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曾经陷入生命低谷,或想要浴火重生的你。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两个「我」,帮助我们走过生命的不同阶段。
在人生的第一阶段,我们追求现实的成就和个人的身分地位,这个由我们自己和周遭期待所创造出来的自我形象,就是「假我」。到了第二阶段,我们开始探寻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想获得永恆的平静与自由,而达成这一切的灵性根基,就是「真我」。
在人生第一阶段时,假我是必要的存在;但是到了第二阶段,它却会成为灵性成熟的障碍,使我们的生命无法再前进。那么,与假我相对的真我又是什么?它为何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如何发现它?它在灵性的旅途中又扮演什么角色?罗尔神父以他四十年来担任灵修导师的经验,带领我们理解每个人都拥有的假我和真我,并领会两者之间复活与转化的奥秘。
本书将「真我」比喻成埋藏于内在深处的「不朽的钻石」,它在生命的压力下成型,值得我们去寻找,从一层层「自我」的伪装下将它挖掘出来。你必须先经历假我的死去,才能迎来真我的重生,这个灵魂最深处的转化,就像耶稣的复活,这个过程所带来的苦难,便是人生完整旅程的必要磨练。达到真我的路途绝非康庄大道,但更大的生命与爱的管道,却隐藏在那过程中。
本书提供了清晰的洞见和实际的操练工具,引导我们检视自己的真实身分与生命意义。罗尔神父以其独特的风格点亮了恩典、死亡和复活的意涵,它将转化所有的伤痛与裂痕,让我们重归喜乐、满全的生命。
本书特色 ★极受好评的《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作者全新力作!
★本书可独自研读,更适合读书会讨论,或作为生命教育的读物
★每个人都有假我和真我,也一定会经历生命的陷落与转化,本书是这段探索之旅的必备指南
专家推荐 静山灵修中心主任 吴伯仁
圣功修女会灵修辅导 李纯娟
教育部政务次长 林思伶
台大哲学系教授 孙效智
罗东圣母医院精神科医师 郭约瑟
辅仁圣博敏神学院教授 潘永达
──热诚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列)
各方赞誉 本书能够帮助我们跟随着罗尔神父的脚步,一起踏上探寻真我的旅程。从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走向第二个阶段,从「非此即彼」二元化对立的世界走向「两者皆是」全然包容的境地。──吴伯仁,静山灵修中心主任
本书的课题,是关于今生、来世的起点和终点,即每一个人的「假我和真我」。书中也具体指出修得真我之境的方法与途径,以及从假我变化升华到真我的你我,要如何造福他人、为众生提供庇荫。──李纯娟,圣功修女会灵修辅导
假我痛苦地死去,让真我喜乐地复活,并因此接上天主源源不绝爱的活泉,与万有结合为一个整体,完全修补人神、人境、身心与理情之间的鸿沟,最终呈现出幸福与圆满的真理。──郭约瑟,罗东圣母医院资深精神科医师
罗尔神父说的好,每个人生命的深处,都隐藏着一颗闪亮不朽的钻石,它不断地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以不同的记号或标记(假我)呈现来召唤个人自己,吸引我们去挖掘。──潘永达,辅仁圣博敏神学院教授
在基督教会中,越来越多人觉得阅读罗尔神父的书,就像是围坐在篝火旁,聆听村中长者述说我们一直都知道、却不知怎么说出来的真实道理。──贝罗伯(Rob Bell),美国巨型教会「火星山」(Mars Hill Church)主任牧师
本书是关于一个真诚、勇敢地过活的人,所结成的成熟生命的果实。书中以如此简朴的语言,表达了如此深邃的智慧。──辛西亚.柏吉特(Cynthia Bourgeault),灵修导师、灵性成长作家
罗尔神父以外科医生的精准切入点和方济会的心灵,表述了塑造我们信仰的错误概念和虚假之处。本书的力量绝非夸大,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出自一位真正的长者和值得信赖的导师。──宝拉.达西(Paula D'Arcy),《旷野中的龙卷风:当我找到我》作者
最古老的福音书〈马尔谷福音〉(马可福音)结束在一个令人失望、却非常贴近现实的地方:「她们一出来,就从坟墓那里逃跑了,因为战慄和恐惧攫住了她们,她们什么也没有给人说,因为她们害怕。」在天使告诉她们耶稣已经复活,并且叫她们不要害怕之后,她们反而逃走了,这是多么奇怪的回应!
然而,就如这些古卷所记述的,这样的「逃离复活」预言了基督宗教和其他诸多宗教的景况。对此我的解释是,人类不只倾向于逃离、否认神圣的临在,也倾向于逃离我们真实的自己--我们的灵魂、我们内在的命运,以及我们真实的身分。所谓的「真我」(True Self)就是知道你是谁、你属于谁的那个我,只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你的「假我」(False Self)则是你所想、所认为的那个我,可是「想像」和「以为」并不会成为事实。
我们是为了迈向超越和无限的境界而生的,然而「小我」却常常阻碍我们,直到我们看破它微不足道的技俩,才能去探寻更深的真理。就如同钻石的开採,我们必须往深处挖掘才挖得到,但我们似乎挖得心不甘情不愿,甚至根本不敢这样做。
回到〈马尔谷福音〉的结尾。请注意,即使在前述那段文字的后面还有几段才结束,但这短短几段,还是三次提到门徒不相信耶稣复活,耶稣却「显现给他们,责斥他们的无信和心硬」。对一个新兴宗教而言,这绝不是一个令人振奋、喜悦的结局,最初的门徒也不像我们今天努力要成为的「真信徒」那般。我们只能假设历史上的事实便是如此,否则他们不会这么说(也可能他们是想借此认定:怀疑乃是迈向真实信仰的必要伙伴)。
在耶稣即将复活的那个清晨,那三位妇女在墓前所问的问题,至今也仍然是我们在问的问题:「谁给我们从坟墓门口滚开那块石头呢?」谁会协助我们挖掘真我呢?为了找到真我,该做些什么呢?甚至,我们怎么知道在小我、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层层堆叠的石块下,真的隐藏了一颗「不朽的钻石」呢?
直到今日,一般人在理性辩论上或宗教信仰上,都可以轻易地相信耶稣的肉身能真的「复活」,因为那远比问自己「我们能真正地改变或复活吗?」来得容易。然而那样的做法,却会使我们脱离成长和探索真我的重要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