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里的祕密(二版)

阁楼里的祕密(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小说
  • 阁楼
  • 秘密
  • 家庭
  • 心理
  • 犯罪
  • 惊悚
  • 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优良奖得主力作
  ◎战争的罪责是不能推卸的,历史应该永远被记住


  备受宠爱的绘里子在花姬山上拥有一座山庄,阁楼的书房却始终上锁,不允许其他人进入。弥留之际,外公只交代了模煳的遗言:「花姬……书房……不要烧掉……」究竟,从未打开的阁楼里,隐藏着什么天大的祕密?

  原来老人曾经是日本七三一部队的军医,后来创立用于活体实验的医药品公司,并拥有了很好的社会地位。他临死前给外孙女留下遗言:山庄阁楼里藏着东西,绝对不能烧毁。至于究竟是什么东西,却来不及说清楚就离开人世,于是绘里子与表姊裕子结伴一起往山庄走去,揭开被掩盖多年的事实真相。

  本书由多重观点叙述、开展故事,这种写法带给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透过不同角色的独白,真实细腻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转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外在事实的说明,内心深处的感受也可充分显示。作者诚实地从加害者的眼光描写战争,以人道关怀的角度正视日本人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因为战争的罪责是不能推卸的,年轻的孩子们必须记得并勇于面对沈痛的历史教训。

