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时代澳门法的变化与发展

区域一体化时代澳门法的变化与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澳门法
  • 区域一体化
  • 法学
  • 澳门研究
  • 法律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国两制
  • 澳门特区
  • 法治
  • 法律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对粤澳一体化背景下澳门各法律部门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研究,并在比较澳门与内地相关立法异同的基础上,结合内地及国际最新的立法动态,对未来澳门立法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好的,下面为您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 《全球治理的脉络:从主权国家到超国家体系的演变》 作者: [作者姓名,可自行添加] 出版社: [出版社名称,可自行添加]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可自行添加]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全球政治秩序如何从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的体系,逐步转向一个复杂交织的超国家治理网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精细的文献梳理,构建了一幅全球治理变迁的完整图景,重点探讨了权力分散、规范重塑以及新型行为体崛起的关键节点。 第一部分:主权时代的遗产与挑战 本书开篇追溯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石——绝对主权原则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演变。详细分析了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对传统主权观念的冲击,以及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全球秩序的重塑。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再审视: 探讨了国家主权理论的内在矛盾与外部制约。在这一部分,我们不仅回顾了国家在领土和内政上的绝对权威,也分析了国际法和条约对这种权威的早期限制。 民族国家主义的兴衰: 考察了民族国家作为主要政治单元在20世纪的巅峰及其在后冷战时代的衰落迹象。重点分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如何影响了全球化进程,并成为地区冲突和身份政治的驱动力。 早期国际合作的尝试: 梳理了国际联盟的建立及其失败的深层原因,指出早期国际组织在处理跨国问题时的结构性缺陷,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强制执行机制。 第二部分:全球化的推力与治理结构的重塑 进入后冷战时期,经济、技术和信息的高度融合,极大地削弱了国家边界的刚性,催生了对更有效、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模式的需求。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这一关键转型期。 经济全球化与监管缺位: 探讨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机构在构建全球经济规则中的核心作用。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如何挑战国家对经济主权的控制,以及金融市场一体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安全困境的升级: 跨国威胁(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流行病)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变得捉襟见肘。本书详细分析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僵局,以及北约、欧盟等区域安全组织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的角色演变。 技术革命对权力的再分配: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如何赋权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NGOs)。探讨了数字主权、数据治理和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议题对传统主权边界的侵蚀。 第三部分:超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本书的核心部分在于对“超国家主义”(Supranationalism)概念的细致考察,并将其置于全球治理光谱中进行定位。作者区分了不同程度的权力让渡和制度整合。 区域一体化的深度解析: 以欧盟(EU)为主要案例,详细分析了从经济共同体到政治联盟的演进路径。探讨了“司法优先权”、“共同政策制定”等超国家机制的运作逻辑及其对成员国法律体系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比了其他如东盟(ASEAN)、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等不同模式的区域整合尝试。 国际法和国际人权体系的深化: 考察了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建立,以及国际人权公约对国家内政的干预合法性基础。分析了“保护的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R2P)原则如何试图超越国家同意的传统框架,构建人类共同的安全伦理。 非国家行为体的制度化参与: 深入研究了跨国公司、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如“无国界医生”)和全球基金等新型行为体,如何在特定议题上构建替代性的治理结构,并影响甚至主导了国际规范的形成。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治理的碎片化趋势 最后一部分,作者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全球治理面临的深刻挑战与可能走向。 全球治理的碎片化与竞争: 分析了“去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大国竞争加剧对多边主义的冲击。探讨了不同地缘政治集团(如“一带一路”倡议、G7与金砖国家机制)如何构建平行的或竞争性的全球治理框架。 主权与合作的再平衡: 总结了当代国家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如何寻求在维护核心主权利益与参与有效全球合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涉及国家在气候谈判、供应链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中的策略调整。 结语 《全球治理的脉络》旨在为理解当代国际关系提供一个结构性的分析工具。它强调,今天的世界已不再是纯粹的国家间互动,而是一个由国家、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非国家行为体共同编织的、持续演化的治理网络。本书对于国际关系学者、法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全球秩序变迁的读者,都将是一份极具启发性的参考资料。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 祥/主编

  现职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PhD)

  经历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银行法律与实务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委员
  .国际商会商法与惯例委员会委员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国际结算顾问小组成员
  .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 彤/副主编

  现职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欧盟法研究所所长

  学历
  法学博士,LL.M.(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经历
  .就职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就职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学研究院
  .主持「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专案」、「欧盟让.莫内」、教育部和司法部等数项国际、国内研究专案

图书目录

总序


澳门《公共政策谘询规范性指引》评析/罗智敏

一、引 言/1
二、澳门《公共政策谘询规范性指引》的主要内容/2
三、《公共政策谘询规范性指引》的实施/9
四、《公共政策谘询规范性指引》规定的不足/11
五、完善《公共政策谘询规范性指引》的建议/17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体制的行政法分析/张 力
一、问题的提出/23
二、行政主导体制的逻辑变迁和地方语境/28
三、行政过程的结构性控制/33
四、结 语/39

