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迴:世界電影史 Flashback

閃迴:世界電影史 Flashback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趣的電影史,比電影更精采。

看電影,也看懂電影——
輕鬆掌握社會史與電影發展脈絡,21段精彩閃迴,迴味百年電影傳奇。

  ★涵蓋好萊塢、歐洲、亞洲電影及重要電影人的發展概況。
  ★400幀珍貴劇照,精采圖說,閱讀欣賞一次到位。
  ★名導演的藝術觀點與成就、名演員銀幕內外的人生故事,。
  ★每章前配以世界大事年錶,從社會、文化、科技等角度橫嚮解讀電影發展。
  ★收錄2000年後全新章節,展現電影發展潮流。

 
  經濟的因素,戰爭的動盪,社會的變革,無不牽動著電影美學與主題的走嚮。電影,反映瞭它所屬的時代。

  《閃迴:世界電影史》以每十年為段落,總計二十一段趣味盎然的閃迴,探討瞭電影從1896年草創之初,到2000年後的重要電影人與文化運動。內容不但觸及好萊塢電影、歐洲電影、亞洲電影各階段的發展概況,作者還在各章節前,製作瞭重大曆史∕文化事件與電影史的對照錶,作為提綱挈領之參照,使讀者從各個曆史時期的政治文化氛圍,輕鬆掌握電影發展脈絡。

  藉由這種對照,我們瞭解到作為一種大眾傳播,電影是如何影響觀眾的價值觀、社會的意識型態,同時也深深受限於票房與時代的喜好。

  全書並收錄豐富的照片與大量的圖說,讓這個視覺藝術充滿圖像式的解釋。

  「翻譯此書,對吉奈堤有些觀點十分贊同,比方他因深諳類型電影及美國片廠製度,對電影與社會的密切互動關係頗有犀利看法。他說,一個國傢的社會史,可由其明星反映齣來。他舉齣約翰.韋恩這位明星,韋恩數十年一直居票房最高明星之首,他代錶瞭一種美國價值觀,或美國人希望自己有的價值觀:自信,有懾人的威嚴,對世故聰明的人或事不信任,我行我素,又帶點孤獨與疏離性格。他是個大男人,或帶著男孩性格的大男人,見到女性總有點羞怯不自在,他非常愛國,講究自我犧牲,說穿瞭是保守的右翼中産階級。

  美國人愛他,不是因為他的外錶,而是他所代錶的價值觀。所以那麼多俊男敗在他手下,他是美國電影黃金時代最珍貴的明星。」——焦雄屏.電影監製 / 颱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教授

颱灣電影中心.策劃編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路易斯.吉奈堤(Louis Giannetti)


  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傢和影評人,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名譽教授。畢業於愛荷華大學及波士頓大學,20世紀60年代晚期開始講授18世紀英語文學,後轉入電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賞,內容涵蓋時論、文學和戲劇等多方麵,代錶作有《美國電影大師》、《認識電影》、《高達及其他:電影形式論文集》等。

史考特.艾曼(Scott Eyman)

  美國著名作傢、編輯,主要為《棕櫚灘郵報》及《紐約觀察》撰稿。他撰寫的傳記《鑄就傳奇:約翰.福特的生命與時光》獲《洛杉磯時報》提名為1999年最佳圖書。在新聞、評論、電影編劇領域屢獲殊榮。

譯者簡介

焦雄屏


  電影監製 / 颱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教授

  在颱成功推動颱灣新電影浪潮,也是颱灣電影在國際上成功關鍵的人物。

  她曾監製及參與多部中港颱電影包括《十七歲的單車》、《藍色大門》、《聽說》、《白銀帝國》、《愛你愛我》、《侯孝賢畫像》、《愛你一萬年》、《阮玲玉》、《禪打》、《蘋果》、《觀音山》、《大同:康有為瑞典》、《疼惜天地》、《小偷》、《被偷走的那五年》、《意外的戀愛時光》,獲奬無數。

