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莘50小说选

耕莘50小说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小说
  • 选集
  • 耕莘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短篇小说
  • 文学作品
  • 经典
  • 文化
  • 台湾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林黛嫚 罗位育 庄华堂 王幼华 姜天陆 杨丽玲 凌明玉 张友渔 徐正雄 许正平 许荣哲 李仪婷 Killer 黄崇凯 神小风 朱宥勋 李奕樵 林佑轩 徐嘉泽 
 
  生命是一段探索的旅程,看得到尽头;小说则是探索中的探索,永远看不见尽头。

  在五十年的时间里,这19位小说家拒绝了现实,走进耕莘,以各自的方法修鍊,写出了一篇篇发着光的,属于时光的小说。

本书特色

  § 一部长达五十年的时光之书 见证台湾半世纪文坛发展 §
 
  「耕莘五十」,没有人能够完整记录这半世纪来的点点滴滴,本系列文丛收录历年写作会作家之诗作、小说、散文、综合文集,尽可能从多样的角度呈现此中风华。

名人推荐

  耕莘青年写会会长/陆达诚神父
  诗人,1975年参加写作会/白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主编/许荣哲


  小说家、编剧、导演。台南下营人。台大生工所、东华创作所双硕士。曾任《联合文学》杂志主编,现任「走电人」电影公司负责人。曾入选「二十位四十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目前于绿光表演学堂、台湾文学馆、台湾科技大学,担任小说∣剧本∣电影∣桌游等讲师。文字作品有《迷藏》、《小说课》等十余种,有六年级世代最会说故事的人的美誉。曾获时报、联合报、新闻局优良剧本奖等奖项。

  影视作品有公视「谁来晚餐」等,曾获台湾大哥大微电影最佳纪录片等奖项。

图书目录

【总序一】众神的花园/陆达诚
【总序二】文学的因缘与际会/白灵
【主编序】从不务正业开始的时光自选集/许荣哲
林黛嫚:星期天的图书馆
罗位育:为了抒情的缘故
庄华堂:祭典
王幼华:雨季过后
姜天陆:疮.人
杨丽玲:揹起一口井逃生
凌明玉:复印
张友渔:谁在桥上写字
徐正雄:飘浪之女
许正平:烟
许荣哲:小说时钟
李仪婷:走电人
Killer:妙笔生花
黄崇凯:水豚
神小风:学校没有怪谈
朱宥勋:标准病人的免疫病史
李奕樵:两栖作战太空鼠
林佑轩:女儿命
徐嘉泽:三人餐桌

图书序言

主编序

从不务正业开始的时光自选集
许荣哲(小说家/1999年参加写作会)

 
  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开始。其中一个,是从「不务正业」开始的:
 
  当年,父亲原是不同意我写作的—那叫乱来、不务正业。于是曾瞒着家里,辞掉工作,每天仍带着便当假装上班去,骑着50CC的摩托车躲向街头角落,戴着安全帽御寒,趴在摩托车上读书、写稿、吃冷便当,不敢乱花钱,月底仍如数交出薪水,以免被揭穿,以少少的积蓄支撑着流浪的写作生活。年少轻狂的耕莘岁月,有点荒唐?但非常开心。
 
  上面是小说家杨丽玲的人生故事,她的长篇小说《戏金戏土》被改编成民视旗舰大戏「阿不拉的三个女人」,即将于2016年上映。如果没有最初这个「抗拒现实」的真实故事,就没有后面一个接着一个,如梦似幻的虚构。
 
  小说的本质是虚构,但这本书里收录的十九位小说家,他们都来自真实,而他们最初的真实都跟耕莘青年写作会有关。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一批小说作品?这次我们不从作品来看作品,而是往后退一步,再退一步,站在创作者的身后,从谁创作了这个作品着眼。
 
