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全新校订,书盒典藏收纳版,全新阅读! 马塞尔‧普鲁斯特,被誉为20世纪西方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全7册),被赞佩为西方文学经典、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现代文学史上最华丽的传奇,影响后世名家无数 法国时尚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最喜欢的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曾说过,「我在普鲁斯特的风格中寻找不到缺点。我寻找在风格中占主导地位的优点,也没有找到。他有的不是这样那样的优点,而是无所不备的一切优点……他的风格灵动活泼,令人惊叹。任何另一种风格和他的风格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矫揉造作、缺乏生气。」 小说家纳博科夫更赞誉《追忆似水年华》:「经过精心选择,并由一连串图景和形象表现出来的时刻去完成这一召唤。」 创作艺术的关键,在于重塑再造整个过程。普鲁斯特精心计算出这一连串的意象和词汇,在小说里细致描绘出某段时间,达到他想达成的艺术成就。《追忆似水年华》从第一句:「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开始布下叙述的情绪。因为追忆过往的描述,及强烈的艺术表现企图,整部作品不停围绕着「彷彿」。 《追忆似水年华》细腻刻画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从单纯地描写人类社会转而分析人类心理情绪,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新的文学形式发轫的标志。小说整体结构是叙述者对所经历的往事之回顾,而这种回顾是和遗忘的一种抗争。普鲁斯特认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才形成「真实的生活」,「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安德列‧莫罗亚在序中就提到:「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而「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 当时巴黎社会各种角度的现实在这部巨作中精准呈现。普鲁斯特的父亲身为精神医学专家,也让他耳濡目染接受当时已经相当盛行的精神科学研究。整部小说中对人物的设计,几乎可见当时所知的所有精神状况。普鲁斯特交游广阔,细微观察社会各阶层,对音乐、艺术、文学、花草、人物无不精深,使得作品中随处可见相关的知识。所有人物描述都透过他人角度的破碎片段,组成人性的各种面向。 本书特色 之所以成为小说艺术的巅峰经典,是因为它不是一部过去的描绘,而是对往日的召唤。 ‧出场人物:超过2000人 ‧册数:共7册 ‧页数:超过3000页 ‧字数:超过2,330,000字 ‧中文翻译:15人 ‧划下现代主义艺术表现的最高极致 ‧影响后世名家无数,包括维吉尼亚‧吴尔芙、詹姆斯‧乔埃斯、克劳德‧西蒙……等。 《追忆似水年华1:在斯万家那边》 马塞尔毕生夜里不容易入睡。熄灯之后,清宵细长,半梦似醒之间,所读之书、所见之景、历史事件、段段回忆,一一上心。 他将一小块饼蘸茶吃,带着点心屑的那勺茶一触及他上颚,「顿时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原来,「一股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 他苦思冥想,穷搜内外,终而远溯到童年在贡布雷的类似吃饼经验,由此一页页揭开往昔的内涵,在回忆与想像相辅相成之下穿透、克服并追回似水流逝的时间,重现他这一生及其经历的周遭世界。 