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兰花,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高贵、优雅、脱俗的符号。在社会的价值观里,她经常独领风骚,人们经常为她举办公开展览会,聘请审查员评分,一比高下;在兰花科技化、产业化、平民化、国际化之后,使得兰花发展史更加丰实。
我从认识兰花到了解兰花,乃是婚后的事(1980年,民国69年),这时岳父刘黄崇德的兰花事业处于起色阶段,经常出国,我们很少碰面,他木讷寡言,我好奇多问,从他的长荣街爱兰园到鹿满爱兰园,以至爱兰园石卓温室,他一路走来的历程,在我的观察里,起初,我认定那是他的饭碗,他的工作;之后,我发觉除了饭碗与工作之外,还有那份执着、热爱、傻劲,甚至到了狂迷、沉醉、忘我的境界,兰花,不论在他的生活世界或内心世界里,总是摆在第一位,此乃玩兰趣味者的表征无疑。
我乃体育界出身,专攻体育史,为此,我深入史学方法的探究,发表并出版诸多的论文与着作,也带过许多博、硕士生,因而养成面对事件的观察时,总会以追溯该事件历史的根源为先。数年前,在爱兰园家族例行聚会场合,方知岳父在写台湾兰界的人物史,他的第一篇〈滥觞物语〉于2003年(民国92年)发表在《丰年半月刊》。
撰写人物史,那可是我的专长。1999年(民国88年),我集结了20篇人物史,编辑成《中国近代知识份子对体育思想之传播》一书出版。2007-2011年(民国96-100年)期间,我主持的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台湾当代树立体育专业形象的知识份子〉,撰写了14位人物史。这些都是对体育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但我未曾考虑过要写兰花界的人物。
直到今年年初,我听闻有人来採访岳父,并收集有关兰花的资料,这时才引起我撰写的动机。起初,我只想为岳父写一本传记,将他在兰界的种种经历,搭配他收集的相片和撰写的文章,编辑成册出版,以资纪念。然而,在做完初步访谈并参观他的书房后,发现他所收集的兰花专业图书与期刊相当的丰富,我当下决定为兰界撰写一部《台湾兰花发展史》,以刘黄崇德的见证为主轴来延伸,其理由如下:
一位白手起家的台湾嘉义青年打造了爱兰园传奇;
一位好学不倦的台湾兰花贩子收集丰富的兰界文献;
一位小学学历的台湾兰花贩子发表百余篇兰界文章;
一位独具慧眼的台湾兰花贩子开创兰花插花之应用;
一位台湾兰花贩子独闯日本为台湾兰界开拓市场;
一位台湾兰花贩子率先投资兴建专业之中海拔温室;
一位懂得饮水思源的台湾兰花贩子撰述兰界前辈史;
一位台湾兰花贩子担任日本东京巨蛋世界兰展评审;
一位忠厚老实的台湾兰花贩子担任台湾国际兰展主审;
一位爱兰如痴的台湾兰花贩子荣获日本俳句大赏;
一位台湾兰花贩子见证了台湾兰花发展史一甲子。
历史,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经常接触的课程,但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为何要念历史,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却经常应用历史而不自知;例如:求职时要填写履历表,看病时医师要调查疾病史,相亲时要多了解对方的家族史,到了一个新的工作职场,要多了解以往业务的办理情形,想从事兰花事业,当然得从了解兰花的发展史开始,会比较容易进入状况。
在以往,学校里所念的历史,被喻为帝王的家谱,重视的是政治军事史,属于上层社会的历史,对于普罗大众的生活史多被边缘化。台湾于1987年(民国76年)解严之后,本土性的历史、庶民的生活史渐受重视。以兰业为例,今日的台湾兰花产业能够蓬勃发展,取得国际市场之优势与声望,是由许许多多兰花趣味者奠下的基础,不论是专业的或兼差的,虽然他们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却都曾经投下心力,为缔造「兰花王国」的美梦而奋斗。
因此,本书是以兰花为题材,採取历史的架构,运用口述的方法,辅以当年代的文献,从一个身历其境者的角度,描绘台湾兰花发展的历程。接受正式访谈并录影者13人,访谈时间自2015年(民国104年)02月14日起,至同年4月17日止,访谈语言以台语为主,共录影15小时余,转译稿4万余字。由于受访者对事件发生的年代会有错置现象,因此,我就像侦探一样,多方蒐集证据,抽丝剥茧,釐清真相,例如一个生肖的确定,解开数个谜题,又如一出真善美电影,釐清了许多疑惑,一句郭婉容事件,确定了事件发生的年代。
在文献方面,以岳父提供的《台湾兰艺》、《中华兰艺》、《兰花世界》、《洋兰月刊》、《兰艺生活》、《生活兰艺》6种期刊300多册为主,我一一选择文章→解读→摘录,再搭配转译稿拟定全书的历史分期架构与章节,佈局完成后,便开始撰述初稿,缺乏史料者,再到图书馆查阅,必要时还补行访谈,撰述的原则为:表象陈述→还原真相→解释文本→提炼意义。全书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台湾兰艺萌芽的时代(1945年之前)
第二部分:台湾光复初期的时代(1945-1962)
第三部分:台湾省兰艺协会的时代(1962-1978)
第四部分:兰花产业兴起的时代(1978-1997)
第五部分:兰花产业勃兴的时代(1997-2015)
历史的分期乃为方便陈述而设,但绝不代表是历史事件的断点,因为历史是流动的,一个时代里所发生的事件之前因后果,不见得都在同一个时代里产生。至于时代的称唿,本书统一使用日本时代、台湾光复,毋庸政治联想;年代以西元为主,辅以适当的年号示之。在台湾,这应该是第一本比较完整的台湾兰花发展史专书,受限于史料,难免有所疏漏,局限于观点,难免落于主观;我深信,未来会有先进与方家跟进,另着出版,更胜一筹本书的格局。
徐元民序于开南大学休闲事业管理学系
2015年8月8日父亲节