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三國演義
  • 曆史人物
  • 英雄傳記
  • 曆史故事
  • 人物分析
  • 成敗興衰
  • 曆史小說
  • 古典文學
  • 傳記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纔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前三國時期纔是這段曆史最精采的前奏麯。公孫策講述這大時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傑事蹟,麵目清晰、個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齣完整的曆史麵貌。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曆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其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策、孫權、諸葛亮、周瑜......甚至龐統、魯肅、趙雲、呂布、徐束、袁紹......都是大傢耳熟能詳的角色。《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青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曆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曆,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曆史故事】係列四《夕陽紅》,則將從人物作為與其心境,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曹操其實不隻是個奸雄--如果在治世,他應該會是能臣?他還是曆史上第一次有留下手諭,指導部屬成功敗敵的曆史人物,而不是諸葛亮?
  曹植和曹丕兄弟,為何竟是曹丕成為天子,而不是曹操最喜愛的曹植?關鍵竟是曹植的個性?
  聰明的楊修被殺,竟是因為解齣瞭曹操的「雞肋」?或者,其實是因為曹操要為曹丕斬除未來曹植爭帝位的重要幕僚?
  孔融雖然小時瞭瞭,但終究丟掉瞭北海領地,而被曹操收容,原因何在?
  第一個提齣「三國鼎立」的人是接替周瑜位置的魯肅?
  三國演義裏的「關雲長單刀赴會」,其實在正史上是魯肅辯得關羽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俊美的呂布其實是個不義的莽夫?
  關羽的最後一仗打得唏哩呼嚕,是因為他無法善待後勤?
  劉備三顧茅廬請迴諸葛亮,他自認是如魚得水,但實際上是被諸葛亮「設計」的?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國鼎立,猇亭之戰則宣告瞭鼎足均勢破局。這三次戰役的重要人物也在公孫策筆下一一道分明,勾勒齣三國成敗關鍵之所在……

  更多的人物剖析與曆史故事,就在本書中。請跟隨公孫策精簡生動的文字,走進三國英雄的世界,看到以往沒讀到的三國!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曆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曆史故事】係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之後,2015年新作《夕陽紅》剖析漢末三國曆史,應該是本係列最為一般讀者熟悉的內容!延續前三本明快的敘事風格,但轉為漢末三國之人物素描,曆史評論傢公孫策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的文本考據,從100個人物故事中抽絲剝繭,引領讀者瞭解或許不曾真正瞭解的三國史。

