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可以选择,心灵却不必局限,
品味人文和艺术,
所见世界将为之不同。
文学与艺术源于生活,也反馈涵养了生活,
透过六位大师的带路解读,堂奥之学也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懂得细微与精妙之处,生活处处皆是艺文美学。
台北医学大学以作家演讲为主轴,针对旅行与饮食、文学与历史、文化与艺术等六大主题,规划一系列人文讲座,看似独立的主题,却又能相互唿应,展现文学与生活的融合与滋养。
焦桐:味觉的土风舞 饮食不只是生理需求,也是一种审美品味。当美食搭上文字,彷彿享受一场云游各国般的味蕾盛宴,阅听上的色香味,竟更能刺激着味蕾,进而提升对食物、美感的鑑赏功力。
钟文音:在艺术行旅中遇见缪思 透过旅行自我成长、感受世界,钟文音一步一印的深度文化旅行与其所擅长的书写,呈现其多年来移动在各国异文化的美感冲击与他乡经验,将心情的逃亡与放松,内化为对于土地的关怀。
尉天聪:从《水浒传》谈起 文学虽非历史,却能映射各时代的世情人心,尉天骢便是从世俗善恶与不同立场的认知切入,反思读者赞同梁山好汉的造反行径,却对周遭的反社会行为持否定态度,呈现出文学的复杂性与历史的真实性。
白先勇:从《父亲与民国》到《止痛疗伤》 父亲的老照片,将抗战与来台后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课本上看不到的教材,搭配白先勇令人莞尔的註解,让读者可贴近民国的历史。白崇禧将军的一生见证了民国的诞生,也完成自己的信仰与使命。
郑颖:《红楼梦》与物质文化 饮食的讲究,装饰的华美,曹雪芹极尽奢华之描写,透过诸多情节的细腻描述,虽未详细着墨于面容与性格,却能使读者轻易勾勒出书中人物的模样,如此笔法正是《红楼梦》以事传情,借物喻人的高明之处。
张错:西方植物科学与十九世纪中国蓪草绘画 中国作品强调植物不同时期的荣枯,正是欧洲植物学家的理想样本,蓪草纸的工笔珍禽异草,是欧洲自然学家探索东南亚的见证。传统工笔的深厚,揉合西方水彩的写实,在科学研究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