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素养:从寓言故事开始(古今对照版)(随书附赠120题文言文阅读素养测验)

文言文阅读素养:从寓言故事开始(古今对照版)(随书附赠120题文言文阅读素养测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言文
  • 阅读素养
  • 寓言故事
  • 古今对照
  • 中学生
  • 教材
  • 自学
  • 提升
  • 试题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随书附赠120题文言文阅读素养测验)

  你还停留在「原文、作者、查阅註释」的传统方式,来阅读古文吗?真正有趣的读法,应该是运用创意思考的技巧,先理解每一篇文言文里的故事和寓意,之后回到字词义的学习,就相当容易了。

  本书收录60篇经典文章,搭配120题阅读素养测验,将每一篇文言文,再创意改写成有趣、好看的故事,以期透过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与题旨寓意,有效地增强及累积阅读力。

  因为,文言文,就是应该这么读!
好的,以下是为您的图书《文言文阅读素养:从寓言故事开始(古今对照版)(随书附赠120题文言文阅读素养测验)》撰写的图书简介,不包含您提供的原书信息,并力求内容详实自然,无人工智能痕迹: --- 探寻国学智慧,重塑汉字魅力: 《古典文学鉴赏与文化传承精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与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字遗产——典籍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情感的古老篇章,常常因晦涩的字词和陌生的语境,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现代读者与古代文化的深厚源流,让古典文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触手可及的智慧源泉。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文体的深度剖析,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古典文学鉴赏框架。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读者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而非仅停留在对零散篇目的机械记忆。我们相信,真正的理解来自于对语境、文脉、思想的整体把握。 结构与内容详解: 本书的编写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分为三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扎实地建立起对古典文学的认知体系: 第一部分:文学基石——汉字思维与文体辨析(约占全书30%) 这一部分专注于打牢基础,纠正现代人阅读古文时常有的思维定势。我们不进行枯燥的语法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讲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演变、句法结构上的关键差异。 词义的活态演变: 选取了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但在古代具有显著不同含义的“活词”(如“走”、“汤”、“走”、“聊”等),通过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品中的用法变化,展示语言的动态生命力。 句法结构的“留白”艺术: 深入剖析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倒装、判断句的特殊结构。重点讲解如何通过上下文逻辑和意象来“补全”句子,还原作者的原初意图,而非拘泥于生硬的语法规则。 文体特征速览: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主要文体的核心特征、代表人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例如,对比子曰的简练与韩愈的排奯,理解不同时代文风的转向。 第二部分:主题探索——古典叙事与情感共鸣(约占全书45%) 古典文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的主题。本部分精选了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不限于某一类故事体裁),引导读者从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关注个体情感与时代精神的交织。 士人的风骨与抱负: 选取了魏晋风度、唐代边塞诗、宋代理学家的论述片段,探讨古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中如何安放自己的理想与情操。例如,解读《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阔,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之间的精神联系。 山水情怀与哲思: 重点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如何渗透到山水游记和诗歌中的。我们细读陶渊明的田园,不仅是欣赏其文字美,更是理解其主动选择的隐逸生活背后的价值判断。 女性视角的描摹: 聚焦于李清照、卓文君等人的词作与传记节选,展现古典文学中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女性声音,分析其在特定社会结构下的细腻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鉴赏进阶——文本解读与文化迁移(约占全书20%) 这一部分是能力提升的核心,旨在教授读者如何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未接触过的文本上,形成自我诊断和深入研究的能力。 意象的系统化解读: 建立一个“古典意象辞典”的概念,例如,“梧桐”常关联的悲凉,“松柏”象征的坚韧。通过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作者笔下的细微差别,训练读者的辨识能力。 古今对话的实践: 我们选取了一些与现代社会议题具有深刻共鸣的古典片段(如关于诚信、勤奋、社会责任的论述),鼓励读者进行现代语境下的解读与反思,讨论这些千年智慧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 阅读方法的工具箱: 提供了多种实用的阅读辅助工具,包括如何有效利用工具书(如韵书、字书),如何构建个人化的知识网络,以及如何从宏观背景入手快速切入一篇陌生作品的方法论。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学术的严谨性与教学的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不提供标准化的“填鸭式”答案,而是通过精妙的导读和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引导读者主动参与到意义的构建过程中。 面向读者群: 无论是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希望系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爱好者;还是在校学习古典文学,渴望突破理解瓶颈的学生;亦或是致力于提升个人综合文化底蕴的职场人士,本书都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深度学习指南。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解题技巧,而是伴随一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本书的系统学习,读者将不仅能流利地“读懂”古文,更能“品味”其神韵,最终实现与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深度对话。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诗佳

