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辛弃疾词选

新译辛弃疾词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词牌名
  • 宋词
  • 辛弃疾
  • 古典诗歌
  • 文学
  • 翻译
  • 爱国主义
  • 文化
  • 诗词
  • 选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崇尚民族正气和勇武之气,毕生志在抗金复国,然而平生壮志雄才难以施展,且屡遭弹劾落职。凡此反映在他词作风格上的主调便成为:雄深雅健,气魄沉雄。与苏东坡以自然洒落之词笔,抒写达观超旷的情怀,气象高妙的词作主调,可谓各有千秋、各擅胜场。本书选录稼轩词作三百零五首,大略可分为酬唱赠别、咏物纪游和登临怀古三类。读者可以透过书中精到的注释、语译,以及细致深入的研析,一窥爱国词人慷慨豪宕之英雄气,幽约怨断的儿女情。
《魏晋风骨:竹林七贤的精神肖像》 本书简介 一、时代背景与群像的崛起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矛盾与魅力的时代——魏晋时期(约公元220年至420年)。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礼教崩塌的“乱世”,却也正是思想、艺术与个体精神空前解放的“黄金时代”。在儒家正统受挫、玄学兴起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一批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他们以遗世独立、率性而为的姿态,构成了魏晋风度的核心象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竹林七贤”。 《魏晋风骨:竹林七贤的精神肖像》并非一部单纯的史传汇编,而是深入剖析了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嵇康这七位名士,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如何构建其精神家园,并以其独特的生命哲学抵抗时代洪流的故事。本书将时代风云与个体抉择紧密结合,展现了他们在权力、名利与自我追求之间的艰难平衡与最终的抉择。 二、核心人物的深度解读:个体哲学的碰撞 本书将七贤置于一个动态的比较研究框架中,揭示他们看似同流合污、实则各具侧重的生命态度: 1. 嵇康:精神的殉道者与美学的先驱 侧重分析嵇康“非汤、非俗”的傲岸性格的成因,尤其探讨其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体现的对君子之交的坚守,以及其《广陵散》的音乐哲学与其悲剧性结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认为,嵇康之死,是魏晋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第一次以血的代价,对世俗权力发出的最强音。 2. 阮籍:在“不羁”中寻求超越的隐士 重点剖析阮籍的“醉态”与“狷言”背后的深层逻辑。他的纵酒并非单纯的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消极抵抗”和对语言局限性的超越尝试。本书将细致梳理其《咏怀诗》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解读其如何以诗歌构建一个不为权势所染的纯净精神疆域。 3. 刘伶:彻底的个体自由的实践者 刘伶被置于“身体哲学”的视角下考察。他的“每饮必醉,至不解衣裸行”的行为,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物质世界与社会规范进行解构的极端案例。本书探究这种“裸露”背后,是对身体自由与自然本性的回归的极致追求。 4. 山涛与王戎:在入世与出世间的徘徊与妥协 这两位人物提供了对“如何与世共存”的复杂思考。山涛的圆融与王戎的“识时务”,反映了在动荡时局中,精英阶层在维护家族利益与坚持个人操守之间所做的痛苦权衡。本书对比了他们的政治生涯,探讨了他们对“中庸之道”在乱世中的不同诠释。 三、玄学思潮与竹林精神的源流 竹林七贤的独特风骨,离不开当时主导思想——玄学的深刻影响。本书设立专章,梳理了老庄思想如何被重新诠释和应用于个体生命实践: “言意之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探讨了七贤及其后学如何通过对语言的疏离和对“意”的强调,为后世的抒情文学开辟了道路。 “自然无为”与政治伦理的张力: 分析了他们在清谈中对“名教”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探讨,揭示了他们的“放达”姿态,实则是对僵化礼教体系的无声抗议。 四、风骨的传承与历史的回响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目光投向竹林七贤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1. 与“正始之音”的关联: 考察七贤如何直接催生了以“正始风骨”为代表的音乐、诗歌和绘画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山水文学的勃兴。 2. 对魏晋风度(清谈与服饰)的形塑: 分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如何被后人神化、浪漫化,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典范模板。 3. 乱世下的士人自救: 总结竹林七贤在面对国家衰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时,所展现的“虽败犹荣”的精神遗产,这种“不合作”的姿态,成为后世知识分子在专制高压下的精神避难所。 五、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书突破了传统的断代史叙事,采用了多维交叉的分析模型,结合了思想史、社会史、美学史的研究视角。通过大量对《世说新语》片段的细致考证、对现存诗文的文本细读,以及对同时期史料的参照比对,力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内在矛盾的魏晋士人群像。语言风格力求典雅而富有张力,避免了学术术语的过度堆砌,旨在让当代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个“任性而为”的时代,所蕴含的深刻的个体悲剧与人文光辉。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中国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研究者、对魏晋文化与士人精神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预期价值: 深入理解魏晋时代“风骨”的内涵,认识知识分子个体精神在历史转型期的复杂选择与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聂安福


