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投资
  • 理财
  • 巴菲特
  • 财务自由
  • 价值投资
  • 股票
  • 财富
  • 教育
  • 子女
  • 投资建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巴菲特私秘投资全记录

  投资人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智力而是性格。──巴菲特

  既然交易活跃的市场週期性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少之又少的机会,我们的投资方法就在于把握和利用这种机会。──巴菲特

  巨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优秀的公司被不寻常的环境所困,这时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巴菲特

  一只能数到十的马是只了不起的马,却不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同样,一家能够合理运用资金的纺织公司是一家了不起的纺织公司,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企业。──巴菲特

  巴菲特作为一名投资人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鲜为人知的是,作为父亲,他也是非常成功的。巴菲特的三个孩子虽然没有取得像他一样耀眼的光环以及傲人的财富,但他们却生活得非常幸福,且事业很成功。这对于父亲而言,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渴望自己的子女能获得成功,而由于成功的标准大多是以其地位以及财富来衡量的,因此对孩子在财富意识以及积极心态方面的培养是家长所重视的。

  不得不说的是,现实投资中充满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陷阱,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牢牢把握住投资的良机。在巴菲特看来,只有告诉孩子有关财富投资的技巧和忠告,才能让孩子们在日后的投资中如鱼得水。

  有人说巴菲特就是神,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懂得一些投资规律。人们都清楚商场就好比战场,巴菲特对于投资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然而,即使投资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再激烈,巴菲特在孩子们面前也是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他给孩子们的永远是一个积极乐观的父亲形象,而不是郁郁寡欢的「颓废」父亲。这一点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起的是个榜样的作用―—即使你不能像巴菲特那样给孩子们创造出傲人的财富,也一定要给孩子积极乐观、不畏艰险的生活态度以及投资态度。

  在投资中,总有人会被加冕称王,也总有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一败涂地。

  而怎样才能在投资中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笑到最后?什么才是这场金钱游戏的制胜法宝?就成了无数投资人士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但他们却一直没有提出答案。巴菲特经常对他的孩子们说:「投资如同篮球场,在球场上,不管多么精妙的配合,多么出色的个人技术,都在为一件事服务,那就是将球投进;而在投资中,无论是投资理论还是投资技巧,也都只为了一件事―—选择出正确的投资方式,然后耐心等待盈利。」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尤其是在股市起落跌宕的时候,大多数投资者因为对利润无休止的贪婪而往往会失去理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追涨杀跌。一旦投资者的贪婪心理占上风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考虑自己购买的股票的价格是高于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是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了,更不会去分析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了。于是,许多投资者都以愚蠢的价格买入股票而最终被套牢。巴菲特将投资者的这种贪婪的心态喻为投资界传染性最强的流行病,而且巴菲特告诫他的子女们:「当贪婪佔据你的整个胸腔的时候,你离损失本金也就不远了。」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普通投资人难以取得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的长期投资理念。他能够做到不在意股市一时的涨跌,从而避免了频繁操作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他选择股票的独特方法也令人称奇。所以,自他出资仅100美元创办投资公司起,他就能够不断地取得投资的成功。

  巴菲特很注重对子女进行财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因为他一直认为,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教诲和帮助是「家有千金,不如授子一技」。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理财,他通过自身的投资经验,告诉孩子们投资的忠告和操作过程中的技巧。每当谈及到父亲对于自己的帮助时,巴菲特的三个孩子大多会自豪地这样表示:「父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人生中最实用且最有价值的忠告。」

  本书的主旨讲的是巴菲特在日常生活中,传授给子女的投资经验和投资忠告。事实上,它适合每一个投资人详加阅读。

  巴菲特为其子女解答了许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令他们迷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即是巴菲特在日常投资中总结出的宝贵的投资技巧和投资经验,相信它们也能为更多的投资者指点迷津。