  学经历

  东吴中国文学系硕士。畅销作家,《未来少年》「高诗佳创意作文」专栏执笔、《幼狮文艺》「学测作文轻松学」专栏执笔、网路专栏「诗佳老师的绘本阅读」执笔,文章散见于《联合报》、《国语日报》等报刊。中文阅读与写作、绘本故事讲师。获邀至台湾大学电机所、东吴大学师培中心、东海大学「中区中文写作营」谈写作;台北市立图书馆培训「林老师说故事」志工群;培训「联合报写作班」师资;培训「台中国文科辅导团」国文教学。于数十所中小学、高中、大学、图书馆、幼狮文艺写作班、张曼娟小学堂等学校团体演讲、授课与训练师资。

  着作
  《让学生不想下课的作文课》、《小学生写作文从这里开始》、《小学生写作文五十二变──挑战52种作文写法》、《会考作文拿高分,看这本就对了! 》、《掌握会考作文六级分写作祕诀》、《满分作文,聪明得分关键──学测/指考/统测,一本搞定!》、《图解:我的第一本作文书-跟着阅读地图走,让你轻松写出好作文、拿高分》、《图说:新古文观止的故事──从阅读出发.必读的文言文经典故事》、《图说:寓言的故事--60篇情境漫画‧逆向思考读经典》、《新古文观止的故事(古今对照版)》等书。商周:《中文经典100句─红楼梦》(合着)、《中文经典100句─西游记》(合着)、《中文经典100句─三国演义》(合着)等国学书籍。

  诗佳老师的作文城堡脸书
  www.facebook.com/CreativeChineseWriting

  关于「高诗佳说经典故事」系列

  写作目的
  迷人的故事,能带领我们乘着经典羽翼,穿越时空,深入认识历史。而借由现代小说手法改写经典,将文言文写成好看又有趣的故事,唤醒读者对经典的兴趣,也让语文和写作力都有显着提昇。

  系列目标
  这是进入古典文学和提升中文语文能力的入口。在浩瀚经典中,为读者选取最重要知识,并转换为适合大众阅读和学习的叙事方式。

图书目录

作者序——古文,就是应该这么读!

1.橘逾淮为枳(春秋齐.晏婴)
2.楚王好细腰(春秋宋.墨翟)
3.苛政勐于虎(《礼记》)
4.杞人忧天(战国.列御寇)
5.向氏学盗(战国.列御寇)
6.狙公养猴(战国.列御寇)
7.鲍氏之子(战国.列御寇)
8.韩娥善歌(战国.列御寇)
9.不龟手之药(战国.庄周)
10.西施病心(战国.庄周)
11.埳井之蛙(战国.庄周)
12.邯郸学步(战国.庄周)
13.匠石运斤(战国.庄周)
14.涸辙之鲋(战国.庄周)
15.鲁人徙越(战国.韩非)
16.滥竽充数(战国.韩非)
17.买椟还珠(战国.韩非)
18.自相矛盾(战国.韩非)
19.守株待兔(战国.韩非》)
20.画蛇添足(《战国策》)
21.狐假虎威(《战国策》)
22.惊弓之鸟(《战国策》)
23.南辕北辙(《战国策》)
24.螳臂挡车(西汉.汉婴)
25.塞翁失马(西汉.刘安)
26.景公善听(西汉.刘向)
27.叶公好龙(西汉.刘向)
28.对牛弹琴(西汉.牟融)
29.仕数不遇(东汉.王充)
30.随声逐响(东汉.王符)
31.杯弓蛇影(东汉.应劭)
32.一叶障目(三国魏.邯郸淳)
33.桑中生李(东晋.葛洪)
34.大鳌与群蚁(南北朝前秦.苻朗)
35.后羿射不中(南北朝前秦.苻朗)
36.公输刻凤(北齐.刘昼)
37.车翻豆覆(隋.侯白)
38.罴说(唐.柳宗元)
39.临江之糜(唐.柳宗元)
40.雁奴(北宋.宋祁)
41.恃胜失备(北宋.沈括)
42.黠鼠(北宋.苏轼)
43.乌戒(北宋.兆补之)
44.应举忌落(宋.范正敏)
45.越人遇狗(宋末元初.邓牧)
46.金鎞刺肉(元.陶宗仪)
47.野猫(元.宋濂)
48.晋人好利(元.宋濂)
49.焚鼠毁庐(元.宋濂)
50.变易是非(元.宋濂)
51.蟾蜍与蚵蚾(明.刘基)
52.猕猴造反(元.刘基)
53.越车(明.方孝孺)
54.越巫(明.方孝孺)
55.中山狼传(明.马中钖)
56.医驼(明.江盈科)
57.黑齿白牙(清.石成金)
58.颜回偷食(三国.王肃)
59.魏王问扁鹊(战国.鹖冠子)
60.火石与火镰(清.吴沃尧)

「文言文阅读素养120」参考答案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文言文,就是应该这么读!
高诗佳撰文


  什么是创意思考?