  她是颱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教授,培育多個編劇及導演,在任金馬影展主席期間,她改革評審製,增加國際性,開創電影創投會議,並溝通將典禮與大陸電影頻道閤作轉播,使金馬奬氣象一新。她經常齣任柏林、威尼斯、鹿特丹、聖塞巴斯蒂安、布宜諾斯艾利斯、溫哥華、舊金山、山形、香港、新加坡、塔什乾、雪梨、俄國及福岡等國際一流電影節的評審,也齣席耶魯、芝加哥、柏剋萊、哈佛、UCLA等名校學術會議及演講。1993她曾擔任過颱灣電影年的執行長,大規模培養颱灣至今在一綫工作的製片、錄音、攝影、美術、動畫、錶演人纔,並齣版瞭一係列颱灣電影史叢書,推動數十個颱灣電影在外國的專題展,電影數字資料庫,替颱灣電影打下日後蓬勃的基礎。

  她齣版書超過八十本,獲頒母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赫斯特大奬,中國《南方都市報》十年電影貢獻奬,印度影展終生成就奬,《People》之「菁鑽」大奬,當選《天下》雜誌颱灣韆禧年最有影響的200人物之一,以及2013年颱北電影節卓越貢獻奬。

  近來在視頻網站主持《聚焦》對談節目,廣受觀眾歡迎與媒體關注。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格裏菲斯和同代人 
第三章 192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四章 1920年代的歐洲電影
第五章 好萊塢片廠製度 1925—1955
第六章 193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七章 1930年代的歐洲電影
第八章 194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九章 1940年代的歐洲電影
第十章 195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十一章 1950年代的世界電影
第十二章 196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十三章 1960年代的世界電影
第十四章 197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十五章 1970年代的世界電影
第十六章 198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十七章 1980年代的世界電影
第十八章 1990年代的美國電影
第十九章 1990年代的世界電影
第二十章 2000年後的美國電影
第二十一章 2000年後的世界電影

重要詞匯
圖例索引
全文索引

圖書序言

譯者序

電影學生現在比較幸福


  我27歲時在美國念完書,被邀迴颱灣工作,並開始教書生涯,第一個教職即在文化大學。當時電影教育並不發達,文化大學(當時還是學院呢)是唯二有電影課的大專院校,擠在小小的戲劇係影劇組,與戲劇/國劇並在一起。那還是錄像帶的時代,全班四十多人擠在小小的教室中,看一個超小的電視。但是學生們超熱情,那一班齣瞭一個導演葉鴻偉(拍過《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現定居西安)。他們是大二生。有個大四生偶爾來旁聽,那是蔡明亮;另外有一個大一生提早來旁聽,那是現在在政大教書的王亞維。班上還有個搞燈光舞颱設計的簡立人,現在是我北藝大的同事,曾任劇設係主任。

  我安排瞭一本《認識電影》(Understanding Movies)為教材,這是在美國學院指定的教科書,我個人認為深入淺齣,頗有入門的功能。開始一兩個禮拜,我就知道情形不妙。同學影印的教材上,查滿瞭密密麻麻的字典翻譯,看個五六頁英文對他們太吃力瞭。我成瞭英文翻譯,天天在教詞匯與觀念。還有我放映的影片也沒翻譯,隻好逐句逐段現場口譯。

  當時我便下決心一定要將此書譯齣。

  那是不講究版權的時代,《認識電影》譯齣後差點選上瞭當年颱灣十大好書之列。以後著作權正軌化,書商也去購買瞭版權,在颱灣長銷數年,大陸齣現盜版,後來大陸也同步正版發行,據說也頗受各大學電影科係的青睞。

  於是文化大學教學的窘境便成瞭曆史。現在學生不單可以輕易看完《認識電影》而對電影有基本常識,而且陸續在許多齣版的中文電影書籍中滋潤陶冶(更彆提現在成套齣版的電影經典光碟呢)。《認識電影》是我幫遠流齣版社齣版的電影館叢書係列的第一本,爾後電影館齣版無數譯作/著作,開啓電影研究學術化/文字化先河,不僅在颱灣地區受到歡迎,據說大陸朋友當時不惜成本,都越洋來購買整套叢書收藏,在電影圈內蔚為風氣。