  本书还通过巴菲特与子女们的对话,将巴菲特在投资市场上的所思、所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们的眼前,以使读者读完本书后,改变对投资的迷思,从而有所斩获。
《炼金术士的秘密:从阿尔卑斯山脉到华尔街的财富密码》 作者: [虚构作者名:亚历山大·冯·霍夫曼]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枯燥教科书,而是一部跨越百年、融合了历史、哲学与实战智慧的财富构建史诗。它讲述了亚历山大·冯·霍夫曼——一位生于十九世纪末奥地利、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长大、最终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华尔街掀起波澜的传奇人物——如何通过一套颠覆性的“价值共鸣”体系,将看似平庸的资产转化为持久的财富。 霍夫曼的人生轨迹,是从追随他的导师,一位隐居的钟表匠兼业余炼金术士,开始的。这位老者对霍夫曼施加的影响,远超货币和股票的范畴。他教导的不是如何“买低卖高”,而是如何“理解事物的本质价值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源头的智慧——阿尔卑斯山下的“时间磨坊” 故事的开篇,将读者带回1890年代的蒂罗尔山区。霍夫曼早年沉浸于传统手工业的学习,这塑造了他对“内在价值”的深刻认知。他从钟表制作中学到的耐心、对精密机械的敬畏,以及对材料耐久性的追求,成为了他日后投资哲学的基石。 1. 炼金术的隐喻与资本的嬗变: 霍夫曼的导师坚信,投资的本质是“将易逝的注意力转化为永恒的价值”。书中详细阐述了导师如何用“水银分离法”来比喻企业现金流的提纯,以及如何用“哲学家的石头”来象征那些能持续产生复利效应的垄断性商业模式。这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识别那些“具备内在永恒性”的企业,而非追逐昙花一现的时尚概念。 2. 耐心的复利:钟表的齿轮与时间的诅咒: 霍夫曼观察到,一块顶级怀表的价格,与其运行时间的精准度成正比。他将此应用于市场:那些能抵抗短期噪音、持续稳定运行二十年以上的企业,其价值的增长曲线是指数级的。本书详尽分析了霍夫曼早年如何抵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仅凭囤积少数几家欧洲老牌机械制造企业的股票,保持了家族财富的完整性。 第二部分:跨越海洋——从欧洲手工艺到美国工业的融合 1920年代,霍夫曼带着导师的笔记和对“深度价值”的信仰,远渡重洋,抵达了新兴的美国市场。他发现,美国的市场充满活力,但也充斥着基于“故事”而非“结构”的泡沫。 3. 结构性缺陷的识别:铁路与电力的“骨骼投资”: 霍夫曼摒弃了对热门行业的盲目追捧。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构建现代社会运转所必需的“骨骼”——基础设施。书中详细分析了他对几条濒临破产的美国二级铁路公司的收购过程。他看到的不是铁轨的衰败,而是其在未来十年内作为物流命脉的不可替代性。他如何利用其对机械和工程的理解,说服银行团进行重组,并最终在二战期间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4. “莫扎特现象”与管理层的共振: 霍夫曼认为,伟大的企业需要伟大的管理者,但更需要能与企业“基因”完美契合的管理者。他将企业领导力比作古典音乐的指挥家——能够让不同的乐器(部门)和谐共振。书中记载了他如何花了五年时间,考察数十位CEO,最终选择了一位被业界视为“平庸”的化学家,来掌管一家正在研发革命性塑料材料的公司,原因是他看中了这位CEO对“材料科学本质”的执着,而非短期利润报告。 第三部分:壁垒的构建与防御——在风暴中保持静默 本书的高潮部分,聚焦于霍夫曼在二战后建立其“堡垒投资组合”的过程,这套组合旨在抵御任何宏观经济的动荡。 5. 护城河的七种形态:从专利到文化惯性: 霍夫曼总结了企业护城河的七种核心形态,从传统的特许经营权,到更微妙的“客户转换成本的心理门槛”。他详细剖析了他如何评估一家包装食品公司的“文化惯性”——即消费者在面对同类产品时,因习惯而产生的惰性购买力,并将其视为一种强大的、难以量化的资产。 6. 抵御“噪音”的训练:禅定与市场周期: 霍夫曼深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情绪波动。书中披露了他坚持的每日“静默时间”,这段时间完全用于阅读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避免接触任何当日的股市新闻。他认为,理解市场周期的关键不在于预测下一个季度的数据,而在于理解人类对稀缺性和恐惧的永恒反应。他用古希腊的“悲剧循环”理论,来解释熊市的必然性及其内在的重置价值。 7. 估值的艺术:超越数字的“内在价格”: 最后,本书揭示了霍夫曼的估值模型——“共振估值法”。这种方法要求估算者不仅要计算折现现金流,更要计算企业在未来三十年内,其产品或服务在人类社会中“被需要的必然性”的权重。这是一种融合了社会学、技术发展预测和传统会计的复杂体系,它指导投资者只买入那些,即使在没有外部催化剂的情况下,也注定会繁荣的企业。 结语:财富的终极目标 《炼金术士的秘密》最终揭示了霍夫曼成功的终极奥秘:财富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工具,用以换取时间自由,从而使人能够专注于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非市场化的追求——艺术、知识和家庭传承。 本书为渴望理解价值投资的深度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股神”叙事的、更具哲学深度和历史厚度的财富构建蓝图。它教导读者如何成为一个“时间投资者”,而非“价格交易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全球最着名的金融投资家。

