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下):1644,帝星升沉

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下):1644,帝星升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明朝史
  • 曆史
  • 曆史小說
  • 清史
  • 帝王將相
  • 曆史傳記
  • 1644年
  • 明朝滅亡
  • 晚明
  • 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繼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之後,名作傢果遲接棒續寫《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

  1644,帝星升沉,這一年中國先後齣現瞭五位皇帝。

  大明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中國曆史舞颱上真是群星璀燦,凡是想玩政治的玩傢,從天潢貴胄到山野匹夫,紛紛粉墨登場,竟先後齣現五個皇帝,這就是:大明崇禎帝硃由檢、大清順治帝福臨、大順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順帝張獻忠以及南明弘光帝硃由崧。他們中,若不以成敗論英雄,除瞭那個硃由崧,其餘個個稱得上是強者,中原問鼎,殺來殺去,最後剩瞭一個順治,其實是多爾袞。

  1644年是中國明朝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順永昌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李自成大順軍在1644年4月25日(農曆3月19)日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明朝滅亡,史稱甲申之變。原本奉旨勤王的吳三桂退守山海關,闖王李自成招降未果,因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吳三桂為求自保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兵敗退迴北京城,6月3日李自成舉行瞭稱帝儀式,次日清晨離京逃往西安,多爾袞命吳三桂追擊大順軍,後來李自成兵敗死於湖北,6月5日多爾袞進入北京,清朝入主中原。崩潰的大明王朝,宗室及遺留大臣多輾轉嚮南走,6月19日(農曆5月15日),在明朝殘餘的地主、官僚、軍閥的扶植下,福王硃由崧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 10月6日(農曆8月16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改元大順,建立大西政權。入主北京的清廷決定自瀋陽遷都到北京,10月30日(農曆10月1日)愛新覺羅‧福臨即位於北京,改元順治,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果遲


  果遲,生於1946年,湖南湘陰人,1980年開始發錶作品,有曆史題材的中長篇小說及戲麯、電影文學作品多部,近年有晚清風雲係列小說三部:《英倫涅槃》、《西省戰記》、《甲午祭壇》及《武則天》、《斷案精華》共約200萬字問世。

圖書目錄

【代序】 從順字說起      009

第七章  雄關內外      013
1 山海關成瞭世人注目的焦點     014
2 吳三桂翻臉     025
3 藉兵     034
4 決計討吳     040
5 關鍵的一天     049
6 榆關初戰     056
7 走投無路     067
8 歡喜嶺     073
9 乾坤一擲     085
10 吳三桂受封     093

第八章  大順皇帝      099
1 冷暖北京城     100
2 決計南走     105
3 李自成登基     113
4 一把火     119

第九章  攝政王爺      125
1 皇上早就登基瞭     126
2 奇遇     135
3 多爾袞的難處     147

第十章  大順皇帝      163
1 一敗再敗     164
2 劉宗敏割愛     170
3 私議齣走     179
4 李岩被殺     187

第十一章  攝政王爺      197
1 多爾袞執法     198
2 孔孟如此可惡     204
3 滿人不學漢人     212
4 萬裏車書盍混同     218
5 國難莫做大臣     229
6 淩逼南明使者     235
7 小皇帝的惡作劇     242
8 二王掣肘     246
9 何不自己當瞭     251

第十二章  大順皇帝      259
1 土崩瓦解     260
2 風雪走襄京     266
3 父老兄弟     273
4 雪擁藍關     278

第十三章  豫親王爺      285
1 躍馬虎牢關     286
2 窩裏鬥     294
3 哀揚州     300
4 哀金陵     309
5 哀大順     316
6 末路     323

第十四章  攝政王爺      333
1 床底下掄斧頭     334
2 從頭做起     341
3 阿濟格「睡篩子」     352
4 民胞物與     359
5 三朝天子一朝臣     366

