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断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需要爱情故事——这不过是我求生的本能,无须逃脱。」
等待了二十年,终于有了一本当代小说家经典级同志爱情小说!

王德威主编、「当代小说家」系列又一璀璨之作。
小说家郭强生跨越写作幅度,泪别「前半生」重量级代表作。

  「我们未来的路已经够难走了,不要再自寻烦恼了好不好?做你相信的事就对了!」
  人生再复杂再深奥的道理,其实最后都可以简化成这两个字:时机。
  绝大多数的失望之所以会发生,则是因为这两个字:错过。
  虽然是烂命一条,至少知道生错的是时代,不是自己。

  深夜里一家名为「MELODY」的酒馆亮着刚刚好的灯火,
  老朋友喊店长「老七」,新加入的客人称他「Andy」。
  在酒馆中,无分你我各自带着自己的身世,进入或离开……
  历经上世纪的喧哗,好歹我们都精彩地活过一把。

  「我第一次发现到,男生在一块儿不一定就得成群结伙吃冰打球。」
  年少时的选择成为现在的故事,所谓的未来,原来总隐藏在我们不愿正视的过去里。
  没有人是婊子,只有输不起的逊咖。

  虽然那年夏天的我们都在虚幻的感情中自苦,其实仍有爱情柔软的羽翼在眷护着。短暂的曲折,小小的忌妒与孤独,不贪想更多,以为情爱就是带着咖啡的微苦,加速着心跳,让自己在夜里清醒地作着无聊的梦。

  那是此生再也不会有的奢侈。

  拒绝了任何字符将我们命名,我们永远也成不了彼此生命中真正的,同志。
  在未来都只能各自上路,生存之道存乎一念之间,谁也唸不了谁的经。
  就让同学的归同学,同志的归同志。──郭强生《断代》

名人推荐

  郭强生是台湾中坚代的重要小説家,最近几年因爲同志议题小説《夜行之子》(2010)、《惑乡之人》(2012)以及散文专栏而广受好评。即将推出的《断代》代表他创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这些作品里,郭强生状写同志世界的痴嗔贪怨、探勘情欲版图的曲折诡谲;行有余力,他更将禁色之恋延伸到历史国族层面,作爲隐喻,也作爲生命最爲尖锐的见证。郭强生喜欢说故事。他的敍事线索绵密,充满剧场风格的冲突与巧合,甚至带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内容总是阴郁秾丽的,千回百转,充满幽幽鬼气。这些特征在新作《断代》里达到一个临界点。

──王德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郭强生


  1964年生,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NYU)戏剧博士,目前为国立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教授。高中时期便于「联副」发表小说进入文坛,二十二岁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作伴》。留美期间又陆续获得时报文学奖戏剧首奖与文建会剧本创作首奖。2000年结束美国教职返台,协助成立华文世界第一间「文学创作研究所」,培育当前台湾新锐作家无数。2010年再度推出小说作品《夜行之子》,立即获得广大回响与瞩目,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惑乡之人》,荣获第37届金鼎奖。

  近年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散文选」与「年度小说选」,同时主编《九十九年年度小说》、《作家与海》台湾海洋书写文集等。其他出版作品包括散文集《我是我自己的新郎》、《就是舍不得》、日记文学《2003/郭强生》,以及评论文集《如果文学很简单,我们也不用这么辛苦》、《文学公民》、《在文学徬徨的年代》。剧场编导作品计有《非关男女》《慾可慾非常慾》、《给我一颗星星》、《慾望街车》等多部。优游于文学与文化不同领域,其文字美学与创作视角成熟沉稳,冷冽华丽,从激昂与忧郁之人性冲突中淬取恣放与纯情,澎湃中见深厚底蕴。

图书目录

彷彿在痴昧/魑魅的城邦──郭强生的同志爱情伦(推)理故事/王德威
  1 人间夜
  2 关于姚……
  3 旧欢
  4 重逢
  5 在迷巷
  6 沙之影
  7 梦魂中
  8 勿忘我
  9 痴昧
  10 痴魅
  附录/在纯真失落的痛苦中觉醒──郭强生专访/何敬尧 採访

图书序言

1人间夜
 
一切仍得谨慎提防的一九八五年—换言之,彩虹旗红缎带摇头丸这些玩艺儿根本还没问世的三份之一个世纪前。
 
在台湾当时的报纸只有三张,离国际化还很远,资讯就像尚未开放进口的洋菸酒一样,这方面的事更极为稀有也鲜为人知。连在台北市,百姓普遍英文程度仍属低落,所以千万别随便开口,请问哪里有ㄍㄟ ㄅˋㄚ,他可能会以为你是在用器官粗话骂人。同志?别忘了还是戒严时期,「爱人同志」是共产党用语,罪加一等。
 
那么,要怎么定义MELODY呢?
 
就干脆不必明说了。没错,若非熟人带路,还会被小心盘查以防滋事。别招摇,得学会故布疑阵,教外人一眼识不破狐狸尾巴那才是上策。所以也别期待MELODY店里有什么风格或设计。店刚开张的时候,这地方连个卡拉OK设备都没有。台北那时的经济还落后马尼拉吉隆坡,想当年能有这么个场子已经很不错了,就别挑剔太多。
 
BTW,还记得卡拉OK机器刚出现的时候,没有电视萤幕,只能看歌词本,而且用的还是那种匣式录音带?一匣十六首歌,有一本书那么厚。

MELODY才十五坪的店面,去掉吧台与座椅,站人都嫌挤,哪来的多余空间堆放?想来这里高歌?还是等数位化点歌系统出现再说吧!
 
不过说也奇怪,即使日后有了钱柜这种全民欢唱出现,每家同志酒吧不论规模大小,仍少不了卡拉OK娱兴。这恐怕是三十年沧海桑田过程中唯一还保留下来的传统。歌唱得好坏倒是其次,有个上台亮相的机会才是重点,否则黑麻麻一屋子人哪能赢来目光,出门前的一番精心打扮岂不浪费?
 
不是说那时候的人英文水准不高吗?那又为什么取了个这样装模作样的英文名字MELODY?且慢,写成了「美乐地」,就别有一番滋味了不是?这就是所谓的故布疑阵,外人看起来觉得是做洋人生意的,员警都要敬畏三分。就像二十年后曾轰动一时、却又昙花一现的摇头吧TEXOUND,这名字在店卡上写写就好,私下大家都说「台客爽」,反倒俗而有力,挺风骚传神的。
 
与「美乐地」同期的,还有其他这几家场子。
 
「同心桥」应该是最早装设了卡拉OK的。「重庆」的小舞池里,男男翩翩,夜夜跳着探戈吉鲁巴。中山北路上的「第一酒店」还没歇业,旁边那条小巷里平日窄暗幽僻,到了周末就突然多了成群少年郎鬼头鬼脑忙进忙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