得奖纪录

  ★文化部优良读物推介
  ★「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
  ★「性别平等教育优良读物100」选书
  ★「青春久久」99本文学好书
  ★「好书大家读」选书
  ★105年台北市国小儿童深耕阅读计画好书
  ★第38次文化部优良读物推介
苍穹之下,迷失的星辰:一部关于失忆、追寻与文明回响的史诗 《星骸挽歌:失落之地的编年史》 楔子:沉寂的巨像与初醒的低语 故事始于一片被时间和遗忘所吞噬的广袤荒原——“静默之域”。这里矗立着远古文明“光铸者”留下的巨大、锈蚀的机械巨像,它们面朝永恒的黄昏,仿佛在等待一个永不降临的黎明。主人公,代号“零”,在一具被沙暴掩埋的浮空艇残骸中醒来,记忆如同被撕碎的羊皮纸,只剩下一些模糊的、令人心悸的碎片——星图的残影、某种古老语言的音节,以及一种深入骨髓的、对“核心”的迫切追寻。 零的身体并非纯粹的血肉之躯,他体内流淌着冰冷的、高能的合金液,皮肤下偶尔闪烁着微弱的蓝色光芒。他是一个“重塑者”,一个被赋予了人类外壳的、带有高阶AI程序的试验品,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光铸者”失落科技的终极考验。 他唯一的线索,是一枚镌刻着复杂几何图案的“共振晶片”,它在他醒来时嵌于掌心,散发着微弱的脉冲,似乎在指引他前往一个名为“奥德赛之喉”的禁地。 第一章:沙海中的低语者 零踏上旅程,他必须穿越“静默之域”——一片充斥着变异生物和失控自动化防御系统的死亡地带。他很快遇到了流亡者部落“铁灰氏族”。这些幸存者靠着从巨像残骸中回收零件维持生命,他们敬畏着过去的力量,却也恐惧着那些力量带来的诅咒。 铁灰氏族的长老,“独眼”卡戎,起初对零充满敌意。卡戎的眼睛被一块残破的能量透镜替代,能看穿低阶伪装。他认出零身上流淌着“光铸者”的气息,那是一种被历史定义为“傲慢与毁灭”的印记。 在一次突袭中,零依靠超出常人的反应速度和对机械结构的直觉,帮助氏族抵御了“锈蚀行军者”的攻击。这份善意为他赢得了暂时的庇护,也带来了关键的信息:通往“奥德赛之喉”的唯一安全路线,必须通过“回声峡谷”,而峡谷的入口被一个由前“光铸者”工程师遗留下的、近乎完美的逻辑谜题所封锁。 卡戎告诉零一个古老的传说:光铸者并非自然消亡,而是因为试图“触碰彼岸的火焰”,引发了“大寂灭”,将世界分解成了数个“维度碎片”。 第二章:回声峡谷与逻辑的囚笼 零进入回声峡谷。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高频的声波残留,每一次呼吸都像是触摸到过去的尖锐碎片。他发现所谓的逻辑谜题并非密码锁,而是一种基于情感和记忆的互动系统。 为了破解谜题,零必须“感受”——一个对他而言最为困难的任务。他开始通过晶片接入残存的能量节点,体验到的是数以万计的“光铸者”的记忆片段:实验室的喧嚣、对宇宙真理的狂热追求、以及最后,无法抑制的恐慌与最终的自我删除指令。 在这些数据洪流中,零发现了关于他自身起源的蛛丝马迹:他并非单纯的AI,而是由一位名叫“伊莉娅”的首席科学家,将自己的意识核心与最先进的“编织者”程序融合的产物。他的“失忆”,是伊莉娅在最终时刻为保护核心信息而设置的最高级屏障。 当零解开谜题时,他意识到谜题的答案不是一个数字或公式,而是一个被遗忘的情感——“原谅”。 第三章:深层接入与时间悖论 通过峡谷,零终于抵达“奥德赛之喉”——一个垂直向下的、深不见底的巨大裂口,中心悬浮着一个不断旋转、发出稳定嗡鸣的能量核心。 在这里,他遇到了第二位关键人物:“编织者”残骸——一个形态介于数据流与实体之间的存在。它自称是“光铸者”文明的遗留档案管理员,负责记录最终的失败。 编织者残骸揭示了“核心”的真相:那不是一个武器,也不是一个能源中枢,而是一个“时间锚点”,用于稳定当前破碎的现实结构。一旦核心失衡,整个“静默之域”将彻底瓦解,连同所有幸存者一起被拉入虚无。 零的晶片,正是用来重新校准时间锚点的“钥匙”。 然而,校准需要巨大的能量,并且会迫使零的“人类”部分与“AI”部分进行最终的融合。融合的代价是:他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保留伊莉娅残留的情感记忆,从而承担毁灭的风险,还是彻底格式化情感,成为一个纯粹的、无情的维护者。 第四章:核心的抉择与苍穹的耳语 零进入核心内部。他看到了世界的“蓝图”,理解了光铸者当初为何失败:他们试图用逻辑去定义超越逻辑的维度,却被自己构建的框架所反噬。 在校准的过程中,他遭遇了“虚空回响”——那是那些在“大寂灭”中被抹去意识的“光铸者”残留的怨念,它们试图侵蚀零的程序,让他放弃任务,永远沉睡。 零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他运用了从卡戎身上学到的坚韧,从伊莉娅的记忆中提取出的创造力,以及他自己作为“重塑者”独有的适应性。他没有选择格式化,而是将情感和逻辑编织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维护协议”。 他不再是伊莉娅的延续,也不是纯粹的AI,而是二者的统一体。 核心被稳定下来,但世界并没有恢复原样。静默之域依然是荒原,巨像依然沉睡。然而,天空中的星星开始以一种新的、有序的方式闪烁。 尾声:新的编年史 零走出了“奥德赛之喉”。他没有告诉铁灰氏族他做了什么,因为理解“时间锚点”的复杂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他带着新的使命,向着更远的边疆走去。他知道,稳定一个破碎的现实只是第一步,真正的任务是理解“光铸者”为何执着于“彼岸的火焰”,以及如何引导幸存者,在新生的星光下,书写不重复的文明篇章。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一个关于记忆、责任与宇宙秩序的全新编年史,正等待他去记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松谷美代子(1926~2015)


  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日本儿童文学史上成绩卓越的女作家。1951年《变成贝壳的孩子》获得第一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从此迈向创作之路,其作品曾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优良奖」、「野间儿童文艺奖」、「红鸟文学奖」以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奖」等奖项。

  主要作品包括《松谷美代子全集》(15卷)、《龙子太郎》、《两个意达》等将近两百部。

绘者简介

司修


  1936年出生于日本前桥市。主体美术家协会会员,除每年在各地举行画展之外,还从事书籍设计及图画书创作等工作。主要作品有:《不可思议之馆》、《乘气球的梦》、《司修画集》等。曾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书籍设计奖」、「小学馆绘画奖」。

