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

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诗歌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翻译
  • 文化
  • 古诗
  • 韵文
  • 传世佳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翻转诗经,魅力无比!

  【精美图示】┿【诗经学堂】┿【文学书房】┿【时事看板】┿【名人小传】┿【文学舞台剧】┿【穿越千年时空】┿【你一定不知道】

  各种别出心裁的单元,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来一趟很文青、很文趣的《诗经》之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这些充满情感的文句中,深情的反映了千年前各阶层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古代的青少年也会因情窦初开而患得患失;中下阶层也会因受欺凌而吶喊……这是一本千年来最动人心魄的歌谣,写出千年前古人的心声,也为千年后的你倾吐心事……
《山海经异闻录:神话与地理的交织》 一、引言:古老秘境的召唤 《山海经异闻录》并非一部简单的地理志,也非单纯的志怪笔记,它是一部融合了上古地理、奇特生物、神秘巫术和创世神话的宏大史诗。本书以丝绸般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迷雾,重返那个神灵与凡人共存,奇珍异兽横行的洪荒时代。 本书的架构建立在对《山海经》文本的深入挖掘之上,但绝非简单的注释或翻译。我们采取了一种“重构”的叙事策略,将分散在不同篇章中的地理信息、物种记载和神灵传说,串联成一条条逻辑清晰、充满戏剧张力的探险路线。它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山海经》所记载的“山川”、“异兽”和“神祇”是真实存在过的,那么它们在那个世界的生态链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二、上卷:四荒九州的地理重绘 本书的上卷聚焦于“地理”与“物产”。我们首先描摹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早期认知框架——“四荒”与“九州”。 1. 九州之形: 不同于后世的州域划分,《山海经》中的九州更像是一种基于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特定部族的部落联盟区划。我们详细考证了《海外经》和《大荒经》中对各州疆域的描述,并结合考古学和古气候学的最新发现,尝试重建彼时山川的原始面貌。例如,我们对“禹贡”与“山海经”中关于黄河、长江源头及流向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山海经》所描绘的,可能是一幅比大禹治水更早期的、更原始的地理图景。 2. 奇山异水的生态系统: 书中对数百座山脉的描述,不再是孤立的地理坐标。我们构建了“山系生态模型”,探讨山体本身所蕴含的矿物资源如何影响了当地的生存形态。例如,盛产“玉石”或“铜铁”的山脉,往往成为特定神灵或部落活动的中心。对“灵泉”、“弱水”、“黑水”等特殊水体的考量,则侧重于其在维持生命力与设置“世界边界”上的作用。 3. 矿脉与资源战争: 在《山海经》的描述中,许多异兽与特定矿物紧密相关。本书将这些记载解读为早期人类对自然资源争夺的隐喻。通过分析记载中“食之可治百病”或“佩之可御灾祸”的物产,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对稀缺资源的原始渴望与神圣化。 三、中卷:异兽谱系与生存法则 中卷是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它聚焦于那些令人惊叹的“异兽”。我们摒弃了将异兽简单视为神怪传说的做法,而是将其视为古代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1. 兽类的功能分类: 我们将异兽分为三大功能体系: “药用与食用”体系: 如陆吾、毕方等,它们的功能性远超其怪异的外形。我们深入分析了记载中关于“食之不饥”、“饮其血可解毒”等描述,试图溯源至某种古代毒理学或草药学知识的雏形。 “环境指示”体系: 某些异兽的出现预示着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例如,烛龙与四季更迭的关系,以及某些鱼类在特定水域的异常活动,被解读为古代自然预警系统的体现。 “图腾与部族身份”体系: 许多异兽是特定部族的信仰核心或祖先象征。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辨识这些图腾(如九尾狐、人面鸟),来勾勒出早期华夏大地上各部族间的迁徙、融合与冲突的历史轨迹。 2. 异兽的生存逻辑: 我们尝试为这些奇异生物设计一套“生物学逻辑”。例如,对于长有九个头颅的九婴,我们探讨了其多头结构在捕食或防御时的协同作战能力,并将其与某些已灭绝的巨型掠食者进行类比。即,它们是遵循自然选择原则的生物,而非纯粹的虚构。 3. 巫觋与异兽的互动: 巫师(巫觋)在与异兽的互动中扮演了中介角色。本书详细分析了记载中关于“役使”、“祭祀”或“捕捉”异兽的仪式,揭示了古代人类如何试图掌控超自然力量以求生存。 四、下卷:神祇谱系与创世神话的碎片 下卷转向更为宏大的“神祇”与“创世观”。 1. 神祇的地域性与功能性: 《山海经》中的神祇,如西王母、夸父、刑天等,往往与特定的山脉或河流绑定。本书考察了这些神祇如何被“地方化”的过程,即一个全能的神祇如何在不同部族手中,被赋予了地方性的保护职能。我们着重分析了“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从早期掌管瘟疫与死亡的恐怖形象,逐步演变为后世的雍容女神的过程。 2. 创世叙事的未完成性: 《山海经》并未提供一个完整的创世故事,而是散落着许多零碎的片段,如黄帝与蚩尤的战争、颛顼的统治、以及对世界边缘的描述。本书将这些碎片视为一幅未完成的创世拼图,试图从中还原出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起源、秩序建立的早期思考模式。我们特别关注了“日月星辰”的起源传说,将其置于古代天文观测的背景下进行解读。 3. 巫术与祭祀的社会功能: 神祇的祭祀活动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本书通过对“献祭之物”、“祭祀之仪”的描述,分析了这种宗教行为如何巩固了巫师阶层的权威,以及如何通过集体仪式来强化部族内部的凝聚力。 五、结语:跨越时间的文化回响 《山海经异闻录》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记载,实则承载着古代先民对未知世界最真挚的探索、最深刻的敬畏,以及最朴素的生存智慧。它是一部地理学、生物学、神话学和人类学的交叉文本,是通往中华文明源头的一条隐秘路径。通过本书,我们得以穿越历史的厚重帷幕,再次聆听到那来自远古洪荒、充满生命力的原始歌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玉姗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博士

