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

颱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
  • 地方環境
  • 環境問題
  • 都市發展
  • 區域規劃
  • 環境政策
  • 颱灣研究
  • 社會議題
  • 地方治理
  • 環境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終戰60年餘,颱灣的發展從早期以農業為主的景觀地貌,漸漸走嚮高度工業化、商業化與都市化的社會。從地方環境曆史與重大環境議題分析來看,國傢的經濟、環境政策、地方政府的發展想像、資本的流動與進駐,以及地方環境抗爭等交錯互動,形塑著颱灣環境史的樣貌。本書以五都四縣60年的地方環境史為書寫對象,採取批判角度去迴顧探討各地方環境史,企圖從曆史中找到誰該為環境不公不義負責任,進而從曆史學到教訓,去匡正過去的曆史錯誤,並盡速找到新齣路,以期引導齣具永續性未來的環境之道。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探究過去、思考未來永續環境的好書。唯有充足的水源、乾淨的空氣、無毒的土壤,纔能給予我們永續的環境。守護環境不是為瞭彆人,是為瞭我們自己,隻是關心還不夠,需要每個人的決心、付齣與行動。(獨立記者 硃淑娟)

  握在手心的濕軟泥土,腳踩著的柔軟青草地,這片滋養我們的土地,在戰後以經濟取嚮為首要考量的政策下,早已滿目瘡痍。《颱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帶領讀者迴顧地方六十年來的發展與挑戰,看見地方如何捍衛傢園,如何從地方環境運動中,重新檢視與反省,讓寶島颱灣美好的生態,再迴到這片土地上。(農村詩人 吳晟)

  半世紀以來,
  颱灣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地方的環境抗爭或開創性行動,
  這些草根行動,
  足以讓國傢社會以史為鑑,避免重蹈覆轍,
  開啓友善環境、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路綫。
  欣見《颱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的齣版,讓我們從本土經驗齣發,反省,再生!(颱灣綠黨共同召集人 李根政)

  本書深入剖析數十年來颱灣地方發展與地方環境問題、環境運動和環境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既陳述曆史,更檢討發展政策,是值得關心颱灣永續發展的人們一讀的好書。(颱灣大學化工係教授 施信民)

著者信息

主編簡介

蕭新煌 教授


  1971年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學係畢業,1976年和1979年分彆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社會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國立颱灣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社會係教授及國立中央大學客傢學院講座教授。研究專長:公民社會與亞洲新民主、亞太中産階級、環境運動、地方永續發展以及客傢族群比較研究。
  
  相關著作
  《我們隻有一個颱灣:反汙染、生態保育和環境運動》(1987年,圓神)、《颱灣2000年: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平衡》(與蔣本基、劉小如、硃雲鵬閤著)(1993年,天下文化)、《永續颱灣2011》(與硃雲鵬、蔣本基、劉小如、紀駿傑、林俊全閤著)(2003年,天下文化)、《綠色藍圖:邁嚮颱灣的地方永續發展》(與蔣本基、紀駿傑、硃雲鵬、林俊全編著)(2005年,天下文化)、《深耕地方永續發展:颱灣九縣市總體檢》(與紀駿傑、黃世明閤編)(2008年,巨流)、〈探析都市氣候風險的社會指標:迴顧與芻議〉(與許耿銘閤著)(2015年,都市與計劃)

作者簡介

杜文苓


  學曆:加州柏剋萊大學環境規劃博士
  現職: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副教授
  學術專長:環境治理與永續發展、科技與社會、 公共決策與風險溝通、公民參與/審議民主、環境運動

紀駿傑

  學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社會學博士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係教授
  學術專長:族群關係、環境社會學、社會運動、發展社會學

徐世榮

  學曆:美國德拉瓦大學都市事務及公共政策學院博士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係教授
  學術專長:土地與環境政策、規劃理論、科技環境與社會、第三部門研究

許耿銘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颱南大學行政管理學係副教授
  學術專長:永續發展、危機管理、公共政策

黃信勛

  學曆:美國德拉瓦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博士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係博士後研究員
  學術專長:公共政策、環境政治經濟學、規劃理論、科技與社會研究、能源政策與行政

蕭新煌

  學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社會學博士
  現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颱灣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學術專長: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東亞與東南亞中産階級、社會運動、民間公民社會與亞洲新民主、非營利組織與第三部門研究、颱灣與東南亞客傢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總論:書寫颱灣地方環境史
蕭新煌、紀駿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
一、前言
二、勾勒地方環境史
三、透視地方重大環境議題
四、分析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五、看到地方環境創新政策與行動
六、結語:從地方環境史學到什麼教訓?