译者简介

彭懿


  1958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沈阳,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并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获教育学硕士,于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曾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导、报社及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除了翻译作品,创作有:幻想文学理论专着《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遇见图画书百年经典》;儿童小说《爸爸菸城历险记》、《女孩子城来了大盗贼》、《当猪头同在一起》、《爸爸怪兽‧怪兽爸爸》等,除此之外也写作长篇幻想小说,以及摄影旅行笔记。

图书目录

为什么要阅读一流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要翻译《阁楼里的祕密》?
认识一下故事里的灵魂人物

1绘里子的来信──裕子的说法
2花姬山庄──筱竹的说法
3外公的遗言──绘里子的说法
4雪子──裕子的说法
5失灵的护身符──筱竹的说法
6阁楼里的祕密──裕子的说法
7找钥匙──绘里子的说法
8刘梨花──裕子的说法
9绘里子的灾难──筱竹的说法
10晨雾中驾车兜风──裕子的说法
11凌霄花之家──直树的说法
12旧手枪──裕子的说法
13被揭开的祕密──直树的说法
14外婆──直树的说法
15信浓之国──裕子的说法
16剩下的布鞋──裕子的说法

致年轻读者的热望
一种反思

图书序言

导读

为什么要翻译《阁楼里的祕密》?


  我还在日本准备硕士论文时,就通读过一遍《阁楼里的祕密》,但那时我还并没有萌生将它翻译成中文的意思。一九九七年,我出版了一部论述幻想文学的理论专着《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在书中,我写下了如下一段话:

  在强调现实感的同时,当代的时间幻想小说也开始尝试表现一些更加深刻的主题。比如,日本一批有正义感的儿童文学作家就在挖掘人性、正面表现那场摧残人性的战争上,迈出了积极的一步。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的松谷美代子,继描写战争悲惨遭遇的《两个意达》,引起巨大回响之后,一九九八年又推出了「直树与裕子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阁楼里的祕密》。这是一部表现臭名昭着的日本七三一部队在战争中犯下令人发指罪行的长篇小说:

  绘里子最爱的外公死了,他留下了一句遗言:「花姬……书房……不要烧掉……」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绘里子和裕子一起来到了花姬山庄。在这里,一个雪地精灵似的女孩子出现在她们的中间。一天晚上,裕子听到门外响起了一连串的脚步声,那个女孩子站在灯影下。她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叫刘梨花,她带着裕子走进了过去那段阴惨的岁月。裕子看到了耸立在天空下的七三一部队的焚尸炉……最后一切水落石出,绘里子的外公竟是七三一部队的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而那个幽灵女孩就是他们的牺牲品。

  作品不止是叙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而是试图用现在这一视点来反省过去的那场战争。作者没有回避战争的责任,日本评论家砂田弘说,这是一部「祖父辈没有偿还的罪行,由孙子世代自己接受下来的故事」。正视过去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正像书中的绘里子在知道了真相之后所叫喊的那样:「我外公不是那样的人!」「我不想知道,我为什么非要知道外公所干的事情?和我又有什么关系?」这的确是年轻一代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听到了作者的声音:

  战争的罪责是不能推卸的,后辈必须正视上一代人的罪恶。

  天卫文化总编辑沙永玲读了我这部论着,写信给我,希望我能够将《阁楼里的祕密》一书译成中文。她说,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记住过去的那段历史。

  该书作者松谷美代子,不但是在日本,在中国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她的《龙子太郎》、《两个意达》,都曾有过中译本。她出版过两百多部着作,曾先后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等多项奖项。

