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才子书—庄子
集洒脱、自在于一生,遨游悠悠天地之间。
崇自然、拒理教,视富贵荣华如敝屣败履。
随心所欲、梦中化蝶,如游鱼于江河之中。
以诙谐的态度、笑骂的人生,演绎出庄严的生命本质。
庄子(约西元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道家着名代表人物,据《史记》所说: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早年曾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却能超越贫困而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文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及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行事为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拍案叫绝。他不屑名利钱财,总是我行我素。对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对生命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书对庄子处世之道有透辟的介绍,精彩观点随意而出,令人咀嚼。因此,我希望渴求「心灵休息」的人,读一读此书,会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心灵鸡汤」!
此书没有想像中的艰深难懂与枯燥乏味的字句,它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让人读来全然不费工夫,只需用心领会!
清人胡文英说:「庄子最多情。」当然这是指感怀世事之情,而不是指扯来扯去的儿女情长。
我极为推崇庄子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这句话,这是动词与名词交错而生的一种做人方略,既立于现实(「物物」)而又超于现实(「不物于物」)。其实,无论一个什么样的人,活着的心态尤为关键——它虽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却可以影响你的一生!假如从这个方面翻阅《庄子》,我想对今天忙碌于世的人来讲,是有启发意义的!
心态是无形的。水有没有心态?云有没有心态?
假如从拟人化的角度看,它们都是有的,如「行如流水」、「行如流云」。详而细之:水的心态是不争的,总往低处流动,但万物又不可离开它;云的心态是游动的,不在一处停留,用变化的姿态构成供人仰望的景致。这种不争和游动正是庄子做人之道的两大精髓。所以他很爱说「除去是非」、「游动内外」之类的话,这是一种非常高妙的做人心态。
我们不是《逍遥游》中的鲲鹏,但可以像牠那样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心态,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闲适。
人的闲适心态在哪里?也许会在办公室因未能讨得豌豆般大的利益而气得差一点跌倒在地;也许你会因有人在背后撒一串串纠缠是非的话而恨不得掴其耳光;也许为了本可得到并早已预支出了兴奋的惊喜之事突然眼看着变成竹篮之水而像「黑旋风」李逵般怒目圆睁。诸如此类的不快心态,会遭遇更多。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恼羞成怒,因为天下最难预测的莫过于人心。你有你的心态,别人有别人的心态,而你惟一要做的就是在心态上贴上「改变」两字!
庄子的思路与孔子、孟子是不一样的,他发现战国中后期天下人皆为利而忙碌的现状,于是他心里非常难受,总是拿尧舜时代人们生活的平静状态与之对比,试图唿唤人性的复归。
这虽然有偏颇之处,但却是对人性之根的挖掘。
由此而来,庄子在濠水体会「知鱼之乐」的快感——这是一种想把自己变成水的快乐心态;他又在梦中化为蝴蝶,这是一种欲飞的脱世心态。的确,在人生的难受处,你不让自己具有这两种心态,多半会向生活呕吐。与其如此,何不以这两种心态去减轻生命之重呢?也许你以为这是一堆大道理,但不妨试一试。
心态的改变是最难也是最易的,关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管别扭有多少,生活还得继续,在心态上重造一个自我,就会享受自己,而入做人的闲适之境!
这本有关庄子的书,不是浓茶,而是清茶,可供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