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着名咏叹调逐字对译

德语着名咏叹调逐字对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德语艺术歌曲
  • 咏叹调
  • 德语歌曲
  • 音乐
  • 声乐
  • 古典音乐
  • 歌剧
  • 德语学习
  • 音乐欣赏
  • 逐字对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维也纳大学音乐学博士刘岠渭教授主编,对于各类型歌剧爱好者甚至专业歌唱家,《德语着名咏叹调逐字对译》都将是书架上的一本好书,提供您最极致的歌剧飨宴。

  刘岠渭教授精选不朽德语歌剧名曲,内容採「德汉对照」方式呈现。每首歌曲的每句唱词均先逐字译出中文释义(冠词、介系词等部分除外),接着才将此句梳理妥适重组于后,这种全面扫描是通透了解歌词的不二法门。透过本书提升对歌曲词义与内涵的理解后,不仅欣赏者更能尽情优游于歌剧之海,需要字斟句酌的演唱者也必定能够做出更有自信及表现力的诠释。
德语艺术歌曲的迷人世界:一部深入的文化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德语咏叹调的逐字对译,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德语艺术歌曲(Lied)宏大历史、深厚文化背景及其美学核心的全面框架。我们将跨越数个世纪,探寻这一独特音乐形式的诞生、发展、鼎盛及其在欧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第一部分:根源的追溯与萌芽——中世纪至古典主义早期 德语艺术歌曲的血脉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游吟诗人和宫廷诗人。我们将首先考察“Minnesang”(宫廷抒情诗)的传统,分析其主题(骑士精神、对贵妇的敬爱)与音乐的初步结合。这一阶段的音乐往往简单、叙事性强,为后来的复杂发展奠定了情感基调。 进入巴洛克时期,随着德语文学的觉醒,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虽然歌剧和清唱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早期的一些“歌谣体”(Volkslied)的收集与改编,体现了对纯朴德语表达的渴望。我们将详细探讨早期宗教歌曲(如受新教改革影响的作品)中,德语韵律如何开始被有意识地嵌入旋律结构中。重点会放在早期音乐家对清晰文本呈现的探索,这与意大利歌剧中对旋律优先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典主义时期,尽管海顿和莫扎特主要以意大利语歌剧闻名,但对“家庭音乐”和小型室内乐的需求增长,催生了对德语“小型歌曲”的兴趣。这段时期,歌曲的配器通常是简单的钢琴伴奏或室内乐组,主题开始转向对自然、友谊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我们将分析这一时期作品如何开始摆脱严格的复调结构,向更自由的抒情表达靠拢。 第二部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Lied”的巅峰 德语艺术歌曲的真正黄金时代,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文学与音乐的联姻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这种结合不仅是简单的“配乐”,而是“诗歌的音乐化”和“音乐的诗意化”。 我们将深入分析两位巨匠——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与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如何将歌德、缪勒、海涅等伟大诗人的作品提升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舒伯特与“叙事”: 舒伯特是“歌曲之王”,他革命性地认识到钢琴伴奏不再仅仅是和声的支撑,而是“第二位独白者”。我们将探讨他如何通过模进、固定音型(Ostinato)和音描(Word Painting)来再现诗歌中的场景——例如在《魔王》中对马蹄声、狂风的模拟,以及在《冬之旅》中对寒冷与绝望的氛围营造。我们会分析《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等套曲的结构完整性,它们如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心理与地理旅程。 舒曼与“心理深度”: 舒曼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在的情感冲突和潜意识的探索。他擅长处理更复杂的文学作品,构建了如《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这样的叙事套曲。我们将研究他如何利用钢琴织体和和声色彩来揭示诗歌中人物微妙的心绪变化,这是对浪漫主义个体化情感表达的极致追求。 接下来的篇章将聚焦于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与雨果·沃尔夫(Hugo Wolf)。勃拉姆斯的歌曲体现了对古典主义形式的尊重与浪漫主义深情的融合,他将德语歌曲的线条感和结构严谨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而沃尔夫则将“逐字对译”的精神——此处指对文本的忠实与精细解读——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被誉为“文本的音乐翻译”,每一种韵律、每一个重音都得到了音乐的精确捕捉。 第三部分:从晚期浪漫主义到现代性的转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瓦格纳歌剧对德语音响的巨大影响,以及尼采哲学对传统价值的挑战,德语艺术歌曲也进入了探索的新阶段。 我们将考察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的作品。马勒的歌曲,尤其是他那些配器宏大、情感极度外露的交响诗歌(如《青春期的痛苦之歌》),模糊了“歌曲”与“交响乐”的界限。他的作品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对存在意义的拷问,其和声语言开始向无调性过渡。 随后,我们将讨论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施特劳斯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的华丽与炫技,但又在某些作品中展现出对抒情瞬间的极致雕琢。他与著名诗人(如阿尔诺·德·贝克)的合作,展示了如何在高强度的音乐织体下保持德语歌词的清晰度和戏剧性。 第四部分:现代的探索与遗产的延续 进入20世纪,德语歌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调性、十二音体系的出现,以及世界大战带来的精神创伤。勋伯格、贝尔格等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将歌曲的文本处理推向了极端理性化的实验,同时也保留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我们将分析贝尔格作品中,如何在高度结构化的音乐框架下,依然捕捉到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与爱恋。 最后,本书将展望战后德语艺术歌曲的发展趋势,探讨当代作曲家如何在一个多元化的音乐语境中,重新审视和继承这一伟大传统,以及德语发音的独特美学如何继续影响全球的演唱实践。 本书的独特视角: 本书致力于提供的是对“德语艺术歌曲的灵魂”的理解,而非简单的文本注释。我们关注: 1. 诗歌选择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为什么某些特定主题和韵律结构特别适合被“歌唱化”? 2. 钢琴伴奏的叙事功能: 如何解读伴奏织体中的“隐藏信息”? 3. 文化语境的映射: 德语歌曲如何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思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家”与“流浪”的复杂情感。 通过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够欣赏到德语艺术歌曲超越语言障碍的普世魅力。

