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需要解释,只需要被经历

生活不需要解释,只需要被经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生感悟
  • 成长
  • 经历
  • 感性
  • 治愈
  • 随笔
  • 生活
  • 思考
  • 情绪
  • 温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名人推荐

  「在你生命中出现栅栏的目的就是让你跳过去。」——沙龙.伯戴德

  「生活要不就是一次大胆的探险——要不就什么都不是。」——海伦.凯勒

  「如果你能把工作、奉献和快乐融合为一体,你就会达到热情四射的境地。对你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南茜.科伊
逝水之痕:一段关于失落与重塑的旅程 《逝水之痕》 并非一部探讨生活哲学或自我启示的指南,它是一卷关于时间、记忆与破碎的个体在浩瀚宇宙中寻求安放之所的沉重记录。故事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写实笔触,描绘了主人公林远在生命中几个关键转折点上所经历的、无法被言说或解释的“失去”。 这本书的核心,是关于“缺席”的重量。林远是一个精于建筑设计的青年才俊,他的世界本该由精准的线条、稳固的结构和可预期的未来构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挚爱的妹妹在一次登山探险中失踪,没有任何遗骸,只有一本日记和一把断裂的登山杖——彻底击垮了他对秩序的信仰。 第一部:未完成的蓝图 故事开篇,林远正面临职业生涯的巅峰,他参与了一个大型城市重建项目的设计竞标。他的设计理念总是强调“功能的纯粹性”与“情感的最小化介入”。然而,妹妹的失踪如同一个无法修复的结构缺陷,悄然渗入他的生活肌理。他开始强迫自己沉浸于工作,用无休止的图纸和模型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林远如何试图用建筑学的逻辑去处理一个纯粹的、形而上的失落。他试图在新的城市规划中,为妹妹留出一个“虚拟的位置”——一个永远无法被触及、却又无处不在的空间。他与未婚妻苏晴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冰冷。苏晴试图用理性和温暖去弥合裂痕,但林远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安慰,他认为任何解释都是对那份“纯粹的虚无”的亵渎。 第二部:回响的废墟 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未婚妻的质问,林远辞去了高薪职位,带着那把断裂的登山杖,前往妹妹最后出现过的那片位于西南边陲的古老山区。这不是一次寻找,而更像是一次对“终结”的朝圣。 在山区,他遇到了一批常年与世隔绝的采风者和植物学家。他们对林远的身份不感兴趣,只关注他手中那把登山杖的材质与磨损程度。在这里,林远开始接触到一种与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时间观。山中的气候变化、植被的更替,都以一种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姿态展示着“存在”与“消逝”的辩证关系。 他发现,真正的创伤并不在于寻找答案,而在于必须学会与“没有答案”共存。他开始记录山中那些被遗忘的废弃矿洞和被藤蔓吞噬的石碑。这些物理上的“废墟”,竟成了他内心废墟的投影。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大量细腻的环境描写,将物理空间的荒凉感与林远精神的枯竭感相互映照。 第三部:沙漏的静止 在山区滞留的第三个月,林远收到了一封来自苏晴的信。信中没有指责,只有一张他们年轻时在海边拍摄的照片,照片上只有两个模糊的身影和被风吹散的沙子。苏晴告诉他,她决定离开这座城市,去一个“可以重新学习呼吸”的地方。 这封信并未带来解脱,反而让林远感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疏离——他发现自己不仅失去了妹妹,也亲手推开了身边唯一试图拉住他的人。他开始直面他一直回避的“解释”:他曾过度依赖妹妹对他的保护与认同,她的消失让他被迫面对自己从未构建起来的独立自我。 故事的后半段,叙事视角逐渐从林远的行动转向他内心的“慢镜头”。他不再试图重建物理结构,而是开始观察那些微小的、不易察觉的生命力——苔藓如何在岩石缝中扎根,一只受了伤的鸟如何一遍遍尝试飞翔。 终章:灰烬中的沉默 《逝水之痕》没有提供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和解或治愈。林远最终回到了城市,但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家。他租下了一间位于老城区顶层的画室,那里没有华丽的视野,只有面对着一堵陈旧的红砖墙。 他没有再画任何建筑图纸。他开始用炭笔在巨大的画纸上,描摹那些在山区见过的、破碎的纹理和光影。他的作品不再追求清晰的轮廓,而是专注于线条之间的“留白”——那些被时间抹去、被记忆遗忘的部分。 故事在林远完成他第一幅“无题”作品时戛然而止。他望向那堵红砖墙,墙上有一小块被雨水冲刷出的、颜色略浅的区域。他知道,生活依旧会向前推进,不会为任何人的痛苦停留,也不会为任何人的失落提供书面说明。他能做的,只是学会与那些无法解释的痕迹,一同存在于这个持续流逝的世界里。 《逝水之痕》是一部献给所有在不确定性中挣扎的灵魂的作品。它不提供抚慰人心的箴言,只呈现破碎的真实——关于我们如何携带伤口,继续前行,即便我们从未真正理解伤口的形成原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奥莉薇

