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癌症试纸的男孩:看一位少年科学家如何以创新思维改变世界

发明癌症试纸的男孩:看一位少年科学家如何以创新思维改变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ck Andraka, Matthew Lysiak
图书标签:
  • 少年科学
  • 创新思维
  • 癌症检测
  • 医学创新
  • 科学普及
  • 青少年读物
  • 发明创造
  • 励志故事
  • STEM教育
  • 健康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15岁的平凡少年,竟改写了人类医学史;
他发明的癌症检测试纸,将拯救世上无数生命!
一颗璀灿耀眼的科学新星,一则触动人心、影响全球年轻世代的热血故事

  ★欧巴马也赞叹!亚马逊读者5颗星破表好评!

  当一个人全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那种力量,会强大到令人无法想像。
  科学就是他生命中的热情,你呢?

  平凡的中学男孩杰克.安卓卡,靠着对科学的热爱、究极的精神与惊人毅力,
  抱持「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理念,勇于面对挑战。
  年仅15岁的他,竟跌破众人眼镜,发明了拯救更多生命的方法!

  杰克.安卓卡从小热爱科学,认为科学能带他一窥全然不同的世界,并解决许多问题。他的叔叔被诊断出罹患胰脏癌时,癌细胞早已扩散,治疗后仍不幸离世。当时只有14岁、原本对生物与医学一知半解的杰克,因此投入早期检测胰脏癌的研究之中。

  为了寻找合适的实验场所,他写了两百封email给医界相关教授,只有一封得到正面回应!隔年,他真的发明了比当前医学检测法更有效、成本更低的癌症试纸,能让「癌症之王」——胰脏癌——的潜在患者,在罹癌初期就发出「警报」,使术后生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杰克因此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展最大奖,甚至受邀到白宫,成为国情咨文演说的座上宾!

  人生的难题,靠自己解决;坚定的毅力与信心,正是成就关键!

  这本自传不只是个风光的成功经验,更是一则青少年克服忧郁、自我怀疑与校园霸凌,并在科学领域闯出一片天的动人故事。面对生命中的苦涩与艰难,他是如何处理?又是如何坚持对科学的热情,终于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科学少年有笑有泪的成长历程,将成为年轻世代实践自我、改变人生的指南;也是现今教育体制下,所有家长及老师翻转教育观念的契机!

名人推荐

  葛如钧/台北科技大学互动设计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宝博士)
  陈怡光/保障教育选择权联盟总召集人
  刘桂光/点亮生命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松山高中代理校长
  吴建瑱/公视《流言追追追》执行制作人
  刘正鸣/前士林高商校长、均一中小学校长
  陈正昇/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师
  陈伟泓/建国中学校长
  黄芳芷/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中校长

各界盛赞好评

  其实我很明白,人生的真相很可能是:「在穷尽一切的努力之后,结果仍将是一无所有。」但不断努力的人生,却不会一事无成;并且,恰恰因为这样的明白之后,依然坚持前行而让生命更显其崇高的价值。本书作者,十五岁的杰克.安卓卡,正是这样一个值得台湾年轻学子效法的崇高典范。——刘桂光(点亮生命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松山高中代理校长)

  透过不断摸索、一再研究,深信自己的信念,最后找到科学真相。一个看似平凡的15岁少年,却改变了世界,创造了最不平凡的人生。——吴建瑱(公视《流言追追追》执行制作人)

  即使是一个高中生,也可能是一位知识生产者。我们的科学课程总让大部分的学生误以为,学习动量守恆定律、极性共价键与粒腺体的DNA,只是为了答对考卷上的题目。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与地球科学呢?请仔细读一读这本书;然后,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岛上的大部分高中生都会理所当然地回答:「因为我们要改变这个世界。」——陈正昇(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师)

  杰克正在做的事情,远比我高中时期强大太多。——欧巴马(美国总统)

  杰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迪生;将来会看到他的更多发明问世。——Anirban Maitra博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杰克从不放弃他对拯救生命的追求,始终对万物充满好奇心,并持续对世上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Tweetiebirdie(亚马逊读者)

  这真是一本非常棒的书!不只适合青少年,家长、老师也都应该读!——Bob Greenberg(亚马逊读者)