澳门行政法规合法性审查模式的探讨/张 星
一、行政法规的性质及规范范围分析/41
二、行政法规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3
三、行政法规合法性审查模式的探讨/45
三、由特区法院进行合法性审查/47

澳门行政诉讼的整体构造及其启示/赵 宏
一、独立的行政法院设置/51
二、概括式规定与宽泛的受案范围/55
三、类型化的行政诉讼/57
四、有效的救济与诉讼保护机制/68
五、检察院的广泛参与与司法监督的强化/73
六、个别保护之外的民众诉讼与公诉/78
七、有效的执行措施及针对违法不执行的保障/82

澳门刑法溯及力研究/李凌飞
一、引 言/87
二、原则的从旧适用/89
三、例外的从轻适用/91
四、结 语/96

澳门刑法中的典型被害人同意研究—以比较法为视角/刘阳阳、马 永
一、被害人同意的条件/99
二、被害人同意的效果/106
三、结 语/108

澳门刑事诉讼行为研究/元 轶、吴 咲
一、诉讼行为的有效要件/110
二、诉讼行为的无效/112
三、诉讼行为的时间及诉讼行为的告知/116

澳门刑事平常上诉程序研究/元 轶、温超影
一、上诉权的主体/122
二、上诉的范围及限制/124
三、上诉的理由/125
四、上诉的期限及上诉的中止效力/126
五、上诉程序/127
六、不利变更之禁止原则/130

澳门刑事非常上诉研究/元 轶、方柏兴
一、司法见解之定出/133
二、刑事再审/136

澳门劳动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院介入机制述评/幸颜静
一、澳门劳动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院的两种主要参与方式/145
二、澳门劳动诉讼程序中的检察院代理制度/150
三、澳门劳动诉讼程序中的检察院试行调解制度/167
四、改革思路/173
五、结 语/189

澳门《食品安全法》责任体系评析/冯 恺、朱 青
一、澳门《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背景/193
二、澳门《食品安全法》关于法律责任的基本规定/194
三、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应行政、刑事、民事相结合/196
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应进一步多元化/203
五、结 语/207

两岸四地私法冲突和协调路径探析/张 彤
一、引 言/209
二、两岸四地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产生/210
三、国际私法冲突问题的解决路径和经验/212
四、两岸四地私法协调的理论依据/219
五、两岸四地私法律协调的路径/223

澳门商事法律的变革与发展/薄燕娜
一、葡国商事法律的继受与本地化/229
二、澳门商事法律的现代化之路/236
三、澳门商事法律改革与未来发展/244

论澳门消费者知情权制度的完善/张 彤
一、引 言/255
二、澳门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的现状与缺陷/257
三、以强化经营者资讯义务来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262
四、中国大陆、香港和欧盟消费者知情权权立法的有益经验/264
五、澳门消费者保护法中的经营者资讯义务的完善/270

澳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变革/刘承韪、刘天娇
一、澳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概况/274
二、澳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282

澳门税制体系评析/徐 妍
一、澳门税制的历史沿革/289
二、澳门税制的改革/294
三、澳门现行税制的主要特点/297
四、澳门的税制结构/299
五、澳门的主要税种介绍/301
六、澳门税制的完善/315

浅议澳门地区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问题/何 超
一、引 言/317
二、澳门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法律适用问题/318
三、驰名商标概述及其受保护的现状/320
四、驰名商标的司法实践──认定/331
五、澳门地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335
六、澳门现行驰名商标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343
七、结 论/347

澳门博彩法制改革的问题与展望/刘承韪、胡学媛
一、澳门博彩业法制体系的构建/350
二、博彩信贷制度的合法化研究/353
三、澳门博彩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与借鑑/356
四、澳门博彩业法制改革的新挑战/361
五、结 语/363

图书序言

总 序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与基石。良好的法治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及其落实的良好氛围。比较法的目的与使命在于透过对不同法域间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和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深化人们对这些法律制度、法律文化和法律体系的认识,了解世界法学发展的动态、法律发展的趋势,进而择善而从,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为人类的共同文明与进步服务。

  资讯化与全球化使得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变得愈来愈小,使得不同法域间的人们的交往愈来愈频繁、关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需要了解对方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内容愈来愈详细,从而使得比较法在现代法治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功能愈来愈明显,作用愈来愈大,任务愈来愈重。

  在中国大陆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比较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研究和认知域外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与法律文化,使得中国大陆法学界能够迅速和充分地了解这些制度,使得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能够在学习和借鑑域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很快建立起来。虽然中国大陆的法制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离现代法治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在中国大陆法制建设的进程中,比较法仍然具有无限的发挥空间。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是在整合原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中德法学院和中美法学院三个教学科研院所的基础上成立的,是目前中国大陆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唯一以比较法学为中心的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比较法人才。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资讯化与全球化以及中国大陆法制国际化与现代化的需要,构建以比较和研究中外法律制度为目的的比较法学研究的平台,力争巩固其在国内比较法学研究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准,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大陆的法制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完成其光荣使命,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开展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学术成果均蕴藏着比较法教学与科研的最新成果与思想财富,颇具学术价值,非常值得整理出版。这些成果若以单本出版发行,难见系统,编为文库出版,方能相得益彰,蔚为壮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比较法学文库》「澳门法系列」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承担的「自治与发展: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澳门法制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该项目得到了澳门基金会的慷慨资助,特此致谢。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
高 祥


