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

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性科普
  • 人体奥秘
  • 生理知识
  • 健康
  • 两性
  • 八卦
  • 趣味科普
  • 生命科学
  •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命种种,你不懂又不会怎么样
但有些问题,你就是忍不住想马上知道答案
生命种种,八卦起来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这些答案,可是都有科学根据的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
  男人的乳头虽然没用,可也没害,天择的压力并不存在。

  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
  女用避孕药能改变正常生理週期,早被妇女使用多年。

  。为什么流行时尚离不开古柯硷?
  古柯硷能够抑制食欲,因此深受模特儿们的拥戴。
  。你真的打算养只猫?
  若弓浆虫借着猫找到人类当宿主,养猫民族容易变得「神经质」。
  。人为什么会打喷嚏?
  我们打喷嚏,完全是为了帮助寄生生物繁殖。
  。新的脑细胞在哪出生?
  新的脑细胞只发生在脑室和海马区,大部分移转到了嗅球。
  。蚊子为什么只叮你,不叮他?
  蚊子最喜欢人血,而疟原虫又让人体产生吸引蚊子的特殊气味。
  。精液可治疗女性忧郁症?
  精液中含有雌激素、黄体酮和睪丸激素等,对治疗忧郁症起作用。
  。细菌是你身体的主人?
  组成人体的细胞90%都是细菌。
  。买副好耳机,有差吗?
  内塞式耳机有效降低十到十五分贝音量,对听力影响大大减少了。
  。晒太阳致癌还是防癌?
  多晒太阳可能得皮肤癌,但可防止肺癌等更加致命的癌,好处大于坏处。
  。星座有科学根据吗?
  预产期在冬季的孕妇,应该多晒太阳,可以减少孩子长大后发疯的机率。
  。你有第六感基因吗?
  人类所有的部族都曾经演化出某种第六感意识。

  本书作者接受完整生命科学的系统训练,「偏见源于无知」是他的座右铭。他展示证据、提供寻求证据的方式与路径,一丝不苟的憨劲令他的文章读来又好笑又可敬。他尖锐,但不是与人为战,而是与他心目中的无知作战,为我们戳破许多我们理所当然的认知。