  江西万年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学术研究侧重唐宋文学,为王水照教授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执笔人之一,着有《韦庄词笺注》。

图书目录

导 读
一枝花 千丈擎天手 一
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 二
一剪梅 记得同烧此夜香 四
一剪梅 忆对中秋丹桂丛 五
八声甘州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六
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八
卜算子 刚者不坚牢 一○
卜算子 欲行且起行 一二
卜算子 修竹翠罗寒 一三
卜算子 盗跖倘名丘 一四
上西平 九衢中 一五
千年调 巵酒向人时 一七
小重山 旋制离歌唱未成 一九
小重山 绿涨连云翠拂空 二一
山鬼谣 问何年、此山来此 二二
六幺令 酒群花队 二四
六幺令 倒冠一笑 二七
六州歌头 晨来问疾 二九
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 三一
木兰花慢 老来情味减 三三
木兰花慢 汉中开汉业 三五
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 三七
水调歌头 千里渥洼种 三九
水调歌头 落日古城角 四一
水调歌头 客子久不到 四三
水调歌头 我饮不须劝 四四
水调歌头 落日塞尘起 四七
水调歌头 折尽武昌柳 四九
水调歌头 官事未易了 五二
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 五四
水调歌头 寄我五云字 五五
水调歌头 木末翠楼出 五八
水调歌头 白日射金阙 五九
水调歌头 今日复何日 六二
水调歌头 千古老蟾口 六四
水调歌头 君莫赋幽愤 六七
水调歌头 万事到白发 六九
水调歌头 寒食不小住 七一
水调歌头 头白齿牙缺 七三
水调歌头 日月如磨蚁 七五
水调歌头 相公倦台鼎 七七
水调歌头 万事几时足 七九
水调歌头 长恨复长恨 八二
水调歌头 说与西湖客 八四
水调歌头 我亦卜居者 八六
水调歌头 我志在寥阔 八八
水调歌头 十里深窈窕 九○
水调歌头 四座且勿语 九二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 九四
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 九六
水龙吟 玉皇殿阁微凉 九九
水龙吟 被公惊倒瓢泉 一○二
水龙吟 补陀大士虚空 一○四
水龙吟 稼轩何必长贫 一○五
水龙吟 听兮清珮琼瑶些 一○七
水龙吟 断崖千丈孤松 一○九
水龙吟 举头西北浮云 一一二
水龙吟 老来曾识渊明 一一四
永遇乐 投老空山 一一六
永遇乐 怪底寒梅 一一八
永遇乐 烈日秋霜 一二○
永遇乐 千古江山 一二二
玉楼春 悠悠莫向文山去 一二五
玉楼春 客来底事逢迎晚 一二七
玉楼春 江头一带斜阳树 一二八
玉蝴蝶 古道行人来去 一二九
玉蝴蝶 贵贱偶然浑似 一三一
生查子 一天霜月明 一三四
生查子 昨宵醉里行 一三五
生查子 谁倾沧海珠 一三六
生查子 溪边照影行 一三七
生查子 青山非不佳 一三八
生查子 青山招不来 一三九
生查子 去年燕子来 一四○
好事近 日日过西湖 一四一
好事近 明月到今宵 一四三
好事近 綵胜斗华灯 一四四
江神子 玉箫声远忆骖鸾 一四五
江神子 宝钗飞凤鬓惊鸾 一四七
江神子 一川松竹任横斜 一四八
江神子 剩云残日弄阴晴 一四九
江神子 暗香横路雪垂垂 一五一
江神子 乱云扰扰水潺潺 一五二
江神子 簟铺湘竹帐笼纱 一五四
行香子 好雨当春 一五五
行香子 归去来兮 一五七
行香子 白露园蔬 一五九
西江月 千丈悬崖削翠 一六○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一六一
西江月 风月亭危致爽 一六二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 一六四