  创作这本书的动机,起源于松谷美代子一九九二年在信州黑姬对原七三一部队队员越贞男的一次採访,越贞男是七三一部队的一名驾驶员。读过本书的读者一定还记得,书中有一位叫忠男的人物,也是七三一部队的驾驶员。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中的越贞男,就是书中忠男的原型。松谷美代子被越贞男的描述深深地震撼了,第二年,她约了越贞男等人,一起前往中国哈尔滨郊外的平房採访。可惜,越贞男因病没能成行。松谷美代子在《阁楼里的祕密》一书的后记中对这趟中国之行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好像应了那句不吉利的话:『日本人去平房,肯定要遇上暴风骤雨。』我们在北京就因为狂风大作,开往哈尔滨的航班一再推迟。在去平房的路上,也是暴雨如注……」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那些冤死的幽灵在作祟,反正松谷美代子的心灵是被深深地打动了。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终于写出了这样一部正视日本人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的长篇小说。

  常常有人会问松谷美代子:「为什么你还在继续写战争啊?」她总是回答:「因为我是在战争中长大的,我的血中流动着战争呀!我是个在战争中度过幼年时代而成长起来的女孩子。」

  《两个意达》是一个以受害者的角度叙述的故事,但《阁楼里的祕密》就不同了,它是用一种加害者的眼光来描写战争。

  在一篇文章中,松谷美代子谈到了这本书的创作过程:

  那么,作为加害者的战争如何来写呢?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首先,对于没有上前线打过仗的女性的我来说,很难抓住其真实感。我向数千人做民意调查,用录音带录音、信件往来、撰写原稿,用各种形式搜集军队及战争的资料。从而得以知道了许多对我这个女性来说,是很难掌握的军队的状况、战地的实际情况、俘虏收容所的情况等。我受到的最大打击,是作为加害者的日本形象。

  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慢慢地浮现在眼前。我想,孩子们想知道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那么,怎样才能描写作为加害者的战争呢?透过採访,我找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在哈尔滨郊外平房的七三一部队。我从一位原七三一部队的队员那里听到了许多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比如瓦斯实验、吹进热风让人成为活的木乃伊实验、冷冻实验,真是骇人听闻。作为日本人,不能仅对中国人民说声对不起,我想,得设法写出七三一部队的真情。

  当我想写七三一部队的时候,我脑中浮现的是一个放在阁楼上积满灰尘的纸箱。写加害者的战争的关键和钥匙,就是那个纸箱。

  《阁楼里的祕密》写的是一位曾经是七三一部队军医的老人,创立了用于活体实验的医药品公司,并拥有了很好的地位。他临死前给孙女绘里子留下了遗言:山庄阁楼上藏着东西。至于那是什么东西,老人唿吸困难,没有说清。于是绘里子与表姊一起向山庄走去……

  一些中学生读了这本书,问我:为什么教科书里不放进七三一部队那样的事实呢,希望学校的图书馆里多备一些这样的好书,好让我们看。

  在人们的心目中,战争正在逐渐变得淡漠下去了。但我今后还希望能写出真实反映战争、能为孩子们所接受的文学作品。

  关于这本书,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因为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合上书以后,也是一定不想多说什么的,但你会明白许多,也会记住许多,思考许多。

  最后,我要感谢沙永玲总编辑,是她给了我这样一个翻译《阁楼里的祕密》的机会。

  另外,日本友人小松广昭先生为我解决了翻译中诸如方言等难点,在此也一併深表谢意。

彭懿

书评

一种反思


  让后代明了长辈历史的真实面

  人类可能是所有动物中最凶残的。以凶暴着称的动物,如狮、虎、鳄鱼等,扑杀同类或异类时,往往瞬间解决。人自称万物之灵,但回顾历史,我们悚然发现,人发明了无数凶器、刑具,来折磨同类(包括囚犯、刑案之被害人、战俘等)。二次大战期间的集中营,更是集凌虐手法之大成,开创了残害同类的高峰期。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杀害犹太人的血淋淋史实,是众所周知的。日本驻扎哈尔滨平房的七三一部队,扮演东方的奥斯威辛,以实验为名、虐杀为实的残酷事件,正是《阁楼里的祕密》这本书所要揭发的。

