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点:中国「民谣─摇滚」中的「青年主体」(1986-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人间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7/18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音乐的变化,离不开历史。在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回归,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面朝向西方的转身,使得音乐的审美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港台的流行音乐释放了被群众音乐所压抑的人性和欲望。摇滚歌手的形象和声音,在改革的脉络里,被接受了。那悲情的呢喃,吶喊和嘶吼,打动人心之处在哪里?又释放出什么样的资讯?改革不仅存在于视觉里,比如文学、美术、影视、建筑等,也存在于听觉里。音乐是一个需要被打开的分析空间。我们听见了什么?我们听不见什么?这些音乐的问题与我们是什么、我们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主体性的问题是直接挂钩的。
本书特色
蜕变的边缘是崩溃的边缘,
同样也是新生的边缘,
这就是我所谓的临界点。
名人推荐
张钊维(CNEX基金会制作总监)
张铁志(摇滚与文化评论家)──作序
王明辉(黑名单工作室)
何东洪(辅仁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陈柏伟(前黑手那卡西─工人乐队团长)
陈光兴(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杨祖珺(文化大学大传系副教授)──联合推荐 (按姓氏笔划排列)
何东洪(辅仁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对我而言,革命的记忆当然不是刻骨铭心的。我更愿意讲述的是漂泊的记忆。」
作者以通俗音乐为载体,用文学批判文体记录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青年们身体里积累的复杂与矛盾,反叛与逃离,空虚与浮华等等相互竞逐的能量。
陈柏伟(前黑手那卡西─工人乐队团长)
革命的时代远去,改革开放在不同世代年轻人身上,狠狠刻下形态各异的烙印。王翔关注横跨卅年的中国青年「主体」,如何透过「民谣─摇滚」展演关于理想的失去、现实的拉扯、原子化个体的迷惘……,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社会与音乐的真诚好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翔
四川南充人,现居台湾淡水。
作品有小说《夜雪》,诗文集《寂静之声》等。
临界点:中国「民谣─摇滚」中的「青年主体」(1986-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序一 照见各异本心──序《临界点》……张钊维
序二 中国摇滚该如何继续唱下去…………张铁志
篇头语 世界之夜
第一章 我们听见了什么?
一、 「民谣-摇滚」在中国大陆的脉络化
(一)「民谣-摇滚」
(二)从「新音乐」说起
(三)「民谣-摇滚」的特点
二、 大陆「民谣-摇滚」中青年主体的流变
三、 如何从自身的脉络里理解自身
四、 我们听见了什么?
第二章 被听见的身体:从邓丽君到崔健
一、 听敌台
二、 声音的「肌质」
三、 摇滚乐与〈知青之歌〉
第三章 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崛起的摇滚势力
一、 「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
二、 〈一无所有〉:在摇滚乐与「西北风」之间
(一)「我」与「我们」
(二)被挪用的「西北风」
三、 崔健在音乐上的「内在脉络」
(一)西方摇滚中的反抗
(二)崔健摇滚中的历史动力
四、 从《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到《解决》
(一)〈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社会主义革命气质的残余
(二)〈一块红布〉:革命「残余物」与「新时期」的纠缠
(三)「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自由」的困境
五、 90年代的独白:〈红旗下的蛋〉
