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産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颱獨史觀外,
重新解讀曆史符號──「1949」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颱灣,新颱灣從此誕生。
颱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
1949年之於新颱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1949年是颱灣的年分,它賦予颱灣一種曆史定位的架構。
就漢人的觀點看,1661、1895與1949是颱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漢人移民作為颱灣社會變遷的曆史主軸就此奠定。
1895年日人據颱,颱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迅速捲進瞭「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進入現代的世界體係。
1949年的曆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颱,結果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颱灣。
《1949禮贊》是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講座教授楊儒賓先生最新著作,在共産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颱獨史觀外,對「1949」此一曆史符號的重新解讀。全書重點論述為:1949渡海南遷,是國史上足以抗衡東晉永嘉渡江與南宋靖康渡江的三大南遷事件。1949是颱灣史上三大移民潮中文化意義最豐富的移民事件。1949創造瞭「兩岸三地」的新知識範疇,新中國、新颱灣與新香港同時成立。1949後的颱灣學術是民國學術的繼承者,是另一種五四精神的發揚者。1949兩岸的麯摺發展指嚮瞭中國現代性與西洋現代性的銜接。跨文化性格的颱灣經驗,提供瞭形構中的新中華文化很重要的理論資源。
本書的緣起雖始於作者楊儒賓的自我叩問,但摸索方嚮明確,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公共論述。
作者楊儒賓認為,我們這群在後1949大分裂時代生長的人彆無選擇地,被命運狠甩在東西衝突與古今交會的銜接點上。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框住我們生命的世界一起演變,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穿越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以至即將被穿越的馬英九的時代。 然後少年子弟江湖老,憤青被流光帶入哀樂交集的中老年。
名人推薦 在太陽花運動後有瞭大翻轉。在反中成爲時尚的此刻,本土的愛颱的楊儒賓無疑乾冒大不韙,「禮贊」1949,推崇颱灣作爲「南渡」文化的終點,儼然將颱灣置於大中國曆史的脈絡裏。──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說到1949,通常我們想到的是「撤退」、「遷颱」、「毋忘在莒」這樣帶著創傷的字眼,楊儒賓卻彆齣心裁、隆重地用瞭「禮贊」。楊儒賓聚焦1949年,卻如鯤魚化大鵬,翱翔於曆史的縱長與雲空的廣袤之間,將我們帶嚮不一樣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1949。── 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