西江月 剩欲读书已懒 一六五
西江月 万事云烟忽过 一六六
西 河 西江水 一六七
杏花天 病来自是于春懒 一六九
沁园春 伫立潇湘 一七○
沁园春 三径初成 一七三
沁园春 老子平生 一七五
沁园春 有美人兮 一七七
沁园春 我试评君 一八○
沁园春 一水西来 一八二
沁园春 叠嶂西驰 一八四
沁园春 杯汝来前 一八六
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 一八八
夜游宫 几个相知可喜 一九○
定风波 少日春怀似酒浓 一九一
定风波 听我尊前醉后歌 一九二
定风波 少日犹堪话别离 一九四
念奴娇 我来弔古 一九五
念奴娇 晚风吹雨 一九八
念奴娇 野棠花落 二○○
念奴娇 兔园旧赏 二○二
念奴娇 对花何似 二○四
念奴娇 近来何处 二○六
念奴娇 倘来轩冕 二○七
念奴娇 道人元是 二一○
念奴娇 风狂雨横 二一一
念奴娇 疏疏淡淡 二一三
念奴娇 龙山何处 二一五
武陵春 桃李风前多妩媚 二一七
武陵春 走去走来三百里 二一八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二一九
南乡子 攲枕舻声边 二二一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 二二二
南歌子 散发披襟处 二二四
南歌子 世事从头减 二二五
昭君怨 长记潇湘秋晚 二二六
昭君怨 人面不如花面 二二八
柳梢青 白鸟相迎 二二九
洞仙歌 婆娑欲舞 二三○
洞仙歌 飞流万壑 二三二
洞仙歌 贤愚相去 二三四
哨 遍 蜗角斗争 二三六
哨 遍 一壑自专 二三九
唐河传 春水 二四二
浪淘沙 身世酒杯中 二四三
乌夜啼 江头醉倒山公 二四五
破阵子 掷地刘郎玉斗 二四六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二四九
破阵子 少日春风满眼 二五○
祝英台近 宝钗分 二五一
祝英台近 绿杨堤 二五三
祝英台近 水纵横 二五四
粉蝶儿 昨日春如 二五六
酒泉子 流水无情 二五七
婆罗门引 落花时节 二五九
惜分飞 翡翠楼前芳草路 二六○
清平乐 茅檐低小 二六二
清平乐 柳边飞鞚 二六三
清平乐 少年痛饮 二六四
清平乐 断崖修竹 二六五
清平乐 遶床饥鼠 二六六
清平乐 连云松竹 二六七
清平乐 清泉奔快 二六八
清平乐 云烟草树 二六九
清平乐 溪回沙浅 二七○
摸鱼儿 望飞来、半空鸥鹭 二七一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二七四
最高楼 长安道 二七六
最高楼 吾衰矣 二七八
最高楼 花知否 二八○
朝中措 篮舆袅袅破重冈 二八一
朝中措 夜深残月过山房 二八二
菩萨蛮 青山欲共高人语 二八三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二八五
菩萨蛮 西风都是行人恨 二八七
菩萨蛮 稼轩日向儿童说 二八八
菩萨蛮 功名饱听儿童说 二八九
菩萨蛮 无情最是江头柳 二九○
菩萨蛮 葛巾自向沧浪濯 二九一
贺新郎 柳暗凌波路 二九三
贺新郎 凤尾龙香拨 二九五
贺新郎 着厌霓裳素 二九七
贺新郎 云卧衣裳冷 三○○
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 三○二
贺新郎 老大那堪说 三○五
贺新郎 细把君诗说 三○七
贺新郎 曾与东山约 三○九
贺新郎 拄杖重来约 三一一
贺新郎 听我三章约 三一三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三一五
贺新郎 绿树听鹈鴂 三一八
感皇恩 案上数编书 三二○
新荷叶 人已归来 三二二
新荷叶 春色如愁 三二四
新荷叶 曲水流觞 三二五
瑞鹤仙 片帆何太急 三二七
瑞鹧鸪 暮年不赋短长词 三二九
瑞鹧鸪 声名少日畏人知 三三○
瑞鹧鸪 胶胶扰扰几时休 三三二
瑞鹧鸪 期思溪上日千回 三三三
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 三三四
汉宫春 春已归来 三三六
汉宫春 行李溪头 三三八
汉宫春 秦望山头 三四○
汉宫春 亭上秋风 三四二
满江红 家住江南 三四四
