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說故事的人 當你聽到一個導演可以把廣告片延伸為紀錄片,大概都會狐疑他的初衷;何況他還曾因為幫周刊拍片而上瞭政治/社會新聞!然而這麼想的人都忽略瞭更關鍵的因素:他是楊力州。
楊力州身上彷彿裝瞭雷達,能自動偵測到淌流過你生命的故事,敏銳的觀察力,讓他一而再、再而三把原本很單純的接案變成瞭無限延長的記錄。而且他有種讓人放心的魅力,總是教彆人掏心掏肺。隻是他也多情,不時會越過某些流派為紀錄片劃下的僵硬界綫,交瞭一堆朋友,也不免傷痕纍纍。盡管如此,他還是不忘繼續朝讓更多人看到紀錄片的夢想邁進。
我和他在大學擦肩而過,沒在校園裏演齣王傢衛電影般的情節;沒想到十年後,兩條平行綫卻因為他的紀錄片而轉彎交會。後來還誤打誤撞去買瞭人生第一套西裝,當瞭他和小倩婚禮的伴郎。我們無法常見麵,但每次碰到,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可以聽,因為他總能在彆人視而無見的生活角落,炯炯發掘那即將燃燒的火光。
楊力州真的很會說故事,無論是用影像,還是語言。這本書裏每個真實的悲喜,我幾乎都聽他口述過。很榮幸成為他分享的對象,但對於那些讓他投入拍攝的動力或是糾絆他的關卡,我能做的往往僅是提供看似理性的建議和更多說不太齣口的擔慮,又很自私地期待它們終能化為作品。
於是,我們看到很多部動人的紀錄片,而那些來龍去脈現在也化為文字。你可以看到很多種身分的楊力州在書裏穿梭,說他拍的對象、拍攝當下的自己、以及看待前兩者及其盤根錯節的書寫者;交織成觀察與創作兩者永無止盡的辯證,也間接道齣楊力州何以會拍齣這些作品。我不曉得還有沒有機會看到楊力州記錄他當年教過的學生們四十歲時的模樣,但那些畫麵已經躍然紙上。
每個時代都需要會說故事的人,因為在他們誠懇且生動的描述裏,我們得以瞭解,以及被瞭解。在我心目中,楊力州就是其中一位。
影評人 聞天祥
代序
橫跨二十年的情書 《青春:獻給他們的情書》,是力州和我橫跨瞭二十年的影像紀錄過程。齣書前校稿時,我一邊流淚,偶爾也一邊笑,看到我們記錄的這些故事主角,青澀又年輕的生命持續到現在,那其實就是青春的樣子。
齣版這本書的同時,還有一部電影在後期製作、一支汽車廣告在拍攝,力州麵臨前所未有的忙碌狀態,被工作人員暱稱好像過著演員許不瞭那般四處奔波沒天沒夜的拍片生活。其實我很心疼,因為讓他如此疲纍的這些事,大部分都是我答應的,包括這本書。時間就像是我擠乳時,一滴一滴流著血擠齣來,終於,就要完成瞭。
二十年前,我們的生活隻有兩個人,從拍攝到後製剪輯,校長兼撞鍾,依舊是我們兩個人。二十年後,我們的拍攝團隊愈來愈大,分工也愈來愈仔細,全部是專業人員。不過仍懷念隻有兩個人就可以完成一部影片的日子,但那些日子都迴不去瞭。
當然現在的作品格局更大、視野更寬廣。這一切都要感謝所有被攝者與工作團隊。這是很難得的生命經驗。大部分的人一輩子或許隻會經曆一種職業;而身為紀錄片工作者,我們很幸運的可以參與不同人的生命故事,與他們的人生曆程互相交疊。有時與他們相處的時間,甚至比陪伴自己的傢人還長,這是很特彆的緣分。感謝他們,願意分享私密精采的生命故事,讓攝影機記錄下來,透過大螢幕呈現,現在還將變成一則則動人的文章。
力州的作品很多,無法在這本書裏一一呈現、描述隱藏在影片背後的動人故事,如果有機會看到每一部作品,就可以更深入瞭解,那些比完成影片更精采的幕後故事。
這不隻是一本把影像內容文字化的書,而是乘載著更多沒被記錄到的真實:導演筆記上所記錄的、導演當時心裏在想什麼、遇到瞭什麼處境、被攝者的心理狀態又麵臨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遇到這些人、這些事,又改變瞭我們什麼……。我覺得對我和力州,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也許你是一位觀眾,或是想學紀錄片,可能你本身就是一個很值得被記錄的人,希望你們能透過這本書,找到自己心中的鑰匙,或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書將付梓之際,也是力州體力快被榨乾的時候,但仍硬擠齣時間確認過所有文字。感謝所有耐心陪伴、不放棄這位作者的編輯、行銷企劃。我想隻要與力州閤作過的夥伴都知道,他總是把事情搞得很大,超過原本的預期,或許這也是讓人特彆喜歡跟他閤作的原因。
但是身為力州的太太、導演的老婆、兩個孩子的媽、一個公司的負責人,要扮演的角色實在過多。但我想,我還是能持續支持他的電影夢,讓所有好的故事,繼續影響更多人,關注這些微小的聲音,造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我們記錄的不盡然都是弱勢的,但是這些聲音通常較難在大眾媒體上被注意到。或許你正是該被記錄的人,也希望有機會認識你,期待你喜歡這本書。
硃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