  1941年,刚刚11岁,巴菲特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考入宾洲大学,两年后转学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着名投资理论学家班杰明.格雷厄姆。

  从1965到198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琼指数10.1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一万美元的话,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3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在2008年的《富比士》排行榜上巴菲特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第一次成为世界首富。

  2011年12月,巴菲特宣佈,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

  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誏身边的人与投资人大吃一惊!经治疗后平安无事。

图书目录

〔忠告一〕记住!理性压倒感性才能屹立股市不倒
1.要学会以40美分买1美元的东西
2.投资不败的金律:安全第一,赚钱第二
3.学会数字运营:时时刻刻计算损益比率
4.最聪明的投资者总是会让自己的投资「密不透风」
5.淡定从容、胆大心细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6.价值评估的数据越保守越可靠
7.在上市公司处于困境的时候发现商机
8.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忠告二〕不要害怕危机,要做一个善于战胜危机的大赢家
1.是危机也是商机
2.危机管理,以机制为本
3.从细节中看危机
4.把握理想的退出时机
5.坐以待毙,不如积极应对
6.在危机的背后寻找机会
7.学会在「垃圾股」里寻找商机
8.一张信笺引发的危机

〔忠告三〕正确处理股市投资的两大情绪:贪婪和恐惧
1.在别人疯狂投资时要非常谨慎
2.在别人投资谨慎时要更大胆一些
3.认识自己的弱点才能利用市场的劣势
4.耐心是投资获利的好习惯
5.坚守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忠告四〕投资不是闪电战,而是持久战
1.长期投资就是白头偕老:
专情比多情幸福一万倍
2.频繁交易会让你的巨额财富流失
3.理性对待市场波动期
4.目光远大才能战胜市场
5.投资要「专情」而不要「花心」
6.长期现金流是最好的估值方法

〔忠告五〕如果你走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1.稳、准、狠的投资策略
2.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鸵鸟心态」害死人
4.如果你走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5.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保持长远的目光
6.永远盯住自己熟悉的公司去投资

〔忠告六〕正确评估一支股票的内在价值
1.一定要选择拥有最优秀的管理团队的上市公司
2.高成长性是上市公司的超级内在价值
3.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着股票的价格
4.寻找最合适的投资对象
5.寻找最值得投资的行业
6.选股看价值,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7.寻找长期稳定的产业链
8.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

〔忠告七〕股票投资需要独立思考,切勿盲从
1.不要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
2.投资者不要被股票预测所左右
3.耐心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
4.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不要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
5.跟着自己的直觉走,坚持自己的判断
6.世界上没有永远有效的市场

〔忠告八〕我的投资中「明星股」总是获利最多的股票
1.明星不如天王巨星
2.不间断地在市场上寻找优质股票
3.成为可口可乐最忠实的长期投资者
4.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品质
5.寻找卓越企业简单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忠告九〕不要让不良的投资习惯毁了到手的投资回报
1.学会每天反思自己的错误
2.培养亲自调查的习惯
3.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市场
4.想射中大象就必须随时把枪带在身上
5.真正的投资者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
6.思想上要敏锐,行动上要果断
7.改变思维头脑:借钱生钱,融资投资

〔忠告十〕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1.「朝三暮四」不是一个好方法
2.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3.有时成功的投资需要按兵不动
4.正确把握投资的时机和环境
5.成功通常是冒险者的收获

附录一:巴菲特投资年表
附录二:巴菲特的子女简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记住!理性压倒感性才能屹立股市不倒
 
要学会以40美分买1美元的东西
 
投资人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智力而是性格。―—巴菲特
 
巴菲特的小儿子皮特虽然热爱音乐事业,但他对投资同样抱有很高的热情,在一次郊游中,他问父亲:「为什么您总是可以寻找到一些『超级明星股』呢?」巴菲特微微一笑,回答道:「作为一名出色的投资者,应该要学会以40美分买1美元的东西。」