  专职作家,擅长女性题材的励志书籍,喜爱旅游,对爱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图书目录

序一:伸出你的双手
序二:它带来了巨大而又积极的变化

PART1 生存的新方式
你不需要筋疲力尽的下班回家    018
你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    023
你要去对身体与感觉有意识        028
用自己的选择回应生活的挑战    032
你要去寻找「爱」的证据    037
一个自由的拥抱是很好的    040

PART2 跟随你的热情
你的愿望是什么?        044
你想用你的余生做些什么?        048
为梦想逆流而上    053
一些重要时刻会创造我们自己    056
让你的梦想继续    060
想像的力量    064

PART3 前进的勇气
去过上一种由内心指引的生活    068
癌症,使我懂得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076
想做的事,永远都不会太晚        083
滑行道上的直排轮        087
要鼓励及尊重自己的天赋    091
赛尔维河的心灵之创    095
我的生活正在发生        100

PART4 飞跃障碍
生命出现栅栏就是要你跳过去    104
赶走你的恐惧和被限制的信心    108
将愤怒转化,寻找新道路    113
有的时候,你可以从头再来        117
挑战生活的光荣与勇气        121
心灵平静的洗礼    125
完美的结束前一段恋情        129

PART5 在一切合适的场所寻找爱情 
如何找到你的完美伴侣        134
准备好了,爱情就来了        139
第二次的爱情更可爱    143
要相信自己相处的感觉        147
陪伴一生灵魂的伴侣    151
微笑,深唿吸,慢慢地走    158

PART6 冥冥中的力量  
灾难后的人生领悟        164
让我知道你一切都好    168
一次美好的疗伤机会    171
生命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174
一封表现爱的信    180
不要哭泣,因为我们并没有死    184
 
PART7 爱的神奇能量  
妈妈最特别的一天        190
感谢奇蹟,姐妹    193
爱与自信的奇蹟    198
用记忆打造一份心的礼物    202
共同创造爱的未来        207
一个珍贵孩子的礼物    211
孩子都不希望父母会死        215
 
PART8 学会自嘲  
五十是极好的        222
五美元五十九美分        224
不适合的大衣        230
一位智慧的老哲人        235
再也不敢打来电话        238
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    241

PART9 温柔与同情
没有浪费,也没有需求        244
强烈的关爱    249
开窍的奇蹟    252
巡逻的天使    256
我与弗拉基米尔之间的爱情        260
去赏识那些受低潮的人        264

图书序言

序一

伸出你的双手


  你可曾伸出手臂去触摸过天空,
  还是被落在了后面,害怕尝试?

  你可曾伸出手开始重新学习,
  还是犹豫不决——你的老样子?

  你可曾伸出手去测试你的极限,
  还是告诉自己,我很胆小?

  你可曾伸出手去勇敢的开路,
  还是把时间浪费在回顾过去?

