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牧靈書信詮釋(神叢116):弟茂德前書、弟茂德後書、弟鐸書、費肋孟書

保祿牧靈書信詮釋(神叢116):弟茂德前書、弟茂德後書、弟鐸書、費肋孟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保祿書信
  • 牧靈書信
  • 弟茂德前書
  • 弟茂德後書
  • 弟鐸書
  • 費肋孟書
  • 聖經注釋
  • 新約注釋
  • 神學
  • 基督教
  • 釋經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聖經學界將「保祿牧靈書信」列有三冊:《弟茂德前書》、《弟茂德後書》及《弟鐸書》;但本詮釋書將《費肋孟書》與它們共同編為一冊,顯然是因為這四封書信具有共同的特色:都是寫給個人的私函。雖然根據當代多數聖經學者的意見,這四封信中,隻有《費肋孟書》是保祿生前親自寫的;另外三封則是保祿過世二、三十年後,弟子藉保祿名義寫給當時教會的領袖,以維持信仰的正確,及教會團體生存的順當。

  本詮釋書根據保祿宗徒的神學觀點,逐章逐節詮釋《弟茂德前書》、《弟茂德後書》、《弟鐸書》、《費肋孟書》經文,為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瞭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對當代教會、尤其是教會領袖們,也極具參考價值。遺憾的是,這本詮釋書沒有「小磐石」的問答題目;我們期待帶領讀經的輔導員能依循過往許多詮釋書的作法,提齣一些類似「小磐石」的問答題,以此策動查經組員的思維,並激發齣研讀聖經的熱忱。
聖經輔讀係列:迦拉達書、厄弗所書、斐理伯書、哥羅森書注釋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瞭對保祿宗徒四封重要書信——迦拉達書、厄弗所書、斐理伯書和哥羅森書的深入注釋與係統闡釋。作為一套旨在提供嚴謹、深入的文本解讀和神學思考的輔讀工具,本捲書旨在幫助讀者超越字麵意義,把握保祿宗徒在這些書信中傳遞的核心信仰真理、教會倫理和基督論精髓。 全書的編纂遵循瞭古典釋經學的嚴謹性,同時充分吸收瞭當代聖經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在曆史背景、文本考證、文法分析與神學應用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一個既具學術深度,又便於牧靈和個人靈修使用的參考資源。 --- 第一部分:迦拉達書注釋——論恩寵與自由的辯護 導論與背景: 迦拉達書是保祿宗徒寫給小亞細亞加拉太地區諸教會的一封充滿激情和緊迫感的信函。本書的寫作背景,是保祿必須嚴厲駁斥那些混入教會、堅持外邦信徒必須遵守梅瑟法律(如割損禮)的“猶太化”教師。本書因此被稱為“宗徒的‘大憲章’”,是“因信而得救”教義的最有力、最純粹的辯護詞。 結構與內容解析: 本書的注釋將細緻剖析迦拉達書的獨特結構: 1. 保祿的宗徒身份的辯護(1-2章): 深入探討保祿如何從天主直接領受福音,而非經由人傳授,從而確立其權威,以對抗那些挑戰他宗徒職權的人。我們將重點分析第11-12節中“我所傳的福音,不是人傳給人的”,揭示福音的啓示性源頭。 2. 恩寵與律法的對立(3-4章): 這是全書的核心。注釋將清晰闡釋“因信稱義”的教義。我們將對比亞巴郎的信德(創15:6)與律法的功勞,指齣律法是引人入門的“保姆”,而基督的贖罪是自由的真正實現。在第四章中,我們將詳細分析“取瞭奴隸形體”與“生於女人”的敘事,探討基督如何將我們從律法的奴役下贖齣,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兒女。 3. 自由的實踐與生活(5-6章): 獲得自由的目的,在於愛德的實踐。注釋將區分“肉體的行為”與“聖神的果實”,闡明真正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順從聖神,在愛德中彼此服事。尤其對第五章中“為自由,基督釋放瞭我們”的闡釋,將強調自由與責任的統一性。 神學重點: 本書對本書的注釋,將側重於:保祿的恩典神學、基督論中的中保角色,以及將“信”置於一切行為之上的地位。 --- 第二部分:厄弗所書注釋——教會的奧秘與豐盛 導論與背景: 厄弗所書被認為是保祿“監獄書信”中最具宇宙性和普世性的書信之一。它超越瞭對某一特定地域教會的牧靈關懷,轉而聚焦於天主在基督內對全人類的宏偉救贖計劃,特彆是“教會”(Ecclesia)——基督的身體——的奧秘。 結構與內容解析: 本書將厄弗所書分為兩大清晰部分: 1. 教義部分(1-3章):天上穹蒼的福樂與教會的閤一 天主永恒的計劃(1章): 注釋將細緻剖析“在創世以前”的揀選、預定、得贖和印記的教義。我們將深入解析“萬有之總匯”(Anakephalaiōsis)的基督論概念,即基督是使天上地下萬有歸於一體的中心。 從隔牆到和好(2章): 重點闡述基督如何拆毀瞭“那堵阻礙的牆”(猶太與外邦之間的隔閡),以自己的血創造瞭一個“新人”,即教會。我們將探討“因恩寵得救”的途徑,並強調教會是“上帝的工程”。 保祿的職分(3章): 聚焦於保祿作為“外邦人的使徒”,領受瞭啓示的奧秘——基督在教會中,這奧秘是曆代以來隱藏的,如今藉著聖神嚮使徒們顯明。 2. 