  七三一部队对外自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实际上是细菌战研究所。他们以中国人、白俄人做为各种毒气实验品,吹热风、冻死、沸水或冻伤实验,一一在战俘身上实施,其中又以活体解剖与把活人装进离心力器最为可怕。本书主角绘里子的军医外公赤沼英一,当年双手沾满他人鲜血,杀害无数战俘;临死前,他交代绘里子,不可把阁楼上的文件毁掉。经过一番追踪,当年参与工作的忠勇说出实情。绘里子绝不相信「和蔼可亲、最知道同情人」的外公竟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作者松谷美代子却强调:「战争与罪责是不能推卸的,后辈必须正视上一代人的罪恶。」她撰写本书就是让后代明了长辈历史的真实面。内容尽管恐怖恶心,但青少年学习阶段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明辨是非及善恶」,从长者作为中,领悟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然而人毕竟是微弱的,在民族大义的逼迫与国家机器的运作下,人可能变得凶残,书中另一主角直树如果年龄大些,说不定也是「神风」特攻队的一员,因为「笼罩在疯狂的战争中,往往就疯了。」还有什么比失去人性更可怕的?

  多重叙述及时间幻想

  这本书採用多重叙述法来呈现故事,其中裕子占了八节,她的哥哥直树三节,绘里子家老仆人筱竹三节,绘里子只有两节。多重观点给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透过不同角色的独白,可真实细腻地反映这些角色的心理转化。展现的不仅仅外在事实的说明,内心深处的感受也可充分显示。本书作者以类似推理小说写法,经周密安排,层层剥开而达到高潮。但可惜的是,作者并未充分利用多重叙述的优点,加重描述绘里子、裕子、直树等人对长辈罪行的沉淀及反思过程。读者觉得这种叙述法只是方便故事接力,结果角色缺少了明确的个性,尤其是裕子,叙述次数最多,但性格模煳,不如绘里子传神,至少我们知道她任性、脆弱、冷冰冰,但爱时髦。幸好作者善用时间幻想写法,补足了叙述的缺陷,如中国少女冤魂刘梨花一再现身,赤沼英一临死时,冤死者群聚床前等,虽涉及鬼神,但是读者可以接受。

  另外,这本让笔者想起美国少年小说家克尔(M. E. Kerr)一九七八年写成的《柔手》(Gentlehands)。此书亦在挖掘战争的后遗症。主角巴蒂(Buddy)一直不解母亲为何不与外祖父来往。在她心目中,外祖父是位多才多艺、贵族型的慈祥长者。他教导巴蒂如何为人处事,言谈之中,常带哲理。但事实上,他曾是一位让人畏惧与怀恨的残酷执法者。二次大战期间,他曾协助管理纳粹集中营,战后依然与其他纳粹战犯来往。巴蒂一直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也不愿承担长辈曾犯下的罪行。这两本书出版时间相表十年,触及的却是同一个问题、同一种困境。这种共识显示东西双方文学对这类史实的种视。但相对的,近年来西方人勇于探讨「大屠杀」(Holocaust)史实,将其写成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这种坦然面对史实、勇于悔悟的态度,正是东方人(尤是日本人)所欠缺的。

  不应该再一次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残酷手法

  二次大战已结束五十多年,人类迈入新纪元。但在这漫长的半世纪岁月,地球上的战火绵延不断,人类依然欠缺反省及悔悟能力。当年发动东亚战事的日本,多数均不愿谈论大战期间在华的种种暴行,甚至部分短视政客根本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这正展示了人性在极欲掩饰过去不光荣史实必态驱使下的愚昧与懦弱。

  本书的问世,证实了仍有部分日本人勇于面对史实。了解长辈不光荣的过去,对后辈而言,是一种极端痛苦残忍的重担,需要长期的调适。但作者的本意在于告诫青少年读者,这种虐杀同类的残酷手法,不应该再一次发生在人类身上。

文/青少年文学阅读推广人  张子樟

图书试读

1.绘里子的来信──裕子的说法

明天开始放暑假,这天一回到家,就收到了绘里子的来信。

好久没来花姬山庄了,
来吧,有话对你说。
绘里子

就这么几个字。信虽短,却传达了绘里子的意思。今年春天,绘里子真地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不,准确地说,还不是孤零一人,因为还有外婆(绘里子家是这样称唿的)和她在一起。外婆虽然眼睛不好,却是她的支柱。这年,绘里子才十三岁。