  因为,我挑选的标准是十九位小说家,而不是十九篇小说。这些小说家的共通点是,他们最初都从耕莘出发,而后各自用自己的方法,发光发热。至于十九篇小说是十九位小说家自行挑选的,他们挑选的标准不一:有人从情感面出发,是在最接近耕莘的年代写下来的;有人从对自身意义出发,是他们写作生涯的最重要力作。我无法为这批小说下一个准确的标题,如果勉为其难,我会既羞腼,又骄傲地说,这是一本时光的自选集。不是时间,而是时光,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发着光的小说。时光的自选集,在长达五十年的时光里,这个集子里的小说家,拒绝了现实,走进了耕莘,然后用各自的方法修鍊。耕莘只是为他们起了个头,然后他们各自精彩,各自美丽。
 
  生命是一段探索的旅程,属于看得到尽头的那一种。小说则是探索中的探索,永远看不见尽头的那一种。在这一段无比艰难的探索旅程中,耕莘有幸成为他们探索的起点。因为他们,耕莘开始有了美丽的光。
 
  所有的小说都有结局,不管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结局。耕莘的结局是什么,或许有生之年,我都不会知道,但如果现在我就必须为这一篇序文下一个简单的结论,那么我想用的是底下这一个,「未来的可能性」:
 
  当时我坐在写作小屋的地板上,想着邀请我们来到这里的email,上面说,营队(2006年,第一届抢救文艺营)的导师们想把学员聚集起来,组成一个文学团体(耕莘青年写作会•干事会),也许以后可以一起发行刊物、办活动之类的。当时我高三,心里对这些事情半信半疑:凭我们这些小朋友,真的可以吗?就算可以,有人要看吗?我只是想写作而已啊,要搞这么大的事情,会不会有点夸张啊?要到很久很久我才知道,我们实际上能做到的,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夸张很多。
 
  这个当时的「小朋友」叫朱宥勋,1988年生,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个高中生。而如今,十年过去了,他已出版数本小说、评论散文集,并主笔包括苹果日报「苹中信」在内的数个专栏,同时也是最勇于挑战文坛的书评月刊《秘密读者》的催生者,绰号「战神」。
 
  从「不务正业」开始,开往「未来的可能性」,这是耕莘的十九位小说家教会我的,它不是真理,但却让我无比神迷。

图书试读

【朱宥勋:标准病人的免疫病史】
 
一开始的时候,母亲说,以后你还会遇到很多病的。
 
想了一想,她似觉不妥地改口:我是说,你会好好的。健健康康,就像我一样。
 
母亲确实一直健康。她的外表就像她的年纪一样,是顽强的四十岁。当他蜷缩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她急急下楼的脚步声时,彷彿看见那双强韧的小腿划开空气,脚板结实地踩在楼梯上。在那之间有着难以计数的力量流动,先是从防滑铜片回击,再被下一个跨步搅乱了节奏。他看不到但是能够闭起眼睛,全黑的视域里便会浮现长长的柏油路,两旁树影交叠。路的尽头就是医院,他不知道医院该是什么颜色,但总归是方形的大楼,而且内里一片纯白……
 
然后就没有了。
 
就像在这里,他坐在一个小小的软垫上,周围坐了一列又一列像他一样的人。但他们都明白,这一个宽广的大殿里什么都没有。
 
那句他仅记得的经文: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那么多的事情他都将,或者已经,不记得了。他知道所有的记忆都在滑落,被一片浓重的黑幕驱走掩盖,就像是闭上眼拒绝光线但比那个再强烈一点,硬生生的。就算他曾经艰难地背诵演练。
 
母亲从来不带他去。
直到那一次带他去。
 
他始终闭着眼坐在软垫上。在忘记以前他始终闭着眼,他记得房间外面的世界亮得可怕,那些不同颜色的能量撞击他然后逸走,在进入室内之前他只能闭着眼,保护着太过脆弱的眼睛。母亲抱抱他,轻轻附耳:到了,小心阶梯。进到医院里面之后,他立刻因为被无边无际的白色包围而感到安心。他问母亲:到了吗?我们到了吗?
 
母亲牵着他的手沉静地说:刚开始而已。
 
他被安置在一个能旋转的靠椅上,再过去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两张椅子。其中一张椅子坐着一位穿着白袍的先生。这个房间真好,他舒服得几乎想蜷缩起来。

然后母亲勐然撞进门来。

母亲脸容痛苦,手揪着胸口:「医生、我、我……」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