巴菲特认为,当投资者在决定购买一支股票之前,应仔细地对该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和研究。他忠告投资者:价值投资并不能完全保证投资获利,因为不仅要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而且还要保证所选择股票的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与预期的估计相符。因此,投资者在入市之前应该将自己看成企业分析家,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找到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盈利机会。
 
除此之外,巴菲特还提醒投资者,一定要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品质。巴菲特说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在买股票的时候只关心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公司当前盈利情况以及未来的预期收益,因而他们都只是将钱投入某个企业,而不知道这个企业的管理者是谁。在巴菲特看来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的做法。巴菲特每次在投资之前除了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以及销售状况之外,还会特别关注企业领导层的能力。因为巴菲特认为一家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有90%都取决于管理层的决策,只有10%是受软体、硬体设备的影响。但是公司盈利状况良好并不一定是管理层能力强的表现,因为也许换做别的管理者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以公司经营良好只能说明管理层的能力没有很差,仅此而已。总之,巴菲特在投资之前,一定会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深入地了解。通常,巴菲特对自己准备投资公司管理层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者能否很好地运用资金 这个运用资金指的是管理者用钱进行再投资。企业管理者能否很好地利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者说再投资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是巴菲特对管理者进行能力衡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且这也是投资者能否取得高回报的关键性因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安全边际”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巴菲特在书中强调,投资不仅仅是追求高回报,更重要的是规避风险。他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们理解到,在购买任何资产时,都应该给自己留有足够的“缓冲地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种“留有余地”的心态,贯穿于他所有的投资哲学中。我联想到自己过往的一些投资决策,是不是因为过于自信,或者对风险的评估不足,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这本书并不是直接教你如何计算市盈率或者市净率,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投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有效管理风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这种“保守”的智慧,在很多人看来可能缺乏激情,但我却觉得它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在投资的世界里,活得够久,才能享受到复利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财富的增长。这本书,无疑是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审慎的种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

评分

读完《巴菲特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我最大的感受是,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巴菲特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强调耐心和长期主义。他告诉我们,伟大的投资机会往往需要时间来发酵,需要我们静待花开。这种“慢”的智慧,在如今追求“快”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种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的行为,这无异于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增长,是建立在长期的价值发现和持有之上的。它鼓励我们去了解企业,去理解商业模式,去陪伴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这种投资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理财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追求。我希望能够将这种耐心和长期主义的理念,融入到我的投资和生活中,去创造更加稳健和持久的价值。

评分

《巴菲特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投资与人性洞察完美结合。巴菲特并没有将投资仅仅视为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恐惧、羊群效应等,这些情绪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他告诫子女,不要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要保持独立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因为我深知自己常常会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干扰,情绪化地做出买卖决定。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投资过程中那些不理智的行为。他强调的“能力圈”理论,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是否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这种“不熟悉的领域不碰”的原则,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投资技巧,更是关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人性搏斗,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评分

这本书的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对“常识”的回归。巴菲特并没有用什么高深莫测的术语来故弄玄虚,而是用最朴素的道理,阐述最深刻的投资智慧。他强调的“复利”的力量,以及“长期持有”的优势,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但在他那里,却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他告诉我,与其花大量时间去研究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不如去理解那些简单易懂的商业逻辑。这种“大道至简”的哲学,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并不是因为缺乏知识,而是因为我们忽略了那些最基本、最常识的道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他的人生经验,教导我们如何在投资的世界里,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去寻找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不是一场博弈,而是一场关于价值和时间的思考。

评分

读完《巴菲特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详细展开具体的投资案例,但那种朴实无华、直击要害的智慧,却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于投资的浮躁与迷茫。巴菲特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理论来“吓唬”读者,而是将最核心的原则,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不追逐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是着眼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寻找那些被低估但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这种耐心与远见,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投资行为,是不是过于急功近利,是不是被市场的喧嚣所裹挟,而忽略了投资最本质的意义。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人生哲学,教会我如何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即使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光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想,真正的智慧,往往不是那些炫技式的表演,而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道理讲透彻。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一本让你一夜暴富的秘籍,而是一本让你成为一个更理智、更成熟的投资者的启蒙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