  多么了不起的年轻人!他所经历的困难,读来令人心碎;而他达到的成就,却是如此伟大。很高兴我读了这本书,强烈推荐!——Mojo's Mom(亚马逊读者)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的、与您提供的书名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书名:回声:失落文明的遗嘱 作者:伊芙琳·里德 出版社:星穹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类型:历史探险/科幻悬疑 页数:580页 --- 深入未知:失落文明的回响 《回声:失落文明的遗嘱》 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探险小说,它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时间尘封的古代谜团的核心。本书的叙事跨越了数千年,结合了严谨的考古学推断、尖端的语言学分析,以及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深刻哲学反思。 故事围绕着一个被所有主流历史学家认定为神话的文明——“阿卡迪亚”展开。这个文明据称在冰河时期结束前就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高峰,却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神秘消失,只留下了散落在世界各地,无人能解的奇异遗迹。 核心情节:解码深渊 主角是艾丽西亚·文森特博士,一位在语言考古学界极具声望但饱受争议的学者。艾丽西亚毕生致力于破译一种被称为“原初语”的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反复出现在不同大洲的史前遗址中,被主流学界斥为巧合或自然形成。 故事的转折点始于南极冰层深处的一次意外钻探。考古队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巨型结构,其内部的壁画和铭文,正是艾丽西亚苦苦追寻的“原初语”。随着她和她的团队——包括冷战思维的退役密码学家卡尔·施耐德和精通古代天文学的年轻地质学家马库斯·钟——开始对这些符号进行破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浮出水面:阿卡迪亚并非自然消亡,而是主动选择了“静默”。 探寻与冲突 破译工作如同在迷宫中行走。阿卡迪亚人留下的信息并非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一系列复杂的警告、哲学论述,以及一个关于宇宙运作方式的颠覆性模型。这些信息揭示了他们如何掌握了物质与能量的深层统一性,以及他们对未来潜在灾难的预见。 随着艾丽西亚的研究深入,她意识到这些遗嘱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当代人类文明发展路径的精准预警。然而,这份发现很快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势力的关注: 1. “守夜人”组织: 一个自诩为维护人类现有社会结构稳定的秘密团体。他们认为阿卡迪亚的知识过于危险,会引发全球性的社会和技术崩溃,因此不惜一切代价试图阻止知识的公开。 2. 全球能源集团: 一些跨国公司看到了阿卡迪亚技术中蕴含的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潜力,他们试图夺取遗迹,将其私有化,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和人类共同遗产的激烈道德斗争。 艾丽西亚和她的团队必须在与时间赛跑的同时,躲避追踪、破解更深层次的密码,并决定是否应该向一个尚未准备好面对真相的世界揭示阿卡迪亚文明留下的最终“礼物”——一个既能拯救人类,也可能毁灭人类的终极知识。 核心主题的探讨 《回声》不仅仅是一部冒险小说,它深入探讨了以下宏大主题: 知识的责任: 当发现可能改变人类认知的知识时,责任的边界在哪里?是保护大众免受冲击,还是坚持信息自由的绝对性? 时间与遗忘: 文明如何遗忘其自身的辉煌和教训?历史的“回声”是否总是在重复? 人类的进化瓶颈: 阿卡迪亚的“静默”是智慧的体现,还是对进步的背叛?小说探讨了技术爆炸与道德成熟度之间是否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语言与现实: 书中详细描绘了“原初语”的结构,暗示了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构建现实认知的基础框架。破译这种语言,意味着对现实世界观察方式的根本性重塑。 叙事风格与读者体验 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前半部分充满考古发掘的神秘感和学术争论的紧张感;后半部分则迅速转变为一场涉及国际阴谋和高风险追逐的惊悚剧。伊芙琳·里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宏大的理论概念融入生动的人物互动中,使得复杂的科学和哲学讨论易于理解,引人入胜。 读者将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对已知历史的彻底颠覆,随着艾丽西亚一同,从南极的冰封深处,一路追溯到被遗忘的沙漠和深海废墟,最终面对人类文明未来最深远的抉择。 《回声:失落文明的遗嘱》 是一本挑战读者认知极限的作品,它承诺带给那些对历史、对未来、对人类在宇宙中位置感到好奇的读者,一次史诗般的、令人久久回味的阅读旅程。它将让你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倾听那些被遗忘的声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杰克.安卓卡Jack Andraka


