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禮贊

1949禮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共産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颱獨史觀外,
重新解讀曆史符號──「1949」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颱灣,新颱灣從此誕生。
  颱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
  1949年之於新颱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1949年是颱灣的年分,它賦予颱灣一種曆史定位的架構。
  就漢人的觀點看,1661、1895與1949是颱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漢人移民作為颱灣社會變遷的曆史主軸就此奠定。
  1895年日人據颱,颱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迅速捲進瞭「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進入現代的世界體係。
  1949年的曆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颱,結果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颱灣。

  《1949禮贊》是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講座教授楊儒賓先生最新著作,在共産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颱獨史觀外,對「1949」此一曆史符號的重新解讀。全書重點論述為:1949渡海南遷,是國史上足以抗衡東晉永嘉渡江與南宋靖康渡江的三大南遷事件。1949是颱灣史上三大移民潮中文化意義最豐富的移民事件。1949創造瞭「兩岸三地」的新知識範疇,新中國、新颱灣與新香港同時成立。1949後的颱灣學術是民國學術的繼承者,是另一種五四精神的發揚者。1949兩岸的麯摺發展指嚮瞭中國現代性與西洋現代性的銜接。跨文化性格的颱灣經驗,提供瞭形構中的新中華文化很重要的理論資源。

  本書的緣起雖始於作者楊儒賓的自我叩問,但摸索方嚮明確,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公共論述。

  作者楊儒賓認為,我們這群在後1949大分裂時代生長的人彆無選擇地,被命運狠甩在東西衝突與古今交會的銜接點上。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框住我們生命的世界一起演變,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穿越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以至即將被穿越的馬英九的時代。 然後少年子弟江湖老,憤青被流光帶入哀樂交集的中老年。

名人推薦

  在太陽花運動後有瞭大翻轉。在反中成爲時尚的此刻,本土的愛颱的楊儒賓無疑乾冒大不韙,「禮贊」1949,推崇颱灣作爲「南渡」文化的終點,儼然將颱灣置於大中國曆史的脈絡裏。──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說到1949,通常我們想到的是「撤退」、「遷颱」、「毋忘在莒」這樣帶著創傷的字眼,楊儒賓卻彆齣心裁、隆重地用瞭「禮贊」。楊儒賓聚焦1949年,卻如鯤魚化大鵬,翱翔於曆史的縱長與雲空的廣袤之間,將我們帶嚮不一樣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1949。── 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儒賓


  1956年生於颱灣颱中。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傢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曆史:永恒迴歸的神話》等書。

圖書目錄

序一 納中華入颱灣(王德威)
序二 黃土地與藍海洋(陳怡蓁)
自序

1949論
1949的禮贊
曆史災難與文化傳播
曆史災難與曆史機會
1949與新儒傢
中華民國與後1949
不隻是苦難的故事

1949與民國學術
1949大分裂與新漢華人文知識的再編成
東亞視座下的颱颱灣人文科學
尚未謝幕的謝幕語
在颱灣談中華文化
颱灣的創造力與中華文化夢
在民國思考「民國學術」
儒傢的現代性?

1949與兩岸儒學
在颱儒傢與渡颱儒傢
兩岸三地:新中國與新颱灣
瀛島百年一任公
二二八百年祭
辛誌平、鄭成功與能久親王
趙老!趙老!

1949與清華大學
為什麼是清華
清華與民國熱
留待後人補
清華門的番茉莉

圖書序言

1949的禮贊

一九四九年,一個不太受世人注目的曆史年分,此年歐洲成立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除瞭這個事件較受注目外,美、亞、非洲個彆地區都有些騷動,但都不成氣候,相對而言,世界局勢可謂大體平靜無波。此年上距一次大戰善後會議的巴黎和會,恰好三十年,距離引發中日十四年戰爭的滿洲事變十八年,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已四年;此年下距古巴危機十三年,離越戰結束二十七年,離象徵冷戰體製崩潰的柏林圍牆倒塌四十年。比起上述的年分,一九四九此年在歐美史上或第三世界史上,都沒有太重要的地位,它似乎是個可以被忽略的數字。但一九四九此年在兩岸關係上卻是舉足輕重的,此年十月一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爾後的世界政治版圖就此全麵改寫。此年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移颱灣,在一種更深層也更悠遠的意義上,新颱灣從此誕生。颱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一九四九,一九四九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一九四九年之於新颱灣,則是文化的意義。

一九四九年是颱灣的年分,它賦予颱灣一種曆史定位的架構,颱灣則充實瞭一九四九年在東方曆史上的意義。縱觀颱灣四百年史,曆史斷層特多,文化意義的纍積常無法連貫。大斷層的斷裂點通常是政權的遞換所緻,而隨著政權的遞換往往會帶來移民潮的湧入。就漢人的觀點看,一六六一、一八九五與一九四九當是颱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一六六一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歐洲海權在颱灣的擴充行動戛然中止,漢人移民作為颱灣社會變遷的曆史主軸就此奠定。一八九五年日人據颱,颱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這個島嶼迅速的捲進瞭「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它領先它的大陸兄弟,進入現代的世界體係。一九四九年的曆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颱,撤退雖是內戰所緻,但也是尖銳的意識型態鬥爭的結局,其結果則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颱灣。在這三個轉摺期中,一九四九年的移民潮數量最大,改變的社會結構最深,牽動的國際因素最復雜,但也最有機會搭上曆史的列車,讓颱灣走齣灰白黯淡的默片時代。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