實踐部分(4-6章):聖神恩賜與信德的盔甲 教會生活與閤一(4章): 注釋將分析教會內“七件閤一之事”(一位主、一信、一洗、一主、一父、一切、在一切內),並闡述聖神所賜的五職(宗徒、先知、福傳者、牧者和教師)的功用,以建立基督的身體,達到信仰的成熟。 成聖的呼召(5章): 深入解析“效法天主”的倫理要求,特彆是“光明的子女”應有的生活。對“夫妻關係”的論述,將被置於基督與教會的宏大象徵性關係中進行解釋,而非僅僅停留在世俗的傢庭倫理。 屬靈的爭戰(6章): 對“天主的軍裝”的詳盡描述,將不僅僅是象徵性的解讀,而是強調在屬靈爭戰中,真理、正義、和平、信德、救恩和聖言的重要性。 神學重點: 本書對厄弗所書的詮釋,聚焦於:教會論(Ecclesiology)的至高地位、基督論中的“萬有之總匯”,以及從“天上福樂”導嚮“現世成聖”的實踐倫理。 --- 第三部分:斐理伯書注釋——在基督裏的喜樂與謙卑 導論與背景: 斐理伯書是保祿宗徒在羅馬第一次被囚期間所寫,充滿瞭真摯的個人情誼和深刻的神學洞察。這封信主要圍繞著“喜樂”(Chara)的主題展開,盡管保祿身處囹圄,卻依然能宣講喜樂。喜樂並非源於環境的順遂,而是源於對基督救贖工作的堅定確信。 結構與內容解析: 本書將斐理伯書的注釋劃分為以“喜樂”和“基督中心主義”為軸綫的章節: 1. 引言與感恩(1章): 注釋將關注保祿在獄中仍能“為眾人得救而喜樂”的心態,並解析“與基督同在便是極美之事”的深刻含義。同時,分析保祿對福音傳揚的關切,超越瞭個人生死的問題。 2. 效法基督的謙卑(2章): 這是全書的神學高光點——著名的“基督降卑頌”(Christ Hymn)。本書將對這段經文(2:6-11)進行細緻的文法和神學還原,探討“祂雖本有天主的肖像,卻不固執於與天主平等”的自我虛空(Kenosis)行動,及其作為我們順服與救贖的典範。 3. 追求與目標(3章): 保祿在此書中錶達瞭對“認識基督”的極度渴望,以至於將過去所有引以為傲的猶太身份(割損、血統、律法上的義德)都視為“糞土”(Skubala)。注釋將闡明“至高之召”的含義,即在復活的盼望中不斷奔跑。 4. 在具體生活中實踐喜樂(4章): 這一章將具體指導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齣基督徒的品德。重點解析“不要為任何事憂慮,隻要凡事藉祈禱和懇求,懷著感謝的心將你們的請求告訴天主”的實踐指南,以及“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我什麼都能做”的信心宣言。 神學重點: 本書的注釋將著重強調:基督的“降卑”(Kenosis)神學、以基督為中心的“身份認同”,以及在患難中持守盼望的“內在喜樂”的源泉。 --- 第四部分:哥羅森書注釋——基督的至高無上性 導論與背景: 哥羅森書是保祿為對抗當地齣現的某種混閤主義異端思想而寫。這種異端可能融閤瞭諾斯底主義的萌芽、猶太的禁欲主義以及對天使的崇拜。保祿的對策極其有力:全麵確立基督在萬有中的至高無上性與完全性,使信徒不再需要任何其他“補充”的智慧或儀式。 結構與內容解析: 本書將哥羅森書的注釋構建於“基督的完全性”這一核心支柱之上: 1. 基督論的至高宣告(1章): 注釋將首先深入解析第一章中對基督的宏大贊美詩(1:15-20)。我們將重點分析“萬有受造之先已存在者”(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和“萬有的主宰者”(Head of the body, the Church)的雙重身份。特彆是對“和睦”(Reconciliation)的闡釋,強調基督不僅是萬有的首領,也是使萬有與天主和好的中保。 2. 對抗異端的警告(2章): 這一章直接針對異端的“哲學”和“律法主義”進行駁斥。我們將細緻分析“肉體的割損”、“食物的規條”、“異端節期”和“天使的崇拜”等教導,指齣它們是“將要消逝之物的影子”,而“實體卻屬於基督”。信徒在基督裏已經“豐滿地圓滿”,無需其他秘訣。 3. 倫理生活中的新生命(3章): “你們若與基督一同復活瞭,就要求天上的事”是本章的起點。注釋將引導讀者分辨“脫去舊人”與“穿上新人”的具體錶現,強調在基督內,種族、社會地位(為奴或自由)和性彆差異都變得次要,唯有愛德是最終的約束。 4. 實際的傢庭與教會生活(4章): 最後,注釋將分析保祿對禱告的持續呼籲,以及對書信送達者的具體問安,以此提醒讀者,宏大的神學真理必須落實到具體的信徒關係和日常往來之中。 神學重點: 本書對哥羅森書的詮釋,核心在於:絕對的基督中心論(Christocentricity),即基督是天主奧秘的完整啓示和萬有的中保,以及知識與實踐中的“豐滿”與“完全”的教義。 --- 結語: 本冊《聖經輔讀係列》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整閤的資源,讓研究者、神學生和虔誠的信徒能夠準確理解和深度融入保祿宗徒寫給加拉太、厄弗所、斐理伯和哥羅森四群教會的永恒信息。通過對這些關鍵文本的細緻梳理,讀者將能更好地認識因信稱義的真理、教會的奧秘、基督裏的喜樂,以及基督在萬有中的至高地位。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v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係列」序
vii 初譯者感言(張錚錚)
x 編者的話(鬍國楨)
xi 聖經新舊約各捲名稱及其簡稱對照錶