名人推荐

  「本书作者只是老老实实地好奇,想了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带前提地寻找证据,往往颠覆我自以为是的常识和经验。」──中国知名媒体人 柴静
《万象探源:探寻生命奥秘与自然律动》 一册跨越古今的科学与哲学之旅,深入剖析构成我们存在的基本逻辑。 本书并非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次对生命现象、自然规律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我们旨在跳出碎片化的知识点,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密的认知框架,带领读者领略宇宙的浩瀚、生命的精妙以及人类心智的复杂。全书分为上下两卷,结构严谨,论证详实,力求以清晰的叙事风格,揭示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深刻原理。 上卷:宇宙图景与物质基础 本卷聚焦于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及其基本构成,从最宏观的宇宙尺度到最微观的粒子层面,构建起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石。 第一章:时空的织网——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本章首先回顾现代宇宙学的主流理论,从大爆炸的奇点到宇宙的加速膨胀,详细阐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意义,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塑造星系结构中的关键作用。我们不满足于描述“是什么”,更着重于探讨“如何知道”——引力波探测、大型望远镜阵列如何为我们描绘出这幅动态的宇宙图景。随后,本章将目光转向恒星的生灭周期,解释了超新星爆发如何成为重元素诞生的熔炉,奠定生命所需的化学基础。 第二章:元素之舞——化学的交响与生命的基石 从宇宙尘埃到地球上复杂分子的形成,本章深入探讨了化学键的本质与多样性。我们详细剖析了有机化学的核心——碳骨架的形成能力,以及水这种看似平凡的物质,如何凭借其独特的极性和氢键网络,成为生命活动的理想溶剂。本章特别辟出章节,讨论了非平衡态热力学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阐释了耗散结构如何从无序中自发涌现,迈出迈向有序的第一步。 第三章:信息之锁——DNA、遗传与进化的驱动力 本卷的重头戏集中在生命的核心机制。本章详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复制的精确性,深入解析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与高效性。我们探讨了群体遗传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基因漂变、选择系数与适应度景观,并辅以经典的群体研究案例,阐释自然选择的实际操作过程。同时,本章也客观分析了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如何正在重塑我们对疾病、谱系和人类多样性的理解,展望了合成生物学在未来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方面的潜力。 下卷:生命形态与复杂系统 在构建了物质与遗传的理论基础后,本卷将视角聚焦于生命现象的多样性、人体的内部机制,以及复杂社会系统的涌现。 第四章:器官的协奏——复杂生命系统的调控网络 本章从生理学的角度,系统考察了多细胞生物体的内部平衡机制。我们详细描绘了神经系统如何通过电化学信号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内分泌系统如何通过激素实现对代谢、生长和繁殖的长期、精细调控。本章特别探讨了稳态(Homeostasis)概念的深刻内涵,分析了反馈回路在维持生命体这一“动态平衡系统”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协同工作,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紧密耦合的工程学奇迹。 第五章:心智的迷宫——感知、认知与意识的涌现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命体,关键在于复杂的心智活动。本章深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探讨感觉信息如何被大脑皮层转化为可理解的外部世界模型。我们分析了记忆的编码、存储与提取过程,以及语言能力对社会协作和知识积累的根本影响。更具哲学思辨性的是,本章探讨了“自我意识”是如何从数十亿神经元的复杂交互中“涌现”出来的难题,审视了图灵测试、整合信息论(IIT)等前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第六章:群落的智慧——社会结构与行为生态学 生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相互作用的群体之中。本章将焦点从个体内部转向群体互动,引入行为生态学的视角。我们分析了不同物种(包括人类)社会结构形成的驱动力,例如亲缘选择、互惠利他行为的演化路径,以及信号传递在群体内部协调中的作用。本章还通过数学模型(如博弈论在进化稳定策略中的应用),解释了合作与竞争的动态平衡如何塑造了物种的社会形态,最终导向对复杂文明社会运作模式的初步理解。 结语:未竟的探索 全书在对已知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后,以开放的姿态收尾。我们承认科学探索的边界仍在不断拓展,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生命的终极起源、意识的完整解释、宇宙的最终命运——仍有待后人通过更精妙的理论与观测来解答。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坚实的方法论,引导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和整合性的思维,持续探索这无尽的万象。 本书风格严谨而富于启发性,数据引用可靠,逻辑链条清晰,旨在为所有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抱有深厚好奇心的人士,提供一场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升级体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袁越


  1968年出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事分子免疫学研究。1992年初留学美国,在亚历桑那州立大学动物学系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工程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98年至2004年在加州圣地牙哥市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制药研究。2005年8月加盟《三联生活周刊》,担任特约撰稿至今。

推荐者简介

柴静


  记者、主持人。二○○三年爆发SARS时是最早进入疫区的记者之一,同年获选「风云记者」。先后担任央视《新闻调查》记者、《面对面》主持人、《看见》主持人。二○一二年出版自传作品《看见》,大为畅销。二○一五年自费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讨论中国的雾霾,引发热烈讨论,但此片旋即在中国被禁播。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最聪明的人,最笨的方法/柴静

第一集 你真的打算养只猫?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
安非他命是世界头号毒品?!
为什么流行时尚离不开古柯硷?
冬眠醒来,就抵达火星了!
毒素会不会代代相传?
每个人都有种族歧视?
你真的打算养只猫?
每人一本「数位生命日记」?
懂数学的週期蝉
农作物都是一年生的?
道德真的能遗传吗?
辣椒到底抗癌还是致癌?
人为什么会打喷嚏?
味精对人体有害?

第二集 如果苹果没有打中牛顿
你的生活实验其实很瞎?
幽门桿菌找不到宿主?
如果苹果没有打中牛顿
新的脑细胞在哪出生?
衰老是基因,还是磨损?
你可以欺骗大脑吗?
史上第一种免疫仲介
蚊子为什么只叮你,不叮他?
不务正业的RNA
分子侦察机在察什么?
得了钩虫病,就不会得哮喘?
萨医治好爱滋病?
精液可治疗女性忧郁症?
基因改造怎么来的?
妇女抗爱滋病有新希望?
胞质杂交等于人兽杂交?
精神分裂症有演化的优势?
战争带来医学进步?

