……他们都说:「我回不去了!」

  离开舒适圈,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受规范束缚的背后,所有的辛酸与甜蜜,所有梦想的破灭和找寻,都在台湾这片土地上,长出千奇百怪的样子,迸出你没想过的眼泪和欢笑,让你看见改变世界勇气与灵感。
    
  还有什么样的改变,比「已经上路」更值得期待?

  _★ 农村武装青年 ★_
  正宗台湾出品的独立乐团。从小呛老师骂教官长大的叛逆主唱,每天练肖话的社会学博士生鼓手,和高学历却浪迹天涯的大提琴手──「农村武装青年」,走唱台湾每吋土地,对你诉说他们和朋友的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江育达(阿达)


  抱持着漫画《二十世纪少年》中用一把吉他改变世界的梦想,2006年组乐团「农村武装青年」,担任主唱、吉他与词曲创作。当过业务,开过咖啡店,担任过国小的总务老师,最后决定全职投入音乐创作与文化行动,走上别人不敢走的路。

  阿达的音乐唱出台湾因为追求经济发展,社会、人民、土地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用歌声唤起原本在我们心中,那份简单幸福的生活记忆。相信摇滚乐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创作的音乐都是以土地为主题,为农民服务,为永续的生态与下一代而唱!

  参与过「云门流浪者计画」,还有担任2012年「里约联合国永续发展大会」(RIO+20)台湾NGO代表团成员,2014年代表台湾乐团参加「加拿大台湾文化节」。发行的唱片有《干!政府》、《还我土地》、《白海豚之歌EP》、《幸福在哪里?》。

吴致良

  充满正面能量的社会零余者,目前正试着找回自己五感功能。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认真的傻子 陈俐君
推荐序 岛国「乐」行 萧长展

出发 社会学在哪?在台湾啤酒里啦!!
第一站 水碓巷10号
第二站 十三号咖啡
休息站 甘乐文创
第三站 虎尾镇民权路51巷
第四站 嘉义长荣街116号
休息站 HO觅艺文实验研究所
第五站 美浓中山路一段25号
第六站 礼蚵村光明路72巷4号
第七站 高捷文化中心站1号出口前
休息站 泥土的故事
第八站 花莲建国路二段536号
休息站 苏花公路隧道
第九站 溪洲村复兴路50号
休息站 这咧老岁仔──记粘钖麟老师
第十站 竹南大营路99号
第十一站 南江村50号
休息站 森林好事多、篮城工作室
下一次出发

图书序言

前言    

出发 社会学在哪?在台湾啤酒里啦!!/阿达


  曾经我跟许多玩团的年轻人一样,拥有满腔热血的摇滚梦,期望有朝一日能站在万人崇拜的摇滚舞台上,激情渲染着摇滚吶喊。二○○七年农村武装青年诞生,我恰巧站上街头抗争的舞台上,用愤怒歌唱正义与革命的土地之歌。许多台下的人在抗争情绪激烈的渲染下,跟着我们的音乐一起吶喊、舞动,彷彿是一场摇滚盛事,而我拥有摇滚巨星般的姿态,只是底下听众变成抗争的群众。然而在台上唱歌的我却开始怀疑自己存在抗争现场的意义,心想如果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难道就只是在台上顺应着集体意识与情绪,激动地唱着歌摇摆姿势喊喊口号吗?过程中我更深刻体会舞台即是一道阶级的关卡,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上舞台讲话,更别说是成为所谓的意见领袖,那我何德何能有这种权利站上舞台唱歌、发言。有太多人不仅无法上台,也没机会来到现场参与活动,更无法看到我们演出。

 我渐渐明白我要的摇滚乐不是英雄式的姿态,而是回归人间的生活。我跟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人是工人、农夫、老板、计程车运将,我是创作歌手就这样。而我创作着土地与人民的歌,就应该让社会中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到我分享的音乐。

  就这样子一台小轿车装载着音响器材、吉他、大提琴、非洲鼓、三个人,农村武装青年开始了走唱台湾底层的生涯!!

