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牧灵书信诠释(神丛116):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

保禄牧灵书信诠释(神丛116):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保禄书信
  • 牧灵书信
  • 弟茂德前书
  • 弟茂德后书
  • 弟铎书
  • 费肋孟书
  • 圣经注释
  • 新约注释
  • 神学
  • 基督教
  • 释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圣经学界将「保禄牧灵书信」列有三册:《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及《弟铎书》;但本诠释书将《费肋孟书》与它们共同编为一册,显然是因为这四封书信具有共同的特色:都是写给个人的私函。虽然根据当代多数圣经学者的意见,这四封信中,只有《费肋孟书》是保禄生前亲自写的;另外三封则是保禄过世二、三十年后,弟子借保禄名义写给当时教会的领袖,以维持信仰的正确,及教会团体生存的顺当。

  本诠释书根据保禄宗徒的神学观点,逐章逐节诠释《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经文,为个人或团体查经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读经指南;对当代教会、尤其是教会领袖们,也极具参考价值。遗憾的是,这本诠释书没有「小磐石」的问答题目;我们期待带领读经的辅导员能依循过往许多诠释书的作法,提出一些类似「小磐石」的问答题,以此策动查经组员的思维,并激发出研读圣经的热忱。
圣经辅读系列: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注释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对保禄宗徒四封重要书信——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和哥罗森书的深入注释与系统阐释。作为一套旨在提供严谨、深入的文本解读和神学思考的辅读工具,本卷书旨在帮助读者超越字面意义,把握保禄宗徒在这些书信中传递的核心信仰真理、教会伦理和基督论精髓。 全书的编纂遵循了古典释经学的严谨性,同时充分吸收了当代圣经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在历史背景、文本考证、文法分析与神学应用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既具学术深度,又便于牧灵和个人灵修使用的参考资源。 --- 第一部分:迦拉达书注释——论恩宠与自由的辩护 导论与背景: 迦拉达书是保禄宗徒写给小亚细亚加拉太地区诸教会的一封充满激情和紧迫感的信函。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保禄必须严厉驳斥那些混入教会、坚持外邦信徒必须遵守梅瑟法律(如割损礼)的“犹太化”教师。本书因此被称为“宗徒的‘大宪章’”,是“因信而得救”教义的最有力、最纯粹的辩护词。 结构与内容解析: 本书的注释将细致剖析迦拉达书的独特结构: 1. 保禄的宗徒身份的辩护(1-2章): 深入探讨保禄如何从天主直接领受福音,而非经由人传授,从而确立其权威,以对抗那些挑战他宗徒职权的人。我们将重点分析第11-12节中“我所传的福音,不是人传给人的”,揭示福音的启示性源头。 2. 恩宠与律法的对立(3-4章): 这是全书的核心。注释将清晰阐释“因信称义”的教义。我们将对比亚巴郎的信德(创15:6)与律法的功劳,指出律法是引人入门的“保姆”,而基督的赎罪是自由的真正实现。在第四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取了奴隶形体”与“生于女人”的叙事,探讨基督如何将我们从律法的奴役下赎出,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儿女。 3. 自由的实践与生活(5-6章): 获得自由的目的,在于爱德的实践。注释将区分“肉体的行为”与“圣神的果实”,阐明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顺从圣神,在爱德中彼此服事。尤其对第五章中“为自由,基督释放了我们”的阐释,将强调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性。 神学重点: 本书对本书的注释,将侧重于:保禄的恩典神学、基督论中的中保角色,以及将“信”置于一切行为之上的地位。 --- 第二部分:厄弗所书注释——教会的奥秘与丰盛 导论与背景: 厄弗所书被认为是保禄“监狱书信”中最具宇宙性和普世性的书信之一。它超越了对某一特定地域教会的牧灵关怀,转而聚焦于天主在基督内对全人类的宏伟救赎计划,特别是“教会”(Ecclesia)——基督的身体——的奥秘。 结构与内容解析: 本书将厄弗所书分为两大清晰部分: 1. 教义部分(1-3章):天上穹苍的福乐与教会的合一 天主永恒的计划(1章): 注释将细致剖析“在创世以前”的拣选、预定、得赎和印记的教义。我们将深入解析“万有之总汇”(Anakephalaiōsis)的基督论概念,即基督是使天上地下万有归于一体的中心。 从隔墙到和好(2章): 重点阐述基督如何拆毁了“那堵阻碍的墙”(犹太与外邦之间的隔阂),以自己的血创造了一个“新人”,即教会。