  当杰克.安卓卡为胰脏癌、卵巢癌及肺癌,成功研发出早期检测的低成本试纸时,他只是美国马里兰州一位十五岁的高中生。现在,年仅十八岁的他,已荣获2012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首奖「高登摩尔奖」、2012年「美国史密森尼创造力大奖」的「年轻科学家奖」、2014年「西门子我们能改变世界挑战赛」的首奖,以及2014年「杰佛逊公共服务奖」,并获《国家地理杂志》选为2014年「国家地理新兴探索家」。

  杰克除了在美国当地,还受邀至加拿大、义大利、英国、爱尔兰、希腊、瑞士、荷兰、澳洲、等多个国家演讲,向全球观众讲述他的个人经历、科学研究、多元性别议题,以及他对STEM(也就是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改革的想法,在TED的演讲则吸引了近400万人点阅。他的故事也制作成多部纪录片,包括《你不认识的杰克》(You Don’t Know Jack),并接受无数广播节目、报纸及杂志文章的专访。

  杰克的下一个目标,是研究如何使「奈米机器人」的概念付诸实现,让其游走于人体的血管之中进行治疗行为,希望再创医疗的另一个奇蹟。

  欢迎造访他的网站:www.jackandraka.net

马修‧利西亚克Matthew Lysiak

  美国知名新闻工作者,曾任《纽约每日新闻》记者,着有《纽镇美国悲剧》一书。

译者简介

刘嘉路


  任职出版社十数年。认为译者如同诗人,都是「带着脚镣跳舞」,在限制和规范中如何翻新、保留意象就是乐趣所在。作品多以青少年文学小说为主,近期译作包括:《最后五天我爱你》《沉默的妻子》《说不出的故事,最想被听见》(圆神出版)。

薛怡心

  台北市人,毕业于师大英语系及师大翻译所笔译组,曾任编辑、审稿、制卷等文字相关工作。享受转换语言的成就感,喜爱有趣的科普知识。译有《吸睛的科学》《轻松驾驭意志力》《他的心中早有定见,你该怎么办?》(先觉出版)。

图书目录

各方推荐
<推荐序>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陈怡光
<推荐序>找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葛如钧
<推荐序>台湾可能出现第二位杰克吗?——刘正鸣
楔子:近两百位科学家,没有一个人认为可行?

第1章 成长中的探索与尝试
 爱动脑的一家人
 泰德叔叔与我
 麻醉师老妈故事多
 找出生命的热情
 泰德叔叔的神奇数学小诀窍
 叫我实验魔人
 我交了生平第一个女朋友

第2章 柜子里的怪咖
 不对劲的初吻
 第一次发现自己有力量改变世界
 简报技巧大精进
 阻止溺水机器杀人的研究,科展夺佳绩
 螃蟹都到哪儿去了?
 数学营初体验
 实验引起联邦调查局监控
 科学带我一窥不同的世界
 到全国性大型科展大开眼界
 被霸凌的中学人生
 第一次的告白

第3章 灾难的完美处方
 泰德叔叔得癌症?
 双面杰克的生活
 加入霸凌的队伍
 接受真实的自我
 天地虽大,我却无处立足
 最后知道的家人
 孤单面对不一样的眼光
 难以承受的噩耗
 把自己关进厕所终结一切

第4章 知识是我的解药
 想找回的不只是科学而已
 第一个真正明白我所有遭遇的人
 或许我可以找到解决胰脏癌的方法
 胰脏癌的治疗关键:早期发现
 展开高中新生活
 答案竟在八千个蛋白质里

第5章 想着谁会因你而受益
 莫忘病患
 折磨人的科学论文
 答案唿之欲出
 重大突破
 给我实验室!