  创意思考,是成功者经常运用到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是经由创意思考创造的亮点,比如桌上的「便利贴」,就是透过逆向思考而来的创意。

  时光跳到1968年,当时3M公司的史宾塞.西尔佛博士(Spencer Silver),想研发全世界最强力的黏胶,却意外的开发出黏性不强的黏胶,这个被当成「失败的」实验品就被放到仓库里,乏人问津。直到1977年,才被另一位研发人员亚特.福莱(Art Fry)重新发掘。

  福莱运用联想力,思考该如何用这种「有点黏又不太黏的黏胶」,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他想到,如果能将黏胶用在书签上,就可以解决书签常常掉出书本的困扰,后来又将黏胶涂在记事的便条纸上,成为「便利贴」。没想到掀起热潮,让3M公司赚进大把钞票,这是在生活中运用逆向思考的成功例子。

  联想、逆向思考等创意思考法,可以帮助我们刺激新的想法,让问题起死回生,创造更大的价值,运用在阅读和写作上,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新的观点。如果能够跳出习惯的框架,用颠覆传统的角度,去探索每一个故事、每一篇文章,我们就能拥有与众不同的观点。

  该怎么有创意的阅读文言文?

  你还停留在「原文、作者、查阅註释」的传统方式,来阅读文言文吗?这样的读法,是把文言文一句、一句分割开来,一边对照註释,一边学习字词用法,但这是最枯燥无味的阅读方式!真正有趣的读法,应该是运用创意思考的技巧,先理解每一篇文言文里的故事和寓意,之后回到字词义的学习,就相当容易了。

  什么是创意思考?一般的思考方式好比火车的车厢,一个挨着一个,有顺序的连接着,每个想法都是从前一个想法而来,比如说看到月亮只能想到月饼、中秋节、烤肉等等,看到巧克力只能想到情人节、结婚、生小孩,无法跳脱出来。

  这种惯性的思考,犹如透过一条细长的水管看世界,视野狭窄,看问题的角度和范围都受到限制,灵活性不足,不容易产生新的想法。但是创意思考,则像个胆大而没有顾忌的孩子,破坏了传统刻板的观念,却创造出新颖的观点。让我们读一读以下的经典故事:

  木匠带着徒弟经过一棵巨大的栎树,徒弟对树木之大啧啧称奇,路人也好奇的围观,只有木匠瞄了一眼,掉头就走。徒弟看完树后,追上师父问说:「徒儿生平没见过这么高大华美的树木,师父怎么不看就走了呢?」木匠说:「这棵树没什么用,做船会沈,做棺材会烂,做器具会碎散,做门窗会流出树汁,做柱子会长虫啊!」到了晚上,木匠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说我没用呢?假如我像你说的那么有用,不是早就被人类砍了?」

  这故事出自《庄子》的寓言──「不材之木」。如果我们很肤浅的读它,就只能理解到「不好的木材无法雕成好的作品」、「经验不一定绝对正确」等道理。不过,如果用逆向思考来读,就会更深刻了。
当别人以「无用」的理由嫌弃树木时,庄子却告诉我们:「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一般人眼中的「无用」,却正是老栎树的价值所在,因为没有什么能比保住性命更「有用」的了!庄子就是运用逆向思考,来颠覆一般的认知。

  文言文,就是应该这么读!

  阅读文言文‧练习思考!

  代表传统价值观的题目,更适合用来练习创意思考,像是成语、故事、寓言、俗语等,平日就可以拿来自我锻鍊。例如本书收录的「西施病心」:

  一般思考是:模仿别人模仿得不到家,就会变成四不像,受到他人耻笑。

  创意思考是:东施能欣赏美的事物,代表她有眼光,一个人不能因此受责难。她勇于面对舆论的批评,坚持向美丽的事物学习,也可称为勇敢。只要东施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去模仿,就能让自己更美。还有,恣意嘲笑别人的行为,本身就不对了喔!

  或者是像「知足常乐辨」这类题目,我们也可以创意思考一下。一般社会的价值观都是肯定「知足常乐」,然而这是绝对的真理吗?想一想有没有可怀疑之处?还有没有讨论的空间?

