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人进入文学核心」的最佳日本文学史专论!
知名学者翻译家郑清茂另一重要译作!
小西甚一主张把日本文学史分为三个世代:
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华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
以「雅」、「俗」为文艺史的基本表现理念或意识
考察两者交错互动而形成的世代区分。
有异于一般日本文学史依政权所在地的历史时代区分法,小西甚一的《日本文学史》主张应依内在于文艺本身而能制约文艺发展的本质,即以「雅」与「俗」为文艺史的基本表现理念或意识,考察两者交错互动而形成的世代区分。
「雅」代表向往既成形式的态度,斤斤于追求古典「完美」的境界;「俗」则属于尚未开拓的世界,无所谓「完美」或既成的固定姿式,却含有「无限」的可能动向。
基于这种雅俗的表现理念,小西甚一把日本文学史分为三个世代: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华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期间含有雅俗共存或混合的过渡时期。全书在论述过程中,每每从世界文学的观点,採取比较文学的方法。阐幽显微,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文学名誉教授唐纳德‧靳(Donald Keene)说,这是一本「导人进入文学核心」的书。
《日本文学史》是小西甚一的文学史着作。最初是作者根据1952至1953年间在东京教育大学讲授日本文学史课程的讲义整理成书,1953年由弘文堂出版。后于1993年由讲谈社再次出版。小西甚一在〈序〉中说,本书并非要对日本文学史进行书志般的解说或传记性的考证,而是要尝试「对文艺现象本身的展望」,以把握日本文学史的主题。在展望文艺现象的主题时,小西甚一採取了比较文学的立场,把日本文学放到「世界」中。所谓「世界」,就是明治以前的日本与东方──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交流史;明治以后,则是与西方文艺的关系。
本书虽题为《日本文学史》,但小西甚一论述的对象并不仅限于狭义的Literature,而是作为更广范围的「文艺史」来展开。作者阐明本书的立场之一在于文艺内部,从而赋予文艺的展开以秩序,因此採用了文艺表现的理念来划分史的区间。具体而言,将「雅」与「俗」作为文艺史上基本的表现理念,两者互相交错,形成了各个世代。这里所说的「雅」与「俗」,是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向往的「永恆」为对象,分别对应到艺术世界的「雅」与「俗」。「雅」即「完成」,其表现是已经完全成形了的、为众人所推崇的形式,而「俗」即「无限」,是尚未开拓出来的、并不具备固定的形式,荒凉而又质朴。以此标准简而言之,古代是5世纪至8世纪左右,中世约从9世纪至19世纪中期,近代约为19世纪后半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