《弟茂德前書》
3 導言
8 緻候及鼓勵(一1~11)
12 書信主體開始的括號(一12~20)
17 天主之傢(二1~三15)
26 虔敬的健全道理(三16~四11)
32 對領導者的勸勉(四12~六2)
41 假教導及真財富(六3~10、17~19)
44 書信主體結尾的括號(六11~16、20~22)

《弟茂德後書》
51 導言
54 緻候及感恩(一1~5)
57 弟茂德的聖召及保祿的苦難(一6~18)
63 勸勉要堅強並能承受苦難(二1~13)
68 假教導的危險(二14~三9)
74 保祿的榜樣及弟茂德獻身(三10~四8)
80 結語(四9~22)

《弟鐸書》
87 導言
90 緻候詞(一1~4)
92 有能力及權威的領導(一5~16)
96 基督徒團體中的適當行為(二1~三7)
103 結語(三8~15)

《費肋孟書》
109 導言
112 緻候詞(1~3)
114 感恩詞(4~7)
116 替敖乃息摩求恩(8~21)
123 結語(22~25)
 
125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專注於早期教會文獻的學術著作感到好奇,它們往往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神叢116”這樣的標識,讓我推測它可能屬於某個大型的聖經注釋係列,這通常意味著其內容的嚴謹性和學術深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匯集不同學者的研究成果,對這些書信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包括曆史背景、文本批判、神學論點等。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夠包含一些比較性的研究,將這些書信與其他早期基督教文獻進行對比,從而勾勒齣更完整的圖景。對於像我這樣希望在學術上有所探索的讀者來說,這樣的著作是寶貴的資源。

评分

收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厚度所吸引,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的豐富和詳實。當我翻開目錄,看到其中包含的幾捲書信時,我心中湧起一股期待。我一直認為,這些在聖經正典中雖然篇幅不長,但卻承載著重要教導的書信,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些信件背後的寫作動機,以及保祿宗徒在寫下這些文字時,他所麵對的具體情境。我也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見解,關於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教導應用到現代生活中,為我的靈性成長提供指引和力量。

评分

我一直對早期教會的書信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來自使徒們的親筆教導,它們是瞭解初期基督教信仰和實踐最直接的窗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研究的一個空白。目錄中列齣的幾捲書信,雖然不像哥林多書信或羅馬書那樣廣為人知,但它們所蘊含的牧養智慧和神學思想,我認為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理解保祿宗徒在麵對不同教會、不同信徒群體時所展現齣的細膩關懷和堅定指導,從中汲取屬靈的養分,也能夠更好地認識這些書信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對於今日教會依然存在的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這反而讓它散發齣一種沉靜而莊重的學術氣息。我尤其喜歡封麵上書名的字體選擇,既清晰易讀,又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訴說著幾百年前的教誨。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十分舒適,那種略帶磨砂的質感,讓人在翻閱時感到安心,不會輕易留下指紋,也方便瞭長時間的閱讀。印刷清晰,排版也很閤理,書頁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總而言之,從包裝到印刷,這本書的實體呈現就已經傳遞齣一種認真嚴謹的態度,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一定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讀的佳作,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好的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信仰的嚴肅討論,尤其是“詮釋”這個詞,意味著它將帶領讀者進入對經文更深層次的理解。作為一名對聖經有著虔誠信仰的讀者,我非常看重對經典文本的嚴謹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考證、豐富的神學背景以及清晰的語言,幫助我理解這些書信的原文意義,以及在當時的文化語境下,它們是如何被理解和應用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詞匯、語法、曆史事件的細緻分析,並且能夠連接到更廣泛的聖經神學框架中,從而讓我在閱讀這些信件時,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更能觸及到其背後深刻的精神內涵,從而加深我對信仰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