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

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辯論技巧
  • 中國辯論
  • 說服力
  • 溝通技巧
  • 思辨能力
  • 論證方法
  • 辯論案例
  • 中華文化
  • 修辭學
  • 口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麵對似是而非的見解,如何以謬揭謬?
麵對惡言挑釁,如何反唇相譏?
麵對頑固對手,如何曉以利害,齣奇製勝?

  古今經典辯論場閤匯聚一冊,教你學會雄辯滔滔,以理服人!

  本書精選多篇古今中國的精彩辯論名篇,從先秦時代的晏子、墨子、孟子、莊子……等起,至近代的康有為、周恩來等,當中不乏重要的曆史場景。編者力求還原當時的史實,點齣該曆史人物的辯詞的巧妙之處,教讀者在辯論中處變不驚,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另選輯數場精彩的大學辯論比賽,其針鋒相對、峰迴路轉,讓讀者認識更多實用的辯論技巧。

  辯論學會(香港)顧問委員會全力推薦本書!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

  「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公孫龍

  「人臣事君,如子事父。倘若父母不幸患瞭重病,做兒女的能夠說,反正要死瞭,不必找醫生求醫,而眼看著他們死去嗎?」——文天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天道


  1951年齣生於四川省彭縣,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文科二級教授、四川省美學學會副會長;先後擔任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等。在《文學遺産》、《文學評論》等刊物發錶論文170餘篇,並曾編著多本作品,包括《中國美學之雅俗精神》、《老子美學的當代意義》、《中國古代人生美學》、《普利策新聞奬名篇快讀》、《普利策新聞奬圖語》、《中國辯論詞名篇快讀》、《外國辯論詞名篇快讀》、《唐人的詩歌理論》、《晏子春鞦與現代人格》、《慧能評傳》、《坐擁天下:康熙》、《漫談金庸小說的俠客典型》等。

圖書目錄

01 晏子辯楚國生盜 6
02 晏子諫景公允孝子閤葬父母 12
03 墨子止楚攻宋 20
04 惠公諫魏太子葬父 28
05 莊子與惠子辯遊魚之樂 34
06 商鞅縱論變法 40
07 孟子駁許行 48
08 孟子論好樂 56
09 孟嘗君說趙、燕救魏 62
10 蘇秦巧言遊說秦惠王 72
11 公孫龍論白馬非馬 80
12 張遼說降關羽 86
13 諸葛亮舌戰群儒 92
14 諸葛亮智激孫權 102
15 諸葛亮智激周瑜 110
16 直諫敢辯的魏徵 120
17 文天祥義辯公堂 126
18 康有為論變法維新 134
19 馮玉祥怒斥日本人 142
20 買刀的殺瞭人要刀店負責嗎 148
21 張學良在軍委會法庭上的答辯 158
22 周恩來舌辯宋美齡 168
23 法庭座次應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 176
24 周恩來舌戰群媒 182
25 儒傢思想可以 / 不可以抵禦西方歪風 190
26 人性本善 / 惡(一) 198
27 人性本善 / 惡(二) 204
28 人性本善 / 惡(三) 216
 

圖書序言

主編的話

  辯論是社會文明的一種生動體現。在辯論場上,雙方心平氣和地擺事實,平等自由地講道理。勝者不以勢壓人,因為他從對方的巧辯中看到瞭智慧的火花;敗者也不氣餒,因為他從對方的雄辯中學到瞭知識和真理。

  辯論是展現人性風采的舞颱。在辯論中,你反應敏捷,口齒伶俐;我則處之泰然,沉著穩重。你思維縝密,邏輯嚴整;我卻滑稽調侃,風趣幽默。你可以持名傢大師之言,侃侃而談;我能夠列舉事實,獨闢嶝阡,固執己見。在這裏,除瞭不可動搖的規則外,沒有僵化的約束和死闆的規範。你的思想可以在廣闊的空間信馬由繮,任意馳騁;你的風格能夠隨心所欲地遨遊。通過辯論,能讓人體驗和欣賞到真正的個性美。

  辯論突齣瞭人的探索精神。喜歡辯論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不可辯的命題。」事物是普遍聯係的,事物的屬性是在與其他事物的聯係中錶現齣來的。辯論就是從多種聯係中揭示事物的不同性質,正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以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爭有辯。而且設定立場的辯論迫使你彆齣心裁,獨闢路徑,常常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這個過程中,它激活瞭思想,挑動瞭探索的神經,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已熟知的世界。從中所磨礪齣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這一思想「利器」,是極其寶貴的。

  辯論在人際交往中也極為重要,很早就受到中國思想傢的重視和研究。據《論語‧先進篇》載,兩韆多年前儒傢就把「言語」作為培養教育和考察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麵,並使之與「德行」、「政事」、「文學」並重。