  现职:
  中央警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研究专长:
  诗经、国文教学、出土文献学、戏曲创作与研究、文学创作(曾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等奖项)

绘者简介

林明锋


  专职漫画家,擅长历史人物绘图、纸雕、个人化公仔造型等等文创设计品

  代表漫画作品:
  蜀云藏龙记、云州大儒侠、洪蝠齐天、笑三国

  得奖纪录:
  1992年东立出版社漫画新人奖
  1995年(84年度)国立编译馆优良漫画奖──
  甲类佳怍(蜀云藏龙记的第三部)
  2001年(90年度)国立编译馆优良漫画奖 ──
  甲类佳怍(云州大儒侠史艳文),作品收藏在云林偶戏博物馆

图书目录

第一章:《诗经》中的人情喜乐
1-01   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1-02   媒妁之言〈豳风.伐柯〉
1-03   欢喜嫁女〈周南.桃夭〉、公主出嫁〈召南.何彼禯矣〉
1-04   隆重迎亲〈召南.鹊巢〉
1-05   早生贵子〈周南.螽斯〉、〈周南.麟之趾〉、〈唐风.椒聊〉
1-06   归宁娘家〈周南.葛覃〉
1-07   喜得贤内助〈齐风.鸡鸣〉、〈郑风.女曰鸡鸣〉
1-08   为君补衣〈郑风.缁衣〉
1-09   农闲之乐〈魏风.十亩之间〉
1-10 我有嘉宾〈小雅.鹿鸣〉
1-11   礼尚往来〈卫风.木瓜〉
1-12   喜得人才〈周南.兔罝〉/ 〈郑风.羔裘〉
1-13   射术精湛〈齐风.还〉、〈召南.驺虞〉
1-14   安贫乐道〈陈风.衡门〉
1-15   上巳之日 〈郑风.溱洧〉
1-16   乔迁之喜〈小雅.伐木〉
1-17   风雨鸡鸣〈郑风.风雨〉