满江红 美景良辰 三四六
满江红 快上西楼 三四八
满江红 点火樱桃 三五○
满江红 鹏翼垂空 三五二
满江红 汉水东流 三五四
满江红 瘴雨蛮烟 三五六
满江红 蜀道登天 三五八
满江红 天上飞琼 三六○
满江红 尘土西风 三六二
满江红 曲几团蒲 三六四
满江红 湖海平生 三六六
满江红 莫折荼蘼 三六八
满江红 老子当年 三六九
满江红 汉节东南 三七一
满江红 几个轻鸥 三七三
满江红 老子平生 三七四
满江红 紫陌飞尘 三七六
满庭芳 急管哀弦 三七八
满庭芳 倾国无媒 三八○
满庭芳 柳外寻春 三八二
满庭芳 西崦斜阳 三八四
蝶恋花 老去怕寻年少伴 三八六
蝶恋花 泪眼送君倾似雨 三八八
蝶恋花 燕语莺啼人乍远 三九○
蝶恋花 洗尽机心随法喜 三九一
蝶恋花 何物能令公怒喜 三九三
蝶恋花 衰草斜阳三万顷 三九四
蝶恋花 九畹芳菲兰佩好 三九六
蝶恋花 谁向椒盘簪彩胜 三九七
踏莎行 进退存亡 三九八
踏莎行 夜月楼台 四○○
踏莎行 吾道悠悠 四○一
醉翁操 长松 四○三
声声慢 征埃成阵 四○六
声声慢 停云霭霭 四○八
临江仙 老去惜花心已懒 四一○
临江仙 风雨催春寒食近 四一一
临江仙 莫向空山吹玉笛 四一三
临江仙 钟鼎山林都是梦 四一四
临江仙 逗晓莺啼声昵昵 四一六
临江仙 一自酒情诗兴懒 四一七
临江仙 夜语南堂新瓦响 四一九
临江仙 窄样金杯教换了 四二○
临江仙 手捻黄花无意绪 四二二
临江仙 老去浑身无着处 四二三
临江仙 偶向停云堂上坐 四二四
丑奴儿 近千峰云起 四二五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四二六
丑奴儿 烟芜露麦荒池柳 四二七
丑奴儿 此生自断天休问 四二八
丑奴儿 近来愁似天来大 四二九
霜天晓角 雪堂迁客 四三○
霜天晓角 吴头楚尾 四三二
点绛唇 身后功名 四三三
点绛唇 隐隐轻雷 四三四
归朝欢 万里康成西走蜀 四三五
归朝欢 山下千林花太俗 四三八
归朝欢 我笑共工缘底怒 四四○
鹊桥仙 小窗风雨 四四二
鹊桥仙 松冈避暑 四四三
鹊桥仙 风流标格 四四五
鹊桥仙 轿儿排了 四四六
鹊桥仙 溪边白鹭 四四七
兰陵王 一丘壑 四四八
兰陵王 恨之极 四五一
蓦山溪 饭蔬饮水 四五四
蓦山溪 小桥流水 四五六
鹧鸪天 聚散匆匆不偶然 四五七
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 四五八
鹧鸪天 一片归心拟乱云 四六○
鹧鸪天 千丈阴崖百丈溪 四六一
鹧鸪天 莫上扁舟向剡溪 四六三
鹧鸪天 木落山高一夜霜 四六四
鹧鸪天 一榻清风殿影凉 四六六
鹧鸪天 着意寻春懒便回 四六七
鹧鸪天 晚日寒鸦一片愁 四六八
鹧鸪天 翠木千寻上薜萝 四六九
鹧鸪天 枕簟溪堂冷欲秋 四七○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 四七二
鹧鸪天 春入平原荠菜花 四七三
鹧鸪天 戏马台前秋雁飞 四七四
鹧鸪天 有甚闲愁可皱眉 四七六
鹧鸪天 千丈冰溪百步雷 四七七
鹧鸪天 句里春风正剪裁 四七八
鹧鸪天 鸡鸭成群晚未收 四七九
鹧鸪天 不向长安路上行 四八一
鹧鸪天 抛却山中诗酒窠 四八二
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 四八三
鹧鸪天 攲枕婆娑两鬓霜 四八五
鹧鸪天 一夜清霜变鬓丝 四八六
鹧鸪天 莫殢春光花下游 四八七
鹧鸪天 万事纷纷一笑中 四八八
鹧鸪天 老退何曾说着官 四九○
鹧鸪天 山上飞泉万斛珠 四九一
鹧鸪天 石壁虚云积渐高 四九二
鹧鸪天 谁共春光管日华 四九三
鹧鸪天 老病那堪岁月侵 四九四
鹧鸪天 水荇参差动绿波 四九五
鹧鸪天 出处从来自不齐 四九六
鹧鸪天 晚岁躬耕不怨贫 四九七
鹧鸪天 发底青青无限春 四九九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五○○
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 五○二
浣溪沙 新葺茅檐次第成 五○四
浣溪沙 北陇田高踏水频 五○五
添字浣溪沙 总把平生入醉乡 五○六
添字浣溪沙 杨柳温柔是故乡 五○八
添字浣溪沙 彊欲加餐竟未佳 五○九