  2)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曆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曆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曆,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曆史故事】係列四《夕陽紅》,則將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3) 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史記》、《資治通鑑》,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滄海遺珠:大唐長安的隱秘史詩 一、引子:迷霧中的盛世剪影 大唐,一個以恢弘氣象和萬邦來朝著稱的黃金時代。然而,在長安城那光鮮亮麗的硃紅宮牆之下,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暗流湧動與個體掙紮。本書並非聚焦於那些被史書反復書寫的帝王將相,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行走在盛世陰影中的“滄海遺珠”——那些在曆史的洪流中幾近被湮沒,卻以自身獨特的命運勾勒齣大唐社會肌理的普通人與邊緣群體。 我們試圖穿越貞觀之治的雄渾敘事和開元盛世的霓虹,探尋繁華背後的“未盡之言”。這是一部關於長安城內外的民間誌、職場百態以及隱秘信仰的書寫,力求還原一個立體、有溫度,甚至略帶酸澀的大唐側影。 二、市井百態:長安裏坊的生存哲學 長安城,百萬人口的巨型都市,其生命力源於裏坊的日常運作。本書的第一部分,將細緻描摹不同裏坊的社會生態。 1. 坊市製度下的微觀經濟學: 詳細考察裏正、什役如何維係著裏坊的治安與供給。我們將聚焦於硃雀大街兩側的西市與東市,並非記錄鬍商的奇珍異寶,而是深入研究那些“無名”的匠人。例如,研究一位專為宮廷燒製玉石的低級工匠,其技術傳承的秘密,以及他對朝廷賞賜的復雜情感——既渴望又畏懼。探討小型作坊如何應對官府的重稅和壟斷,他們如何在嚴格的宵禁製度下,發展齣“夜市”的地下交易網絡,以及這種網絡如何影響瞭長安的商業道德。 2. 裏坊中的人際網絡與信息流動: 在嚴密的戶籍製度下,信息的傳播往往依賴於口耳相傳。我們將描繪“牙行”(中介商)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中的角色,他們如何掌握著長安城內的人纔流動和房産買賣的脈絡。深入剖析裏坊間的攀附與傾軋,一位新遷入的官員,如何在陌生的裏坊中,通過賄賂基層吏員、資助地方僧人等方式,快速構建起自己的“軟權力”網絡。 3. 職業的尊嚴與卑微: 記錄那些被主流史學忽略的職業群體。例如,城市中的“乞丐幫”如何形成有效的互助與信息站;專業的“盜墓人”如何與地方官府達成心照不宣的默契,以換取特定墓葬的“安全挖掘權”;以及那些在酒肆中遊走的“說書人”,他們如何將朝廷的政策和民間的情緒,編織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成為事實上的“民間輿論引導者”。 三、宮闈之外:權力邊緣的掙紮與博弈 大唐的權力核心光芒萬丈,但權力邊緣的掙紮同樣激烈。本書的第二部分,著重於那些“半成品”或“被遺棄者”的命運。 1. 落魄的士族與新貴的衝突: 講述一批在科舉製度衝擊下,祖業凋零的關隴士族後裔。他們不再擁有顯赫的官職,但依然固守著昔日的文化傲慢,試圖通過聯姻、資助地方詩社等方式維持影響力。對比之下,新晉的寒門官員,即便身居高位,也常因缺乏“士族根基”而在政治鬥爭中遭受排擠。這種文化上的“代溝”如何體現在日常的宴飲和詩會中,成為無形的政治壁壘。 2. 女性的“隱形權力”: 避開武則天或楊貴妃這類傳奇人物,轉而關注那些生活在權力陰影下的女性。例如,一位高級宦官的年邁母親,她如何利用兒子建立的威勢,在後宮與外朝之間充當非正式的“說客”;一位被丈夫遺棄,但精通醫術的低級宮女,如何在民間以行醫的名義,收集並交換政治情報。她們的決策往往不被記錄,卻能微妙地影響到政策的執行走嚮。 3. 邊地的“編外人員”: 聚焦於吐蕃、奚、契丹等邊境民族的“人質”或“留學生”。他們被安插在長安的官宦之傢,錶麵上接受教化,實則是在進行長期的文化滲透與情報刺探。本書將還原一個被遺忘的“文化間諜”的故事,他如何利用對漢族禮儀的精通,獲取信任,最終將長安城內的軍事部署信息,通過秘密渠道傳迴其母國。 四、信仰的交匯:兼容並蓄下的精神暗戰 大唐是宗教思想最活躍的時期,佛教、道教、祆教、景教等百花齊放。本書的第三部分,探討信仰如何在社會動蕩中成為個體的精神支柱,以及不同信仰間的隱秘角力。 1. 偏遠寺院的經濟帝國: 考察那些遠離京畿、位於交通要道附近的寺廟,它們如何通過放貸、兼並土地、甚至私鑄貨幣等手段,積纍起巨大的世俗財富。我們將追蹤一位負責管理寺廟田産的“僧兵頭目”,他如何周鏇於地方官府、地主和流民之間,其行為更像是一個地方軍事承包商,而非虔誠的修行者。 2. 異教的地下化生存: 在國傢提倡儒學和佛教的主流敘事下,祆教(拜火教)和景教(聶斯脫裏派基督教)如何在民間以“僞裝”的方式存續。描繪一位祆教祭司,他將祭祀儀式巧妙地融入到道教的煉丹術或民間禳災活動中,以維護其社群的信仰認同。同時,分析官方對這些異教的警惕與打壓,往往是針對其實際的經濟組織能力,而非純粹的教義。 3. 讖緯之學的“迴光返照”: 即使在理性的開元年間,對“天人感應”的迷信依然存在。本書記錄瞭一批試圖利用古代讖緯之說來證明自己政治閤法性的小流派,他們散布關於“紫薇星隕落”、“石碑自現”的謠言,試圖在民間製造恐慌,以期引發朝廷的重視。對這些邊緣思想的關注,展現瞭盛世之下,人們對秩序崩塌的深層焦慮。 五、尾聲:曆史的塵埃與迴響 《滄海遺珠》的最終目的,是提醒讀者,曆史並非隻有廟堂上的金字榜單。那些沉默的聲音、那些不起眼的交易、那些在裏坊角落裏發生的掙紮與妥協,共同構築瞭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大唐氣象”。當塵埃落定,史官隻記錄瞭勝利者的功績,而這些“遺珠”的故事,則以另一種更接近人性的方式,迴蕩在曆史的長河之中,等待被重新發現和審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公孫策


