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在

文章自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来文章有法,可是真正让文章有妙趣、有神采、有特色、有风格的法,非但不能经由考试鉴别;也不能经由应付考试的练习而培养。要以写文章的抱负和期许来锻鍊作文──
 
  要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张大春以79篇散文演绎文章之道,既谈他对写文章的看法,也示范各种写作技巧。
  同时收录苏洵、鲁迅、胡适、梁实秋、林今开、毛尖等古今诸家文章各一篇,
  或博大或巧妙,各擅胜场。
 
  文章是自主思想的训练,若不是与一个人表达自我的热情相终始,那么,它在本质上是造作虚假的。
  练习写文章,是要培养一种随身携带的能力,而非用后即丢的资格。
 
  从概念到方法,从说明到例文,从白话到文言。
  好文章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写文章本该是自由传神、变化多姿的趣事。
 
  写文章,好难──

  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而体会,恰像是一个逛市集的人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买东西的钱。累积好逛市集的资本,写文章就不难。
 
  我对文学没兴趣,何必学作文、写文章──

  作文当然不是文学,也不以训练文学家为目的,但是作文并不排除文学。不仅如此,还与万事万物、各行各业、诸学诸术都有关。如果有一个又一个的题目,能够勾动你去反刍你那不得已而然的生命,你会觉得那是中文系、作家、或者是作文专业老师才看得到、听得到的事吗?
 
  作文都是八股文,很无聊──

  今天自以为身处新时代进步社会的我们每每取喻「八股」二字以讽作文考试。殊不知眼前的考作文还远不如旧日的考八股──因为八股讲究的义法,还能引发、诱导并锻鍊作文章的人操纵文气,离合章句;条陈缕析,辨事知理。
 
  考作文,唉──

  面对惶惶不可终日的考生及家长,我总想说: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两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高分呢?以考试取人才是中国人沿袭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以考试拚机会更是这老制度转植增生的余毒,既然不能回避,只能戮力向前,而且非另辟蹊径不可。
 
  怎么「另辟蹊径」──

  一般说来,真正的好文章不会是他人命题、你写作而成就的。但凡是他人命题,就只好换一副思维,把自己的文章当作谜面,把他人的题目当作谜底。你周折兜转,就是不说破那题目的字面,可是文章写完,人们就猜得出、也明白了题目。
 
  如何加强写文章的能力──

  戒掉废话,干净俐落地说话。

  打消我们日常口语中毫无意义的口头禅,有如清理思考的芜蔓,掌握感受的本质,这种工作不需要花钱补习、买讲义、背诵范文和修辞条例,它原本就是我们自有自成的能力。

  作文不只是制式的说明文、抒情文、叙事文、议论文等寥寥数端,而是更广泛的语言活动。
 
  写文章怎么可以套公式──

  如果不只是调度有限的嘉言名语,投机讨巧,而是将这公式移作思考游戏,锻鍊出一种不断联想、记忆、对照、质疑、求解的思考习惯,何尝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场域上打造出行文的能力呢?
 
  用字斤斤计较,有必要吗──

  像是患了强迫症一般讲究文字形、音、义之正确与否的人不无道理——没有这样的人,就不容易传递基于文字而产生或召唤的信念。
 
  孩子为什么讨厌写作文──

  因为我们从小教孩子作文,多半只教他们应和题目。若培养孩子对许多不见得有用的事物产生好奇、并加意探索,便能引导出乐趣。
 
  文言文是古人的语言,都什么时代了还学它干嘛──

  国语文本来就是文白夹杂,使用者随时都在更动、修补、扭曲、变造我们长远的交流和沟通工具——包括把「女朋友」说成「女票」、把「甚么时候」说成「神兽」、把「鼓起勇气」说成「古琼气」、把「中央气象局」说成「装呛局」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也随时在增补修缮破坏重组这一个语言体系。我尽管未必习惯或喜欢,但是从来不会去谴责教授先生们一向嗤之以鼻的「火星文」。同样的道理,对于流传了千百年而仍旧为人所使用的语言,我也不觉得一定只该被现代人鄙夷、抛弃或遗忘……国语文教育真正的问题不在两种语(文)体之对立互斥,而在教学实务欠缺融通变化;还不仅是独立一个科目的教学实务,更牵系着各科知识能够被学生理解的根本。
 
  好的国文课本应该是──

  我只能这样想像着:有朝一日,国文课本的每一课都是一道人生的谜题,从一句俗语、一篇故事、一首诗、一首流行歌曲、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出戏剧、一栋建筑、一套时装、一宗古董……一幕又一幕的人生风景,提供学生从其中认识、描述并解释自己的处境。
 
  「作文」原是「练习写文章」的意思,但随着教育模式已变成「被动地写命题式文章,且作为考核之用」,学子没有热情,师长也苦恼,但求早早脱离考试制度。
 
  但写文章不应以考试为目的,也不以成为文学家为目的。文章是表达自己的方式,是国语文修养,是一种沟通管道,好文章能让我们对人世的理解超越时间。
 
  张大春以其多年与文字为伍的经验、对现前作文教学环境的观察,提出见解,也引导读者体验写文章的自由乐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大春