  你可曾伸出手努力地去寻找,
  能够开拓思想的更好方式?
  
  你可曾伸出过你的手去关心、去分享,
  去帮助其他人变得勇敢自信?

  你可曾伸出手,期待着最好的结果,
  还是放弃了你的追求?

  你的曾伸出你的手要求你的空间,
  就在这里、现在、这次、这个地方?

  你可曾伸出你的手试着去飞,
  还是,可悲地再一次玩着完全的游戏?

序二

它带来了巨大而又积极的变化


  尝试着想像一下在妳的生活里增加百分之十的宽容:

  试着想一下你在和朋友的晚餐中多付了百分之十自己应承担的帐单。友情中的宽容绝对值你付的那一部分钱。

  试着想一下那个不公平的讨价还价,它会省去今后哪一天其他地方所要花的百分之十。宽容会减少压力。

  试着想一下在百分之十的时间里妳受到欺骗而且妳会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妳十分之一的财产。这是值得的,因为它为妳的生活增加宽容的美德。  

  当妳进入另一个文化的环境,试着尝试一下百分之二十的宽容。那样的话即使妳感到被计程车司机或其他人欺骗,这也只不过破坏了旅途中的几分钟时间。在其他国家旅游要求宽容。

  对公众的宽容会私下里减少压力,增进妳对世界的了解,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并且增加生活中的快乐。

  在每一个件事里,妳会得到更多。

图书试读

PART1生存的新方式
 
你不需要筋疲力尽的下班回家
  
和玛格丽特.米德医生一起研究时,我发现她喜欢一种品质很特别的能量。她在我们这些人之间轮流的工作着,尽管她的年龄比我们要大三十五到四十岁左右!
  
有一天我问他,「玛格丽特,你是如何享受这种这么强大的能量的?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只能在苦苦的寻找?」
  
她沉默了一阵,想了想,就像往常那样,挠了挠她的头发。然后笑着说道:「我想那可能是因为我从来都没有长大过……虽然我总是试图让别人相信我已经长大了。
  
把她的话铭记在心,我开始回忆我童年的快乐时光。还记得,在夏天的晚上,踢罐头能给予我一种特殊的力量,使我感到焕然一新,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曾经体验过这种快乐。
  
那么,如果我变得在勇敢一些,去追求那些从未实现过的梦想,事情又会如何发展呢?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从没有告诉过任何的人,我想去上踢踏舞课,从没告诉过谁,我想在练舞房中,穿着漂亮的舞蹈服,和闪亮的黑色踢踏鞋,翩翩起舞。
  
我是在休士顿长大的,我的邻居家是一位非常招人喜欢的小女孩,她的名字是琳达.哈妮。她很娇小,长得很像秀兰.邓波尔。而我长得则很高大,行动非常笨拙,而且我的哥哥和她的朋友们总是叫我「美洲驼鹿小姐」。
  
所以,许多年以后,我需要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使我自己成功地走进临街的一家舞蹈鞋专卖店,定了一双9B号的舞蹈鞋。
  