「一如空间有几何学,时间有心理学。」以着名的〈斯万之恋〉开卷,一丝一缝、一梁一柱,《追忆似水年华》这部时间巨厦于是奠基,已迄完成。 《追忆似水年华2:在少女们身旁》 斯万与奥黛特结婚之前后,深入维尔迪兰夫妇的资产阶级圈子。拜访上流朋友,斯万则独自前往。他的行事被视为荒谬可笑,时而有其悲剧性。夫妇的关系已发生微妙的转变。 马塞尔在巴黎再遇到昔日在贡布雷看过的奥黛特女儿希尔贝特,与她成为玩伴,进而相恋,并且暗慕奥黛特,但他不堪自尊受伤,多方自解而断掉这段青少年时代的恋情。 马塞尔邂逅对他的作品风格影响甚深的贝戈特。 卷下,马塞尔与外祖母前往海滨胜地巴尔贝克,在此遇见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德‧夏吕斯、画家埃尔斯蒂尔,罗贝尔‧圣卢、少女阿尔贝蒂娜及其女友安德烈等人。其中牵涉的社会交际、友谊、同性与异性恋关系,为后来的复杂微妙发展埋下多线伏笔。 《追忆似水年华3:盖尔芒特家那边》 马塞尔与圣卢成为知交,并前往其军营拜访,细写军中种种。他透过圣卢,会见当年在贡布雷远望而不可即、后来暗恋跟踪的盖尔芒特夫人,周旋于她的巴黎上流社交圈与艺文沙龙。 着名的德雷福斯案及其重审问题喧腾于贵族界。 马塞尔外祖母的去世,让马塞尔看尽世态炎凉及他那些精明富裕朋友的伪善。 斯万与交际花故态不改的奥黛特关系日变,他醒悟:「我把我最伟大的爱情给了一个我不喜欢,跟我也不一路的女人。」 阿尔贝蒂娜来到巴黎,成为马塞尔的情妇。 德‧夏吕斯突然痛斥马塞尔,形成又一高潮。 《追忆似水年华4:索多姆和戈摩尔》 一个偶然的场合,马塞尔窥见德‧夏吕斯与裁缝絮比安的同性恋接触。由此,以上流社会家族及其交际为背景,揭开一幕男同性恋大观,对其复杂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观察入微。卷名「索多姆与戈尔摩」,含义微妙。 续写斯万及其夫人的沙龙,以及希尔贝特。 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重游巴尔贝克。他怀疑阿尔贝蒂娜是同性恋,触目皆是疑点。他「只等一有机会便一刀两断」,而在她离去前、离去后,折磨依旧。 《追忆似水年华5:女囚》 阿尔贝蒂娜住在马塞尔家,欲去不能,欲留难安,实如马塞尔的女囚。他继续反覆观察、分析他对阿尔贝蒂娜的态度、他与她的爱情、他自己的欲望本质,以及他所怀疑于她与安德烈等其他女人的不正当关系。 马塞尔多方用计套问阿尔贝蒂娜之际,有一次参加维尔迪兰夫人的晚会,听到作曲家凡德伊所作、德‧夏吕斯同性恋人莫雷尔表演的小提琴七重奏,心动神驰。 马塞尔生平只能遥想爱情、亲近即不能成事的特征一再流露。他正式与阿尔贝蒂娜谈二人分手的事。有个早晨,她终于留书出走,一去不返。 《追忆似水年华6:女逃亡者》 阿尔贝蒂娜离去。她曾来信表示愿意回来,但她骑马出事而去世。他则託在巴尔贝克结识的埃梅打探阿尔贝蒂娜过去的行径,并找安德烈对质。埃梅的来信报告、安德烈的交代,加上马塞尔的臆测,构成一幅错综难理的图像。 马塞尔的文章获刊于报纸。可能有一天「我的乐趣不是在社交活动,而是在文学创作之中」──一种「内在的、精神的、主动的乐趣」。 与母亲同游「像一本其大无比的圣经」的威尼斯,马塞尔印证他对拉斯金(对他的观念与风格影响甚大的英国思想家)的研究。 《追忆似水年华7:重现的时光》 无限年光有限身。社交圈中人事代谢,第一次世界大战风云笼罩,圣卢战死沙场,斯万已逝,盖尔芒特亲王为财再娶,德‧夏吕斯老来昏庸。 在外地疗养的马塞尔返回巴黎出席盖尔芒特沙龙,最后一次现身交际圈。他在书房中偶然取到童年母亲在某个难忘的夜晚为他朗读的乔治桑小说,耳边响起昔年在贡布雷每次斯万来访告辞时都作响的铃声。他看见希尔贝特的女儿。那青春代表的时间意义,带给他重大启示。 我们自己在吃尽千辛万苦中死去,以便青草长生,不是湮灭的,而是永恆生命的青草。 马塞尔认为他的生命是值得一过的。他决定要完成他的大作,一部「真正的艺术品!」 但愿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人得到幸福,他要做的工作是多么艰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