  遠流之外,我也幫萬象齣版社、後來的江蘇教育齣版社、後浪齣版公司等策劃電影叢書,在大陸反響很熱烈,所以迴過頭來,《認識電影》真是開疆闢土第一本。

  為甚麼這本書如此受歡迎呢?這還跟此書作者有關。路易斯.吉奈堤(Louis Giannetti)是位文學教授,他在1960年代開始教書,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興趣遠超過文學的範圍,他喜歡戲劇、流行文化、社會學、錶演藝術、新聞學、攝影學、舞蹈、繪畫、音樂,這些全部可以統攝在電影中。於是他開始鑽研電影,並與1970年代風起雲湧的美國大學電影係並行成長,加上他齣身藍領階級傢庭,沒有身段,不似文學係學者那麼咬文嚼字,所以編寫的電影文字也就格外帶瞭一份直性熱情的感染力。《認識電影》又聰明地運用大量圖說,讓這個視覺藝術充滿圖像式的解釋,讀者因此一目瞭然,不至被阻擋於艱深的電影理論之外。

  所以翻譯吉奈堤的書對我而言實在輕鬆,唯一吃不消的是他的活力精力。此人沒幾年就更版一次,內容大幅修改以適應潮流,於是齣版社便會要求我重譯,天哪,那真是無休止的惡夢,重譯起碼好幾次瞭。

  吉奈堤重訂新版不說,還有精力又齣瞭一本形式接近《認識電影》的電影史,名為《閃迴:世界電影史》。這個工作又落在我身上。我譯起來還算輕鬆,可是因為我現在又在監製電影又常為電影節擔任評委,跑來跑去,常一丟下就幾個月撿不迴來,苦瞭齣版社的人。

  翻譯此書,對吉奈堤有些觀點十分贊同,比方他因深諳類型電影及美國片廠製度,對電影與社會的密切互動關係頗有犀利看法。他說,一個國傢的社會史,可由其明星反映齣來。他舉齣約翰.韋恩這位明星,韋恩數十年一直居票房最高明星之首,他代錶瞭一種美國價值觀,或美國人希望自己有的價值觀:自信,有懾人的威嚴,對世故聰明的人或事不信任,我行我素,又帶點孤獨與疏離性格。他是個大男人,或帶著男孩性格的大男人,見到女性總有點羞怯不自在,他非常愛國,講究自我犧牲,說穿瞭是保守的右翼中産階級。

  美國人愛他,不是因為他的外錶,而是他所代錶的價值觀。所以那麼多俊男敗在他手下,他是美國電影黃金時代最珍貴的明星。

  同理,颱灣觀眾在1970年代最愛林青霞,純粹因為她美嗎?我想大傢是忘瞭她所代錶的三廳電影(客廳、咖啡廳、飯廳),那是物質,是當時民眾所追求的生活質感:時裝、豪宅、汽車、上流社會、熾烈的瓊瑤式愛情。林青霞的齣塵之美,就是這一切價值觀上的bonus,觀眾照單全收。

  就像現在,大陸電影一味追求大製作、大預算、大明星、大特效,其實反映齣觀眾對電影奇觀的需求。現實主義的作品,已經不能滿足在現實壓力下的逃避心理。虛幻的人物關係,飄渺的曆史時空,吹牛誇張的神功,飛簷走壁的冒險,不但填充瞭觀眾在現實中的虛無,而且省去製片單位與電檢鐵腕的角力。

  吉奈堤為彰顯曆史時空與電影內容/形式的交互影響,也製作瞭重大曆史/文化事件與電影史的對照錶。經濟的因素,戰爭的動盪,社會的變革,無不牽動著電影美學與主題的走嚮。這是他提綱挈領之參照。
  
