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与接受协助的勇气
「礼物必须不断流动。如果你够爱人们,他们会给你一切。」
★《纽约时报》畅销书
★ TED同名演讲「The Art of Asking」点阅率破800万人次
www.ted.com/talks/amanda_palmer_the_art_of_asking
★ 首位透过群众募资筹到百万美元的音乐人,
将启发你重新思考对于请求、给予、艺术与爱的想法!
「请求的核心是合作。
请求协助时心里不觉得歉疚的人,认为自己与世界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带着羞愧请求协助意味着:你的力量高过于我。
带着傲慢请求协助意味着:我的力量高过于你。
心怀感激请求协助意味着:我们有力量互相帮忙。」
身为摇滚明星、群众募资先锋与TED讲者,没人比阿曼达更懂得请求的学问。她曾穿着婚纱扮成行动雕像,不发一语地请求数千名路人打赏。当她成为歌手、词曲创作人与音乐人时,她毫不怯于请求观众在群众冲浪时支持她(巡回演出时还让她睡在他们的沙发上)。后来她离开唱片公司自立门户,请求粉丝支持她制作专辑,催生Kickstarter史上最成功的音乐作品。
阿曼达因无惧请求而闻名于世,但也同时饱受攻击。她发现自己身为音乐人、朋友或妻子,仍有些重要的请求开不了口。她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有这种状况的人。许多人都害怕请求别人帮忙,致使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陷入瘫痪。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她探索自己与周遭人士生活中的阻碍,并发掘「请求的力量」之情感、哲学与实务层面。
本书是一个艺术家奋力釐清二十一世纪线上与线下新交流规则的故事。《请求的力量》将启发读者重新思考自己对于请求、给予、艺术与爱的想法。
得奖纪录 《纽约时报》畅销书
TED同名演讲「The Art of Asking」点阅率破800万人次
★ 各界名人媒体一致盛赞 《赫芬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U2主唱波诺(Bono)
MIT媒体实验室创办人 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脆弱的力量》作者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部落:一唿百应的力量》 作者 赛斯.高汀(Seth Godin)
《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作者 伊莉莎白.吉儿伯特(Elizabeth Gilbert),
《我不是大女人》作者 凯特琳.莫伦(Caitlin Moran)
《谁绑架了文化创意?》作者 劳伦斯.雷席格(Lawrence Lessig),
亚马逊书店着名书评家 珍妮‧罗森(Jenny Lawson)
「这是一个在一美元钞票中求生存,从街头活动雕像到指标人物,媒体不如群众重要的故事。这是数位时代必读的一本书,专为满怀理想的艺术家与满腹怀疑的家长所写的一本书。」——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MIT 媒体实验室创办人
「这本书是一位自由奔放的艺术家、充满勇气的革新者、一手烂牌却奋力苦撑的女性送给我们的礼物。这位女性有精准而顽强的能力,能洞悉我们那些最需要被看见的人性。收下花吧。」——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脆弱的力量》作者
「阅读阿曼达关于给予与接受的精采回忆录,就像一头栽进她的世界。一开始,你会忍不住想:『天啊,阿曼达到底住在什么疯狂世界?她怎么可能受得了?』接着,你心中会打开一道门,你意识到:『我也想住在跟她一样的世界里。』如果一切顺利,这本书会教我们所有人该怎么做。」——伊莉莎白‧吉儿伯特(Elizabeth Gilbert),《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作者
「阿曼达不藏私的天才之作,将改变你对连结、爱与风度的想法。」——赛斯‧高汀(Seth Godin),《部落:一唿百应的力量》作者
