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梦想,创兆未来
孙正义的创投人生
Soft Bank 日本软体银行创办人
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大买家,投资IT产业近1300家
软体银行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拥有其三分之一的股权
他投资阿里巴巴总获利高达2500倍,让巴菲特望洋兴叹
在网际网路雅虎估价最高时,曾超过比尔盖兹成为一天的世界首富
19岁那年为自己规划了未来50年的发展生涯
20多岁,我要创立自己的公司
30多岁,我要赚足够的钱,至少10亿美元,这样我才能对未来进行大手笔投资
40多岁,我要下一个大赌注,挑战人生
53岁预见300年后的未来
「向世界挑战」是现阶段最大目标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暗流涌动,分化湍流。这一年,中关村大厦的手机卖场显现出从未有过的惨澹景象。随着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大手机厂商纷纷谢幕,繁盛了20年之久的IT业也开始向人们展现出萧索的一面。
刚创业的人可能在为资金、设备发愁;拿到创投资金的人可能还在摸索当中,他们可能只看到大趋势,具体的切入点并不清楚;哪怕是手握明星产品的创业者,他们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产品在获得短暂高速增长后,迅速跌入乏力期。
看起来这是单一创业者的问题,其实他们的困境是有共通性的。
除了创业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向成功的创业者,尤其是向「九败一胜」类的创业者学习,是避免走弯路的重要方式。「久病成良医」,创业路越崎岖,创业者的经验就越丰富。
本书的主角——孙正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因为他在创立软银的过程中很有些「多灾多难」的味道。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于日本佐贺县鸟栖市。因为身上的「韩裔」血统,孙正义遭到了当地人的排挤。后来他想贷款创业时,也因为「出身不正」被银行拒绝。
1969年,年仅12岁的孙正义首次进行「商业创业」——帮助父亲力挽濒临倒闭的咖啡店。
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就读期间,孙正义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在没有资金、设备、技术的情况下,孙正义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袖珍语言翻译机。
1981年,学成归国的孙正义创建了Soft Bank(软银)。就在软银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孙正义被告知罹患重病,生命不超过5年。
十多年打拚,孙正义终于在1994年让软银成功上市。之后孙正义发起了一场疯狂的收购活动,短短几年内,孙正义在全球投资了超过450家互联网公司。这看起来很光鲜,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99年,互联网经济开始逐渐失控。纳斯达克指数如实地再现了泡沫破灭的过程:从2000年3月10日的5050点到3月15日的4580点,短短6天时间内,纳斯达克就损失了将近9个百分点。
萧条过后,满地都是破产的互联网公司「尸体」,孙正义投资的公司也损失惨重,软银股价一度下跌到只有原来的1%,孙正义也是一身负债累累。创业20载,孙正义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起点。
如何再出发?在同行纷纷跳离开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孙正义的选择是继续待在「坑里」。
峰回路转。伴随互联网行业再度起飞,经过多年蛰伏的孙正义终于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正式IPO挂牌上市)登顶日本,实现了儿时「成为全日本第一的企业家」的梦想。
半生浮沉,孙正义在创业的道路上跌倒了无数次,连他自己都说:「我所做的事情绝大部分都失败了,包括投资的公司。」他就像一本「犯错给你看」的活教材,用他遭遇的各种困难向后来者讲述创业路上的「暗箭明枪」。所以,本书不是英雄的赞歌。
孙正义是个乐于帮助年轻创业者的人,不管是在推特(Twitter)上还是软银学院的公开直播会上,孙正义从不会私藏自己的「创业秘笈」。在面对中国创业者时,他说:「中国给我提供了最多的机遇,我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小的、年轻的公司,只要你们有热情、有激情、有梦想,我愿意支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