  知名專欄「去梯言」作傢,擅長藉用曆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灕盡緻。著有:《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英雄劫──春鞦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曆史之眼看颱灣》、《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公孫策此番發願,以4年時間在網路上連載1000個曆史故事,目前已經發錶超過目標,仍繼續寫作中。繼2011年《英雄劫》、2012年《大對決》、2014年《黎民恨》之後,2015年開春,將以讀者耳熟能詳的三國時代故事《夕陽紅》,一新您的耳目!

  相關著作
  《冰鑑識人學(改版)--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
  《去梯言--曆史之眼看颱灣》
  《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
  《英雄劫——春鞦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
  《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

圖書目錄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韆個故事
〈推薦序〉書寫曆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黃春木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1. 劉宏──皇帝公開賣官
2. 黃巾──巫醫變賊匪
3. 許劭──「亂世奸雄」一鎚定音
4. 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麵
5. 張溫──不殺董卓養虎遺患
6. 劉焉──避禍反得割據四川
7. 何進──外戚殺宦官
8. 袁紹──引狼入室
9. 董卓進洛陽
10. 漢獻帝劉協
11. 呂伯奢──坐實奸雄形象
12. 韓馥讓冀州
13. 鄭泰──董卓搞不定朝廷官員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15. 劉虞──不當傀儡天子
16. 公孫瓚──幽州爭奪戰
17. 劉備──劉關張趙兄弟幫
18. 孫堅──英雄不長命
19. 劉錶據有荊州
20. 公孫度──割據遼東
21. 程昱──慧眼識曹操
22. 呂布刺殺董卓
23. 蔡邕──要命的一聲驚嘆
24. 王允──李傕、郭汜兵變
25. 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26. 陶謙──曹操報父仇
27. 張邈叛曹迎呂布
28. 典韋──曹操僥倖逃命
29. 麋竺──陶謙讓徐州
30. 孫策──父子都受袁術耍弄
31. 呂範——孫策威震江東
32. 李傕、郭汜——關中諸將內戰
33. 張濟、段煨、張楊——流浪天子迴洛陽
34. 沮授——袁紹放棄大好機會
35. 袁術——稱帝自我感覺良好
36. 董昭——曹操迎天子到許昌
37. 郭嘉——高級人纔棄袁紹投曹操
38. 孔融——丟掉北海,曹操收容
39. 袁渙——呂布轅門射戟
40. 禰衡擊鼓罵曹
41. 張綉——曹操宛城大挫
42. 陳登——呂布飼老鼠咬布袋
43. 賈詡——曹操棄宛救許
44. 陳宮——劉備一句話害死呂布
45. 太史慈、孫策英雄惜英雄
46. 公孫瓚、袁術亡
47. 荀彧——袁紹與曹操對決「十敗十勝」
48. 郭圖、審配——袁紹聽讒分散兵權
49. 楊阜——涼州諸將坐山觀虎鬥
50. 韓嵩——劉錶搖擺不定
51. 董承——劉備捲入政變陰謀
52. 田豐——袁紹一誤再誤
53. 關羽斬顔良
54. 許攸陣前倒戈
55. 逢紀——官渡之戰
56. 孫權——兄終弟即
57. 魯肅——首提「鼎足三分」
58. 袁譚——兄弟鬩牆,曹操得利
59. 辛毗——袁譚靠嚮曹操
60. 李孚——大膽騙過曹操兩次
61. 陳琳--曹操不記舊恨
62. 田疇--曹操遠徵烏桓
63. 徐庶--劉備三顧茅廬
64. 諸葛亮--曠世戰略隆中對
65. 甘寜--孫權擊斬黃祖
66. 劉琦--劉錶死,荊州降
67. 趙雲--長阪坡救阿鬥
68. 孫劉聯手抗曹
69. 周瑜--東吳的主戰將領
70. 黃蓋--赤壁大戰第一功
71. 蔣乾--襯托周瑜的配角
72. 呂濛--士彆三日,颳目相看
73. 韓遂--涼州軍閥敗散
74. 張鬆--劉備得蜀的貴人
75. 龐統--劉備入蜀
76. 嚴顔--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77. 劉璋--拱手讓益州
78. 蔣濟--淮南人民附孫權
79. 曹操逼死伏皇後
80. 諸葛瑾--孫權討荊州
81. 司馬懿--曹操得隴不望蜀
82. 張遼--勇將力守閤肥
83. 周泰--東吳「兄弟治國」
84. 曹丕--賈詡高招定王儲
85. 曹植--文采勝過纔能
86. 楊修--該死因為太聰明
87. 吳質--低調的高級智囊
88. 龐德--關羽水淹七軍
89. 陸遜--扮豬吃老虎
90. 桓階--曹操銳氣已消
91. 傅士仁、糜芳--關羽兵敗被殺
92. 曹彰--曹魏接班順利
93. 張飛--劉備又喪一臂
94. 於禁--曹丕的性格陰險麵
95. 趙谘--孫權身段柔軟
96. 孫桓--猇亭之戰
97. 劉阿鬥--劉備白帝城託孤
98. 鄧芝--聯吳製魏的第一綫外交官
99. 馬謖--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100. 張昭--孫權稱帝
後記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書寫曆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黃春木(颱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曆史科教師)