第三集 勐男是怎样炼成的
叶酸可以减少兔唇发病率?
勐男是怎样炼成的?
是汽油味?还是新汽车味?
细菌是你身体的主人?
下雨天让你关节疼痛?
知道愈多,死得愈快?
买副好耳机,有差吗?
减重为什么这么难?
戒菸其实是以毒攻毒?
干细胞也会变坏
秃头问题永远无解吗?
有什么吃什么,吃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吃什么
晒太阳是致癌,还是防癌?
维生素药片只是安慰剂?
发烧有大用?
有月经落伍了吗?
乳腺癌其实是传染病?
乙醛是隐形杀手
多喝水会中毒?
心脏病元凶真的是胆固醇?
父女关系影响月经初潮
星座有科学根据吗?
还在临床试验的抗癌药
忧郁症是遗传还是心理疾病?
你过重吗?检查一下你的骨头吧!
治不好病,可以不付钱吗?

第四集 如果地球是一个巨型自助餐厅
你有第六感基因吗?
人种不同,该吃不同的药?
想长寿吗?减少自由基?
N年前,我们都是一家人
如果地球是一个巨型自助餐厅
要点菜吗?先检测基因吧!
不治之症靠干细胞研究?

第五集 打开心脏的手术有多难?
被蒙中的特效药
有扇窗户没关好,发现了青霉素
可的松怎么被发现的?
终结肺结核的居然是个统计学家?!
吸菸真的与肺癌有关?
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特效药?
麻醉师间接发明了唿吸机
打开心脏的手术有多难?
找到新耐磨材料的人工髋关节

后记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最聪明的人,最笨的方法 柴静

  
  会买这本书的人,肯定像我一样胡思乱想过一些无厘头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是猴子而不是老虎变成了人?」因为我常常想像一只老虎坐进计程车,庄严地把尾巴掖进来:「师傅,去中友。」自己乐半天。
  
  袁越的解释是:「因为黑猩猩最耐热。」
  
  嘎?
  
  「黑猩猩想活下来,它怕夜里的勐兽,只能中午捕食,而中午最热。」
  
  这是什么逻辑?
  
  「哺乳动物最怕热的部分就是大脑。大脑是单位体积产生热量最多的器官,也是对温度变化最敏感的器官。要想为大脑降温,必须加快血液回圈,让血液把大脑产生的热量带走。」
  
  「有什么依据?」
  
  他立刻眉飞色舞:「考古学家通过测量颅骨上的‘蝶导静脉孔’和静脉窦穿出颅腔所留下的血槽的直径,发现越是和现代人类接近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蝶导静脉孔’越多,直径越大,血槽也越浅,说明它们的散热效率也就越高……」
  
  「嗯……不懂。」
  
  「总之吧……靠这套高效的散热系统,直立人才敢在非洲炎热的中午四处觅食,靠一顿午饭活了下来。」
  
  「不可能,黑猩猩那速度,能追上谁啊?」
  
  「牛羚的瞬时速度虽然快,但只能维持几分钟,否则就会被急速升高的体温烧死,一个经过训练的原始猎人可以在炎热的中午,以每小时接近20公里的速度连续奔跑四五个小时!直到把猎物追得完全没了力气,只能站在原地等死。」
  
  哈哈。
  
  他挺来劲。「人是汗腺最发达的哺乳动物,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一匹马每平方米皮肤每小时大约可以排汗100克,骆驼为250克,人可以达到惊人的500克!」
  
  「能排汗有什么用啊,我就跑不了那么长时间……」
  
  「你看,长时间的奔跑需要大量的氧气……」
  
  「……」
  
  「在听吗?」
  
  「你说要是老虎坐在计程车里,会是蹲在座位上吗?」
  
  「……」
  
  因为袁越有个博客叫做「土摩托日记」,所以我们私下里都喜欢叫他土老师。土老师在饭局上常常也想谈谈音乐和文化,但一说话,就被人打趣:「你有什么科学依据?」
  
  他如果想认真解释,就引起一阵哄笑。
  
  他嘿嘿一乐,从不反击。
  
  这句话是他的标志,因为他有固若金汤的重实证、重逻辑、重量化分析的思维习惯,他写的这个叫《生命八卦》的专栏,很短,但是每一篇写得都挺用力。除了他在美国做过十几年的科学工作的经验,他还每天去看最新的《科学》、《自然》、《新科学家》和《发现》,《纽约时报》、《时代週刊》等的科学版的报导,再动用维琪和谷歌等搜寻引擎,「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相关素材」。
  