图书序言

导 读(节录)

  辛弃疾(西元一一四○一二○七年),字坦夫,后改字幼安1,号稼轩,谥忠敏。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人。

  稼轩以词名世,其现存六百余首词作,堪称其人生情怀的写照。元好问〈新轩乐府引〉云:「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稼轩词亦然,范开〈稼轩词序〉所论颇为精当: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知夫声与意之本原,则知歌词之所自出。是盖不容有意于作为,而其发越着见于声音言意之表者,则亦随其所蓄之浅深,有不能不尔者存焉耳。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此序作于淳熙十五年(西元一一八八年)正月一日。稼轩时年四十九,从二十三岁南归后,宦海迁转,虽曾官居地方大员,然壮志未酬而身遭弹劾,如今罢职闲居带湖已八年,其人生已历经坎坷,其词风亦臻于成熟。范开师从稼轩八年,可谓深知乃师人品词风,为之编成《稼轩词》(即今存四卷本甲集)并作序,所言切实中肯:其一,稼轩为一世豪杰,即所谓「器大者」、「志高者」,「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其二,稼轩怀抱雄才远略而不得施展,即所谓「敛藏其用以事清旷」。其三,稼轩作词而「意不在于作词」,直陶写情怀,即所谓「气之所充,蓄之所发」。其四,稼轩词作于恢弘豪迈气象中呈现出多姿多态,即所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前二者言襟怀及境遇,后二者言作词及词风。无疑,解读稼轩词作,不能不把握其性情怀抱,了解其人生际遇。

图书试读

1周孚有诗〈辛弃疾始字坦夫后易曰幼安作词以祝之〉,《蠹斋铅刀编》卷三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一枝花 醉中戏作
 
千丈擎1天手。万卷悬河口2。黄金腰下印、大如斗3。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4。百计千方久。似斗草5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间、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6。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7。
 
【词 牌】一枝花
 
又名〈满路花〉、〈促拍满路花〉、〈满园花〉、〈归去难〉等。有平韵、仄韵二体。平韵者始见于柳永词,仄韵者始见于秦观词。此调正体双调八十三字,上、下片各八句四平韵。稼轩此词为仄韵体,九十一字(《词律》、《词谱》录作九十字,过片作「算枉了、双眉长皱」),上下片各六仄韵。
 
【注 释】1擎 托举。2万卷悬河口 言才学渊博,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载王衍语:「听象言,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3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指高官贵爵。古时三公佩金印紫绶。《世说新语‧尤悔》载东晋初,王敦叛乱,护军将军周顗声言:「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4更千骑弓刀二句 指高官声势烜赫。5斗草 亦称斗百草,古时在五月五日举行的一种竞採花草的游戏。6看丘陇牛羊二句 意谓人死后入土成丘,贤愚莫辨。丘陇,指坟地。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载古乐府:「今日牛羊上丘垄,当时近前面发红。」7中酒 醉酒。
 
【语 译】一双堪举苍天的千丈巨手。胸藏万卷,宏论滔滔若悬河。腰间金印大如斗。万马千军,簇拥于身前身后。长年间精心筹谋,却似儿童斗草,赢机总被他人占有。常常忧心惆怅,枉费心神。白发苍苍,徒然追忆过往。当时曾对山中好友说:看那坟地,牛羊徜徉,谁能辨别墓中人的愚拙贤良。姑且亲手种些花草绿杨。若有人来访,就说我今朝已入醉乡。
 