  1957年出生,山东济南人。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硕士。作品以小说为主,已陆续在台湾、中国大陆、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出版。
  
  张大春的作品着力跳脱日常语言的陷阱,从而产生对各种意识形态的解构作用。在张大春的小说里,充斥着虚构与现实交织的流动变化,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八零年代以来,评家、读者们跟着张大春走过早期惊艳、融入时事、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时期、经历过风靡一时的「大头春生活周记」畅销现象、一路来到张大春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新局的长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团》、以及开拓历史小说写法的《大唐李白》系列,张大春的创作姿态独树风骨。
  
  《聆听父亲》入选中国「2008年度十大好书」,《认得几个字》入选「2009年度十大好书」,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作家。近作为《送给孩子的字》、《大唐李白:少年游》、《大唐李白(二):凤凰台》、《大唐李白(三):将进酒》等。

图书目录

序  文章自在
 
第一部分
文章意思
语言美好
写好玩的
 
第二部分
命题与离题
鹦哥与赛鸽
引起动机
看见八年前的吕佩琳
设问
作文十问
我辈的虚荣
八股是猜谜
我如今才不怕你,我要考你
思君最惹打喷嚏
草蛇灰线
同里湖一瞥黄昏
用字不妄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三个「S」
仙女未曾下凡
公式操作
除非己莫为
嵯峨野,自己的爱宕念佛寺
齐克果句法与想像
想起课室里的几张脸
叙事次第
雁回塔下雁难回
从容
包龙眼的纸/林今开
强词夺理──「因为所以」、「如果就会」与「即使仍旧」、「虽然但是」
文言、白话根本是同一种语文教育
文言启蒙
烧书略得风雅
文言语感
一种壮怀能蕴借,无端絮语织慈悲
将散珠串回
高阳诗拾零
音节历落
川味牛肉与毛毛面
于右老的诗法和人格
作对子
好春好语对门来
兴寄
不可亲近之人
疑惑生感动
青山禅院一题
诗的发生
意义与对位
绿绣眼
说事与说教
分身和酒瓶
堆叠用笔
失却国家想像力
连缀句子
豆油炒千张
狗/梁实秋
写东西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苹果的名字
率然
毋相忘
句法调度
嘟嘟鸡
开口便是
口头禅四训
胡金铨说笑
寓意
狄元帅不会告诉你
借题发挥
扪蝨的人
辨姦论/苏洵
晃子议论
全称词的陷阱
吹毛求字
一枚真字动江湖
百无聊赖之事
改文章
酱肘子
转典借喻
应声与寄生
匾/鲁迅
论世知人
老爸老妈/毛尖
站在峭壁上的老山羊──关于马哥的一点回忆

跋  李白大惑不解
附录  你要考甚么

图书序言

文章意思
 
作为一个现代语词,「作文」二字就是练习写文章的意思。
 
练习是一种手段,必须有目的,而且最好是明确的目的。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不写作文,目的是在升学考试拿高分、进名校。这个目的相当明确,可是人人没把握,老古人早说了:「不愿文章高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官。」谁知道批改作文的试官是怎么看待一篇文章的好坏呢?于是,原本明确的目的变得模煳,练习写文章多少带有是运气的成分,这也是老古人面对考试结果时早就流传的无奈结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到头来,关于文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无人闻问,大凡是舍筏登岸、过河拆桥,又是老古人教训过的话:「先考功名,再做学问。」
 
面对惶惶不可终日的考生及家长,我总想说: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两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高分呢?以考试取人才是中国人沿袭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以考试拚机会更是这老制度转植增生的余毒,既然不能回避,只能戮力向前,而且非另辟蹊径不可。
 
说得再明白一点: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那么,请容我就几个古人的故事来说说这文章的作法。他们是:洪迈、苏东坡、葛延之。
 
洪迈是南宋时代的博物学者、文章家,也是一代名臣。他的《夷坚志》《容斋随笔》,至今还是文史学者极为重视珍贵材料。相传他「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这段话里的「稗官虞初」,就是小说杂文——甚至可以看成是与科举作文无关的娱乐文字了。
 
这样一个人,在他的精力才思、知能智虑迈向颠峰的四十五岁左右,担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读官,日日在学士院待命,替皇帝草拟诏书。有那么一天,也不知道是甚么缘故,要草拟的文告特别多,不断有上命递交,自晨过午,已经写了二十多封诏书。
 
完工之后,他到学士院的小庭园里活动一下筋骨,不期然遇见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攀谈之下,发现对方出身京师,为世袭老吏,一向在学士院处理庶务,年轻的时候,还曾经见苏东坡那一代早已作古的知名文士。多年供职下来,如今子孙也承袭了他的职掌,自己已经退休,在院中宿舍清闲养老。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