著者信息

作编译者简介:

主编‧德语审订■刘岠渭 教授Prof. LIU CHU-WEY


  ◎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音乐学博士
  ◎ 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
  ◎ 教职之外,亦曾担任行政院文建会音乐委员、国立中正文化中心音乐评议委员等职
  ◎ 现任「财团法人乐赏音乐教育基金会」音乐总监,全心投入音乐推广工作

  1983年学成返国,刘岠渭教授一方面投身大学音乐专业教育行列,开设并讲授音乐系核心课程,提供音乐艺术上的全新视野与历史观;另一方面致力于西方古典音乐艺术的推广和社会教育工作,成为台湾取得欧陆地区音乐学博士学位之后积极投入担任音乐专题讲座主讲者的第一人。他以爱乐者的角度切入,融入音乐史学者广博的视野高度和专业观点,加上独树一格既流利且亲切的表达方式,打造一场又一场深入浅出的爱乐欣赏讲座,分享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带领全体聆赏者理解思考古典音乐艺术之精髓,深受各界人士喜爱与支持。

  三十多年来,刘岠渭教授的足迹遍及台湾主要文化厅院与机构。以「音乐讲座」或「艺术欣赏」为主题的讲座,经常座无虚席,迄今已逾三千场次,可说是台湾最着名也最活跃的音乐艺术推广者之一,影响宏大深远。

编辑顾问■李葭仪LEE CHIA-YI

  ◎ 美国伊利诺大学声乐演唱硕士
  ◎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毕业
  ◎ 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专任副教授、中华民国声乐家协会理事