尾  聲  順治皇帝      373

圖書序言

代序

從順字說起


  大明崇禎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中國曆史舞颱上真是群星璀燦--凡是想玩政治的玩傢,從天潢貴胄到山野匹夫,紛紛粉墨登場,竟先後齣現五個皇帝,這就是:大明崇禎帝硃由檢、大清順治帝福臨、大順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順帝張獻忠以及南明弘光帝硃由崧。他們中,若不以成敗論英雄,除瞭那個硃由崧,其餘個個稱得上是強者,中原問鼎,殺來殺去,最後剩瞭一個順治--其實是多爾袞。個中原因,先不要去管它,巧的是同一時期,竟齣現瞭三個「順」字。

  按「順」字從川從頁,與「逆」相反,應是順暢、順應之意。能人們看中這個字,用它來做自己的年號或國名,無非是想錶示自己「順乎天而應乎人」,這皇帝當得名正言順,今後順順遂遂,可傳之萬代。不過,縱觀史籍,「順」字似不是一個吉祥的字眼兒,古往今來,用此字作年號或帝號、國號的大有人在,他們想「順」卻似乎都不太「順」。

  據史載:較早取「順」字為年號的,有唐朝的史思明,他殺安慶緒自立後,一度改國號為「大燕」,建元「順天」,但不久即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瞭;這以後,金末的楊安兒在山東建元「天順」;五代的馬希範在長沙建元「應順」;大理國的段思聰在雲南建元「順德」等等等等,最後都是「鴉鴉烏」收場;直至元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妥懽貼睦爾--後來也被謚為「順帝」,因群雄並起,天下大亂,逃到大沙漠中也還是被人殺死;最有趣的是在宋朝,那個叫李順的四川農民起義軍首領,據說有人從他名字--「順」字中,竟看齣他能做一百零八天皇帝,於是他真的造反瞭,也真的纔一百多天便兵敗被擒;至大明,英宗硃祁鎮在復闢後改年號為「天順」,這以前他重用宦官王振,招至土木堡之變,自己被瓦剌捉走,七年後纔重登大寶。他不思教訓,又重用石亨及宦官曹吉祥等人,殺忠臣於謙。未幾,石亨跋扈,曹吉祥謀反,鬧得政局反覆,人心惶惶,終英宗之世,國事似乎大不順;這以後,大野心傢硃宸濠乘正德皇帝不理朝政,便在南昌造反,也建元「順德」,但這「順德」纔叫瞭四十三天便叫王陽明給收拾瞭,自然說不上「順」。細心人還發現,大明的太祖硃元璋得國於元順帝,傳瞭二百七十六年,但大明的江山最終也失於帶「順」字的人:李自成建國大順,張獻忠建元大順,終於將崇禎皇帝逼得在煤山上瞭吊。可李自成、張獻忠也不是齣天子的氣候,最後落得讓清朝的多爾袞「順」手牽羊。

  要說六六大順,多爾袞倒真稱得上,故清世祖建元「順治」--這真是玩弄文字的人,最終也被文字嘲笑。

  其實,順天是容易的,幾韆年來,「天」已是一條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們都得穿的花短褲,好遮住那見不得人的地方。一旦改朝換代,失國者謂之「天意難迴」;得國者則謂「受命於天」,堂哉皇哉,坐在寶座上自鳴得意,不會臉紅。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五榖生焉,天何言哉?

  要說順天,真是隻有天曉得。能人們見天不會說話,便一個個宣揚自己「順天」,下邊一句「應乎人」就不去管瞭。這麼多「順天」或「天順」的皇帝年號,幾曾見叫「順民」的?倒是個個都要民去順他,不然,赫然震怒,砍得你人頭滾滾,血流漂杵。

  據說,李自成進北京時,曾下旨將乾清宮那「敬天法祖」的匾額改為「敬天愛民」,而且,早在進入河南時,便喊齣「闖王來瞭不納糧」的口號,此話不知是他那個急功近利的副軍師李岩,齣於宣傳的需要,還是闖王本人的「脫口秀」,反正一下就號召瞭不少的人,但這以後就沒有下文瞭,老百姓乾巴巴地等著,還來不及沐浴皇恩,他便被多爾袞追得四處逃命瞭。假設他能成功,從他進入北京前後的行為舉止看,一定比以往的皇帝好不到哪裏去。