 
  回归以来,凭借特许垄断性的博彩业经营和近年来中国大陆逐步开放的「自由行」政策,澳门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飞跃。然而,土地狭小、经济结构单一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而澳门政府也一直致力于经济的适度多元化以及寻求更大的地域发展空间。

  2003年起,澳门特区政府通过与中央政府陆续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多个补充协议,以及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相关的区域合作规划,粤澳合作快速全面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

  粤澳合作向粤、澳区域一体化转化的重大突破在于横琴「特区」地位的确立。横琴是澳门突破土地瓶颈的首选之地。经过粤澳双方的共同努力,2006年11月,广东省政府通过了《横琴岛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2012年1月1日,《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开始施行。这标志着粤澳区域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开始形成。

  然而,区域一体化下粤、澳两地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如何协调、统一和完善,立法冲突如何解决,如何调节双方的利益冲突,在合作与让步中实现双方的共赢,是两地不得不面对和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区域一体化下澳门法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历时近4年,先后多次赴珠海、澳门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相关的一、二手资料,对粤、澳一体化背景下澳门各法律部门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研究,并在比较澳门与内地相关立法异同的基础上,结合内地目前的立法,对未来澳门立法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本项课题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澳门地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劳动法等多个传统部门法,还涉及博彩、网路等一些具有澳门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立法,并特别对澳门法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专项研究。第一本论文集《自治与发展: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澳门法制改革研究》已于2012年12月出版,随后又陆续出版了两本澳门法研究的专论,此次出版的是澳门法制改革研究的第二本论文集,主要汇集了课题组在2013年以后的相关研究成果,至此,本课题得以最终完成。

  再次感谢澳门基金会慷慨地为课题组提供资金支持,也感谢澳门、珠海等地相关立法和司法部门为课题组无私地提供相关资料、资料及建议,这些支援和帮助使本项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而圆满地完成。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最初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澳门的法律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小众,而且对于台湾读者来说,其吸引力可能不如大陆的法律制度。然而,读完之后,我却感到大为惊喜。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将复杂的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澳门法律的理解是深刻而透彻的。他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法律知识,而且对澳门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深入的了解。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他对澳门法律的分析更加全面和客观。这本书对于澳门基本法在澳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理解“一国两制”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指出,基本法既是澳门的宪法,也是澳门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桥梁。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基本法,是澳门法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澳门的法律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呈现方式相当务实,没有过多理论上的空谈,而是着重于对澳门法律实践的深入剖析。作者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揭示了澳门法律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在博彩业的法律规制方面,澳门的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样,在土地管理方面,澳门的制度也与台湾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作者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地法律制度的特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澳门法律体系中存在的灰色地带的坦诚剖析。任何法律体系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重要的是能够正视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本书也提醒我们,在研究澳门法律时,不能仅仅关注法律条文本身,更要关注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澳门法律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澳门法律的法律从业者、学者以及对两岸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清晰,作者将澳门法律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分阶段的分析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澳门法律的演变逻辑。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澳门法律体系中葡语法律传统的影响的重视。作者指出,葡语法律传统是澳门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了澳门的法律制度,也影响了澳门的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在回归后,如何保留和发展葡语法律传统,是澳门法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台湾法律制度的反思。在面对西方法律的影响时,台湾应该如何处理自身法律的独特性?我们应该如何借鉴澳门的经验,在吸收外来法律的同时,维护自身的法律文化?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观点深刻、文笔流畅的法律著作,对于希望了解澳门法律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佳作。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澳门法学发展的著作,我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两岸法律交流的台湾学者,内心感慨颇多。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提供全新的法律条文解读,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澳门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澳门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其法律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澳门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平衡中央与地方关系等方面的努力。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于葡语法律传统在澳门的保留与转化过程的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澳门的独特性至关重要。毕竟,澳门的法律并非单纯的中国大陆法律的移植,而是融合了葡语文明的精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这种文化在与大陆法律体系的碰撞与融合中,展现出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动态。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台湾自身法律制度的反思。在面对全球化浪潮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台湾的法律制度是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我们应该如何借鉴澳门的经验,在维护自身法律体系完整性的同时,积极参与区域法律合作?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平台。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著作,更是一部社会史。作者通过对澳门法律的演变过程的梳理,展现了澳门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从葡属时期到回归后,澳门的法律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澳门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对于澳门法律在殖民统治下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揭示了殖民法律制度对澳门社会的影响。同时,他也对澳门回归后,法律体系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这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方式,使得这本书具有了独特的学术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澳门法律体系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的分析。例如,在司法独立与中央政府的管辖权之间,澳门的法律体系一直面临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作者对于这种平衡的维护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澳门法律的复杂性。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澳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