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演讲集

文学演讲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
  • 演讲
  • 散文
  • 随笔
  • 名家
  • 经典
  • 教育
  • 文化
  • 写作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字只求饥腹饱食,
  文学更要山珍海馐,食前方丈,这就是文学的特质。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署名「梅光迪讲演」的作品,记载的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与形式,文学与思想、情感、生活的联结,还有文学的创造力与发展趋势,各类题目均有生动的论述。其中〈文学概论〉、〈女子与文化〉、〈中国文学在现在西洋之情形〉、〈中国古典文学之重要〉、〈英国文人生活之今昔〉曾在民国的书刊中发表过,只是不曾收入《梅光迪文录》;而〈文学概论讲义〉、〈近世欧美文学趋势讲义〉则从未刊行于世,且为专论,虽略显简单,然而毕竟有一定系统,因此内容显得弥足珍贵。

本书特色    

  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梅光迪、新文学运动、比较文学,乃至整个中西文化的比较,将能提供一个新的动力与参考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梅光迪(一八九○~一九四五年)


  名昌运,字子开、迪生,号觐庄,安徽宣城人。现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拜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为师,成为白璧德最早的中国弟子。留美期间,梅光迪与胡适关于白话与文言的论辩被史家称为「胡梅之争」。归国后,梅光迪发起创办了《学衡》杂志,将「胡梅之争」发展为学衡派与新青年派两大阵营的对垒,是永载新文化运动史册的重大事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梅杰

  笔名眉睫,一九八四年生,湖北黄梅人。着有《朗山笔记》、《关于废名》、《现代文学史料探微》,编有《许君远文存》、《绮情楼杂记》、《蒋风文坛回忆录》等作品。

图书目录

前言  眉睫
 
文学概论
第一讲 文学之界说
第二讲 文学之起源
第三讲 文学与思想

文学概论讲义
第一章
第二章 文学之起源
第三章 文学与思想
第四章 文学与情感
第五章 文学与想像力
第六章 文学与人生
第七章 模仿与创造
第八章 文学上之标准
第九章 文学之形式
第十章 文学之体裁
第十一章 散文
第十二章 小说
第十三章 诗
第十四章 戏剧
第十五章 中国文学概论

近世欧美文学趋势讲义
导言
第一章 文化复兴时代
第二章 亚里斯多德之《诗说》
第三章 古学派之文学
第四章 浪漫主义之大概
第五章 浪漫之自然主义
第六章 浪漫派与自然界
第七章 浪漫派与近世民族主义
第八章 浪漫派与近世大同主义
第九章 浪漫派之超人主义
第十章 近世西洋之小说
第十一章 葛德
第十二章 卡莱尔
第十三章 安诺尔德
女子与文化
中国文学在现在西洋之情形
中国古典文学之重要
英国文人生活之今昔
 
译名对照表

图书序言

前言  

眉睫


  梅光迪(一八九○~一九四五年),光绪十六年正月初二生于安徽宣城,名昌运,字子开、迪生,号觐庄。少有神童之誉,早年在安徽高等学堂、上海复旦公学、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一九一一年,赴美留学,先后入读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西北大学。一九一五年,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后介绍吴宓、汤用彤等拜于白璧德门下。一九一九年十月,归国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一九二○年初,应刘伯明之召,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一九二一年,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同年发起成立《学衡》杂志社,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出版《学衡》创刊号,此为「学衡派」成立的标志,核心成员还有吴宓、刘伯明、柳诒征、胡先骕等。一九二三年初,梅光迪对吴宓自封《学衡》总编辑等事不满,声称「《学衡》内容愈来愈坏,我与此杂志早无关系矣」。同年,刘伯明病逝。一九二四年,梅光迪赴哈佛大学任教,胡先骕亦赴美,学衡派一时风流云散,后由吴宓独立支撑。一九三六年至逝世,梅光迪历任浙江大学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有《梅光迪文录》行世。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梅光迪是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反对派出现的,因此被不少人视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甚至有视其为复古主义者。但随着学界对学衡派研究的日趋深入,这种「定论」已有所改观。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梅光迪与胡适之间的「胡梅之争」,对白话文形成的促进作用;白话文能形成一种「运动」,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恰恰与学衡派诸人的反对是分不开的;此外,梅光迪并非一味反对白话文学的守旧者,他的核心观点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概括,即是:白话文应提倡,但文言不可废。可惜的是,世人惯以「成败论英雄」,对于失败者的评价往往是以偏概全,终致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梅光迪的学术思想,不为世人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