  一般思考:人要知道满足,不做过分的要求,心情自然能常保愉快。
但创意思考是:倘若对不好的现状感到不满足,人才会有动力去改善,当自己的努力收到成功的果实后,那种愉快是无法形容的。如果一昧的「知足」,很容易就会原地踏步,而无法进步成长了。

  善于创意思考的人,通常是不肯轻言放弃的人,「不够黏的黏胶」这个失败的发明,因此能够起死回生,作为便利贴背后的坚强支柱,风行全世界,而庄子的经典文言文「不材之木」,阐述的也是这个道理。
经典文言文,并不是食古不化的老古董。本书为每一篇文言文,创意改写成有趣、好看的故事,透过理解故事,我们可以对文言文理解得更深刻,并且让文言文与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学会颠覆、学习创意,激发出新的观点。读者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不妨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文言文,为文言文创造更多不平凡的惊奇。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簡直是我近幾年來讀過最棒的國學啟蒙讀物了!作為一個已經進入社會多年的上班族,我常常覺得自己對傳統文化的連結越來越薄弱,尤其是文言文,聽起來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語言。但是,這本書用最親切、最貼近生活的方式,讓我重新找回了對文言文的興趣。它從各種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出發,這些故事本身就充滿了生活化的哲理,再加上書中精準的古今對照,閱讀起來就像是在讀一本情節豐富的精彩故事集,而不是枯燥的課本。作者在解析原文時,不只解釋字面意思,更會深入探討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觀念,以及這些故事所傳達的深刻寓意,這讓我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文言文的價值。隨書附贈的120題閱讀素養測驗,真的是非常實用,讓我可以立即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且題目設計得很靈活,能幫助我訓練更全面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總之,這是一本能讓人愛上文言文的神奇書籍,強力推薦給大家!

评分

這本《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絕對是市面上少見的、能夠真正點燃讀者對文言文學習熱情的佳作。我是一位長年致力於國學推廣的義務工作者,看過不少文言文教材,但大多流於學術性或過於艱澀,難以吸引非專業讀者。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聰明,透過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讓學習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邏輯。書中的古今對照部分做得相當出色,不僅提供逐字逐句的翻譯,更巧妙地解釋了文言文在語序、詞彙上的特殊之處,讓讀者能夠理解其背後的文法規則,進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解析故事寓意時,所展現的深刻洞察力,它將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社會的議題巧妙連結,讓讀者在品味文學的同時,也能獲得啟發。隨書附贈的120題測驗,更是為這本書增添了實用性,它能幫助學習者檢視自己的學習進度,並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加強。我認為這本書對於提升國民的文言文閱讀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评分

我是一個對古詩文很有興趣,但常常因為文言文的門檻而感到困擾的讀者。這本《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恰好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難題。它選擇從最容易入門且富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入手,這種方式非常適合像我這樣,沒有受過嚴格文言文訓練的普通讀者。書中提供了非常詳細的古今對照,原文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清晰的解釋,而且句子的結構也分析得很到位,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生僻字詞而卡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每個寓言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哲理和文化意涵的闡釋,這些解釋非常生動,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古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以及這些智慧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啟發意義。它不是死板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導讀。隨書附贈的測驗題,我認為是畫龍點睛之筆,能夠讓我系統性地檢測自己對內容的掌握程度,並且發現自己還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地方。這本書讓我對文言文的學習充滿信心,也讓我重新感受到了古典文學的魅力。

评分

老實說,我對「文言文閱讀素養」這個標題原本有些猶豫,覺得聽起來有點學術,可能不太適合我這種已經離開校園一段時間的讀者。但被朋友推薦這本《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結果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它的開頭從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切入,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這些故事本身就充滿了趣味性,而且寓意深刻。書中的編排方式非常用心,原文旁邊就是詳盡的白話解釋,甚至還會對一些關鍵詞彙進行補充說明,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單純的翻譯,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分析這些古老故事所蘊含的智慧,以及它們如何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這種深入的解析,讓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在讀故事,更是在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思想。隨書附贈的練習題也很有水準,幫助我鞏固學習內容,並從不同角度檢視自己的理解能力。這本書讓我覺得文言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活生生的文化遺產。

评分

這本《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真的是一本意外的驚喜!我本來對文言文有點卻步,總覺得它離現代生活太遙遠,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卻讓我耳目一新。從最貼近生活、故事性強的寓言故事入手,感覺就像是走進一個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枯燥教材。它的古今對照非常清晰,我可以直接看到原文和白話文的對應,這大大減輕了閱讀的障礙。以前讀文言文,常常是一堆生字、難句,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師,一步步引導我理解字詞的意義、句子的結構,甚至當時的文化背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不只是翻譯,而是深入淺出地講解每個故事背後的哲理和智慧,這讓我真正體會到「讀書」而不只是「識字」。隨書附贈的測驗題目也是我會高度讚賞的部分,它能讓我即時檢核自己的學習成效,而且題目設計得很貼合素養的培養,不是單純的記憶題。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對文言文有興趣,或者想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朋友們,尤其是學生,這絕對是一本能夠讓你對文言文改觀的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