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转向21世纪,建筑思考核心该如何转向?
──那便是从身体感出发,朝向自然开放;
并利用现代的设计,学习与自然共存的道理
SUEP.「向自然学习」的建筑,
将建筑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为什么在树荫下会感觉凉爽?
树荫下的凉爽要如何表现在建筑的空间上?
如何设计出宛如在树荫下般凉爽的空间,以及在这样的空间里能进行的活动?
设计建筑时,考虑的多半都主要是眼睛可见的物理性脉络:如与邻地关系、与道路关系、地形或景观;然而像是风向、温度变化、太阳照射能量以及地底水文系统等这些「看不见的环境脉络」,可能关键性地决定了建筑的各种要素,却容易被忽略。SUEP. 认为,建筑必须从五感作为起点,用全身感觉掌握空间设计,而这样的建筑设计,必须仰赖对在地风土的调查研究、透过电脑工具的科学模拟,将广域的环境资讯视觉化,把握作为流体的自然循环微型气候──简单来说,就是跨越地球尺度的自然循环及微型细部的微观尺度,看待一个建筑物的可能。
本书以十六篇简短书写,清楚论述了一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设计方法学,建立容纳「人vs自然」、「建筑vs自然」以及「人vs建筑」三者共存关系的新时代建筑学。
名人推荐 「从以均质空间为目标的建筑,转向以『农业』般具有强烈意识的场所性,以及使用自然资源的强烈意识,企图与自然亲密交往的建筑。」──伊东豊雄,建筑家
「末光弘和与末光阳子这对夫妻档建筑师,以与东方宇宙伦理观类同的态度,将人与人造物视为与自然界无异的一份子,并寻求彼此间规律及系统整合的和谐可能。」──阮庆岳,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教授
「末光从理论到实践,都从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大自然那些创造了生命的太阳、水、风的运行和已经在地球上存活许久的动、植物,甚至于微生物在寻求生存的漫长演化过程,都是地球上生存历史最短的人类的导师。」──小野,作家
「这本书可以给年轻、有企图心的建筑家一些启发,去思考论述的存在对作品的重要性。作者的论点温柔地挑战过去现代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目前超人气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并揭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重新确认了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黄琬雯,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助理教授/本书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