「穿9B鞋子的那个孩子有多大了?」售货员惊讶的问道。
  
「他很快就要五十啦!」我平静的回答道,声音有一些不自在。
  
那天深夜,当我的家人都上床睡觉后,我拿出了邦妮.弗兰克林的那卷叫做「让我们一起跳起踢踏」的录影带,重新开始追求我成为舞台上的秀兰.邓波尔的梦想。
  
一天晚上,我的丈夫拉瑞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厨房拿一袋葡萄干吃,正巧看到我正在跳踢踏舞。他说,「天啊,你几乎跳得很好。」我们都笑了,然后我告诉他关于我要重新拾回我们儿时梦想的想法。他像个孩子一样大时,曾经非常喜欢吹萨克斯风和单簧管,所以,我们查遍了所有想要卖旧货的广告,终于找到了一个非常棒的旧单簧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让我开始“关注”自己。我一直是个非常“外向”的人,喜欢热闹,喜欢与人交往,也总是在别人的评价中寻找自己的价值。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价值,其实来自于内心的丰盈。 书中描绘了一些关于“独处”的场景,不是那种孤独的、寂寞的独处,而是一种享受自我、与自己对话的时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孤独,而不断地向外寻求慰藉,却忽略了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这本书没有让我变得孤僻,而是让我学会去珍视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渴望。它让我明白,只有当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和丰盈时,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外部的世界,才能真正地去爱他人。这种“向内看”的转变,让我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更加自信地活出自己的色彩。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偶然”的可能性。我一直是个计划性很强的人,相信凡事皆有因果,只要足够努力,就能达成目标。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转折,一些并非由我们主观意愿导致的结果。这本书并没有把这些“偶然”描绘成命运的捉弄,也没有赋予它们某种神秘的意义,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和的口吻,将它们视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书中描绘了一个人在某个雨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不得不改变原定的行程,结果却意外地遇见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我读到这里时,并没有觉得这是“好运”或者“巧合”,而是从中看到了生活本身的一种“弹性”。它提醒我,我们所谓的“计划”只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预设,而生活真正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那些我们无法预测却可能带来惊喜的“意外”。我开始学会不再那么执着于每一个细节的掌控,而是更加开放地去接受生活抛来的各种可能性,甚至在一些微小的“偏差”中,去寻找新的方向和可能性。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整个人变得更加轻松,也更加有勇气去尝试那些之前因为“计划不周”而不敢迈出的脚步。

评分

这本书让我最感动的一点,是它让我看到了“平凡”的美丽。我曾经一直追求那些轰轰烈烈、与众不同的生活,总觉得只有这样,人生才算没有白过。然而,这本书用一种近乎虔诚的笔触,描绘了那些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瞬间。 它写到清晨窗台上的一缕阳光,写到街角一家小店飘出的咖啡香,写到路边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在风中倔强地摇曳。这些画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情节,但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追求的“不平凡”,也许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之中。我们常常因为过度地关注远方的“诗和远方”,而忽略了脚下触手可及的“风景”。这本书就像一个提醒,让我重新去发现和珍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让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最伟大的“盛宴”,而我们,只需静静地去品尝。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感”。我一直是个很容易焦虑的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对过去有过多的遗憾。总觉得,如果当初做了那个选择,或者没有错过那个机会,现在的生活就会完全不同。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些“如果”和“当初”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书中有一个章节,描绘了一个人,在经历了很多起伏之后,最终选择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每天清晨醒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看着日出日落。这种平静,不是那种麻木的、没有追求的平静,而是一种经过了世事沉浮后的,看透了喧嚣后的安宁。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追求的“意义”,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外在的成就里,而是在内心的平和之中。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任何“治愈焦虑”的秘籍,而是通过它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状态的深刻洞察,让我自己去感受到那种“平静”的力量。我开始尝试着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去原谅自己的过去,然后,在每一个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有弹性”了。我曾经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也很难去改变自己的想法。我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如我。 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它将人比作一棵会弯曲的芦苇,而不是一棵坚硬的大树。风来了,芦苇会随着风的方向弯曲,但它不会折断;而大树,如果风太大了,就可能会被连根拔起。这个比喻让我醍醐灌顶。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在于“不妥协”,而在于“适应”和“柔韧”。这本书没有让我变得圆滑,而是让我学会了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正确”,只是一个角度,而生活本身,是多元而复杂的。这种“弯曲”的能力,让我不再那么害怕犯错,也不再那么担心与他人产生分歧。