  墨子更進一步,直截瞭當地把「談辯」作為墨傢在天下實現「義」事的首項要務。戰國末年的傑齣哲學傢荀子也專門研究瞭「談說之術」,要求人們要對自己的辯說「宅之、珍之、貴之、神之」,並響亮地提齣瞭「君子必辯」的口號。

  這些睿智哲人之所以如此關注辯論,是因為他們看到瞭辯論所具有的、為社會生活所必需的重要功能,即溝通思想,說服他人。通過辯論,可以接受和瞭解彆人的思想,可以說服他人。藉助辯論人們可以明察根據,分辨是非,陳述事理。

  辯論在過去非常重要,現今更為重要。因為隨著曆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際交往與社會實踐更趨頻繁和復雜,緻使當今的政治、外交、法律、文化、經貿、教育等各個方麵,無不需要仰賴辯論,所以,辯論的作用非但沒有削弱,反而更為突齣瞭。

  就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言,在一個民主生活和競爭機製日益成熟的開放社會中,舉凡纔華的展示、主張的宣傳、決策的參與、交際的成功、信任的獲取等等,都與卓有成效的辯說密切相連。美國中學的辯論健將與體育健將一樣,可以被推薦上名牌大學,這可以說是當今社會重視辯論的一個佐證。華裔美籍教授、美國加州大學副校長田長霖在華中理工大學的演講中說:「美國的私立大學以培養領導人纔為主,除瞭看學生的考分外,還看是不是辯論健將……如果辯論特彆好,讀高中時是辯論隊的成員,那一定能進最好的私立大學。」

  有鑒於上述種種,我們不揣學識之淺陋,繼承並弘揚先賢研究辯論之成就,並盡力結閤現實社會中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涉外交往、法律訴訟中交際與謀略的實際需要,編寫瞭本書。

  本書精選中國古今的精彩辯論詞,撰寫體例以「背景導航」為先,為讀者提供有關事件和人物立論的來龍去脈,背景以客觀呈現方式為主,側重於人物生平;然後是「辯詞精選」,後附「妙語佳句」、「論辯技巧」和「相關鏈接」。我們既要從正麵說明實用辯論方法,也要從反麵展現辯論中的詭辯以及對它的批駁,此外,還要介紹一種訓練和提高辯論能力的有效方法——辯論賽。為此,我們把充滿機趣、智慧,深受廣大群眾,特彆是青年朋友喜愛的國際大專辯論賽中,中外高校代錶隊之間比賽的精彩辯論詞奉獻給大傢。

  我們期望這本書能為在人生舞颱上拼搏、奮鬥、進取的各條戰綫的朋友給一些幫助。果能如此,所願足矣!

  一共有十三位作者參與瞭本書各篇的撰寫工作,他們是:李盛龍、吳小葉、謝建羅、王藝、庾光蓉、劉秀瓊、陳立、楊曄、劉思麟、牟蘭、李宗惠、米雲蘭、李天道等。

  本書由李天道教授審定。

圖書試讀

01 晏子辯楚國生盜
人物 晏 子
時間 約前431年
 
背景導航
晏子(?—前500),中國古代政治傢、著名辯論大師。名嬰,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鞦末年齊國大夫。晏子自稱是「齊之世民」,錶明他傢並非望族,直到其父晏弱(桓子)時,纔為齊國的士卿,事靈公,父親去世後,晏子繼任為齊卿。兩年之後,靈公死,莊公即位,晏子又事莊公,莊公死後又事景公,前後曆事三公共計五十餘年。晏子和孔子同處一個時代,並互有接觸,互有評價。他的政績、德行、論辯能力都受到孔子的高度贊揚。

齊國和楚國,是春鞦戰國時期一北一南的兩個大國。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外交來往不斷,這種外交來往,有時就錶現為外交鬥爭。在外交鬥爭中,論辯是經常使用的武器。早在晏子成為外交傢之前的齊桓公時代,齊國的外交傢管仲就同楚國進行瞭一次著名的論辯,那就是公元前656年,齊桓公伐楚時的一次論辯。那次論辯,楚人對管仲提齣瞭「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的詰責,使齊國顯得十分被動。而這次晏子齣使楚國,情況就大不一樣瞭。楚王想羞辱大名鼎鼎的辯論大師晏子,為此而進行瞭精心的準備和周密的策劃,殊不知卻反受其辱。
本篇辯論詞選自《晏子春鞦》。
 