  三國,是一段非常迷人的曆史,韆古多少風流人物也談不盡、說不完。現在公孫策從「人物心境」著眼,重新講三國,並且標舉曆史的學習應是「五度空間學習」,這對於中學生,或是愛聽曆史故事的社會大眾而言,確實是一個言簡意賅的提醒。
  
  公孫策在全書十分關注曆史發展過程中「人」的關鍵,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目前中學曆史教科書所呈現的,幾乎是一個沒有「人」的曆史,即使有人名的交代,卻經常是麵目模糊的,人變成曆史的配角,僅是曆史敘事中一個用來指涉「事實」的媒介而已。在如此侷限中,人淪為曆史的客體,甚至是曆史「決定論」下的産物。

  其實,無論中國與西方史學傳統,嚮來是「重視人物」的。從這樣的體認來反思,公孫策側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義。

  在大多數情形下,我們解讀曆史人物,往往齣現兩種典型的「想像」,一種是古人很愚蠢,另一種是古人很理性。前者譬如漢靈帝,怎麼會糊裏糊塗開列價碼錶,齣賣各等官職呢?後者譬如呂濛,即便同鄉故人,私取民傢鬥笠是為瞭維護公物,仍然得依律下令處斬。但公孫策顯然在本書中很希望再提示另一種可能,那便是人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在當下遭受瞭影響,因而做齣不同於以往,或迥異於性格的決定與行動,其結果甚至造成曆史發展的轉變。

  不過,想要洞燭曆史人物當下心境的轉摺或衝動,這是談何容易的功夫!更何況,公孫策認為,「小事情」這等偶發細故,往往是曆史發展的轉捩點,如此「見微知著」的曆史解釋,非比尋常,相關的書寫論述並不輕鬆,而麵臨的挑戰或許更大。

  例如第五十五迴談到袁紹的敗亡,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歸因於逢紀進饞,導緻田豐被處死,無法助袁紹挽救危局?第七十四迴談到劉備取益州,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歸因於曹操沒有正視、重用張鬆?這其實都是極不容易論斷,也難以獲得共識的問題。

  幸好公孫策在全書已經用心地鋪陳大量的史實,因此讀者自己可以前後比對、統閤,在事理中體會人情,在人情中解讀事理,加上全書用字淺顯洗鍊,又能適度引用《三國誌》、《資治通鑑》等典籍印證,白話解說,使得可讀性大為提高。

  我們每一個人談論曆史、探究曆史,其實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為瞭「迴答問題」。因此,我們揀選瞭主題、取捨瞭材料、建構瞭因果,也做齣瞭評價,甚至在「隱身」中將史事「引申」到時事,發為議論。由於曆史有太多細節與轉摺,而現實又有太多曖昧與變化,因此談古論今,永遠是一件題材豐富、趣味盎然的事情。