第6章 愈挫愈勇
 寻求实验室的希望落空?
 向好友吐苦水
 谁愿意相信我?
 一百九十二封回绝信之后
 与梅特拉博士见面
 实验室新手糗事一箩筐
 犯错教会我的事
 发现更便宜、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第7章 癌症试纸男孩
 世界规模最大的高中科展大赛
 差点失去参赛资格
 高手云集,我能脱颖而出吗?
 竞赛之前的狂欢派对
 大赛开始,全力以赴!
 失控的疯狂得奖人
 终于让我走到这一步
 最有意义的回馈

第8章 我的世界翻转了
 我要上电视了!
 融合的两个世界
 糟了!我们杀了传奇新闻记者?!
 超现实的各种荣耀时刻
 质疑与歧视并未全面消声匿迹
 癌症试纸的未来
 前进白宫

第9章 冲破极限
 再度参加ISEF竞赛
 为世界带来正面影响,让生命有意义
 改变世界的新想法不断涌现
 科学,应该是所有人的无形宝藏
 突破!

附录:杰克学堂
 10个简单又好玩的科学实验
 泰德叔叔的解题诀窍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

 
  年轻是什么?有人说「年轻就是本钱」,更有人说「青春无敌」,但在现实生活中,年轻有时往往不是资产,反而是负债。
 
  发明癌症试纸的男孩杰克.安卓卡,在十三岁出柜时被全校师生霸凌,一度尝试寻短;十五岁时为了做癌症试纸的实验,被一百九十九位科学家拒绝出借实验室。直到他在十五岁赢得科展界的诺贝尔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后,大人们才开始视杰克为同侪,听他说话,而不是把他当另一个浪费时间的「小屁孩」。
 
  和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样,杰克害羞且不擅言词,但为了实现更大的理想,他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滔滔不绝地向陌生人介绍他的实验。虽然他没钱订阅学术期刊或购买论文,但为了取得关键的专业知识,他花更多的时间在开放资料库上搜寻,直到找到他要的资讯为止。
 
  其实,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无所有」;没有刻板印象限制其视野,没有过去经验限制其想像,没有经费预算限制其规模,没有社会地位限制其失败。年轻的杰克就是在这四大皆空的环境下,才能想出并做出癌症试纸这种大人们都认为是浪费时间的疯狂实验。
 
  教育部在一○三年订定「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计画自一○七学年度,依照不同教育阶段(国民小学、国民中学及高级中等学校一年级起)逐年实施。新课纲最主要的特色,是以增加选修时数来代替必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想学的科目和内容。其实,老师和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会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因为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和内容,是让孩子努力学习的最大诱因。孩子们更应该好好地把握机会,选课时不要只听老师或家长老生常谈;请记得,一生至少要拚一次自己在乎的事,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
 
陈怡光(自学教父、保障教育选择权联盟总召集人)
 
  注:「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一词出自《圣经》提摩太前书第四章第十二节。
 
推荐序
 
找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在你心目中,在地球度过完美一週的方式是什么?」这是我看《发明癌症试纸的男孩》一书,最敲击我心的一句话。
 
  近来我到许多地方演讲,分享奇点大学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我常在思考,除了指数型发展的科技发人警醒外,究竟人们该如何在科技以指数型高速起飞的年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及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总和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学生)说,在大学四年或整个求学阶段,唯一要做的事,应该是找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什么是「才能」?什么是「兴趣」?两者的分别又是什么?我们很少讨论这些。教育总是教我们回答问题、要我们读书,读书就是我们年轻时的唯一方向。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弄清楚这两者的意义和价值,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埋首苦读要重要的多。
 
  「才能」是你花一小时随便做,不知怎的,就做得比别人努力做十小时还要好的事;「兴趣」则是你很努力做了十小时,也许只等于别人随便做一小时的成果,但你乐在其中(可能也不计较得失)。
 
  人生当中,能找到「才能」是非常幸运的事——可以因此拥有一份工作与不错的薪水,日子肯定过得去。若能找到「兴趣」,也非常幸运——就算饿着了,也还是很快乐;而且,拼命做、拼命练习,就算不能做得比有才能的人更好,也总能做得不比他们差太多,日子久了,或许也能过不错的生活。
 