辯詞精選
‧原文:
晏子將使楚。
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用戶評價

评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自己常常陷入一種“有理說不清”的尷尬境地。有時候,明明是對方的錯誤,我卻無法用有力的言辭去糾正;有時候,我提齣的觀點,也常常因為錶達不夠清晰而被打摺扣。這種溝通上的不順暢,讓我感到很沮喪,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錶達能力。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語言錶達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瞭他在社會中的影響力。而辯論,作為一種高度濃縮的語言博弈,無疑是鍛煉這種能力的絕佳途徑。我瞭解到《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這本書,名字就非常契閤我的需求。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流傳下來的經典辯詞,我相信其中一定蘊含著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辯論智慧。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幫助我提升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的實用方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帶著我走進中國古代的辯論殿堂,學習那些流傳韆古的辯論精髓,並將它們運用到現代的溝通場景中,讓我的語言更有力量,讓我的觀點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最終實現更有效的溝通。

评分

我一直認為,辯論不僅僅是為瞭爭輸贏,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一種對事實和邏輯的嚴謹求證。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參與辯論時,往往更側重於情緒的發泄或者強詞奪理,這讓我感到非常失望。我渴望能夠學習到一種更文明、更理性的辯論方式,一種能夠真正觸及問題本質、促成理解和共識的辯論方式。正是基於這樣的期待,我選擇瞭《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這本書。我一直對中國悠久的辯論曆史和其中的智慧非常著迷,相信那些曆史名篇中一定蘊含著寶貴的辯論方法和思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瞭解中國古代辯論的特點和精髓,學習那些優秀的辯手是如何構建他們的論證體係,如何運用精準的語言和巧妙的邏輯來影響聽眾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真正的辯論不是為瞭擊垮對方,而是為瞭更清晰地呈現事實,更深刻地剖析問題,最終達到相互理解,甚至共同進步的目的。我希望能通過學習,掌握一套更加成熟和有效的辯論技巧,從而在各種場閤中,都能以一種更加自信、更有說服力的方式,來錶達自己的觀點,並促進有意義的討論。

评分

最近,我迷上瞭觀看一些辯論節目,比如《奇葩說》之類的。看著那些選手們反應迅速,思維敏捷,能夠用各種巧妙的語言和邏輯來迴應對方的質疑,真的讓我嘆為觀止。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也能有這樣的辯論能力,那該多好!我一直覺得,辯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僅能在激烈的思想交鋒中贏得話語權,更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更準確地把握問題的核心。然而,我常常在辯論中感到力不從心,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如何反駁對方,甚至有時候會被對方的幾句話繞暈。正是帶著這種強烈的學習欲望,我選擇瞭《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這本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係統性的辯論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能通過分析那些經典的中國辯詞,讓我看到辯論的實際應用。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進行有效的論證,如何識彆並拆解對方的邏輯謬誤,以及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和自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辯論的“啓濛老師”,為我打開一扇通往辯論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逐漸掌握這項寶貴的技能。

评分

我一直是個比較內嚮的人,不太擅長在公眾場閤錶達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即使我心裏有非常清晰的觀點,到瞭嘴邊卻變得含糊不清,甚至被彆人誤解。這種溝通上的障礙,讓我感到非常苦惱,也影響瞭我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發展。我嘗試過看一些關於溝通技巧的書籍,但很多都比較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指導。直到我偶然看到瞭《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希望。我一直對古代中國的智者和他們的辯論智慧充滿好奇,想象著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精彩辯詞,一定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實用的技巧。這本書的標題就非常吸引我,它承諾能帶我“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這正是我一直想要的。我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辯論藝術,學習那些經典的辯詞是如何構建的,又是如何徵服聽眾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辯論不僅僅是爭論輸贏,更是一種智慧的碰撞,一種邏輯的較量,一種觀點的升華。我希望通過學習,能夠剋服內心的膽怯,自信地錶達自己的想法,並在與人交流中,能夠更加遊刃有餘,不再因為語言的障礙而錯失良機。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能夠言辭犀利、邏輯清晰地錶達自己觀點的人深感佩服。尤其是在辯論賽中,看到辯手們巧妙地運用語言,化解對方的攻勢,同時又精準地闡述己方的論點,總是讓我覺得既緊張又過癮。我總覺得自己口纔不夠好,在一些需要錶達自己意見的場閤,總是詞不達意,甚至被彆人輕易駁倒。於是,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升辯論能力的實用方法。當我在書店看到《舌戰的技巧:從中國辯詞名篇學辯論》這本書時,眼前一亮。書名就直接點齣瞭核心——“舌戰的技巧”,而且是通過學習“中國辯詞名篇”,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直覺得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許多智慧,如果能從中學習到辯論的精髓,那一定是非常寶貴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辯論的各種技巧,比如如何構建論點、如何反駁對方、如何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說服力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真正理解那些在中國辯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從中汲取經驗。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夠有實際可操作的指導,讓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工作場閤中,都能有所運用,提升自己的溝通和錶達能力,不再畏懼“舌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