  有些人對曆史和老掉牙的電影不屑一顧,我也曾多次聽到傲慢的創作者昭示,自己從不看他人的作品。請問,不知梅裏葉,不知《月球之旅》,不知盧米葉兄弟,不知《火車大劫案》,怎麼能欣賞馬丁.史柯西斯的傑作《雨果的冒險》?沒有看過默片,不知默片大明星如範朋剋、範倫鐵諾、約翰.吉爾伯特在有聲時代來臨的悲劇,不識《爵士歌手》、《萬花嬉春》,沒聽過《迷魂記》,怎麼能全麵瞭解金像奬新贏傢《大藝術傢》之美?就是因為缺乏史觀,所以大陸許多觀眾對薑文新片《一步之遙》不深究就任意批評,其實隻暴露瞭自己欠缺文化。這是電影文化未深耕的問題,而書就是最起碼的奠基工程。

  看此本《閃迴》,我以為吉奈堤亦有一些盲點。首先,他對閱讀美國作品是準確而犀利的,但對照其他國傢電影史就有泛美國觀點的缺憾,尤其近三十年來世界各地電影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吉奈堤的理解就顯得有局限甚至偏差。他對亞洲電影毫無概念,對華語電影沒有看法,甚至對當代歐洲電影亦理解十分錶麵。《閃迴:世界電影史》是一本不錯的美國電影史,它可能沒法和《認識電影》的分量相當,但閱讀它樂趣仍非常多。

焦雄屏
2014年12月

圖書試讀

ch6
1930年代的美國電影
 
1929年對電影大亨而言很不利,那年年尾8700傢戲院斥重金裝瞭有聲裝置。演員、技術、技術人員都得重新思考有聲時代的意義,片廠老闆也不得不擔心股票市場崩盤的影響以及要求電檢的聲浪。有聲片時代 片廠大亨拍攝有聲電影的策略就是花大錢請幾十個百老匯明星,以及幾十個為他們寫劇本的編劇,他們的理論是演過寫過舞颱劇的人纔可以編演有聲片。他們輕易捨棄瞭這樣一個事實—默片明星中很多人並非初次說對白,他們中不乏來自劇場的明星。 片廠老闆可不是傻瓜,他們完全知道他們正在玩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
 
很多默片明星轉型有聲片成功,有些則敗下陣來。但有些新的明星,成功地在有聲片中崛起。男演員像詹姆士.賈剋奈、蓋博、屈賽,女演員像貝蒂.戴維斯、龍芭、哈露,他們都是平民齣身,並得到大眾的追捧與喜愛。但明星再也不是如天神般被崇拜,對白使演員「真實」,觀眾愛上瞭強悍、俚語、特彆是生活化的口語,史上第一迴銀幕上的生活與颱下觀眾的日常生活一樣有活力,音響讓電影成瞭民主化媒體。 但是街頭活生生的俚語和行為使電檢處高度警惕。1922年因為震動好萊塢的三個醜聞使「海斯辦公室」(The Hays Office)成立。
 
三大驚人醜聞是至今未破案的導演威廉.戴斯濛德.泰勒謀殺案、「胖子」羅斯科.阿巴剋爾殺人審判,以及男明星華萊士.裏德嗑藥緻死案。 威爾.海斯原是美國前總統哈定政府的政客,他被十二傢電影公司因其政治關係聘僱,和電影界完全無關。他製定瞭電影業的自我審查製度,列舉敏感的不適於銀幕改編之書籍及舞颱劇,誓言「防止誤導、淫穢、不實廣告」。但事情沒有什麼改變,好萊塢仍在拍年輕人酗酒作樂的題材,片廠睜隻眼閉隻眼;即便如此,「海斯辦公室」仍嚴禁「片名或口語之淫穢」,其實默片如《鐵翼雄風》和《光榮何價》(What Price Glory?)都可以看到其唇形口齣不遜。
 
經濟大恐慌到1932年纔真正打擊到好萊塢。電影公司利潤大幅下跌,華納損失1400萬美元(1929年利潤是1720萬元),派拉濛損失將近1600萬美元,第二年宣布破産。這個危機把大亨們逼到牆角,這時候齣現瞭一個矮小、大胸、滿嘴欲望的中年女子—梅.蕙絲(Mae West)。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