  若能找到一件事,是「兴趣」和「才能」兼具的——做得比别人好,又比别人快乐——我的天,那简直是抽中了人生的乐透,就算不是飞黄腾达,也应该会有一定的成就。很可惜,能够成为这种人的,少之又少。许多人找了一辈子,这两项可能一项也没找到;有些人,仅是找到一样,就足以谢天谢地、开开心心过一辈子了。
 
  本书作者是个非常幸运的少年,在十五岁前就发现了「才能」与「兴趣」兼备的方向。当然,这或许是从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机缘堆叠而成,诸如亲人的离世、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循循善诱又充满智慧的父母、师长的刺激、自身认同问题的追求等等。但不可讳言,他非常清楚,也抓准机会,掌握并自我发掘了这样的兴趣、才能和方向。
 
  作者在书里的第七章提到:
 
  「长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参加这项比赛。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高中科学展览研究竞赛,对我来说,它的地位就像是把超级盃、美国职棒世界大赛、美国职篮总冠军赛、冰球史丹利盃以及奥林匹克竞赛加总起来再乘以三倍那样崇高!ISEF不只是一项大型科展竞赛,也是长达六天的科学、数学和科技盛会。所有青少年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谈论、分享他们的点子、想法与经验。基本上,这就是我心目中在地球度过完美一週的方式,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在ISEF的科展竞赛中度过完整的七天,便是他心目中在地球度过完美一週的方式;这个历程对他来说,甚至可用人间天堂来形容。我不禁想着,我心目中,在地球度过完美一週的方式是什么?是把自己关在某间饭店里写一本书吗?还是埋首电脑桌前写程式?或是和一伙好友四处玩乐闲聊?也可能是在最酷的学院里和最棒的学生一起教学相长?我的人间天堂——像超级盃、美国职棒世界大赛、美国职篮总冠军赛、冰球史丹利盃以及奥林匹克竞赛加总起来再乘以三倍的地方——又在何处?
 
  这是一个指数成长的时代,意味着所有事物和社会的变化和之前相比,都呈现等比级数的成长;三十个週期的改变,可以带来十亿七千万里的差异。该如何跟上这样的时代?找到「兴趣」与「才能」兼具一体的事物,就是答案。科技和知识因网路的发达所造成的民主化现象——八○年代的国家最高机密和顶尖实验室里才能有的研究器材和设备,现在随手上网订购就买得到;笔记型电脑一打开(或是口袋里的智慧型手机一解锁),就能取用自亚里斯多德时代以来的所有知识,并操作云端里的超高速运算电脑——可以供人取用的资源比比皆是。找到对你来说是「人间天堂」的场域,在脑海里、生活中、上课下课里、上班下班中,积极寻找并建构心目中「在地球度过完美一週的方式」,全心投入,并以指数速度累积、成长、进步,任何人都能改变世界。这是指数时代给人最大的启发,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础思维。了解这些,无论你现在几岁、位处什么领域、进度如何,都有机会像作者杰克.安卓卡一样,登上舞台,让世界因你而变得更好。
 
葛如钧(台北科技大学互动设计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宝博士)
 
推荐序
 
台湾可能出现第二位杰克吗?

 
  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曾说:「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本书作者杰克.安卓卡从小热爱科学,认为科学能带他一窥全然不同的世界,解决问题,造福人类。
 
  杰克的叔叔因罹患胰脏癌而去世,激发了杰克为更多人设想的心愿;他从论文及科普杂志上获致灵感,锲而不舍的坚定研究,终获突破,造福人群。他在成长过程里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书中有许多饶富趣味的描述。究竟这是孩子成长的助力还是阻力?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
 
  从事三十年教育工作者的我,联想到国内整体的教育,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二位杰克.安卓卡?
 
  每三年评比一次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画」(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 于一九九七年开始筹画的一项大型国际性学生能力评量计画。台湾在最近的测验中,阅读素养排名第八,数学素养第四;而科学素养则排行第十三,远远落后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甚至爱沙尼亚、越南等国。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数学、阅读、科学三种能力都位居第一。
 
  学生在科学上的优异表现,一向是台湾竞争力的基石。台湾的科技产业以代工业为主,主要源自于七○年代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兴起。然而,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学校教育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足以应付未来的产业竞争吗?
 