  用他自己的话说,最笨的方法。
  
  顾准说过,中国人太聪明,常常追求顿悟式的大智慧,像王阳明那样,对着竹子「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格出来,大病一场。
  
  土老师写这些关于生命的八卦,不追求什么微言大义,不会动不动就直奔人类的终极智慧而去——我看对他来说,也没什么那样的智慧存在。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好奇,想了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带前提地寻找证据,往往颠覆我自以为是的常识和经验。
  
  所以,在关于厦门「PX事件」和地震预报的争论中,他都在提供不同的意见,既不同于官方,也不刻意反官方,他只是忠于他了解到的资料,我没有看到过他因为顾忌而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也没看过他赶过时髦,他只是展示证据和提供他寻求证据的方式与路径。
  
  「我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在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思路上多下笔墨。」他说。逻辑自会将人推向应往之地。
  
  地震时,陈坚遇难去世,他也在场,但他的报导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感慨痛惜,而是救助中的科学。「坏死的肌肉释放出来的肌红素等蛋白质,以及钾离子等电解质就会随着血液回圈进入内脏,导致肾脏或心脏功能衰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病人几分钟内就会死去。」
  
  他引用医生的话,「面对病人的时候不轻易动感情,这样才能在冷静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土老师其实也经常试图抒一下情,前两天他在秘鲁给大家发短信说:「马楚比楚像个一肚子心事的哑巴,心事重重地坐在山坡上。」
  
  但很快他就对印加人用处女祭祀山神的宗教情感产生了不敬之意:「有个小细节让我产生了一丝不安,X光显示,她是被人用尖利的石块击中脑壳后死去的,科学家还分析了她体内的血红蛋白,发现她被击中后起码还存活了5分钟……这不仅是一个宗教祭祀场所,可能还是个谋杀现场。」
  
  在他的世界里,理性是至高无上的神,一切都在其之下,在这种「求真」的憨态面前,任何感情都要让步。
  
  他算是歌手小娟极好的朋友了,写乐评时也直言不讳地批评。写完还浑然无事去见人家,回来后在MSN上不安地对我说:「她哭了……」
  
  唉。
  
  他也有我看不顺眼的地方,就是理科男的优越感。
  
  我看土老师第一篇文章是《我只喜欢和智商高的人聊天》,写他当天吃饭的物件——「也是复旦的!也是高考数学满分!」
  
  我这小暴脾气,立刻写了一篇我从小没得过100分、从没被老师表扬过的人生经历,还差点把题目写成《从此失去土摩托》。哈哈。
  
  土老师倒没生气,只在MSN上打了个红脸儿。我几年后才弄明白,他是打心眼儿里喜欢智力这回事,这不光是他的乐趣——也许还是信仰?那种兴奋之情里一多半是天真的高兴。
  
  土老师的博客座右铭是:偏见源于无知。他的尖锐不是与人而战,他与他心目中的无知作战。
  
  当然,有的时候姿态不太好看,男生们嘛,总有点儿觉得自己个儿「站得高,溅得远」的蛮劲儿,梁漱溟批评过熊十力的「我慢之重」——「慢,就是傲慢,就是觉得自己真理在手,心里高傲,看不起别人」。
  
  但他同时也是我见过的最讲道理的家伙,即使曾与他论战的人,即使讽刺伤害过他的人,只要有一个说法有见地,他还是真诚地赞叹。他的博客被老罗从牛博首页拿掉之后,他对我说:「他删我删得有道理」,我原来想过「这厮不是装的吧……」时间长了,发现还真不是。
  
  用老罗的话,「土摩托是一个极少见的有赤子之心的中国人」。
  
  在胚胎问题上我与方舟子有不同意见时,土老师很不留情面地写文章批评我。我当时认为我们争论的点应该在伦理上,但我后来理解了他为什么那么来劲,因为他们认为谈伦理的基础是「记者对真相要有洁癖」。
  