  刘梦溪在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时,曾将拟选名单提请张舜徽、余英时、朱维铮等着名学者过目。朱维铮先生在答覆中列了「似可以考虑」的一串名单,其中就有梅光迪的名字。后来,梅光迪的挚友「哈佛三杰」陈寅恪、吴宓、汤用彤都列在其中,而梅光迪并未入选。其实,并非刘梦溪故意不选梅光迪,恐怕与梅光迪生前发表文章极少,且无专着出版有关。这又是梅光迪难以进入研究者视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以上两种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对于梅光迪的研究,不说跟胡适、周作人、鲁迅等新文学提倡者相比,即便相对于陈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人来说,深度与广度也是远远不及的。但愿本书的出版,对梅光迪、新文学运动、比较文学,乃至整个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能提供一个新的动力。

  本书所选,均为署名「梅光迪讲演」的作品。其中〈文学概论〉、〈女子与文化〉、〈中国文学在现在西洋之情形〉、〈中国古典文学之重要〉、〈英国文人生活之今昔〉曾在民国的书刊中发表过,只是不曾收入《梅光迪文录》;而〈文学概论讲义〉、〈近世欧美文学趋势讲义〉则从未刊行于世,且为专论,虽略显简单,但毕竟有一定系统,因此显得更为弥足珍贵,它们也成为本书的主干部分。另外,这两部讲义,从语言、文风、外国人译名等来看,可能是录者抄自梅光迪本人的讲义,而非笔记。不过,〈文学概论〉一文则明确提到「这个界说,系上课时笔记,疏漏谬误,一定不免,下次当与原文对照重译」,且用白话记录,自不是梅光迪的「原文」。

  编者对本书所收七篇演讲做了必要的校勘,为保持历史原貌,译名一仍照旧。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祈望方家有以教我。

图书试读

中国古典文学之重要
 
梅光迪  讲演
拔 壬 笔记
 
在开始讲中国古典文学之前,我必得要解释,什么是古典文学。我所说的古典文学,就是指那些标准的,用最好的文字写的,从古到今堆积而成的一切文学作品。荷马的纪事诗,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古典文学;密尔登的《乐园的失去》(Paradise Lost),也是古典文学,虽然时间上后者比前二者较近些,所以我指的中国古典文学,是指一切最好的中国文学,时间的古今,没有关系的。
 
因为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说几点最概括的话,来说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其中有许多意念,也许诸位初听了,不表赞同,必得解释后方可了然的,有的也许要深思之后,才能发现我的论点的正确,但是,无论怎样,我只能说几个扼要之点的。
 
第一,研究古典文学,就是一种普遍教育(liberal education),因为古典文学是过去一切经验、生活、智慧堆积而成的蓄水池,普通的人读了,可以扩大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道德,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完全的人(perfect man)。现在的中国,科学就是一切,试问一个科学家能否终身埋葬在实验室里,在几小时的实验工作以后,他一定要回到家里,也许要访问朋友,这里就会用着古典文学了。这是很危险的,就是那班从事科学的人,只知道他们择定的事业,而完全忽略了古典文学,要晓得科学给与吾人的是自然定律(natural law),而没有人的定律(human law)——伦理学、神学、社会学等除外,此处只限于自然科学——它只能给人以智识,不能给人以智慧(wisdom)。智识和智慧,当然是两件绝不相同的东西,所以不论你对于某种科学有专长(specialization),它是不能帮你许多的,还是做人要紧、专工在后。同时古典文学是用最好的语言写成的,它不仅给你以教训,且给你以快乐。
 
第二,古典文学是永久的存在(everlasting),因为古典文学是最好的文学,所以它有不朽的价值。譬如,莎士比亚几百年前是最伟大的一个,现在仍然是最伟大的一个,也许将来永远是最伟大的一个,你不能对莎士比亚有所改进。世界好像是一个牢狱,只有古典文学给你以智慧,从这世界里超脱出来,如果你不研究它,你将永远像一个囚徒,困在牢狱里,没有精神的扩展。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