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人進入文學核心」的最佳日本文學史專論!
知名學者翻譯傢鄭清茂另一重要譯作!
小西甚一主張把日本文學史分為三個世代:
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華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
以「雅」、「俗」為文藝史的基本錶現理念或意識
考察兩者交錯互動而形成的世代區分。
有異於一般日本文學史依政權所在地的曆史時代區分法,小西甚一的《日本文學史》主張應依內在於文藝本身而能製約文藝發展的本質,即以「雅」與「俗」為文藝史的基本錶現理念或意識,考察兩者交錯互動而形成的世代區分。
「雅」代錶嚮往既成形式的態度,斤斤於追求古典「完美」的境界;「俗」則屬於尚未開拓的世界,無所謂「完美」或既成的固定姿式,卻含有「無限」的可能動嚮。
基於這種雅俗的錶現理念,小西甚一把日本文學史分為三個世代: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華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期間含有雅俗共存或混閤的過渡時期。全書在論述過程中,每每從世界文學的觀點,採取比較文學的方法。闡幽顯微,提齣瞭許多獨到的見解。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文學名譽教授唐納德‧靳(Donald Keene)說,這是一本「導人進入文學核心」的書。
《日本文學史》是小西甚一的文學史著作。最初是作者根據1952至1953年間在東京教育大學講授日本文學史課程的講義整理成書,1953年由弘文堂齣版。後於1993年由講談社再次齣版。小西甚一在〈序〉中說,本書並非要對日本文學史進行書誌般的解說或傳記性的考證,而是要嘗試「對文藝現象本身的展望」,以把握日本文學史的主題。在展望文藝現象的主題時,小西甚一採取瞭比較文學的立場,把日本文學放到「世界」中。所謂「世界」,就是明治以前的日本與東方──特彆是中國文化的交流史;明治以後,則是與西方文藝的關係。
本書雖題為《日本文學史》,但小西甚一論述的對象並不僅限於狹義的Literature,而是作為更廣範圍的「文藝史」來展開。作者闡明本書的立場之一在於文藝內部,從而賦予文藝的展開以秩序,因此採用瞭文藝錶現的理念來劃分史的區間。具體而言,將「雅」與「俗」作為文藝史上基本的錶現理念,兩者互相交錯,形成瞭各個世代。這裏所說的「雅」與「俗」,是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嚮往的「永恆」為對象,分彆對應到藝術世界的「雅」與「俗」。「雅」即「完成」,其錶現是已經完全成形瞭的、為眾人所推崇的形式,而「俗」即「無限」,是尚未開拓齣來的、並不具備固定的形式,荒涼而又質樸。以此標準簡而言之,古代是5世紀至8世紀左右,中世約從9世紀至19世紀中期,近代約為19世紀後半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