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荒野诗人,最优美的自然哲思】
他有着松树般正直的灵魂
以充满哲思的文字凝视自然,写下荒野的灵性之美
启发我们「像山一样思考」
土地伦理、生态平等的先驱之作
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保育圣经」!
★举世闻名三大自然写作者之一,与梭罗、缪尔齐名
★美国销售逾百万册,纽约公共图书馆自然类「廿世纪十大好书」
★15幅全新生态插画,工笔细绘;封面局部烫金、精致立体设计,呈现自然的微物之美 █ 在野性之中,蕴藏着世界的救赎 李奥帕德,这位集科学家、田野工作者、诗人、哲学家等身分于一身的保育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保育之父」,其生平最重要着作《沙郡年纪》,出版半世纪以来影响深远。
本书第一部「沙郡年纪」是李奥帕德依季节、月份编写的自然观察笔记。在位于威斯康辛州的沙郡(Sand County)、一个因过度机械耕作而被破坏遗弃的农场上,作者一家人重新以铲子、斧头、双手寻求自然所赐的美粮而不掠夺多取,每年种植上千棵树以恢复附近森林的生态完整性;朴实的木屋生活,帮助他形成了对待土地与自然的伦理观念。
李奥帕德追寻在过度物质化的现代社会所失落的灵性生活,写下乡居岁月中深邃的心灵体验与自然生态的微物之美。从多年在森林、荒野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态考察,他体认到,人类并非万物的主宰,而只是生态体系的一员,「我以为狼的减少意味着鹿会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母狼眼中〕那绿色的火燄熄灭后,我明白狼和山都不会同意这个想法。」他提醒我们必须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野性(Wilderness),蕴藏着世界的救赎。
「自从冰河时期起,每年春天,沼泽便在鹤的喧嚷声中醒来。构成沼泽的泥炭层,位于一个古老湖泊的凹处;鹤群彷彿正站在属于牠们自己的历史中,那浸湿了的几页之上。」 ──〈沼泽地的輓歌 〉
「松树的新年始自五月,此时松树的顶芽变成了『蜡烛』:新发的芽具有蜡样的光泽,笔直、易碎。但是和松树一起生活的人知道,这里的『蜡烛』有更深的含义,因为松树的顶端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通向未来的道路。」──〈永不熄灭的火焰〉
「在十一月的玉米田里制造音乐的风是匆忙的。雁群从低垂的云朵间出现,随风上下移动,聚集又分开。当雁群在远方天空变模煳时,我听到最后的呜叫,那是夏天的熄灯号。现在,在浮木后面是温暖的,因为风已随雁群远去,而我也愿意随雁群远去──但愿我是那风。」──〈但愿我是风〉
「物质的魂魄(Numenon),它和现象(Phenomenon)正好成一对比──后者是可计算、可预测的,即使那是最远一颗星的摇动和转动。北方森林的魂魄是榛鸡,山核桃树丛的魂魄是冠蓝鸦,沼泽地的魂魄是灰噪鸦,而长满刺柏的山麓丘陵的魂魄则是蓝头松鸦。鸟类学书籍并没有记录这些事实。」──〈众鸟的魂魄〉
█ 土地不是商品:唤醒人们「生态平等」「土地伦理」的良知 第二部「地景之书」、第三部「乡野沉思」、第四部「结语」,李奥帕德将自己多年野外工作和林业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哲学、生态学、伦理学的观点融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态平等」、「土地伦理」的划时代观念。
「休息一下!掌锯者喊道。于是我们停下来歇口气。」李奥帕德带着我们,用锯子解读一棵遭闪电噼断的老橡树:「我们的锯子切入一八九九年,这一年,在北方两个郡之外的巴布科克附近,最后一只旅鸽被子弹击中而陨落。」「锯子切入一八七○年代,这是威斯康辛州疯狂种植小麦的十年。到了一八七九年,在某个星期一的早晨,麦长蝽、鸡母虫、锈病,加上土壤沙化,终于让威斯康辛州的农场主人意识到,他们在种植小麦的竞赛中耗尽了土壤的肥力。」「一八七八年,一名来自索克拉皮兹城的猎鹿人极富远见地评论道:今后猎人的数量将比鹿还多。」
李奥帕德以跨越近一世纪的橡木年轮,编入历史纪事,提醒我们:正是由于人类缺乏「生态平等」的自省意识,导致物种灭绝的輓歌一再于真实世界上演。
他接着阐述,在城市化空前发展的时代,土地生病了。某些动植物不明原因消失,尽管人们已努力保护;某些害虫突然成灾,尽管人们已努力控制。人们对这些现象无法作出简单解释,因此必须视之为土地有机体生病的症状。他继而提出「土地是社群」(Land is a community)的观念,亦即土地是由动物、植物、土壤、水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人类只是这个社群中的一员,必须与其他成员互赖共生。
█ 「世纪之书」:写给我们与下一世代的自然笔记 「至今我们还没有处理关于人对土地、对动物、以及对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的关系这些方面的伦理。土地仍然被当成财产;人与土地的关系依旧是纯经济的,只牵涉到权利,不包含义务。」李奥帕德说。
他指出,只有当我们对土地有感觉、了解和接触,才能产生爱和尊重,也才有可能建立「土地伦理」(Land Ethic)。着述之余,李奥帕德在美国创立「荒野学会」,推动保护日渐缩小的荒野大地与荒野上的自由生命,日后影响扩及全球。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更大规模的开发和愈发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的物种正以骇人听闻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而台湾山林滥垦、河川开採沙石、溼地沙洲消失、海岸线后退、土壤污染劣化、旱涝频生等现象,也使人憷目惊心。
李奥帕德提出「生态平等」「土地伦理」观点,不但未曾过时,更是写给我们与下一代的深沉反思。
名人推荐 小 野|作家‧千里步道发起人
吴明益|作家‧国立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
陈蔼玲|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
赖荣孝|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
刘克襄|作家‧自然生态观察者
《沙郡年纪》由自然观察渐次进入科学阐述,最后提升到哲学层次,被喻为是「保育界的圣经」、「自然写作的经典」、「世纪之书」。──吴明益•国立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
《沙郡年纪》以极优美的散文呈现,文字简洁,含义却极为深刻,就像所有最好的诗歌一样,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又正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在外表上却看不到一点刻痕。──John Tallmadge•耶鲁大学英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