第二章:《诗经》中的情思感怀
2-01 情人之间:待嫁之心〈召南.摽有梅〉
2-02 情人之间:相恋之难分难舍〈郑风.青衿〉/〈王风.采葛〉
2-03 情人之间:热恋少女的烦恼〈郑风.将仲子〉
2-04   情人之间:打情骂俏〈邶风.静女〉
2-05   情人之间:烈火浓情〈王风.大车〉
2-06 情人之间:女友别嫁〈召南.江有汜〉
2-07   夫妻之情:遥忆征夫〈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2-08 夫妻之情:贞妇自誓〈鄘风.柏舟〉
2-09 夫妻之情:思忆亡妻〈唐风.葛生〉
2-10 亲人之间:咏怀母恩〈邶风.凯风〉
2-11 亲人之间:梦回故乡〈卫风.河广〉
2-12 亲人之间:兄弟相依 〈郑风.扬之水〉
2-13 袍泽情谊〈秦风.无衣〉
2-14 永怀贤官〈召南.甘棠〉
2-15 访寻贤者:〈秦风.蒹葭〉
2-16   令人自豪的第一夫人图像:〈卫风.硕人〉

第三章:《诗经》中的人民怨怒
3-01   民之贼也〈魏风.硕鼠〉
3-02 织者无衣〈魏风.葛屦〉
3-03 冤狱之怒〈召南.行露〉
3-04 军中特权〈王风.扬之水〉/〈郑风.清人〉
3-05 超时过劳〈齐风.东方未明〉/〈召南.小星〉
3-06 尸位素餐〈魏风.伐檀〉/〈曹风.蜉蝣〉
3-07   讽刺吝者〈唐风.山有枢〉
3-08   忠臣遭逐〈邶风.北门〉

第四章:《诗经》中的民情悲苦
4-01 婚姻中的不幸:不孕之苦〈周南.芣苢〉
4-02 婚姻中的不幸:弃妇之悲〈王风.中谷有蓷〉/〈邶风.终风〉
4-03 大时代的战乱:烽火情人〈邶风.击鼓〉
4-04 大时代的战乱:役者思家〈魏风.陟岵〉 /〈唐南.鸨羽〉
4-05 大时代的战乱:国破家亡〈王风.黍离〉
4-06 大时代的战乱:流离之悲〈王风.葛蕌〉
4-07   身世飘零:孤儿自叹〈唐风.杕杜〉

第五章:《诗经》中的历史事件
5-01 宫庭丑闻之夺媳乱伦 〈邶风.新台〉
5-02 宫庭丑闻之谋杀亲儿 〈邶风.二子乘舟〉
5-03 宫庭丑闻之母子乱伦 〈鄘风.墙有茨〉
5-04 宫庭丑闻之兄妹乱伦〈齐风.南山〉
5-05 宫庭丑闻之谋杀妹夫〈齐风.敝笱〉、〈齐风.载驱〉、〈齐风.猗嗟〉
5-06 宫庭丑闻之子杀姦夫〈陈风.株林〉
5-07 晋国骊姬之祸 〈唐风.采苓〉
5-08 活人殉葬之人间悲剧〈秦风.黄鸟〉

图书序言



  就读师大四年级时选修余培林老师的《诗经》课程,是我学习《诗经》的起点。余老师为国学大师,不仅学养深厚、为人亲切,上课时更是妙语不绝、字字珠玑,启发了我对《诗经》浓厚的兴趣。就读硕士班时,当时的系主任傅武光老师首创先例,要求研究生须于十三经中择选一部,将其中重要篇章熟背成诵、每週抽考;我便义无反顾地选了《诗经》,利用课余时间将〈国风〉众篇熟记于心。之后又幸运得到季旭昇老师的指导,以结合文字学及出土文献资料的方式来解读《诗经》,奠定日后研究之大方向。