  许多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成效与教师教学方法之间有密切关联。近来欧美国家的学习型态已经改变,学校教育早已走向鼓励同学间形成对话、讨论、探究、合作、表达与分享的合作共学方式。其推动教育改革的焦点放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除鼓励教师追求专业发展,更希冀作到「翻转教学,以学定教」。
 
  目前在我国教育现场中持续发酵的教学革新策略,如源自美国的「合作学习」「翻转教室」与日本的「学习共同体」等。此外,也有本土自创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架构,如:「学思达教学法」「MAPS 翻转教学法」等。
 
  教学革新方案多元、多样,但仍有共通特性,主要都立基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透过小组运作,引导学生合作共学,以提升学生学习成就、增进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合作及沟通技巧、增进学生自尊及有助学生适性发展,为兼具多项功效的教学策略。
 
  时值全球引爆学习革命的今天,无论是参採可汗学院放在YouTube的美语版教学影片,或适合台湾学生运用的「均一教育平台」,或是使用台大教授叶丙成发起、以数位科技进行「翻转学习」模式的后继者们,许多人透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达成科学方法的训练、实作技能的培养以及科学本质的理解。若能得到更多家长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更多的教育者投入,我相信,我们可以营造比本书作者成长环境更多元、丰富、开明、自由的成长养分。唯有如此,我们也才有可能产出台湾的杰克.安卓卡。教育环境的改善,是对下一代最好的照顾;对于资源贫乏的台湾,也是最重要且唯一的出路。
 
刘正鸣(前士林高商校长、均一中小学校长)

图书试读

【楔子】近两百位科学家,没有一个人认为可行?

爸妈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脸上表情不是很开朗。

「杰克,你不觉得这个想法太不切实际了吗?」

老爸的神情很忧虑,两边眉毛拱起来,一只手托着下巴—他不是第一次出现这个表情了。老妈坐在老爸的旁边,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仔细看着我的反应。自从学校辅导老师打电话来之后,爸妈这阵子就对我特别关注。我已经学到一课:如果有学生尝试在学校的洗手间里自杀,辅导老师就会打电话到学生家里。

「我们只是不想看见你受伤,杰克。」老妈说。

她觉得我承受不了这股压力。

「你已经努力尝试过,也许现在是你展开新生活的时候,或者你可以重新锁定一个不同的目标。」她继续说道。

不同的目标?要我放弃?

我已经投入太多时间,也耗费太多心力。现在就只差⋯⋯只差临门一脚了。

我可以从爸妈的眼神和姿势中感觉到,这整个经验显然让他们很不自在。他们觉得有义务要让我认清现实。

但我觉得自己可以无视他们的尴尬,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在听老妈说话。我把脑袋放空。到这时候,我已经可以精准预测他们接下来会说什么,因为我先前在脑海里已经和自己争辩不下一千次了。自己和自己的争辩差不多像这样子:我以为自己是谁?我真的以为自己比那些博士专家来得厉害吗?我真的认为自己的想法会成功吗?

「我们都知道,无论你的信念有多坚定,如果没有人愿意提供实验室让你进行实验,一切都是白费的。」

我感觉自己的精力耗尽了。我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睡饱八小时是什么时候的事。这几个月来,我就靠肾上腺素支撑着。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所谓濒临崩溃的感觉。