  先后师事洪绮玲、Eugene Fernandi、唐镇、Ollie W. Davis、Eric Dalheim等教授。1990年返国后,即积极参与国内外音乐会及歌剧、神剧演出,合作之音乐团体包括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交响乐团、合唱团、弦乐团,朱宗庆打击乐团,汉声合唱团,青韵合唱团,天主教圣家合唱团等,并屡次为台湾作曲家发表作品。自2000年始,陆续以专题形式,发表多场艺术歌曲及圣乐演唱会,深受好评。

图书目录

● 主编的话

● 编辑要旨

------ BEETHOVEN, Ludwig van贝多芬[1770—1827] ------

● Fidelio菲岱里奥[1805]
第一幕Marzelline «Nr.2: O wär ich schon mit dir vereint» 哦,我真希望已和你结婚
第一幕Don Pizarro «Nr.7: Ha! Welch ein Augenblick! » 哈!真让我痛快!
第一幕Leonore «Nr.9: Abscheulicher!» …«Komm, Hoffnung, laß den letzten Stern» 降临吧,希望,让最后一颗星

------ HUMPERDINCK, Engelbert洪佩尔丁克[1854—1921] ------

● Hänsel und Gretel韩赛尔与葛丽特[1893]
第一幕‧第三场Vater «Ach, wir armen, armen Leute» 啊,我们这些穷人
第二幕‧第二场Sandmännchen «Der kleine Sandmann bin ich, s-t!» 我是小睡仙,嘘!
第三幕‧第一场Taumännchen «Der kleine Taumann heiß' ich» 我名叫露水仙童

------ LEHÁR, Franz莱哈尔[1870—1948] ------

● Die lustige Witwe风流寡妇[1905]
第一幕Valencienne «Ich bin eine anständ'ge Frau» 我是一位正派的夫人
第一幕Danilo «Da geh' ich zu Maxim» 所以我一定会去美心饭店
第二幕Hanna «Es lebt' ein Vilja, ein Waldmägdelein» 曾经有位森林仙子,名叫维而雅

------ MOZART, Wolfgang Amadeus莫札特[1756—1791] ------

●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后宫诱逃[1782]
第一幕Belmonte «Nr.1: Hier soll ich dich denn sehen» 我会在此与你相见
第一幕Osmin «Nr.3: Solche hergelaufne Laffen» 这些来路不明的花花公子
第一幕Belmonte «Nr.4: Konstanze»…«O wie ängstlich, o wie feurig» 哦,多么不安,多么激昂
第一幕Konstanze «Nr.6: Ach, ich liebte, war so glücklich» 啊,我曾爱过,如此幸福
第二幕Blonde «Nr.8: Durch Zärtlichkeit und Schmeicheln» 以温柔和恭维
第二幕Konstanze «Nr.10: Welcher Wechsel herrscht»…«Traurigkeit ward mir zum Lose» 哀愁已经成了我的命运
第二幕Konstanze «Nr.11: Martern aller Arten» 各种各样的拷打
第二幕Blonde «Nr.12: Welche Wonne, welche Lust» 多么喜悦,多么欢快
第二幕Belmonte «Nr.15: Wenn der Freude Tränen fließen» 当喜悦的泪花流淌
第三幕Belmonte «Nr.17: Ich baue ganz auf deine Stärke» 我完全依靠你的坚定
第三幕Osmin «Nr.19: O, wie will ich triumphieren» 哦,我该怎么来庆祝胜利

● Die Zauberflöte魔笛[1791]
第一幕‧第一场Papageno «Nr.2: 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 我是一个捕鸟人
第一幕‧第一场Tamino «Nr.3: 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ön» 这幅画像可真迷人
第一幕‧第一场Königin der Nacht «Nr.4: O zittre nicht»…«Zum Leiden bin ich auserkoren» 我的命运注定苦
第二幕‧第一场Sarastro «Nr.10: O Isis und Osiris» 哦,依西丝和奥西里斯
第二幕‧第三场Königin der Nacht «Nr.14: Der Hölle Rache» 复仇之火
第二幕‧第三场Sarastro «Nr.15: In diesen heil'gen Hallen» 在这些圣殿中
第二幕‧第四场Pamina «Nr.17: Ach, ich fühl's» 啊,我感到
第二幕‧第六场Papageno «Nr.20: Ein Mädchen oder Weibchen» 一个情人或老婆