  十多年来,涵泳于其中,除了写作相关论文外,也曾开设相关课程,在课堂中与学子分享风雅颂之美;研究越深,便越觉得《诗经》之珍贵。因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虽然只有三百零五篇,但内容深刻反映了各阶层人民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而人之情感可以超越时空,是以今人亦能体会古人在婚嫁喜庆时的欢乐、在情窦初开时的患得患失、在颠沛流离时的孤苦无告、在失去挚爱时的悲痛逾恆,也能设身处地去感知当良民遭受迫害时的悲怨愤恨;后世许多感人的文学巨作,其写作技巧或情感铺叙,其实都可以上溯到《诗经》之源。只可惜数千年来,《诗经》中的文辞章句因为时代变迁、用法改变,而导致解读之隔阂,今之学子若欲自习《诗经》,恐有层层困难。

  坊间关于《诗经》的论着虽多,但多是针对中文系师生之研究需要而编作,内容以经传校注、词章训诂、版本分析为主,有助于深入钻研《诗经》。拙作则是选录《诗经》中的重要篇章,以自然平实之文词辅以古今例证,引领读者进入《诗经》的世界,感受当时的人情苦乐;并透过《诗经》记载以了解春秋时代的环境背景及重要历史事件,即使非中文系之同学也能轻易了解《诗经》的优美内容,并体会诗篇中所蕴含的深厚人情与文化。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笔者资质愚鲁,然有幸得以亲炙于众多国学大师门下,开启我的眼界,引领我进入博大精深的国学殿堂。本书乃是学习及教授《诗经》十多年来的粗浅心得总结,仅以野人献曝之心,希望能为读者清除艰涩的文字障碍,直接由人情喜悲去感受三百篇中的温柔敦厚,成为自学《诗经》者亦能轻松入门的基础参考书籍,并启发更多学子对《诗经》的了解与爱好。而学海无涯,日后更待勤奋黾勉,以期体会奥义;书中若有管窥蠡测、贻笑大方之处,尚请方家不吝赐教。

图书试读

第一章:《诗经》中的人情喜乐
 
1-1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一、品味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译文】
栖息在水上沙洲的雎鸠鸣叫求偶;在河边遇到的那位美丽姑娘,多希望她能成为我的配偶。她在河边採荇菜的倩影,连睡梦中都在我的脑海萦绕。追求不到她啊,我因此而辗转难眠。姑娘啊!我愿意一辈子都陪妳去採荇菜,美丽的姑娘啊,请妳答应做我的妻子吧!我一定会敲锣打鼓,把妳风风光光地娶回家。
 
【诗经学堂】
1.关关:水鸟叫声。
2.雎鸠:水鸟名。
3.窈窕:才貌双全。
4.好逑:佳偶。
5.荇菜:水生植物,可食。
6.寤:醒着。寐:睡着。
7.悠哉悠哉:思念绵长。
8.辗转反侧: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9.琴瑟友之:夫妇感情如琴瑟合奏般和谐恩爱。
10.芼:挑选。
11.钟鼓乐之:以钟鼓之乐隆重迎亲。
 
二、开宗明义谈《诗经》
 
古代执政者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因此为了巩固贵族阶级的政治地位而实行「王官之学」,也就是限定贵族才有资格受教育,一般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借此箝制平民的思想,也让百姓没有反抗暴政的能力。
 
直到贵族出身却家道中落的孔子到民间开私塾,平民才有受教育的机会,加上春秋时代各国国君为求争霸而用人唯才、求才若渴,只要有才华被国君举用,布衣便可以为卿相,从此之后才打破贵族集团在教育与政治上的垄断局面。
 
会跟随孔子学习的弟子们,都是出身平民却胸怀大志,想于乱世中做一番经世济民、济弱扶倾的事业。因此孔子的教育方针就是假设他的学生日后都能被举用任官,于是由以往的贵族教育中去芜存菁,教导学生身为官吏所须具备的六样基本能力,日后进入执政阶级的「上流社会」后,才不会因文化素养不够而贻笑大方。

