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12
科学与我们息息相关,严重者甚至影响我们的生命、财产与健康,从塑化剂、瘦肉精、毒奶粉等食安事件到核能问题,科学与我们密不可分。
科学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是新闻在意的却是快门的一瞬间。
当科学新闻遇到台湾媒体,不免出现失真,再加上名嘴们的推波助澜,让台湾社会一直陷在浅碟科学思维的泥淖中。
你我是不是都被似是而非的「科学新知」给误导了?
或者,你一直认为科学只是科学家的事?
请试着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有一间药厂想要大力推销他们新研发的一种新药,它会不会想要透过与媒体的串连,有形及无形地行销这件不一定是必要的产品?
2.如果有一个财团想要进军绿色能源产业,它可不可能在媒体中刻意透过「全球暖化」概念的渲染,制造某种恐慌性的消费,以成就这个新产业?
3.如果有位整型医师想要借由一项新型美容技术大捞一笔,他可不可能透过媒体的包装来推销新的美感指标,乘机掏光你的荷包?
4.如果政府或公部门想要保障某种特定的发电方式,他可不可能与媒体联手,制造能源短缺、电价上涨的烟雾弹?
如果你有判断科学新闻正确与否的基本能力,你就能在媒体夸大的报导下,因为存疑而有进一步了解真相的机会。
作者累积了十年来对于台湾「媒体中科学」的观察资料及解析,归纳了国内科学新闻报导中最常犯的十种错误类型:理论错误、戏剧效果、名不符实、便宜行事、多重灾难、关系错置、忽冷忽热、不懂保留、官商互惠、忽略过程,期待读者能轻松明白什么是科学「伪新闻」,让民众能活得安心、活得无惧,不再轻易地被媒体操控。也因为民众坚强的心理素质,使媒体能认真思考报导科学新闻的三要素:正确、普及、反思。让每一个人都能乘着科学新闻去旅行!
名人推荐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长 胡元辉教授
本书弥补了台湾科学新闻系统性观察的缺憾,以扎实的学理为根据,用最深入浅出的语法来分析台湾科学新闻的「陷阱」,不只关心科学传播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所有希望台湾民主品质向上提升的公民,更可以透过本书精确地判读科学讯息,让自己更加耳聪目明。
PanSci总编辑 郑国威
黄老师这本书以诸多耳熟能详的案例为引,对科学新闻的产制逻辑有精确的分析,论述流畅、有趣、也深刻。我诚挚向所有关注科学传播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也期盼每一位朋友再向外推荐,让更多人了解目前情况之危殆,以及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
天气风险公司总经理、大爱电视台气象主播 彭启明博士
作者够把潘朵拉盒子打开,明确指出科学新闻的盲点,足以让我们省思台湾现有的媒体生态,该如何改进,尤其指出能正确、能普及、能反思是三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报真导正。
五月天 阿信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所教授 陈炳宏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杨文金
作者简介
黄俊儒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所博士,现任中正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
专长是科学教育、科学传播、公众科学理解、科技社会研究。
曾获教育部第一届(96年度)全国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
着有《把理念带进教室:通识教师实务锦囊》(薛清江合着)。
在「泛科学」有专栏:pansci.tw/archives/author/subaru419
推荐序 科学新闻太重要,莫让媒体乱处理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长胡元辉教授
推荐序 报真导正的科学新闻 天气风险公司总经理、大爱电视台气象主播彭启明博士
推荐序 拒绝再玩伪科学媒体的信任游戏 PanSci总编辑郑国威
作者序
前言 新闻不会告诉你的科学二三事
第一章 啥?三秒内让高铁紧急煞车?──理论错误的科学新闻
第二章 有毒物质真的可以「零检出」吗?──关系错置的科学新闻
第三章 核电厂就像菩萨坐在莲花座,稳得很?──不懂保留的科学新闻
第四章 外星人被证实为真?──多重灾难的科学新闻
第五章 台风天该不该放假?──忽冷忽热的科学新闻
第六章 每天看美女,男生可以多活五年?──忽略过程的科学新闻
第七章 小心,世界要末日了?──便宜行事的科学新闻
第八章 这是NASA最成功的一次火星任务?──官商互惠的科学新闻
第九章 天啊,科学家要制造半人半兽统治世界?──名不符实的科学新闻
第十章 82岁的诺贝尔奖得主娶28岁妻?──戏剧效果的科学新闻
后记 乘着新闻,让科学带你去旅行
新闻不会告诉你的科学二三事
在我小时候,多数人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物资十分缺乏,周遭许多人是农夫,需要辛苦耕作,但是却连养活自己都有困难;近几年发现,身边务农的人变少了,可是物资反而变丰富,水果五花八门,超级市场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
令我纳闷的是:为何耕作的人越少,生活物资却越丰富呢?
这种情形一方面拜国际贸易之赐,让我们得以尝遍全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及特产,但是真正影响食物质变与量变的主因,恐怕还是「食物生产方式」的改变。我看了一本探讨「黑心食品」的书之后,赫然发现我们能够吃到过去只有贵族能吃到的白面包、彩色糖果,有绝大部分是现代化学家的贡献,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厨具、器皿、农药、化肥等,都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资源短缺的问题,其他如色素、调味料、人工添加剂等,除了让我们有得吃,还能吃得有趣味,这些也是化学家的杰作。
当这些「化学产品」被使用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时,不知道是哪一个天才想到将塑化剂加进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值,卖个好价钱;也不知道是哪个更超级的天才,将瘦肉精放进动物饲料里,让小猪的瘦肉比例多一点,以提高瘦肉的产量。
代代辈有贤人出,在这种鼓励创意开发的年代,之后可能再出现什么样的超级超级天才,必然可期。记得在一个学术研讨会,某位教授突然语出惊人地说,刚刚大会提供的「三合一咖啡」,他不敢喝,因为根据了解内情的好朋友告诉他,三合一咖啡既没有咖啡、没有牛奶、也没有糖,里面只是一堆香精、添加物及代糖。
这些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状况,不过让人沮丧的是「科学课本」都没有教这些东西!生活周遭与科学、科技相关的事务繁多,更精确地讲,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东西跟科学无关了。但由于「科学」总是给人一种「门槛很高」、「不容易懂」的感觉,导致这些科学或科技发展对于生活所产生的质变,不管是好的或坏,通常只能透过媒体帮我们「传话」或「解释」来了解。
别轻易相信!你必须知道的科学伪新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别轻易相信!你必须知道的科学伪新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