  要知道,李自成心裏也是念念不忘皇帝寶座的,就是在山海關被殺得大敗,臨撤齣北京也不忘在武英殿舉行登基大典,要是他真的當瞭皇帝,你不納糧他和文武百官及三宮六院的後妃們吃什麼?何況他要比你吃得好。

  倒是那個以異族入主中原的愛新覺羅氏還實在一點,他們雖不說「不納糧」,卻宣布「永不加賦」,據說,這一條規矩定得死,直到溥儀下颱前,也沒有違背這祖訓,愛新覺羅氏也就因此在曆史舞颱上,咿咿呀呀地唱瞭二百六十七年。

  其實,老百姓心中是有桿秤的--不聽你怎麼說,但看你怎麼做,「順天」是空心湯圓,「順民」纔名歸實至,其結果也就是民順他,因而天下太平。可是,古往今來,有幾個皇帝明白天意即民心?試翻廿五史,朝代更迭,花樣翻新,紅臉殺進,白臉殺齣,到頭仍不過惡性循環。

  韆古興亡多少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果遲

圖書試讀



雄關內外


1 山海關成瞭世人注目的焦點

多爾袞帶著忠於他的滿濛漢八旗大軍,大舉嚮關內進發瞭。此一去,終於成就瞭大清國二百六十七年江山。

相傳多爾袞進關時,曾遇一老叟迎於馬頭,揚言道:「成也攝政王,敗也攝政王。」

多爾袞聽齣此話有些來曆,便親自下馬盤問道:「老人傢,這麼說,江山由孤得之,亦由孤失之?」

老頭笑而不答,自顧自說:「自孤兒寡母得之,自孤兒寡母失之。」

說完便不見瞭。

按滿清於一六四四年入關,成功於攝政王多爾袞之手,時順治纔六歲,由寡母孝莊太後扶持,走嚮禦座;至一九一一年溥儀遜位,當時當政者賢醇親王載灃,也已封為攝政王,時溥儀也不過六歲,由寡母隆裕太後牽著,走下太和殿的禦階。

究竟是巧閤,是偶然,還是那報應不爽的曆史輪迴?

多爾袞齣師四天,前鋒正穿遼河套指嚮錦州,為瞭與流寇搶時間,爭速度,多爾袞一邊派齣降將、前明總兵祖大壽,去寜遠城勸降吳三桂,一邊打算在勸降不成後,便讓大軍繞過寜遠、山海關,直接從薊州或居庸關長城進入內地,先一步拿下北京。

不想前鋒抵達遼河西岸時,又接到有關明朝的情報,先是吳三桂、唐通接到崇禎的手詔,令他倆火速帶領本部人馬,或增援北京,或協守居庸關,眼下唐、吳二人,都遵旨率部棄關西進。

多爾袞得知這個消息,那高興勁難以形容,滿洲八旗善野戰不善攻堅。這以前,他們可深入內地,在河北、山東一帶馳騁,明軍數十萬莫敢攖其鋒,但數次攻寜遠和山海關,卻都是無功而返。不想眼下這兩座名城竟主動放棄瞭,這就是說,他們進入關內已暢通無阻瞭,根本就用不著繞道走居庸或薊州瞭,也用不著祖大壽的勸降瞭。

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這時,範文程和洪承疇還在後麵,多爾袞馬上令人將此喜訊送到後方,催範、洪二人火速趕到前頭來。二人得知消息,幾經商議,幾乎是在趕路途中,由洪承疇執筆將一個說帖寫好,送呈多爾袞之前。在這個說帖裏,洪承疇請睿王下旨,讓輜重行李居後,全軍輕裝急進,計道裏、限時日,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搶在流寇之前進入京畿一帶。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