第二章 颱北都:首都的美麗與哀愁
蕭新煌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結論
附錄 颱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3-2012

第三章 新北都:變臉的城鄉
蕭新煌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結論
附錄 新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3-2012

第四章 颱中都:重劃與圈地的投機城市
杜文苓
一、颱中都環境變遷發展曆程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與分析
五、結論
附錄 颱中市環境史大事記:1952-2011

第五章 颱南都:古都的新南ECO
許耿銘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環境重大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
五、結論
附錄 颱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2-2013

第六章高雄都:黨國資本下工業城市的徘徊
徐世榮、黃信勛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重要環境運動與相關影響
四、環境創新政策、行動
五、結論
附錄 高雄市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3

第七章 新竹市:從風城到科技風險城
杜文苓
一、風城地景的轉變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從傳統工業到高科技園區
三、麵對環境變遷: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與在地斷裂的科學理性、與在地對話的創新行動
五、結論
附錄 新竹市環境史大事紀:1945-2008

第八章 彰化縣:掙紮於發展遲滯的環保先行者
徐世榮、黃信勛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環境創新政策、行動
五、結論
附錄 彰化縣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0

第九章 宜蘭縣:颱灣的綠色典範
紀駿傑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原住民與環境議題
六、結論
附錄 宜蘭縣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0

第十章 花蓮縣:從資源擷取與工業大夢到觀光發展
紀駿傑
一、地方環境曆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環境正義與原住民
六、結論:發展的迷思與觀光的展望
附錄 花蓮縣環境史大事記:1968-2012

圖書序言

序文    

  這是我參與寫作有關颱灣環境問題的第六本書,從第一本書的齣版(1987)迄今已長達27年。

  過去這27年是颱灣環境經驗前所未有大轉變的關鍵曆史,從1980年代的「發現環境問題」和「掀起環境抗爭和保護運動」、到1990年代的「催生環境立法」和「點燃環境典範移轉的火種」,再到2000年代的「定位海島國傢永續發展願景」和「勾勒地方永續發展行動」。

  上述颱灣環境命運的三部麯的轉摺,也正是我有幸寫作和齣版的六本書所想捕捉和倡議的幾個颱灣環境大哉問。從這六本書的書名和齣版年代多少便可看齣一點端倪:

  1987年《我們隻有一個颱灣:反汙染、生態保育和環境運動》(蕭新煌著)

  1993年《颱灣2000年: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平衡》(蕭新煌、蔣本基、劉小如、硃雲鵬閤著)

  2003年《永續颱灣2011》(蕭新煌、硃雲鵬、蔣本基、劉小如、紀駿傑、林俊全閤著)

  2005年《綠色藍圖:邁嚮颱灣的地方永續發展》(蕭新煌、蔣本基、紀駿傑、硃雲鵬、林俊全編著)

  2008年《深耕地方永續發展:颱灣九縣市總體檢》(蕭新煌、紀駿傑、黃世明主編)  

  2014年《颱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蕭新煌主編)

  第六本書則是在分析颱灣環境問題和倡議颱灣永續願景之餘,再次嚴肅地從較長的60年環境史的視野切入,細數颱灣五都四縣的地方環境曆史,透視重大地方環境議題,剖析在地環境運動及其影響,審視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效應,繼而提醒該從颱灣60年來的地方環境史學到殘酷的教訓,深切檢討不當的工業化和都市化政策,剴切匡正不當的政商共犯結構,拉拔已有30年曆史的環境社會力和浮現中的環境創新,好讓至少移轉瞭20年的環境典範能盡早到位。  

  說實在的,治環境史不外就是從曆史學到教訓,進而引導較閤理和良善的未來,我主編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如此。

  我在齣版前夕,首先要謝謝紀駿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和黃信勛五位作者與我無私的閤作和協力,纔能完成這本書的寫作。而這本書的構思、研究和撰寫過程則是主要來自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所資助的環境史主題研究計畫的成果,我與本書其他作者都應感謝劉兆漢和劉翠溶兩位院士的支持和鼓勵。此外,在編輯本書過程,馬美娟和李牧蒓兩位研究助理的協助,也在此一併緻謝。

前言

  1970 年代的確是歐美,尤其是美國社會科學界注意環境課題、開拓環境相關學門的年代,其中又以環境社會學(蕭新煌 1980)、環境史(劉翠溶 2008)和政治生態學(或環境政治學)(Robbins 2004)為最明顯。本書的五位主要作者,有二位是環境社會學傢(蕭、紀),另外三位大概可被稱為環境公共政策學傢(徐、杜、許),但五位閤寫的這本書卻是環境史。嚴格說來,這本颱灣地方環境史的書是社會科學傢寫的環境史,而不是曆史學傢寫的環境史,這兩者之間看環境史的內容畢竟有差異,其差異可能就反映瞭學科的不同視野和下筆的取捨。
  
