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原来是这样

民国原来是这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关于中国历史上民国时代的断代历史通俗读物,从清末到民国的四十年间,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其潮起潮落后的乱象纷呈,却是历史所不常有的,通过四十余篇专题文章对照该段历史,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历史知识,揭开历史不为人知的细节,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书中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1912-1949年间迷雾重重的民国历史,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到历史的浩渺烟尘中,以人带事,从细节中窥探全貌,勾画大观,点射历史。对于历史的评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相在于细节的推敲,推敲即是一种思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即是读史乐趣的所在。作者力求提供一种清新客观的视角,摆脱意识形态、个人偏好以及利益纠葛的牵绊,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读民国史,读到心里千涛万浪,这样一本小书不足以勾画民国的历史大貌,但从细节中看历史倒也能收窥斑之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金满楼


  金满楼,本名金松。江西陜江人,现居上海。着名作家,新锐历史写手,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2007年后陆续出版《晚清帝国回忆录》、《向康熙学习》、《晚清的最后十年》、《大清野史之谜》、《女人当国》、《这才是晚清》、《北洋野史》等畅销历史读物。

图书目录

一、杨度:不甘寂寞的旷世逸才/007
二、凤凰才子熊希龄的跌宕人生/020
三、张振武之死:武昌首义者的不归路/031
四、梁启超与夭折的民国两党制/039
五、蹊跷的定都之争与北京兵变/048
六、末代皇帝的成长与孤独/056
七、谁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真凶/066
八、「二次革命」只是一场退潮的革命/080
九、陈其美和他的兄弟们/089
十、《二十一条》背后的屈辱外交/098
十一、「关门皇帝」的懊恼与败亡/105
十二、章太炎:才子,「疯子」,大师/112
十三、飞将军蔡锷/126
十四、张勋复辟/135
十五、复辟余闻笑料多:就当是一出喜剧/150
十六、原来冯国璋也是个复辟派/160
十七、黎元洪宦海沉浮终受辱/169
十八、曹锟贿选总统记/177
十九、北京政变:冯玉祥一飞沖天/185
二○、土老头儿王士珍/193
二一、军阀「楷模」段祺瑞/201
二二、少年英才顾维钧的出道史/211
二三、「五四」狂飙的背后/220
二四、「五四」之后的大风潮/230
二五、狗肉将军张宗昌/239
二六、郭松龄倒戈为哪般/251
二七、「落水狗」张敬尧/260
二八、徐树铮:天生有才,死于非命/269
二九、唐绍仪自毁前程惨遭「斧噼」/278
三○、韩复榘的真假幽默/286
三一、神祕之旅:蒋介石访问苏联/295
三二、蒋介石的枪桿子是怎样炼成的/304
三三、阎钖山、冯玉祥与蒋介石斗法/312
三四、公共租界里的「八一三」抗战/321
三五、唐生智的大野心与小本领/330
三六、哀愤之战台儿庄/337
三七、一将成名李宗仁/349
三八、磨难与成长:蒋经国旅苏十二年/357
三九、蒋经国对苏谈判大碰壁/367
四○、好人胡适,为什么就这么好/375
四一、两袖清风于右任/389
四二、银元时代下的上海生活/397
四三、白银战争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408
附录:民国大事年表/417
参考文献/426

图书序言

一、杨度:不甘寂寞的旷世逸才

原本是租界时代万国公墓旧地的宋庆龄陵园,如今已处上海西南角的繁华区。在这个闹市中难得的寂寥之地,一块墓碑傲然拱立在一个更加寂寞的角落里,上面刻着「湘潭杨皙子先生之墓」几个大字,碑文笔锋健锐,取法隽古,系民国知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夏寿田的手笔。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墓碑前还有个卧碑,上面赫然镌刻着「杨度同志」几个字的抬头,这与周围那些民国名人的墓碑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

杨度的祖父杨礼堂,原本是以耕读传家的读书人,在太平军横扫江南后,他带领自己的大儿子杨瑞生投入湘军李续宾部,后以军功升为哨长。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李续宾部六千人与太平军新秀陈玉成、李秀成数万人在安徽庐州三河镇展开了一场极为残酷的血战。战役结束后,主将李续宾、曾国华(曾国藩之弟)等人全部战死,主力尽没。曾国藩得到消息后,当场吐血不止,并哀叹道:「三河败后,元气尽伤;湘军精锐,覆于一旦!」

命运是残酷的,杨礼堂也埋骨于当年的这场战事中。不过,杨度的大伯、父子同营的杨瑞生却在太平军的重重围杀下,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这对于满江是血、尸横遍野的三河镇之战来说,实在是个难得的幸运和异数了。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杨瑞生由此步步升迁,先后做上了归德镇、朝阳镇等地的总兵。

杨度的父亲杨懿生身体羸弱,不能随父兄拼杀于疆场,因而只能在家务农。在杨度六岁的时候,杨懿生不幸去世,伯父杨瑞生后来便将杨度和妹妹杨庄接到自己的驻地,直到他后来外迁关外朝阳镇,杨度和妹妹才再次回到湘潭老家。

杨瑞生以军功起家,深知战争之残酷,因而他并不希望侄子走上自己的道路。在很小的时候,杨瑞生便看出杨度天分很高,因为只要是杨度看过的东西,他就基本能做到过目不忘,而且杨度从小就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颇有贵人之相。因此,杨瑞生花费重金为子侄们请来了知名的塾师,以求这一代人能够金榜题名,为杨家争一口气。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