「阿曼达和她的观众间有支专线,这对她和他们来说有如生命线,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真正伟大的表演者所需臣服的……阿曼达可以达成任何事,唯一做不到的是要她说违心之论。」——U2主唱波诺(Bono)
「阿曼达欣喜地向整个世代的人展示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命。」——凯特琳.莫伦(Caitlin Moran),《我不是大女人》作者
「伴随着这个美丽而令人心痛的故事而来的,是关于商业本质与未来的绝佳报告。」——劳伦斯‧雷席格(Lawrence Lessig),《谁绑架了文化创意?》作者
「这是你想半夜把作者叫醒,悄悄对她说:『天啊,我还以为我是唯一这么觉得的人。』那种书。」——Amazon网路书店书评家珍妮‧罗森(Jenny Lawson)
「这是一本前所未见的书……我愿意推荐给所有我认识的人。我妈、我的密友、同事、脸书好友、LinkedIn联络人,甚至是我在街上遇到或上下班通勤在地铁看到的人。这本书就是如此重要而富开创性!这本书不仅讲述一个人从童年到成为艺人勇敢而私密的旅程,更谈到为什么看着别人的双眼、勇于做真实的自己,以及在需要帮忙时寻求协助有多困难。……阿曼达不讳言地掏心掏肺给所有人看,乍看残忍,却绚丽华美而重要非凡。」——《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
「《请求的艺术》扣人心弦,无疑是作者最贴近全世界人们的作品。」——《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就像安‧拉莫特(Anne Lamott)在着作《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Bird By Bird)中提供写作与生活的指导,阿曼达‧帕尔默指导的是任何怯于遭拒的人。」 ——出版观察网站Shelf Awareness
「谁有卫生棉条?我的月经刚来了。」我在旧金山餐厅的女厕,在布拉格音乐节男女共用的化妆室,没特定对象地大声询问。我在雪梨、慕尼黑或辛辛那提某派对厨房也对毫无戒备的聚集者这么问。
不变的是,在世界各地,我都看到、听到女性的手伸进背包与小提包窸窣声,直到某位陌生人带着和善的微笑掏出卫生棉条的胜利时刻出现。我从来没给过钱。不言而喻、举世共通的理解如下:
今天,我拿了卫生棉条。
明天,就轮到你。
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卫生棉条因果循环。我发现,这种循环也适用于面纸、香菸与原子笔。
我常在想:会不会有女性太羞于启齿?会不会有人情愿把一大叠卫生纸塞进内裤,也不敢请求一整个房间的陌生人帮忙?一定有。但不是我。不可能。我一点也不怕开口,不怕跟人请求任何协助。
我不怕丢脸。
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今年三十八岁。二十五岁的时候组了第一个乐团,叫「德勒斯登娃娃」(The Dresden Dolls),直到二十八岁才有唱片公司帮我出了第一张唱片。这个年纪就传统音乐界看来,算是老蚌生珠。
过去约十三年来,我一直不断巡回演唱,很少在同一个地方睡超过几晚。我在任何能想像的情况下,一直不停地演出。夜店、酒吧、剧场、运动场、音乐节……从纽约的CBGB酒吧到雪梨歌剧院。我跟自己家乡全球知名的管弦乐团在波士顿交响乐大厅整晚演出。我认识了我的偶像,有时也跟他们一起巡回演唱,像辛蒂‧露波(Cyndi Lauper)、「九吋钉」(Nine Inch Nails)的特伦特‧雷泽诺(Trent Reznor)、大卫鲍伊、「怪人奥尔」(Weird Al)的扬科维奇(Yankovic)、「彼得,保罗与玛莉」三重唱(Peter, Paul & Mary)的彼得。我在世界各地的录音室里创作、演奏、演唱了好几百首歌。
我很庆幸自己起步晚,让我有时间去过真实生活。有好几年的漫长岁月,我得创意思考如何缴出每月房租。我将近二十岁、以及二十几岁的那几年,同时兼了好几份工作,但以行动雕像为主:扮成白脸新娘站在人行道上的街头艺人。(你应该见过我们这些行动雕像对吧?你可能会想我们真实生活中都是什么人?向你问声好。我们都是真人喔。)
行动雕像是一份体现单纯肢体请求的工作:我有五年岁月,站在牛奶箱上一动也不动,脚边有个帽子,等待路过的人丢进一美元,以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片刻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