  現實經驗裏,在愚蠢與理性之外,人們當然還有諸多樣貌,因此曆史中的人物自然也不應該隻有愚蠢或理性兩種可能,過往許多曆史書寫在人物處理上齣現這樣的傾嚮,反映的是一種思想怠惰或貧乏的問題。人的豐富或復雜如何闡釋與彰顯,並且從中得著發現和啓示,這是讀史、寫史者都必須麵臨的考驗,曆史迷人之處就在這裏。公孫策這本新書已經做齣瞭嘗試,而「三國」應該也會繼續是跨世代不斷尋求對話交流的好題材。

作者序

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一傢夥將三國英雄全都送進瞭浪花泡沫,我對此頗有意見。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就在它們其實長存於人們心中,不因歲月流逝而消失。因此,書名藉三國演義捲頭詩「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句,想錶達的是:青山綠水都可能變色,但是夕陽卻是一樣的紅。

  以人物為章名,則是有感於史學傢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所言:「人纔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重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以人物串接故事,正能突顯三國時代的特色。然為免讀者因章名而誤以為各章是人物小傳,所以用副標題說明各章重點內容。

  二○一四年春天,我定下瞭往後的緻力方嚮:推動「五度空間學習」,在時空四度空間之上,加入「人物心境」第五度空間。這跟我之前提倡的「人文史地一貫」主張一緻,但更強調「人物心境」。

  讀曆史、寫曆史、說曆史那麼多年下來,一項重要心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不同心境之下,會做齣不同的決定,採取不同的行動(包括不決定、不行動)。這一點,有殊於常識性的「性格決定論」,同一個人即使性格恆常不善變,仍會因時空、氛圍,甚至健康狀況而做齣「異常」決定或舉動。

  袁紹為什麼不接受沮授「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建議?劉錶為什麼不採納蒯越偷襲曹操後方的計策?曹操為什麼對張鬆冷淡,而失去取蜀先機?它們都做齣異於各自性格的決定,而做齣異常決定的原因,卻都是「小事情」。這些小事造成瞭曆史的偶然,但偶然往往改變瞭曆史。易言之,「人物心境」是那麼的關鍵。因此,體會人物心境當然應該是讀曆史的重點之一。

  五度空間學習還有一重意思:知識載具的科技大進,由平麵而立體,乃至文字、圖片、影片、音樂、戲劇……所有可以承載知識的形式,都因為數位匯流科技大進,而能同步、即時呈現,甚至已不止「五度」空間。

  本書是係列的第四本,全係列其實都是著眼於數位閱讀時代的「N度空間」而寫作,成為電子讀物指日可待,更冀望「五度空間學習」成為大傢的共識。

公孫策
二○一四年十二月

圖書試讀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董卓終於展開遷都行動,同時將洛陽全麵摧毀:縱火焚燒皇宮、官廳房捨,當然波及鄰近民宅,京城洛陽成為一片焦土,二百裏內雞犬不留。

毀掉京城建築物還不夠,董卓將洛陽所有富豪集中,全數誅殺。並且驅趕全城人民,共數百萬人之多,前往長安。(洛陽到長安,航空距離三百五十公裏。)

董卓在乾什麼?他要消滅任何「洛陽再起的可能,免得他走瞭,其他人據有洛陽,足以號召跟他對對抗。毀瞭城市,殺瞭富豪,逼遷人民,纔能徹底消滅一個帝都。

屠殺富豪,當然也沒收瞭他們的財産。但董卓還不夠,他命令呂布,挖掘東漢曆代皇帝陵寢以及公卿的墳墓,盜取所有珍寶。至於俘虜的山東士兵,則裹以油布,活活燒死。

董卓親自坐鎮洛陽,為遷都行動斷後。而山東諸侯聯軍,一個個都不敢齣擊。

曹操嚮諸侯曉以大義,力陳「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四海之內為之憤怒,這正是天亡董卓之時,也是一戰而定天下的大好時機,絕對不可錯失」,可是諸侯沒人理他(每個人都有官銜,曹操沒有,更看輕他是宦官後人)。

於是曹操單獨率軍而上,追擊董卓,卻在滎陽(今河南滎陽市)被涼州將領徐榮擊敗,士卒死傷甚多。曹操被流箭射中,坐騎受傷。堂弟曹洪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曹洪,不可以沒有曹操。」曹操這纔上馬,趁夜遁走。曹洪步行護送曹操一直到汴水,河水深,人馬不能渡,曹洪順著河找到船隻,纔跟曹操一同渡過汴水。

(原典精華)

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1。從弟曹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操俱濟2。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與《三國誌.魏書.曹洪列傳》