用户评价

评分

《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这个书名,一听就让人觉得是那种,能够把深奥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的书。我不是文学科班出身,对于《诗经》一直只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本古籍”的程度,而且总觉得里面的内容很“官方”,很“仪式感”。但“歌谣”这个词,就特别接地气,让我联想到人民群众口中的歌唱,是发自内心的,是有情感的。所以,我非常希望这本“超译”的版本,能够真正把《诗经》里那些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挖掘出来,并且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去解读。我猜想,作者在翻译和解读的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很多现代的譬喻,或者会从现代人的角度去剖析人物的心理,让读者能够轻易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而不是被古文的隔阂挡在外面。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把《诗经》里的爱情故事,写得像我们现在看的偶像剧一样令人动容?或者把里面的社会观察,讲得像我们现在看的社会新闻一样有洞察力?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种“啊,原来《诗经》是这样子的!”的惊喜。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史颇感兴趣,但《诗经》这部分,总觉得需要很专业的背景知识才能真正读懂。然而,《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这个书名,尤其是“超译”二字,让我眼睛一亮。它暗示着一种超越字面的解读,一种更贴近现代人心灵需求的翻译方式。我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进行文字上的转换,更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上的“再创造”。它或许会尝试去揭示《诗经》中那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情感的普遍性智慧,并且用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期待,它能够帮我看到《诗经》在历经数千年后,依然能够给予我们现代人哪些关于生活、关于人性的启示。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在解读那些古老的诗篇时,融入现代的视角和思考,从而激发出读者新的感悟,甚至是以一种“点石成金”的方式,让我们在熟悉的文字中发现未曾留意过的深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诗经》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活态文化。

评分

最近在书店翻到了《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光看封面设计就觉得很吸引人,有一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我一直觉得,《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里面包含着太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说实话,我平时阅读的经典大多集中在唐诗宋词,对《诗经》涉猎不多。总觉得那年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离我太遥远了。不过,这本“超译”的定位,让我觉得很有机会可以重新认识它。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解读《诗经》的同时,也能讲一些它背后的故事,比如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甚至是记录这些诗歌的人们的生活点滴。如果能把这些融入进去,那读起来就不会是枯燥的文字理解,而是更像是在听一场穿越时空的口述历史。我蛮好奇,作者会如何将那些古老的民歌、祭祀的颂歌,甚至是贵族的宴乐,用现代读者能够共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精心策划的博物馆导览,不仅展示展品,更讲述展品的来龙去脉和它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让我能够对《诗经》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坦白说,《诗经》这本书名,对于我这样一个平常只看言情小说和一些社会科学读物的读者来说,自带一种“距离感”。我总觉得《诗经》是学术大家才去钻研的领域,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古文和各种考据。但是,《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这个名字,却意外地点燃了我的一点点好奇心。尤其是“千年的歌谣”这个副标题,瞬间就让我想到了那些在田埂上、在酒席间,人们随口哼唱出来的歌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设想,这本书会不会是那种,虽然讲的是古老的内容,但用一种非常轻松、非常有趣的方式来呈现?比如,它会不会把那些诗歌里的情感,比如思念、爱恋、忧愁,用更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让我读起来不会觉得“我在读古书”,而是“我在听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说他听来的古老故事”?我很期待,它能够打碎我对《诗经》“高冷”的刻板印象,让我发现原来这些几千年前的歌谣,也可以这么有温度,这么有意思,甚至可以让我们在某些当下心情找到共鸣。

评分

哇,看到《超译诗经:千年的歌谣》这个书名,就觉得一股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而且「超译」两个字,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很感兴趣,但《诗经》这本大部头,总觉得有点遥不可及,文字古老,解释也繁复,常常读着读着就lost了。所以,当看到这本“超译”版本的出现,我立刻联想到,这会不会是一本能够让我轻松跨越时空,真正走进那些千年之前先民的歌谣,理解他们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钥匙?我尤其好奇,所谓的“超译”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是更贴近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还是会注入一些更生动的解读,让我不再只是看着字面意思,而是能感受到那些古老歌声里蕴藏的情感和智慧?我猜想,这本书或许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塑我脑海中对《诗经》的印象,让它不再是书斋里的文物,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的古老歌谣,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弦。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又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力的,这其中的平衡和技巧,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