  自己扛器材、架器材、自己音控,演出完自己卖CD、与听众合照、签名,又自己拆器材、扛器材上车、自己开车。常有朋友问我:何时还要再环岛演唱呢?我都说每天、每週我都嘛在环岛演唱。今天台北,明天屏东,后天高雄,大后天⋯⋯,这样的行程几乎是我生活的样子。週间我自己跑校园演讲场,用音乐说唱演讲,週末则是全团编制的正式演出,演唱地点从音乐节、书店、咖啡店、民宿、NGO办公室、社区大学、庙口、三合院埕、假日商演、卡拉ok海产店、农田等等,太多你可能无法想像的地点。

  在走唱演出的过程中,通常我会在当地住上几天,此时表演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反而是表演前的饭局跟表演后的酒摊才是重头戏,认识当地的人、事、物与最在地的人文、历史、地理、议题。我常跟阿展说,你念社会学、我念哲学,年轻时,我自以为是信奉左派的知识分子,如今才发现社会学在哪?在台湾啤酒里啦!!什么主义、什么狗屎理论通通闭嘴,先喝个爽快互相博感情吧!

  如今摇滚精神对我而言就是生活,自然而然的活在人间里,这里的每个人都教会我许多事,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自己的事。这些人、这些事更常常感动了我,让我看见台湾底层与常民生活的力量,这股力量更回馈在我音乐创作的养分上。

  我想借由这本书来与大家分享,土地、歌与这些人、这些事。是土地上的他们教会了我许多事。只要你有身体、有力量、有脑袋,那就从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缓慢实践吧!!

阿达,二○一四年九月二号,加拿大飞回台湾的飞机上

图书试读

礼蚵村光明路72巷4
 
──我从高中开始参加音乐祭,但很少有如此受到震撼的经验,因为蚵寮小摇滚,我完全爱上这个迷人的渔村。
 
策划人之一的曾芷玲(Kirin)说:「我觉得,小摇滚让我自己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可能性,我其实除了上班之外,还能做到,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才会有勇气的离职。」
 
她家在渔村蜿蜒的小巷里,吹着海风的三合院,几个自己朋友聚集,做些喜欢的事情,一起办出让我这个参与者,都与有荣焉的音乐祭。

他们展现在地人群策群力,利用本地资源把其中蕴含的潜能极大化,创造出多强大的力量!
 
创造台湾渔村的音乐祭
 
全世界音乐祭,最有名应该是一九六九年美国的胡士托音乐节。台湾的音乐祭,大概是近二十年的产物。春天吶喊参考典型的西方模式,是老外主办的。感觉会去的都是「自己人」,像rocker、玩极限运动等青年次文化族群。像我一开始去春吶觉得很爽,可以感觉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方式,色彩鲜明,很青春,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享受。
 
但这十年来,音乐祭比较像是赚钱的手法,这点跟欧美音乐祭的发展趋势一样,日本富士音乐祭、中国迷笛音乐节都是,因为人越来越多,来自全世界各地,动辄数十万,所以有能力去请很多大团来演唱。
 
后来的野台也是这样,刚开始我们去参加是不用钱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台子,真正的「野台」。以前的海洋音乐祭也很好玩,是角头音乐办的,很多原住民及其他角头的音乐人参加,评比实力的音乐竞争。尽管场面再大,但还是强调「独立音乐」,强调土地的重要性,旁边还有像绿盟等相关NGO组织的摊位。包给别人办之后整个很商业化,连张反核电宣传也不能发。彻底生意化,充满各种赞助商。商业化模式经营,有点走到太夸张,失去音乐本质的精神,摇滚的初衷不只是一些很炫的音效,让大家表演很爽而已。摇滚乐还是有些不同于一些流行乐的东西,不能这样消失。
 
我们当初不喜欢主流音乐,就是因为不想走入明星型态的消费。独立音乐对我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虽然我也有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人,可是在里面去创造另外一个明星,那跟主流音乐有什么差别啊?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