我们将探讨“因恩宠得救”的途径,并强调教会是“上帝的工程”。 保禄的职分(3章): 聚焦于保禄作为“外邦人的使徒”,领受了启示的奥秘——基督在教会中,这奥秘是历代以来隐藏的,如今藉着圣神向使徒们显明。 2. 实践部分(4-6章):圣神恩赐与信德的盔甲 教会生活与合一(4章): 注释将分析教会内“七件合一之事”(一位主、一信、一洗、一主、一父、一切、在一切内),并阐述圣神所赐的五职(宗徒、先知、福传者、牧者和教师)的功用,以建立基督的身体,达到信仰的成熟。 成圣的呼召(5章): 深入解析“效法天主”的伦理要求,特别是“光明的子女”应有的生活。对“夫妻关系”的论述,将被置于基督与教会的宏大象征性关系中进行解释,而非仅仅停留在世俗的家庭伦理。 属灵的争战(6章): 对“天主的军装”的详尽描述,将不仅仅是象征性的解读,而是强调在属灵争战中,真理、正义、和平、信德、救恩和圣言的重要性。 神学重点: 本书对厄弗所书的诠释,聚焦于:教会论(Ecclesiology)的至高地位、基督论中的“万有之总汇”,以及从“天上福乐”导向“现世成圣”的实践伦理。 --- 第三部分:斐理伯书注释——在基督里的喜乐与谦卑 导论与背景: 斐理伯书是保禄宗徒在罗马第一次被囚期间所写,充满了真挚的个人情谊和深刻的神学洞察。这封信主要围绕着“喜乐”(Chara)的主题展开,尽管保禄身处囹圄,却依然能宣讲喜乐。喜乐并非源于环境的顺遂,而是源于对基督救赎工作的坚定确信。 结构与内容解析: 本书将斐理伯书的注释划分为以“喜乐”和“基督中心主义”为轴线的章节: 1. 引言与感恩(1章): 注释将关注保禄在狱中仍能“为众人得救而喜乐”的心态,并解析“与基督同在便是极美之事”的深刻含义。同时,分析保禄对福音传扬的关切,超越了个人生死的问题。 2. 效法基督的谦卑(2章): 这是全书的神学高光点——著名的“基督降卑颂”(Christ Hymn)。本书将对这段经文(2:6-11)进行细致的文法和神学还原,探讨“祂虽本有天主的肖像,却不固执于与天主平等”的自我虚空(Kenosis)行动,及其作为我们顺服与救赎的典范。 3. 追求与目标(3章): 保禄在此书中表达了对“认识基督”的极度渴望,以至于将过去所有引以为傲的犹太身份(割损、血统、律法上的义德)都视为“粪土”(Skubala)。注释将阐明“至高之召”的含义,即在复活的盼望中不断奔跑。 4. 在具体生活中实践喜乐(4章): 这一章将具体指导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徒的品德。重点解析“不要为任何事忧虑,只要凡事借祈祷和恳求,怀着感谢的心将你们的请求告诉天主”的实践指南,以及“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什么都能做”的信心宣言。 神学重点: 本书的注释将着重强调:基督的“降卑”(Kenosis)神学、以基督为中心的“身份认同”,以及在患难中持守盼望的“内在喜乐”的源泉。 --- 第四部分:哥罗森书注释——基督的至高无上性 导论与背景: 哥罗森书是保禄为对抗当地出现的某种混合主义异端思想而写。这种异端可能融合了诺斯底主义的萌芽、犹太的禁欲主义以及对天使的崇拜。保禄的对策极其有力:全面确立基督在万有中的至高无上性与完全性,使信徒不再需要任何其他“补充”的智慧或仪式。 结构与内容解析: 本书将哥罗森书的注释构建于“基督的完全性”这一核心支柱之上: 1. 基督论的至高宣告(1章): 注释将首先深入解析第一章中对基督的宏大赞美诗(1:15-20)。我们将重点分析“万有受造之先已存在者”(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和“万有的主宰者”(Head of the body, the Church)的双重身份。特别是对“和睦”(Reconciliation)的阐释,强调基督不仅是万有的首领,也是使万有与天主和好的中保。 2. 对抗异端的警告(2章): 这一章直接针对异端的“哲学”和“律法主义”进行驳斥。我们将细致分析“肉体的割损”、“食物的规条”、“异端节期”和“天使的崇拜”等教导,指出它们是“将要消逝之物的影子”,而“实体却属于基督”。信徒在基督里已经“丰满地圆满”,无需其他秘诀。 3. 伦理生活中的新生命(3章): “你们若与基督一同复活了,就要求天上的事”是本章的起点。注释将引导读者分辨“脱去旧人”与“穿上新人”的具体表现,强调在基督内,种族、社会地位(为奴或自由)和性别差异都变得次要,唯有爱德是最终的约束。 4. 实际的家庭与教会生活(4章): 最后,注释将分析保禄对祷告的持续呼吁,以及对书信送达者的具体问安,以此提醒读者,宏大的神学真理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信徒关系和日常往来之中。 神学重点: 本书对哥罗森书的诠释,核心在于:绝对的基督中心论(Christocentricity),即基督是天主奥秘的完整启示和万有的中保,以及知识与实践中的“丰满”与“完全”的教义。 --- 结语: 本册《圣经辅读系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整合的资源,让研究者、神学生和虔诚的信徒能够准确理解和深度融入保禄宗徒写给加拉太、厄弗所、斐理伯和哥罗森四群教会的永恒信息。通过对这些关键文本的细致梳理,读者将能更好地认识因信称义的真理、教会的奥秘、基督里的喜乐,以及基督在万有中的至高地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v 辅大神学丛书「活水专辑系列」序
vii 初译者感言(张铮铮)
x 编者的话(胡国桢)
xi 圣经新旧约各卷名称及其简称对照表

