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设计,
是一个社会事件,一个看世界的入口,一场无止尽的探险。
若要将这个「入口」具象化,应该会是什么样子呢?
建筑师阮庆岳曾说:陆希杰是足以让现实建筑界觉得不安的「假建筑」;而假之所以为假,不只因为其作品中如纸片翻飞的建筑语言,而是陆希杰太诚实地道破了建筑的本质:
空间本锻造的视差,设计乃暂时的註记。
建筑,真的是假的。
凝思以灌铸,运神而飞形的陆希杰,
此言不假。
陆希杰,1989年东海大学建筑系毕业,1993年取得英国AA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位从AA毕业的台湾人,并进入指导老师Raoul Bunschoten的事务所担任设计师。回国后成立CJ STUDIO,除建筑及室内设计之外,亦涉足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研究开发。曾入选为美国室内设计杂志INTERIOR DESIGN 75週年特集中「五位具潜力设计师」之一、TID Award十大室内设计师等多项殊荣。
执业迄今近二十年,早期国联饭店、CJ Studio、信义路康宅等代表作着重空间的空间性,追求极简的同时亦可读出理论与实验意味;中期与窦腾璜张李玉菁、Aēsop等品牌长期合作,擅长以点石成金手法赋予材料新意,亦成为品牌空间形象的重要推手;而居家设计以形式融会机能见长,灵动的天花板造型经常为人所仿效,却难有能得其三昧者。作品氛围由早期如医院般安静荒凉的意境,逐渐柔化为美术馆与图书馆的人文知性质地。而一座城市如何新陈代谢、夙夜更迭,则为其长期关心的议题。
揭开陆希杰对于空间设计的思考、成形、实践过程,
「设计开始之前」‧「从思考到现场」‧「面对现实」‧「作品作为研究」
15个ISSUE阐述观念视角,
36组PROJECT串联交织设计脉络,
10篇VISION从大师的肩膀上看世界,
将空间设计的「表现手法」进阶到「美学形式」,
整理出人与环境、时间、社会、文化等交织的互动关系,
持续追问「空间设计,要思考的是: 」。
名人推荐 建筑人‧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 副董事长 张基义 希杰是有趣的建筑人、设计师,从东海念到AA,从最实务到最抽象,我认为这影响了他的作品一路走来的独特姿态,而他将建筑的思维放进室内,不同于过去装饰导向的室内设计逻辑,具强烈的场域实验精神,颇有Siza流动的诗意,以他喜爱的音乐来比喻,有如优雅而不时即兴演出的爵士乐,形塑氛围,给我们「简单、不无聊」的空间设计。实验性的设计方法、过程,在不完全能控制的动态下实验各种可能性,创造一次次「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他带给当代社会全新的设计观念最是可贵,作品结果已不是重点,我认为希杰是台湾室内设计界的关键代表人物,走在大家的另一边,于台湾室内设计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论述。
DOUCHANGLEE设计总监 窦腾璜 没有人的空间,对我来说只是模型,服饰店会有各形各色的人,除了流动的顾客之外,还有在里面工作的人,和陆老师的合作案,我们除了探索空间的可能性,同时也思考User Friendly,每一次完成启用的空间,再透过使用者介面回馈,不断累积下次的养分。在我们思考品牌的下一个阶段之际,陆老师出版了这本《空间设计要思考的是:》,里面讲到许多和我们有关的空间故事、设计发展脉络,陆老师总是很有耐心地和我们沟通……这20年来台湾有许多美好的改变,还有,我们一起玩的空间。
饮食生活作家‧PEKOE食品杂货铺创办人 叶怡兰 认识陆希杰老师,是因年少时任职的室内杂志所举办的国际竞图活动,首奖得主之一便是陆老师,至今对他的参赛作品所展现出的前卫设计概念与独树一帜的空间想像,仍然印象深刻。2008年,在虚拟网路世界已经营六年的「PEKOE食品杂货铺」决定首度在实体世界落脚时,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即刻力邀陆老师前来执掌设计规划工作。在他的推演下,逐步凝聚成此案的主调:摒弃一切浮华的表面的虚假皮相,让材质的原质原色、甚至是施工的痕迹自然裸露。
所以此刻,格外欢喜得见本书出版──不只因着书里收录了PEKOE的篇章,最重要是,能让更多人,以及身兼业余建筑与室内设计观察者与业主之双重身分角色的我,更深入而细腻地窥看一位当代杰出设计者的创作历程、思维与脉络,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