评分

这本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魔力,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教你“如何做”的书,而是像一位温柔的老友,静静地陪伴你,然后让你自己去“领悟”。我曾经是个非常容易纠结的人,一件小事,也会在脑子里反复推敲,试图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结果常常是精疲力尽,却依然找不到答案。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学会“放下”。 书中关于“放下”的描述,不是那种激进的、让你一下子割舍一切的论调,而是通过一些非常日常的场景,比如,一个孩子玩完玩具,自然地将它们放在一边,去玩下一个;或者,一场花开花落,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回归大地。作者用这些意象,让我看到了“放下”的自然和圆满。我开始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我们赋予了那些事物太多的意义,太多的期待。当我们学会像那个孩子一样,去体验,去感受,然后自然地走向下一个阶段,很多纠结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放下”,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轻盈的自由。

评分

这本书,读完之后,脑子里像被刮过一阵风,吹散了许多我曾经紧紧抓住却又未必是真实的念头。我一直是个喜欢思考的人,总觉得生活中每一个细枝末节背后都藏着什么深层的道理,需要我去挖、去解。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也是抱着这种“寻找答案”的心态。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息包围了。没有那些一开始就摆在你面前的人生哲学,没有那些仿佛能瞬间点醒你的金句。作者的文字,更像是带领我走进一片熟悉的风景,但用一种我从未留意过的角度去审视。 我记得有一次,在读到关于“等待”的部分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共鸣。我一直对“等待”这件事感到焦虑,总觉得时间在流逝,而我却没有在“进步”,没有在“收获”。这本书并没有教我如何“高效地等待”或者“克服等待的焦虑”,而是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等待本身的状态——比如,在雨天,静静地看着雨滴落在窗户上,然后汇聚、滑落,那种缓慢而自然的过程。它让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等待”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焦灼,而生活本身,却一直在以它自己的节奏进行着,不紧不慢,自有其序。我开始尝试着去“只是看”,不去评判,不去期待,只是允许事情发生,允许自己处于一种“未定”的状态。这种体验,让我摆脱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也让我重新发现了“当下”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关系”有了全新的理解。我曾经非常看重与他人的“连接”,总觉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种紧密的、充满互动的状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有些关系,即使不再如胶似漆,也依然拥有它独特的价值。 书中描绘了一些关于“距离”的场景,不是那种物理上的距离,而是心理上的那种。它讲述了,即使两个人不再常常联系,但当他们再次相遇时,那种默契和熟悉感依然存在,仿佛时间从未流逝。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关系,不是靠时时刻刻的“在场”来维系的,而是建立在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懂得之上。这本书并没有宣扬“疏远”,而是让我看到,即使是“独立”和“自在”,也能够存在于美好的关系之中。它让我学会去尊重每个人的空间,去理解那种“相忘于江湖,却又心有灵犀”的境界。这种理解,让我不再那么害怕失去,也不再那么刻意去维系那些可能已经渐行渐远的关系。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努力”的意义。我一直坚信“天道酬勤”,认为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但现实生活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却依然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本书并没有否定努力的重要性,而是将它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 它讲述了一些关于“顺势而为”的故事,不是那种被动的等待,而是一种积极的、与生活节奏和谐共处的状态。比如,一棵树,它不会去和风抗争,而是随着风的方向摇曳,但它依然能深深扎根,向上生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努力”,可能是在逆流而上,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却事倍功半。而真正的“力量”,或许在于理解和顺应生活的规律,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发力点。它没有给我具体的“方法”,而是给我了一种“感知”的能力,让我开始去留意生活中的那些“迹象”,去感受那个最自然的“方向”。这种理解,让我不再那么焦虑于“结果”,而是更加享受“过程”本身。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那份“从容”的气质。我一直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想快点看到结果,总觉得“慢”就是一种浪费。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舒缓的节奏,引导我一步步去感受生活。 它里面没有那些催人奋进的口号,也没有那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作者只是用一种非常平和的语气,描绘着那些生活中的寻常事。比如,看着阳光慢慢洒满房间,看着一只猫咪慵懒地伸懒腰,看着一片叶子慢慢落下。这些画面,没有丝毫的急迫感,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因为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压力,我们总是在追赶着某个看不见的目标。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去体会那种“不疾不徐”的生活韵味。我开始明白,真正的“效率”,并非在于速度,而在于能否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并且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