  这句话对我来说很有用,以往做一期节目,办公室里经常要讨论,「我们的落点在哪里?我们的价值观能高于别人吗?」但是,不管你有一千个漂亮的第二落点,有一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真?还是假?」
  
  我在调查中也常担心观众对过于技术性的东西会感到厌倦,但是后来我发现,人们从不厌倦于了解知识——只要这些知识是直接指向他们心中悬而未决的巨大疑问的。
  
  所以现在在出发前,我只问「我们能拿到的事实是什么?这个事实经过验证吗?从这个事实里我能归纳出什么?有没有相反的证据?还有,嗯,别忘了,土老师这样的天敌看了会说什么?」
  
  我也曾批评他智力上的独断与优越感,而从他近来的文字中也看到很大的变化——少有尖锐刺目的字眼,不是「立异以为高」,而是提供更多的材料让人思考。
  
  我想,这是他约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们都清楚,人人都有缺陷,所以必须尊重异己,对对方的观点审慎地观察和研究,并且公开而有诚意地讨论和交锋,这是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
  
  最后说一句。
  
  每次我习惯性地批评土老师文章的时候,他总是非常老实地说:「对,您说得对!」我就不好意思往下说了。偶尔想夸一下的时候,他的反应总是「其实我那篇才叫真的好呢」,雀跃得让人心碎,也没法儿接话。
  
  好吧,总算,借此机会,让我完整地表达一下,土老师的文章里有一种少见的穷究事理的憨厚笨拙的劲儿,加上他智商……咳咳……智商确实高。
  
  六哥说过,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
  
  这个笨功夫,是必须下的,急不得,急的结果都是油条式的——炸得金光铮亮出来了,都是空心的。
  
  科学如此,媒体如此。

图书试读

1.男人为什么长乳头?
 
总有些无关生死,却很想问医生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
 
世界上大概只有男人才会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
 
小孩子们会说:既然女的都有,男的为什么没有?女人们会说:前胸光着多难看啊?而且,男人们想归想,只有个别喝多了的家伙才会严肃地跑去问医生。现在好了,美国有两个男人写了一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书名就叫《男人们为什么长乳头?》,副标题是「喝了3杯之后才敢问医生的100个问题」。这些问题全都是无关生死的医学问题,男人们闲得无聊的时候会拿它们来消磨时间。比如,美国流传一种说法:误吞的口香糖要在肚子里待7年才会被消化掉。世界上肯定有不少边嚼口香糖边喝水的人会暗自担心好一阵子,请看这本书的作者是怎么回答的:
 
为什么总是7这个数字?你打碎一面镜子要倒楣7年,狗的1岁相当于人过7年……那么,假如一条狗先打碎了一面镜子,然后又误吞了一块口香糖呢?看起来像是一道代数题。
 
读到这里,我居然真的算了算,发现这条狗要被那块口香糖折磨49年,真倒楣……
 
接下去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口香糖不能被消化,但制造口香糖会用到一种人造糖精——山梨糖醇,而这种东西是可以通便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担心那块被误食的口香糖,明天它就会被沖进下水道了……
 
这本书回答了100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人体生理问题,有很多都曾经困扰过我很长的时间。比如:天冷的时候人为什么会磕牙?冷饮喝得过快为什么会头疼?微波炉是否会致癌?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酒掺着喝为什么更容易醉?人吃了芦笋为什么会撒出怪味尿?等等。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作者是这样回答的:
 
芦笋含有硫醇,大蒜、洋葱和臭鸡蛋中也都含有这种物质。人体内有一种酶可以把硫醇分解为硫化氢,所以会有臭味。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只有46%的英国人体内含有这种酶,法国人则100%都有。下面请自己编写一个关于法国人的笑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光看《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这个书名,就觉得作者一定是个很有趣的人!“八卦一下”这几个字,立刻就戳中了我的点,感觉这本书不是那种严肃到让人睡着的科学读物,而更像是一种用有趣的角度来解读生命奥秘的方式。男人为什么会长乳头,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我好奇心的问题。虽然知道是进化的遗留,但总觉得背后一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可以挖掘,比如作者会不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这个过程?而女人每个月都会经历的“痛”,这简直是所有女性共同的“吐槽点”,有时候真的觉得身体太不公平了。如果这本书能够用一种不那么枯燥、甚至带点幽默感的方式来讲解经痛的原因,甚至提供一些不只是吃止痛药以外的选择,那绝对是送给所有女性朋友的最佳礼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跳脱一般的医学解释,用一种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方式,来解答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小疑问。