六、 新世纪的崔健:「软弱的力量」 与「主体的弥散」
(一)「软弱」中的抵抗
(二)主体崩溃后的弥散
七、 小结
第四章 张楚:「个人抒情」的社会批判
一、 「姐姐」的形象与精神家园
(一)「姐姐」与「回家」
(二)「家」的破碎与「我」
二、 「漂泊」的主体与封闭式的理想
三、 拒绝「媚俗」的心
四、 滚石音乐帝国与中国摇滚
(一)海外力量与摇滚
(二)「滚石」的音乐势力
五、 有价格的爱情:〈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六、 个人化的社会批评:《造飞机的工厂》
七、 小结
第五章 许巍与朴树:市场中的解脱与独白
一、 许巍:「寂静」里的自我解脱
(一)幻化出的「水妖」
(二)「寂静」的外壳
二、 朴树:市场脉络下的青春独白
(一)「青春」的歌
(二)《我去2000年》:在「他们的世界」和「新世界」之间
(三)异质的「现在」
三、 小结
第六章 汪峰:新世纪的「主流摇滚」
一、 改革开放中的乐手
二、 哭泣的「孩子」与倾听的「妈妈」
三、 世纪末的绝望和狂喜
四、 不摇滚的青年
五、 虚化世界,实化爱情:〈美丽世界的孤儿〉
六、 改造摇滚乐
七、 信仰的主体和内容的消失
八、 小结
第七章 李志:临界点上的边缘摇滚
一、 临界点上的反抗与软弱
(一)新民谣中的「装逼」
(二)「成人儿童化」的「失败者」
二、 三线城市的爱情与「漂泊」
三、 机械复制时代下的民谣
四、 「临界点」:青年主体与民族国家寓言
五、 大国崛起中的「微弱的光」
六、 小结
结语 青年、思想、信仰与歌唱──我所期待的中国民谣─摇滚
后记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篇头语 世界之夜
王翔
20世纪初,歌手许巍回忆起他向西藏活佛请教,音乐是什么?活佛回答,是供养。
这段简短的问答里面涉及了两个问题,一个关于信仰,一个关于音乐的性质。这两个问题,贯穿了我对音乐的体验。
供养诸佛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在此暂不展开。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这段问答把音乐指向了一个超验的、神圣的维度。
在这个超验的、神圣的维度上,供养诸佛的音乐才得以成为可能。
因为这个维度的存在,人得以超越一己的悲欢,在血肉之躯里吟唱出祈祷和供养的音乐。也因为这个维度的存在,人也才会陷入一己的悲欢,在本来空灵之心里幻化出欲望、诱惑和痛苦。这个推理不知有无道理,我只是在想,黑暗不正是反衬出光明吗?
我只是无意间想起,古希腊里,关于海妖的歌声的神话。传说船员在过某片深海时,需要把自己捆绑在船上,否则,一旦听到海妖的歌声,就会丧失心智,不顾一切地跳进海里。
那是怎样诱惑的,又充满着魔性的歌声?
那样的歌声将人引向自毁和死亡。而在其中,又有着一种怎样致命的「美」?
如果那些被诱惑跳海的船员,在纵身一跃之前,要表明心迹,他们会说什么呢?
他们会说,真美啊,我愿意,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死去。他们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吗?
如果他们说出了这样的话,那么,海妖歌声中的诱惑,就已经超越了感官的、情感的刺激,而强大到了一种可以与死亡抗衡的程度。强大到这种程度的诱惑,已经不再是诱惑,而是一种信仰。
我确信你是最美好的。我确信我可以为你去死。我确信你就是我的一切。当这种确信一旦成立,即使在丧失心智的情况下,也可以说,一种信仰已经被确立起来了。
海妖在隐秘的海里,唱出销魂致命的歌声。船员们纷纷跳进海里。
套用本文的开头,在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说,船员们用生命,供养了海妖的歌声?
在这个古希腊的神话里,我第一次产生一种警觉,原来美妙的歌声也是可以杀人的。我也第一次意识到,美、音乐、信仰这些事物并不是可以不加观察、分析就统统接纳的。这些事物里可以产生美好的力量,也可以产生毁灭的力量。
图书试读
None
临界点:中国「民谣─摇滚」中的「青年主体」(1986-2015)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临界点:中国「民谣─摇滚」中的「青年主体」(1986-2015)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临界点:中国「民谣─摇滚」中的「青年主体」(1986-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临界点:中国「民谣─摇滚」中的「青年主体」(1986-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