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毫无愧疚的呈现华尔街的真实面貌。
没有顿悟,不带有歉意,因为,根本也没有人在乎。
《纽约时报》畅销书! 《娱乐週刊》、《时代》杂志夏季选书 亚马逊书店商业类每月选书 来自国际金融疯狂世界、一位来自声名狼借的推特帐号「@GSElevator」(我在高盛电梯)幕后主角的真实人生故事。
他曾在没有厕所的私人飞机上紧急「出清存货」、和同事结伙跟踪公司主管是否涉足声色场所、和在竞争对手银行上班的前女友于会议中调情、公然在电话会议上假冒同业登入,再挂了他们的电话,同时,也深深融入「公司报帐、挥金如土」的投资银行文化;这种人生不时就会发生惨剧,比如他让飞越半个地球来香港看他的母亲走进他满是毒品的派对后住处,或是让同居女友夜归时以为住处发生兇杀案,隔日则要帮他朋友清理血迹。
比电影《华尔街之狼》更写实夸张,交易大楼里的尔虞我诈及胡搞瞎闹 《我在投资银行的黑色闹剧》这本书充满黑色幽默、一切坦诚、毫无悔意。
作者约翰.拉斐尔身为一位征服全球,工作遍及纽约、伦敦与香港的投资银行家,曾是亚洲区绩效最好的几位承销经理人之一。拉斐尔的职位超越了分隔投资银行与业务、交易的这道「中国墙」之上,身处资本主义金流最佳动力来源──「债券承销」这个有利制高点上,拉斐尔与印尼、越南等诸多举债的新兴市场主权国家交手、和着名的跨国企业以及华尔街的每间有名的银行,甚至还有中国企业大亨与印尼暴徒等,进行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他同时也是四季酒店的拒绝往来户;在他居住酒店的期间里,他毁了自己的全新玛莎拉蒂敞篷车,并沉溺于交易大楼里里外外的放荡酒色逸乐中。
拉斐尔的「@GSElevator」推特帐号共有数万名追踪者,广受华尔街圈内人的热议;高盛集团甚至还因此针对他的推特进行内部调查,当他的真实身分(他并没有在高盛工作)曝光时,引起了全美媒体的燎原大火──然而,这仍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
也由于原文版出版过程中引起相当争议,拉斐尔在面对外界质疑时即展现了一如书中故事的强势作风(或者也可以说是投资银行工作者的典型风格);商业频道CNBC在评论拉斐尔为此书受访的节目评论中指出「(此书有个明显的主题)……作者并不想以此书交朋友。」而在本书的前言,看尽了亚洲金融风暴后、○八年金融危机前,那段投资界纸醉金迷、声色犬马风气的拉斐尔更直言,本书中有些人物是他看不起的混蛋,「但他们很幸运,律师要我(在书中)换掉他们的名字。」
本书要深入一个同时受人欣羡与辱骂的产业,带您走过这个业界的训练课程、交易大楼、巡回说明会,乃至于私人飞机、见不得光的交易、数亿美元债券的定价过程,以及这些自许成功人士下班后的荒淫逸乐。
同时,请别误会这本书是一个脱离金融圈者的赎罪报告,作者并不后悔他参与过的投资银行亚洲区业务疯狂生涯,也直白地写下了许多令人吃惊、违反规则、男人间幼稚恶作剧,以及不惜一切代价的市场手段;公然揭开了遮蔽金融世界的离经叛道与踰越常轨的那块布幕。而拉斐尔所创与经营的推特帐号「@GSElevator」,里面某些非常经典、令人拍案的句子及内容,亦收录于本书中。
请您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是最真实、最令人大开眼界的一本关于金融世界的书籍。
特别荐读 「如果你是位债券交易员或打算成为债券交易员,本书是你一窥关于金融神秘殿堂的指南,但别忘了,这本书别让你的老婆女友或父母看到。」──一位干过十几年债券交易员 黄国华
「如果你有看过电影《华尔街之狼》,那么你更应该看看《我在投资银行的黑色闹剧》一书。在这本书里,你不只能看到一些金融从业人员的荒淫生活,你也能看到金融商品是怎么样从无到有完成包装,并且销售给无辜客户的细节。我在此真心建议有志于投身金融产业的朋友们,请先来接受本书的震撼教育!」──作家&全职交易人 梁展嘉
赞不绝口!
对本书作者约翰.拉斐尔及其推特帐号「@GSElevator」的评论:
「原汁原味、粗野、俏皮,同时又真实可笑。」──《纽约时报》编辑部
「总是趣味横生,有时令人胆颤心惊。」──《今日美国报》(USA Today)
「天才。」──Politico政治新闻网
「这类华尔街的浮华与贪婪,道出人们自金融危机后所沉迷的逸乐生活。」──CNN财经频道
「史诗般的荒谬滑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他的推文是个传奇。」──《富比世》杂志
「银行从业者及其客户,以及政商名流必读。」──CNBC财经新闻
「骇人听闻。」──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