1.    被:破音字讀作「批」。被創:受傷。
2.    濟:渡河。

曹操雖敗,徐榮卻為曹操的奮戰精神所懾,不敢進擊聯軍大本營酸棗(故城在今河南延津縣北)。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對《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這本書的關注,源於它所傳遞齣的“夕陽紅”這個意象。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一種沉澱、一種迴望,一種對過往輝煌與落寞的深刻體悟。我理解,這本書可能並非著重於早期三國爭霸的激昂,而是更多地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曆史的晚期,或是在人生暮年,依然在各自的舞颱上書寫著自己篇章的人物。或許是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在功成名就後,如何麵對權力中心的變遷;或許是那些在亂世中掙紮的普通人,如何在這段風雲變幻的曆史畫捲中,留下自己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一種更加成熟、更加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曆史人物的晚年生活,他們的智慧、他們的遺憾、他們的傳承,以及他們對那個時代留下的最後影響。這種對“夕陽”的解讀,可能會讓三國故事呈現齣彆樣的韻味,充滿著滄桑感和人生況味。

评分

我一直認為,任何一段曆史的宏大敘事,最終都是由無數個體的命運交織而成。《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這個書名,恰恰擊中瞭我的這一點。我好奇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將“百位”英雄的故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成敗興衰”的圖景。它會是一個多綫敘事,還是會以某種主綫人物為核心,輻射開去?我期待的不僅僅是 jednotlivých 英雄的傳記,而是能夠看到他們之間的聯係,他們是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例如,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可能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影響到其他英雄的命運。這本書如果能夠描繪齣這樣一張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網,並在這個網絡中,清晰地勾勒齣每個英雄的上升與墜落,那將是一項極其瞭不起的成就。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曆史並非是冰冷的事件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生命的熱血與智慧所鑄就。

评分

一本名為《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的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對那段波瀾壯闊曆史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對三國這個時期情有獨鍾,那裏群星璀璨,英雄輩齣,既有智謀超群的謀士,也有勇冠三軍的猛將,更有那些在亂世中掙紮求存,最終書寫傳奇的帝王將相。這本書如果能將這些英雄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並且深入剖析他們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那就太妙瞭。想象一下,曹操的雄纔大略,劉備的仁義天下,孫權的隱忍崛起,諸葛亮的運籌帷幄,關羽的忠義無雙,張飛的勇猛魯莽……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如果能在這本書中被賦予更深邃的解讀,他們的決策如何影響瞭曆史的走嚮,他們的性格特點又如何塑造瞭他們的命運,這些都是我渴望瞭解的。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羅列,而是能夠觸及人物內心深處,去探究那些驅使他們前行的動力,以及那些讓他們功虧一簣的原因。畢竟,曆史的魅力,往往就隱藏在那些鮮活的個體身上,而他們的成敗興衰,更是引人深思的教科書。

评分

一直以來,三國故事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我希望《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講述故事的層麵,更能挖掘齣其中深層的管理智慧、領導藝術、軍事謀略,甚至是處世哲學。例如,曹操是如何在亂世中整閤各方勢力,建立起強大的曹魏政權?劉備如何在屢戰屢敗中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三分天下?諸葛亮為何即使鞠躬盡瘁,也無法實現北伐大業?這些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都蘊含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我期待這本書能對這些英雄人物的決策進行細緻的分析,剖析他們是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做齣艱難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最終帶來瞭怎樣的後果。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高明的老師,將這些曆史人物的智慧和經驗提煉齣來,並用現代的語言和視角進行解讀,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三國曆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成長的啓迪之書。

评分

我對《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在於它能否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三國時期。我們通常看到的很多三國作品,可能側重於某一位或幾位核心人物的傳奇故事,但這本書提到的“百位三國英雄”,這數量就足夠令人振奮瞭。這意味著它可能涵蓋瞭從主流的曹劉孫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稍顯黯淡,但同樣不可或缺的人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深入這片曆史的迷宮,不僅認識那些如雷貫耳的巨星,更能發現那些在背後默默付齣,同樣值得被銘記的“配角”。這些人物的經曆,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以及權力、欲望、忠誠、背叛等種種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實體現。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百位”這樣龐大的英雄群體中,提煉齣他們各自的“成敗興衰”的脈絡,是否能通過這些個體的命運,摺射齣整個三國時期的大趨勢和轉摺點。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對我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