评分

这本书名《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尤其是“八卦一下”这几个字,立刻就拉近了距离,让人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科普读物,而更像是朋友间的闲聊,但又包含了科学的严谨。男人为什么长乳头,这大概是我很少会主动去探究,但内心又隐隐好奇的问题。毕竟,我们从小到大看到的生物课本,似乎很少会花太多篇幅去解释这种“看起来没什么用”的身体构造。而女人每个月都要痛,这简直是普天下女性共同的“暗黑史”,有时候痛起来真的会怀疑人生,觉得为什么我的身体要这样折磨我。如果这本书能够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把这些我们平时不敢或不屑于去深究的问题,用一种大家都听得懂、觉得有趣的语言解释清楚,那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我特别期待作者能用一些贴近台湾生活文化的例子来佐证,这样读起来会更有共鸣。

评分

拿到这本《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我一直想问的问题吗!”。从小到大,身边的男性朋友偶尔会开玩笑说“为什么我们也有乳头”,那时候年纪小,只是觉得好玩,从来没想过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直到长大后,才听过一些关于进化的说法,但总觉得不够具体,不够“八卦”。这本书的题目就直接点出了这个我心中的疑问,而且还加上了女性每个月都要经历的“大姨妈”困扰,这两种看起来很不相关的议题,竟然能放在同一本书里,让我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作者应该花了很长时间去搜集资料,然后用一种非常生动、不枯燥的方式来呈现。尤其是在台湾,我们很多时候对于生理现象的讨论都比较含蓄,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禁忌”话题以一种更开放、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打开,那绝对会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我很期待书中对于男性乳头存在的“功能性”或者“非功能性”的解释,以及对于女性经痛成因的详细剖析,希望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科学报告,而是充满生活智慧的分享。

评分

说实话,当初看到《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这个书名,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画面:作者坐在电视机前面,一边看无聊的纪录片,一边抓耳挠腮地想“为什么会这样?”,然后突然灵光一闪,决定写一本专门解答这些生活小疑问的书。男人为什么长乳头?这个我真的没多想过,因为…好像就长在那里,习以为常了。但细细一想,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生物学现象,总不能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想挤母乳吧?(哈哈,开玩笑的)。而女人每个月都要痛,这更是每个女生心照不宣的“磨难”,每次生理期来访,都像是要经历一场小小的“战争”,有时候真的怀疑,身体为什么不能更温柔一点?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现象,例如从胚胎发育的角度讲讲男性的乳头是怎么来的,又或者用更贴近我们生活经验的方式来解读经痛的复杂成因,甚至分享一些不那么“医学”但很实用的舒缓方法,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太大了。我希望作者的文字风格能像台湾的夜市小吃一样,有滋有味,让人读了还想再读。

评分

光是看书名《生命,八卦一下: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女人为什么每个月都要痛?》,就觉得这本书一定很有趣!身为一个在台湾生活了三十几年的人,常常会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感到好奇,例如为什么男生身上也会有乳头,虽然知道是进化遗留,但总觉得背后一定有更多有趣的故事,这本书应该就是专门来解答这些生活中那些“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奇怪”的问题吧?尤其是女人每个月都会经历的“那个”,简直是每个女性朋友的共同话题,有时候痛起来真的会让人怀疑人生,如果这本书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释这个生理现象,甚至提供一些缓解的秘诀,那绝对是造福广大女性同胞啊!我真的很期待这本书能够跳脱教科书式的枯燥讲解,用更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阐述,像是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男性乳头的功能(或者说“无功能”),又或者是从荷尔蒙变化解释女性经痛的来龙去脉。希望作者的文笔不会太学术,读起来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能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也长了不少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