------ STRAUSS, Johann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 ------

● Die Fledermaus蝙蝠[1874]
第二幕Orlofsky «Nr.7: Ich lade gern mir Gäste ein» 我喜欢大宴宾客
第二幕Adele «Mein Herr Marquis» 我亲爱的侯爵
第二幕Rosalinde Nr.10: Klänge der Heimat» 故乡的乐曲
第三幕Adele «Nr.14: Spiel' ich die Unschuld vom Lande» 如果要演天真的乡下少女

------ STRAUSS, Richard理查‧史特劳斯[1864—1949] ------

● Salome莎乐美[1905]
• Salome «Es ist kein Laut zu vernehmen» 没有声音
• Salome «Ah! Du wolltest mich deinen Mund» 啊!你不肯让我吻你的唇

● Elektra艾蕾克特拉[1908]
• Elektra «Allein! Weh, ganz allein» 孤单呀!唉,真孤单
• Elektra «Schweig, und tanze» 别作声,跳舞吧

● Der Rosenkavalier玫瑰骑士[1910]
第一幕Marschallin «Kann mich auch an ein Mädel erinnern» 我也能想起一个少女
第二幕Baron «Wie ich dein alles werde sein!» 我将是你的一切!

● Ariadne auf Naxos在纳克索斯的阿里阿德涅[1912]
序幕Tanzmeister «Im Gegenteil. Man kommt vom Tisch» 正相反。他们酒足饭饱
歌剧Zerbinetta «Großmächtige Prinzessin, wer verstünde nicht» 伟大的公主,谁不了解

------ WAGNER, Richard华格纳[1813—1883] ------

●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漂泊的荷兰人[1841]
第一幕Der Holländer «Die Frist ist um» 期限已满
第二幕Senta «Johohoe! Traft ihr das Schiff» 唷赫赫耶!你们可见过那艘船

● Tannhäuser唐怀瑟[1845]
第二幕‧第一场Elisabeth «Dich, teure Halle» 可爱的大厅
第三幕‧第二场Wolfram «O du mein holder Abendstern» 哦,我可爱的晚星
第三幕‧第三场Tannhäuser «Inbrunst im Herzen» 怀着热情

● Lohengrin罗恩格林[1848]
第一幕Elsa «Einsam in trüben Tagen» 在那些忧郁的日子里
第三幕‧第二场Lohengrin «In fernem Land» 在遥远的地方

● Tristan und Isolde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59]
第一幕‧第三场Isolde «Wie lachend sie mir Lieder singen» 他们是如何地用歌唱对我加以嘲笑
第三幕‧第三场Isolde «Mild und leise wie er lächelt» 他微笑得多么温和轻柔

●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纽伦堡名歌手[1867]
第二幕‧第三场Sachs «Was duftet doch der Flieder» 丁香树的花香
第三幕‧第五场Walther «Morgenlich leuchtend» 清晨般地闪耀

● Das Rheingold莱茵的黄金[1854]〔尼伯龙根的指环–前夕〕
第四场Alberich «Bin ich nun frei? » 现在我自由了?
第四场Wotan «Schwüles Gedünst schwebt in der Luft» 大气中飘浮着令人窒息的烟雾

● Die Walküre女武神[1856]〔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一日〕
第一幕‧第三场Sieglinde «Du bist der Lenz» 你是春天
第三幕‧第三场Wotan «Leb wohl» 再会了

● Siegfried齐格菲[1871]〔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二日〕
第一幕‧第三场Siegfried «Notung! Notung!» 诺顿!诺顿!
第三幕‧第三场Brünnhilde «Ewig war ich, ewig bin ich» 过去和现在,我永远依旧