【研 析】这首词作年不详。
 
词题称「醉中戏作」,实则以戏谑之笔抒发稼轩深刻的世事感慨之情。上片前五句以夸饰的笔调渲染出一位仕宦得意、文武超群、胸怀大略者的烜赫声势,加之长年精心筹谋,则此人必将大有作为。然而「似斗草儿童」两句,笔锋骤然跌落,官场上的名利竞逐,犹如孩童游戏,且赢家又偏偏归属他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辛棄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詞中那種報國無門的悲憤,還有即使身處逆境,依然堅持理想的韌性。在我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也曾經歷過一些不順遂,所以特別能理解那種「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和「而今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的寂寥。聽說這本《新譯辛棄辛詞選》在翻譯上做了很多努力,希望能讓讀者更能貼近詞人的心境。我特別期待,它能幫助我釐清一些過去讀古詞時,因為語詞不通而產生的誤解,讓我能更準確地捕捉到辛棄疾在詞中投注的情感。我希望,透過這本選集,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那種「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雄心壯志,以及在政治失意後,依然能在山水田園中尋找慰藉的豁達。我相信,一本好的翻譯,能夠讓讀者與作者之間產生更深層的連結。

评分

最近在書店隨手翻了翻,看到這本《新譯辛棄疾詞選》,封面設計蠻有質感的,看起來不像那種老掉牙的古籍,有點想入手。我平常對古典詩詞不算特別鑽研,但偶爾讀到一些感人肺腑的詩句,還是會被深深觸動。辛棄疾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氣勢,我想他寫的詞應該也會是豪邁奔放的那種類型吧?尤其是在台灣,我們總是很喜歡那種充滿熱情、不畏艱難的精神。我很好奇,這本《新譯》的版本,會不會用比較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來詮釋,讓我不至於因為艱澀的詞彙而望之卻步。畢竟,讀詩詞最重要的是能讀懂其中的情感,進而產生共鳴。如果譯文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辛棄疾當時的心境,感受他詞中那股「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壯志,那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我期待它能讓我這個對古典文學稍微有點隔閡的讀者,也能輕鬆地進入辛棄疾的詞世界,體會那份歷史的厚重與個人情感的交織。希望能藉由這本選集,更貼近這位宋代大詞人豐富的心靈。

评分

最近在書店裡注意到《新譯辛棄疾詞選》這本書,當時就覺得「辛棄疾」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力量,感覺他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文人。我平常雖然稱不上是文學愛好者,但對於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總是會忍不住去關注。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夠將複雜的情感,用簡潔而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的創作者,而辛棄疾的作品,據說就是這樣。加上「新譯」這兩個字,讓我認為這本書可能不像傳統的古籍翻譯那樣生硬,而是用一種更能讓現代人接受的方式來詮釋。我期待這本《新譯》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辛棄疾這位詞人,感受他詞中那種既有鐵漢柔情,又有家國情懷的豐富情感。希望它能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看文字,更能「聽」到他內心的吶喊,體會到他對人生的熱情與對時代的憂思,進而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评分

這陣子剛好在尋找一些能夠陶冶情操的讀物,無意間看到《新譯辛棄疾詞選》的介紹,對於「新譯」這兩個字我特別感興趣。我一直覺得,很多古文的魅力,有時候會被原有的文字和句法給侷限住,如果能有比較貼近現代語境的翻譯,應該更能讓一般讀者,像我這種非文學專業出身的人,讀起來更有親切感,也更容易體會到詩詞本身的意境。辛棄疾的作品,聽說是以豪放為主,我本身是比較喜歡這種有力量、有主張的風格,而不是那種矯揉造作、細膩婉轉的。我想,如果這本《新譯》能夠保留住辛棄疾詞中那股「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同時又能讓我在閱讀時,感覺就像是在聽一個老朋友在講述他的故事,那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我蠻期待它能幫助我穿越時空的藩籬,真正進入辛棄疾的內心世界,感受他那份對國家、對人生、對理想的熱愛與執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评分

最近在咖啡廳看到有人在看書,封面蠻吸引我的,《新譯辛棄疾詞選》。我平常對文學的涉略其實算不上很深,但偶爾會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名句,像是「眾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都讓我對辛棄疾這位詞人產生了好奇。我總覺得,能寫出這樣意境的詞,一定是一位情感非常細膩,同時又充滿人生閱歷的人。而「新譯」這兩個字,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有別於以往我接觸過的古籍翻譯,或許會用比較貼近現代人思維的方式來呈現。我比較擔心的是,太過文言的翻譯,有時候會讓人讀起來像是再啃一本字典,完全無法進入狀況。所以我很期待,這本《新譯》能夠在保留原詞精神的前提下,用更流暢、更貼切的語言,讓我在閱讀時,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辛棄疾筆下的情感,體會他那種將國家大事、個人抱負、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融入詞中的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