  不過,環境史就是環境史。環境史的宗旨和主旨不會因研究者或寫作者的背景不同而完全改變環境史研究的目標和內容。即便是非曆史學訓練齣身的本書作者也都同意以下幾個有關環境史的定義和論述。
  
  「環境史其目的在於加深我們瞭解在時間過程中,人類如何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他們如何影響環境和得到瞭什麼結果。」(Worster 1988 ,引自劉翠溶 2008: 1)
  
  「環境史探尋和瞭解人類在時間變遷中如何與其他的自然界共生、共作,和共思。其主題則包括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人類曆史、人類行為如何造成環境變遷,以及又如何反過來影響人類社會的變遷和發展路徑;人類如何看待和思考環境,以及接下來的行動又如何改變環境。」(Hughes 2006)
  
  「環境史不隻是記錄環境變遷,而是地球曆史與人類曆史之間的互動。」(McNeill 2000: 10)
  
  「環境史是一門極端寬廣而且無法完形的領域,與其說它是一個學門,不如說它像一個劇院讓其他學門在此齣現和互動。更確切的說,最精彩的環境史往往是跨學科的探究。」(Smout 2009)
  
  「環境史做為一個方法是採取生態分析去做為理解人類曆史的工具。它探討其他物體、自然力量和循環如何與人類行動互動,和産生相互的效應。環境史也注意到人類如何認識、體驗和論述自然,以及又如何反映在人類的民俗、宗教、流行文物、文學與藝術。」(Hughes 2001)

  質言之,環境史不外乎有三個缺一不可的麵嚮,一是固定的社會空間;二是明確界定的時間嚮度;三是上述社會空間內,於一定的時間或曆史期間內,人類行動因素和環境生態變遷因素的互動,以及相互影響結果。

  本書特彆將上述環境史的第一麵嚮――「社會空間」落實在颱灣的幾個「地方社會」(local society-space),即五都(颱北、新北、颱中、颱南、高雄)和四縣(新竹、彰化、宜蘭、花蓮)。至於「時間麵嚮」,則以戰後1950 年代迄今(2013 年)的六十年環境曆史軌跡為研究焦點。以具體的地方社會空間為探究環境史的對象,在國際的相關環境史學界也常見。最近的一本以全球六條河流環境史為主旨的書就是明證(Coats 2013)。這六條河流分彆是跨越歐洲大陸的多瑙河(Danube)、德國的施普雷河(Spree)、義大利的波河(Po)、英國的默西河(Mersey)、美國阿拉斯加的育空河(Yukon),和美國洛杉磯的洛杉磯河(Los Angeles River)。至於以大都會為對象的環境史研究,有洛杉磯的個案研究(Deverell and Hise 2005)。此外,日本的環境史著作中,也有以北海道為專注的寫作對象(俵浩三 2008),因此本書以颱灣五都和四縣,共九都縣的環境史研究應是吾道不孤,更可添增全球環境史地方個案研究的颱灣文獻。
  
  在審閱環境史的文獻和相關著作,本書作者還發現到兩個分析角度特彆引起矚目,這也正是本書所採取的角度和寫作的齣發點:一是批判的角度,尤其是關切到五都四縣環境史所暴露的環境衝突、環境不正義,和所謂環境問題的不公平分配核心(Hornborg et al. 2007);二是與政策的相關性,尤其是關切到五都四縣所導緻的環境破壞,環境史所凸顯的是長久以來的政策錯誤,其核心問題當然就直指:政府應負什麼責任,以及在不同地方是否有應運而生的相關環境政策創新(Smout 2009)。
  
  如前所言,本書以五都四縣六十年的地方環境史為書寫對象,採取批判角度去迴顧探討各地方環境史,也注意各地方環境史所呈現的政策相關性。換言之,本書視環境史為「人為」(人類造成)的曆史,而非「自然發生」的曆史,本書更企圖從曆史中找到誰該為環境不公不義負責任,進而從曆史學到教訓,去匡正過去的曆史錯誤,並盡速找到新齣路,以期引導齣具永續性未來的環境之道。
  
  本書各章都以四大關切主題陸續展開對各都縣環境史的探討,分彆勾勒六十年來的各地方環境史;透視各地方環境史所暴露的重大環境問題;分析各地方環境運動的興起及其影響;以及看齣各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和行動。在總論接下來的段落裏,將分彆就上述四大主題提齣綜閤的觀察和摘要。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