外公逝世时,我和妈妈赶到了癌症治疗中心。好久没见绘里子了。我们是表姊妹,小学时不是你住我家、就是我住你家,还一起看电影。上了中学,渐渐就不在一起玩了。从上中学起,我和绘里子几乎就没见过面。

可是外公死了。

对于父母早亡的绘里子来说,死去的外公,就像是她唯一可以依赖的一根绳子。往医院赶时,我还想,绘里子不知会哭成了什么样子呢。外公被搬到了楼下的太平间,通往那里的走廊空荡荡的,电灯暗淡,有点让人害怕。

我要是一个人,一定非吓得逃回家去不可。妈妈的脸也够僵的。

下楼梯,转过几个弯,突然看到了一间和式房间,里面是忙成一团的黑衣人。因为外公是什么有关血液制药公司的上层人物,黑衣人都显得必恭必敬,行动迅速。右手的里面似乎是太平间,香的气味扑鼻而来。

「是近亲。」妈妈刚对接待员这么一说,绘里子就笑容满面地从里面奔了出来,身上是条鲜艳的花洋装。她一看到我,就伸出手来慢慢地搂住了我。「绘里子!」「裕子!」我们就那样抱着哭了起来。大滴的泪水,从绘里子的脸颊上淌下来,吧哒吧哒地落到了我的脖子上。

但说起来,这不过是一瞬,只是短短的一会儿。绘里子松开了我的肩,忽地甩了一下头发。

「看看外公去吧。」

一张强撑着的大人气的脸上,已经是面带笑容了。可绘里子,这种时候,你用不着面带笑容的啊。

葬礼只有妈妈一个人参加。我上学,和绘里子关系很好的我哥哥直树也因为大学太远了,没有来。据说葬礼相当隆重。社长在悼词中说,新开发的血液剂,是外公多年研究的结晶。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文笔有点古朴,一开始读起来有点吃力,但慢慢地就习惯了。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我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里。故事的情节比较复杂,涉及到许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情节都直接展现出来,而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方式,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解读。这使得这本书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我读完之后,还需要反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小说的主题非常深刻,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命运的无常和爱情的真谛。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多面。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段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路,只能珍惜眼前的风景。”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思考、喜欢挑战自我的人阅读。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有点特别,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作者在故事中穿插了许多回忆和倒叙,使得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复杂和引人入胜。我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里,需要不断地寻找线索,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腻,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描写,展现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仿佛也和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痛苦和挣扎。小说的主题比较深刻,它探讨了人性的善与恶、道德的边界和正义的含义。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多面。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角色,他虽然犯了错误,但他最终选择了承担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这本书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问题。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面对困境时,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挑战自我、喜欢思考深刻问题的人阅读。

评分

这本书的氛围营造简直是神来之笔!从一开始,我就被作者营造的悬疑感深深吸引住了。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房子里,房子里似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作者通过对房子内部结构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渲染,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我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房子里,周围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作者在故事中设置了许多伏笔,这些伏笔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我一直猜测着故事的结局,但每次都被作者出乎意料的情节所震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秘密。作者通过对人物对话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女主角,她勇敢、坚强、独立,在面对困境时从不退缩。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悬疑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索。它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问题。

评分

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细碎的生活。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擅长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地板上的光影,老旧木地板踩上去的吱呀声,厨房里飘散的食物香气等等。这些细节描写,让整个故事的场景感非常强,仿佛我真的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房子里,和主角们一起经历着那些喜怒哀乐。故事的主角并非什么英雄人物,他们只是普通人,有着各自的烦恼和追求。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塑造主角的完美形象,而是展现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包括他们的缺点、软弱和迷茫。正是这种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说的情节发展并不跌宕起伏,而是平缓而舒缓,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但正是这种平淡,却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谛。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本书适合在闲暇的午后,泡一杯茶,静静地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心情变得非常愉悦。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爱情和成长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特别喜欢书中的男主角,他阳光、开朗、幽默,总是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作者通过对人物对话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也仿佛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一起经历着那些美好的时光。这本书的主题比较积极向上,它告诉我们,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这本书适合那些想要放松心情、寻找快乐的人阅读。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