「如果你真找到一个新方法来检测胰脏癌,难道你不觉得至少会有一位医生愿意给你机会吗?」

至少有将近两百个科学家啊,只不过当中没有一个认为我的方法确实可行。

我爸妈(以及别人)看不到的是,我的心灵之眼看出去的一切事物如此清楚。一滴血落在一张纸上。检测胰脏癌需要的就是这些,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我是对的,我已经来到早期检测出癌症风险的关键位置上,可以拯救数百万以上人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科幻小說,總覺得未來的醫療科技會變得越來越先進,現在竟然有這麼真實的故事可以讀到,實在是很令人興奮。我一直對科學研究充滿敬意,尤其是那些能夠實際應用、改善人類生活的發明。癌症,這個聽起來就很沉重的詞,如果能透過像書中提到的「試紙」這樣簡單易行的方式來早期篩檢,那對無數家庭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我很好奇,這位少年科學家在發想這個點子的時候,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契機?是不是親身經歷了什麼,或是看到了什麼社會上的需求?書中是如何描寫他從一個單純的想法,到一步步將它實現的過程?這其中的技術細節、實驗的艱辛,以及可能遭遇的質疑和挫折,我都很想深入了解。總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一個科學成就,更可能是在傳達一種精神:即使是年輕,即使是看似渺小的力量,只要有創新的想法和堅定的決心,一樣可以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有這樣一個關於「深度思考」和「實踐」的故事,我覺得對現今的年輕人來說,會是很好的啟發。

评分

我最近刚好在書店翻到這本書的封面,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住了。「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光聽就覺得好厲害,想說怎麼會有這麼小的孩子就這麼有才華,還能做出這麼造福人群的發明。身為台灣人,我們都知道癌症對我們生活影響有多大,身邊的親友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與病魔搏鬥的過程,所以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創新的方法,能夠提早發現、提早治療,那絕對是天大的福音。我對書中描述的這位少年科學家充滿好奇,想知道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又是如何激發出這麼驚人的創造力。他遇到的挑戰、他的堅持,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難,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總覺得,這本書不只是關於一個偉大的發明,更可能是一個關於夢想、關於勇氣、關於改變世界的動人故事。我特別期待能看到書中是如何描寫他與家人、老師、甚至是整個社會互動的過程,因為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也離不開周遭的支持與影響。看到書名就讓我想起過去台灣也曾出現不少年輕有為的科學家,他們用智慧和毅力為台灣爭光,這本書讓我對年輕一代的潛力充滿了期待。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看到「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這個書名,我心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怎麼可能?」畢竟,癌症研究是個多麼複雜且需要深厚專業知識的領域,一個「男孩」,要如何跨越這麼大的門檻?但這份質疑,反而激發了我更多的好奇心。這本書,是不是在講述一個天才的童年故事?他是不是從小就展現出異於常人的科學天賦?而「試紙」這個概念,又是如何在他腦中萌芽並發展成熟的?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描寫他對於這個艱鉅任務的熱情和執著。在台灣,我們常聽到許多關於教育的討論,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提供一些範例,那將會非常有意義。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發明,更可能是在探討「教育」與「創新」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為下一代創造一個能夠激發潛力的環境。我期待能從中看到,即使是少年,只要有熱情和正確的引導,也能創造出無限可能。

评分

我通常不太常主動去翻閱這類型的書籍,但《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這個書名,真的有種魔力,讓我不禁駐足。身為一個平凡的台灣讀者,我對「改變世界」這件事,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但看到一個「男孩」就能做到,而且是這麼具體的「發明癌症試紙」,這讓我感到一種很強烈的共鳴和鼓舞。我想這本書一定會充滿了許多讓人驚喜的細節,像是他是在什麼樣的啟發下,會想到「試紙」這個形式?在實驗的過程中,一定有遇到很多失敗吧?書中是如何描寫他的心路歷程,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的?我非常想知道,他背後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支持系統,是家人、朋友,還是某位導師?或者,他真的是憑藉著一己之力,在書本和網路的世界裡摸索前進?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原來我也做得到」的感覺,不是說我要去發明什麼偉大的東西,而是那種敢於嘗試、不畏艱難的精神,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

评分

我是一個對醫療科技發展很感興趣的人,尤其是那些能夠實際運用於改善大眾健康的創新。當我在書店看到《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這本書的書名時,立刻被吸引了。癌症,一直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年輕人,能夠在如此重要的領域有所突破,那絕對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描寫這位少年科學家的人生軌跡。他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對癌症防治產生如此深刻的關懷?他的研究過程又是如何一步步推進的?書中是否會觸及到他所面臨的科學難題、倫理考量,以及在推廣這個發明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礙?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真實的案例和細膩的描寫,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一個看似簡單的「試紙」,背後蘊含著多少的智慧、汗水與堅持。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啟發更多台灣的年輕人,讓他們相信,只要有熱情、有毅力,加上創新的思維,一樣可以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甚至為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