《弟茂德前书》
3 导言
8 致候及鼓励(一1~11)
12 书信主体开始的括号(一12~20)
17 天主之家(二1~三15)
26 虔敬的健全道理(三16~四11)
32 对领导者的劝勉(四12~六2)
41 假教导及真财富(六3~10、17~19)
44 书信主体结尾的括号(六11~16、20~22)

《弟茂德后书》
51 导言
54 致候及感恩(一1~5)
57 弟茂德的圣召及保禄的苦难(一6~18)
63 劝勉要坚强并能承受苦难(二1~13)
68 假教导的危险(二14~三9)
74 保禄的榜样及弟茂德献身(三10~四8)
80 结语(四9~22)

《弟铎书》
87 导言
90 致候词(一1~4)
92 有能力及权威的领导(一5~16)
96 基督徒团体中的适当行为(二1~三7)
103 结语(三8~15)

《费肋孟书》
109 导言
112 致候词(1~3)
114 感恩词(4~7)
116 替敖乃息摩求恩(8~21)
123 结语(22~25)
 
125 学术性研经讨论课题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这反而让它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学术气息。我尤其喜欢封面上书名的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前的教诲。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舒适,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让人在翻阅时感到安心,不会轻易留下指纹,也方便了长时间的阅读。印刷清晰,排版也很合理,书页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总而言之,从包装到印刷,这本书的实体呈现就已经传递出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佳作,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好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信仰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诠释”这个词,意味着它将带领读者进入对经文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一名对圣经有着虔诚信仰的读者,我非常看重对经典文本的严谨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考证、丰富的神学背景以及清晰的语言,帮助我理解这些书信的原文意义,以及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下,它们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词汇、语法、历史事件的细致分析,并且能够连接到更广泛的圣经神学框架中,从而让我在阅读这些信件时,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更能触及到其背后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加深我对信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早期教会的书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来自使徒们的亲笔教导,它们是了解初期基督教信仰和实践最直接的窗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空白。目录中列出的几卷书信,虽然不像哥林多书信或罗马书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们所蕴含的牧养智慧和神学思想,我认为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保禄宗徒在面对不同教会、不同信徒群体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关怀和坚定指导,从中汲取属灵的养分,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书信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对于今日教会依然存在的意义。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厚度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丰富和详实。当我翻开目录,看到其中包含的几卷书信时,我心中涌起一股期待。我一直认为,这些在圣经正典中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承载着重要教导的书信,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信件背后的写作动机,以及保禄宗徒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他所面对的具体情境。我也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见解,关于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教导应用到现代生活中,为我的灵性成长提供指引和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专注于早期教会文献的学术著作感到好奇,它们往往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神丛116”这样的标识,让我推测它可能属于某个大型的圣经注释系列,这通常意味着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汇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书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包括历史背景、文本批判、神学论点等。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够包含一些比较性的研究,将这些书信与其他早期基督教文献进行对比,从而勾勒出更完整的图景。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学术上有所探索的读者来说,这样的著作是宝贵的资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