● Götterdämmerung诸神的黄昏[1874]〔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三日〕
第三幕‧第三场Brünnhilde «Starke Scheite schichtet mir dort» 为我用木柴叠架高台

------ WEBER, Carl Maria von韦伯[1786—1826] ------

● Der Freischütz魔弹射手[1821]
第一幕‧第四场Max «Nein, länger trag' ich nicht die Qualen»…«Durch die Wälder» 穿过森林
第一幕‧第六场Kaspar «Nr.5: Schweig, schweig» 沉默,沉默
第二幕‧第二场Agathe «Nr.8: Wie nahte mir der Schlummer»…«Leise, leise» 轻轻地,轻轻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了一本关于德语咏叹调的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歌词的处理方式,我一直觉得很多歌剧爱好者在欣赏咏叹调时,很容易被华丽的旋律和演唱技巧所吸引,而忽略了歌词本身所承载的深刻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提供歌词的翻译,而是以一种非常细致的方式,逐字逐句地展现歌词的原貌,再辅以精妙的解释。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古老或者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时,所做的深入考证和文化背景的梳理。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个词,它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张力。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解读,让我仿佛拥有了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德语咏叹调背后隐藏的丰富内涵。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文化和艺术探索的指南。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德语,并且热爱古典音乐的初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这两种兴趣有机结合的学习资源。市面上有很多歌剧入门的书籍,但大多以介绍剧情和作曲家为主,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提升语言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人来说,总觉得不够“实在”。我渴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让我一边学习德语的细微之处,一边感受德语在歌剧这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中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看到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歌词和翻译,而是深入到每一个词语的结构和用法,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德语的语法是如何服务于音乐情感的表达。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在歌唱时,发音和咬字是如何影响歌词的感染力,以及一些在日常德语中可能不太常见的词语,在咏叹调中又被赋予了怎样的生命力。这种对语言和音乐的“双重解构”,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

评分

作为一名长久以来对歌剧深深着迷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歌剧的工具。特别是那些充满情感、技巧高超的咏叹调,它们往往是歌剧的灵魂所在。我一直很想摆脱仅仅凭借“听感”来理解歌词的局限,渴望能触碰到词句本身的力量与韵味。我尤其钟爱德语歌剧,那些深沉、富有哲思的歌词,在德语的语境下才能得到最精准的表达。我一直梦想着能够有一本书,能够将这些德语咏叹调的歌词,以一种极其严谨、几乎是“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逐字逐句地去品味,去理解每一个词语在音乐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如何与旋律、情绪融为一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语言的迷雾,直接触及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原始情感和思想。这种对原文的精细打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我一直以来在音乐学习道路上所孜孜以求的。我一直觉得,只有真正理解了歌词的字面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歌唱家对角色的诠释,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歌剧的艺术魅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西方艺术史和文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歌剧往往是我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德语歌剧,它常常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民族情感。我一直觉得,要真正领略德语咏叹调的精髓,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旋律和故事,而是要深入到它赖以生存的语言根基。我迫切地希望有一本书,能够将那些在歌剧中被反复吟唱的德语句子,进行最彻底的“解剖”,让我能够理解每一个词汇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独特含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显微镜”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看到词语在音乐中的“微表情”,感受到德语本身所蕴含的古典美和力量感。这种对语言、文化和艺术的“交叉解读”,是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

评分

我是一位已经学习了多年古典声乐的学生,我一直深知,要真正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不仅仅是要拥有良好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刻理解并表达出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在学习德语作品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翻译上的困境,因为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甚至在不同的音乐情绪下,都可能有着细微的差别。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抠”到歌词最细微之处的书籍,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词语的音韵美和意义美。我被这本书的描述所吸引,因为它似乎承诺了一种“逐字对译”的方式,这正是我一直所寻求的。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某些德语句子在歌唱时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共鸣,为什么某些德语词语在音乐的烘托下,能够变得如此富有张力。这种精细化的研究,对于我深入理解和诠释德语咏叹调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