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史學名著快讀

中國曆代史學名著快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鞏固中國曆代史學名著通識,啓發讀者研究中國史學靈感

  全書依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個時期,闡述曆代重要史學名著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評等等,除介紹編著者生平、成書經過、內容體例及史學評價外,並旁及多種相關的典籍,或作為補充,或加以比較,務求能把中國古代史學的概略麵貌,有條理地展示齣來。論述內容力求繁簡得當,同時盡量參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項目用錶解說明,每章均有注釋,搭配史籍經典精選文段閱讀,書末附參考書目,可以作為進一步閱讀的綫索。

本書特色

  1. 本書將中國曆代重要十一種史學名著簡明闡述,並旁及多種典籍加以補充比較,清晰地將中國古代史學名著概貌展現在讀者眼前,有助讀者短時間內鞏固中國古代史學基礎。

  2. 精選八篇古典精華配閤閱讀,加深讀者對中國曆代史學名著的體會與感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佳榮


  畢業於新亞書院曆史係,先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日本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曆史教育及研究工作,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曆史係,緻力於編寫中學、預科各級中國曆史課本及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中國曆代史學著作及其體例
第二章  先秦名著:史學起源和初期發展
第三章  曆代正史:“二十六史”內容概要
第四章  司馬遷與《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第五章  班固與《漢書》: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第六章  西晉時期:陳壽與《三國誌》
第七章  南北朝時期:範曄與《後漢書》
第八章  劉知幾與《史通》:第一部史評
第九章  曆代政書:從“三通”到“十通”
第十章  杜佑與《通典》:第一部典製通史
第十一章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第十二章  鄭樵與《通誌》:綜閤曆代史料的通史
第十三章  袁樞與《通鑑紀事本末》:創紀事本末體
第十四章  馬端臨與《文獻通考》:記述曆代典章製度
第十五章  明末清初:劃時代的史學著作
第十六章  乾嘉時期:清代三大考史名著
第十七章  六經皆史:章學誠與《文史通義》
第十八章  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從理論到方法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第一章  導論:中國曆代史學著作及其體例
 
第一節  史學的意義和目的
 
中國古代關於史的意義,概有二說:一說以“史”為記事之義,一說以“史”為掌官書的職名。古者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敘述前跡,褒貶得中,足為後人藉鑑,乃可稱史。換言之,史的本質是“中正不阿”,史的功用是“有裨治道”,這就是中國古代對於史的觀點。西晉目錄學傢荀勖撰《中經新簿》,分書籍為甲、乙、丙、丁四部,史始獨立為丙部,而隋唐諸誌則列史為乙部。因此史學在古時又稱為“乙部”或“乙部之學”,其地位僅次於經。
   
現代所說的“曆史”,概由“曆代之史”簡約而來,始自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自然曆史和社會曆史;狹義的曆史,則僅指社會曆史,即人類社會已發生的事件、經曆的過程,以及對這些事件和過程的記述。
   
研究曆史的學問,稱為“曆史學”,亦稱“史學”,其總體結構大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基礎層次,主要是史料方麵,包括史料學、曆史文獻學、考古學、金石學、甲骨學、檔案學等;(二)撰述層次,指完成對曆史過程、本質、規律的敘述、編纂和揭示,包括通史、斷代史、專門史、國彆史、區域史,以及與史學相關的邊緣學科和分支學科等;(三)指導層次,主要是史學理論,包括曆史理論和史學方法等,這對第一、二個層次的史學起著指導作用。此外,研究曆史學本身發展曆史的史學史,也屬於史學研究範圍,而且備受史學研究者本身的重視。
   
至於史的目的,唐代劉知幾說:“達道義,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勛,錶賢能,敘沿革,明罪惡,旌怪異。”近人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較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鑑者也。”概括而言,曆史就是“敍述進化之現象”。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